1996年臺海危機

2021-02-15 自古及今

臺灣海崍飛彈危機(又稱第三次臺灣海崍危機,1996年臺海危機)。海崍兩岸關係自198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後以經濟交流為重本已日趨緩和,1990年代初因東歐及蘇聯巨變,美國不再需要拉攏中共對抗蘇聯,轉為拉攏臺灣對抗中共,激起雙方衝突,雙方政治關係日趨緊張,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雙方經濟關係並未受到實質影響。

1995年至1996年間臺灣政界提高了對中華民國「正統性」的訴求,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準備武力攻臺的軍事演習,行動引發危機。解放軍第二砲兵部隊和南京軍區分別向臺灣外海試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進入海崍,海崍一時戰雲密佈。

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試圖以恫嚇行為幹涉中華民國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但最終適得其反,李登輝順利當選連任。中國方面則原已作好在臺超越底線後對臺實施一定規模戰術打擊的準備,後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中間諜問題(即劉連昆案)取消了原計劃。

危機歷程背景

1979年1月1日,美國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廢止與中華民國籤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改以《臺灣關係法》取代之。《臺灣關係法》維持對臺在商業、文化及其他方面關係,在軍事方面則維持對臺軍售,但將臺灣排除出共同防禦體系。

1990年前後因東歐及蘇聯巨變,美國不再需要拉攏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對抗蘇聯,轉而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經濟、軍事方面的潛在對手,因而再度拉攏中華民國,在展開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同時加強對臺軍售,但並未將臺納入協防體系。

1995年5月22日,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決定允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於當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進行非官方的私人訪問,參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打破了將近17年未有中華民國最高層官員訪美的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美國此舉助長了臺灣內部謀求獨立的政治勢力的氣焰。

軍事演習過程第一階段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表示抗議李登輝訪問美國。1995年7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表新聞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二砲部隊將於7月21日至28日間,舉行飛彈演習,朝向距離基隆港約56公裡的彭佳嶼海域附近試射。1995年12月19日,美國指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臺灣海域。此第一階段大致包含以下行動:

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江西鉛山飛彈基地試射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六枚,預定目標距臺灣富貴角北方約70海浬處。7月21日1時,距離富貴角北方命中區481公裡的鉛山基地以東某地點,先後發射兩枚東風15飛彈;7月22日零時跟二時,先後試射兩枚東風15飛彈;7月24日二時跟四時,先後發射兩枚東風15飛彈,六枚均命中目標區。

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軍南京軍區出動艦艇59艘、飛機192架次,在東引北方約28海浬處,進行海上攻防演練。

199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軍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展示艦艇有81艘、飛機610架次。

1995年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軍在福建省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師、艦船63艘、飛機50架。

第二階段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間,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與此同時,臺灣即將在3月23日舉行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飛彈落點在基隆及高雄外海。當時,有消息稱將攻佔馬祖的東莒島。中華民國國軍以及所屬飛彈部隊隨即進入最高警戒狀態。3月8日當天美國立刻宣佈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部署到臺灣東北海域。1996年3月11日,美國海軍自波斯灣加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前往臺灣東部海域,預定與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會合。另一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也緊急全部出海抗衡,雙方劍拔弩張。另外,面對一觸即發的臨戰狀態,美國、日本、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國皆已準備自臺灣撤僑。此一階段的過程:

1996年3月8日至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永安和南平飛彈部隊基地,進行「聯合九六」飛彈射擊演習。發射四枚東風15飛彈點火升空,越過臺灣海崍。3月8日零時與一時,從永安分別試射兩枚東風15飛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浬;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3月8日一時,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15飛彈,落在基隆外海29海浬處。後來,經美國碉堡山號神盾艦在屏東小琉球附近海域陸續偵測到4枚飛彈。

1996年3月12日至3月20日間,解放軍海、空部隊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實彈軍事演習。航空兵力之戰術操演和編隊航行、火炮、飛彈射擊及海空聯訓。

1996年3月18日至3月25日間,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展開第三次登陸聯合作戰的軍事演習,演習地點平潭島離臺灣的島嶼不足70海浬。演練項目包括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歐美國家部份觀點認為,解放軍當時想攻佔中華民國的部分控制島嶼以恫嚇中華民國政府,但目標不是東莒而是孤立海上的烏坵島。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未作官方正式評論。

