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是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軍事上少有的危機時刻,陸美臺三方在臺海角力,而戰爭幾乎己經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可能在內陸地區,對戰爭的觸覺尚不敏感,但實際上,自美國兩支航母編隊駛入臺海之後,戰爭的陰雲幾乎已經是密布在大陸沿海和臺灣島民的上空了。
1995年,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獲邀以校友身分前往其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發表公開演講,演講內容主要為推進臺灣及整個大中華的民主與自由。引起了大陸的高度不滿,大陸以臺獨勢力猖獗為由數次進行軍事演習。
1996年3月臺灣大選前期,大陸為影響臺灣選舉結果、迫使臺灣老百姓放棄選舉有臺獨嫌疑的李登輝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大陸進行飛彈演習是假,武力攻臺是真。演習的底線原先是:實彈射擊、越過海峽中線、動員潛艦、攻佔外島。整個演習的預算,解放軍編列了四十億人民幣以上,約合臺幣近二百億元,規模驚人。