間諜洩密案

據中華民國前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六處副處長龐大為說,1996年時,解放軍一份「聯合九六一」演習計劃被間諜劉連昆洩露給中華民國。這份計劃顯示,如果選舉出現「最壞的結果」時,「聯合九六一」軍事演習隨時可以變成真正的軍事行動。當時中華民國政府獲得此一計劃後,立刻傳達此一消息給美國,美國因而派遣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與獨立號航空母艦靠近臺海,以具體行動阻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攻臺的軍事企圖。解放軍後來在美國壓力下,修改了這項行動方針,採取「三不原則」,即一、發射飛彈不會飛越臺灣本島上空,二、海軍空軍不超越臺海中線,三、即使舉行登陸演習,不會實際去佔領臺灣的島嶼等。解放軍在演習時發射了飛彈,但沒有使用實彈的彈頭。

3年後即1999年,劉連昆的身份在潛伏於臺灣軍情局的間諜李志豪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密報後暴露,間諜劉連昆、邵正宗被大陸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不久,他們入祠中華民國國民革命忠烈祠。

1996年臺灣進行首次總統民選,中國在臺灣周遭海域進行飛彈演習,當時軍情局六處副處長龐大為特地到中國,與劉連昆會面,獲得相關飛彈演習機密資料後,即將機密資料交付李志豪帶回臺灣,但擔任中國臥底的李志豪卻將資料送回中國,導致劉連昆身分曝光遭中國處決。

相關焦點

  • 1996年臺海危機,暴露「美日同盟」真相
    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2007年10月30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
  • 1996年臺海危機,美日之間不為人知的內幕
    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2007年10月30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
  • 復原戰士回憶1996年臺海危機:戰前很多解放軍就已寫好了遺書
    根據復原戰士的回憶,1996年發生的臺海危機,大陸是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的。他們所屬的部隊,船上裝著改裝過的廢舊飛機發動機,只要一開動就能產生大量的濃煙。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在第一批登陸部隊前到達戰場,不惜一切代價衝到海岸附近,開動煙霧製造器掩護部隊登陸。
  • 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
    其實,在1996年的臺海飛彈危機中,是距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統一大業可謂近在咫尺,但最終還是無果。臺灣問題: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1949年,解放軍跨過長江、解放南京,國民黨政府宣布垮臺,以委員長為首的國民黨集團退守臺灣,這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翻身做主人;那邊國民黨集團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退據臺灣,大陸與臺灣從此兩岸分隔。
  • 1996臺海危機時,大陸飛彈部隊射了多少枚飛彈?
    今年以來,由於臺美勾結加深,臺海局勢風高浪急。臺灣方面,加緊購置美軍裝備,軍演連連;解放軍方面,各型戰機頻繁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而每當有大陸軍機進入時,臺軍就不時起飛戰機進行驅離。雙方的對抗讓人不時會聯想到1996年臺海危機。大家都知道,1996年的臺海危機是從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起的。
  • 1996年臺海危機,若真打起來,結局真的可以收復臺灣嗎?
    臺海海空一時戰雲密布。不過,「攻臺」最終未能成為現實。1996年3月25日,危機最終告一段落。中國宣稱在臺海附近地區進行的軍事演習結束,隨後幾天,美國兩艘航母各自返回基地,標誌著臺海危機的正式結束。在年臺海危機爆發之時,中美的軍事實力對比懸殊甚大。下表即為中美在年臺海危機前後的「相對軍事實力」對比圖,從表中顯然可以看出,中美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有多大。1991年,美國通過海灣戰爭給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課,看到美軍表現,我們也是目瞪口呆的,原來戰爭還可以這麼打。
  • 1996臺海危機時,大陸飛彈部隊射了多少枚飛彈?來看看吧
    兩岸的對峙讓人不時想起1996年的臺海危機。眾所周知,1996年的臺灣海峽危機就是由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起的。當時,美國國務卿親自向大陸作出承諾:「美國將不允許李登輝訪問美國。」然而,美國卻違背了自己的信念。一個月後,也就是1995年5月22日,朝鮮突然宣布「李登輝獲準訪問美國」。
  • 臺軍退將回憶1996「臺海危機」:士兵寫好遺囑,槍全部上膛
    身為臺灣「海軍陸戰隊」的退役上校,在顏才仁看來,1996年的臺海局勢就如同一枚火藥盒,只要丟下一根火柴,爆炸便一觸即發。
  • 臺軍退役中將帥化民回憶1996年臺海危機斷言:美國人死不起,絕不會為臺出兵
    帥化民 ,臺軍退役中將、前「立法委員」 ,今天表示,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時,他曾被找去美國國防部,原本以為是美國要協防臺灣
  • 劉愛國丨臺海風雲1996:未盡的硝煙
    報導原文描述:1996年臺海危機的發生,中國軍隊和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的直接對峙,鞭策中國自主研發出了世界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號稱「航母殺手」的DF-21D。 央視報導披露,96臺海危機促使了DF-21D反艦飛彈的誕生。這也是官媒對96臺海危機的第一次正式報導。在此之前,關於這次歷史事件的回顧與復盤,多流於民間媒體和外媒的文章中。
  • 臺海危機中,臺灣接到神秘電話
    第一篇連載從1995年7月的臺海飛彈(大陸稱飛彈)危機開始切入。 「李登輝秘錄」預計連載至今年底為止,刊頭中的「李登輝」三字由他本人提字。 產經新聞今天的報導產經新聞立場偏右,曾公開支持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此舉在日本媒體中極為罕見。
  • 臺媒:臺海風險早已超過1996年 三方都正在逼近紅線
    臺灣《中國時報》8月17日發表題為《美國太遠 大陸太近 臺灣太瞎》的社論稱,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美國對臺灣的支持雖然增加,但仍未脫離一貫的模糊性,臺灣卻要承擔美中關係惡化及臺海風雲變色的嚴重後果。
  • 96臺海危機誰下的飛彈發射命令.
    1996年臺海危機:江主席親自下令繼續對臺飛彈試射!
  • 96臺海飛彈危機背後的內幕!
    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是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軍事上少有的危機時刻,陸美臺三方在臺海角力,而戰爭幾乎己經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 1996年解放軍差點攻打臺灣,結果美國航母來了……
    民進黨此次二度執政,其毫不遜色於陳水扁時代的臺獨傾向自然也引起了各方的擔憂——2004年和2008年,這種擔憂與臺灣當局的輕率舉動曾兩次將臺海地區推到了戰爭邊緣;與此同時,今年還是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20年,作為海峽兩岸距離全面武裝戰爭最近的一次危機。從1996年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到2016年的「超距打擊特戰破襲」,解放軍的攻臺預案,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復盤臺海1996:臺灣還是那個臺灣,只是大陸已不是當初的大陸
    來源:劉愛國 鈦禾產業觀察(ID:Taifangwu)原標題:《臺海風雲1996:未盡的硝煙》2017年7月29日,CCTV-4《深度國際》首次披露了中國研發DF-21D飛彈的歷史內幕。 報導原文描述:1996年臺海危機的發生,中國軍隊和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的直接對峙,鞭策中國自主研發出了世界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號稱「航母殺手」的DF-21D。 央視報導披露,96臺海危機促使了DF-21D反艦飛彈的誕生。這也是官媒對96臺海危機的第一次正式報導。
  • 96年臺海危機,李登輝稱「大陸打的是空包彈」,少將劉連昆落網
    以下文章來自資深人士說史:1996年的大陸和臺灣之間的臺海危機,可謂是當時國際上的大新聞,一方面臺灣當局頻繁在國際上揚言
  • 美中臺三角:從一江山島戰役、金門炮戰到飛彈危機 重新認識歷史上的臺海危機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臺灣海峽危機」(簡稱臺海危機)。一般認為,國共戰爭結束後,曾發生過三次臺海危機。第一次臺海危機這是1949年後大陸第一次「炮擊金門」,引發第一起臺海危機。一江山位於台州列島上下大陳島以北,1955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攻勢,經過激戰,在19日拿下這座小島。一江山被攻陷之後,蔣介石終於決定放棄台州列島,但堅持將大陳島的居民全部轉移到臺灣。1955年2月,在美國第七艦隊的支援下,大陳島軍民撤退,當時蔣介石還派遣蔣經國多次前往大陳島與居民溝通,並且和大陳軍民一起撤離。
  • 從金門到海峽中線 | 臺海危機背後繞不開的山姆大叔
    過去幾十年,臺海曾多次燃起硝煙或準軍事對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臺海危機。一般認為,分治後曾發生過3次臺海危機。第一次臺海危機時間:1954年9月3日至1955年5月戰事:九三炮戰、一江山島戰役和大陳島撤退內戰大規模戰事結束後,雙方隔著海峽繼續厲兵秣馬,一個要「解放」,一個要「光復」,海峽戰事看似一觸即發。但是,1950年韓戰的爆發改變了局面。
  • 96年臺海危機,他們忙著在對抗大陸的…………漁船
    在一年的維修之後,該艦在1975年正式服役。「南陽」艦的移交時間稍晚,但是服役時間反而略早,不過也是1975年正式服役。該艦1978年作為當年的敦睦艦隊進行了出訪和遠海航行,順便訪問了韓國。包括1991年11月,「南陽」艦在新竹外海「遣返」大陸兩艘漁船,1995年6月,「南陽」艦在基隆淡水外海搜尋據說被大陸漁船打劫的「再順興二號」(結果無功而返),「洛陽」艦也在1996年1月在釣魚島海域附近驅趕大陸漁船,救援臺灣漁船「漁豐滿」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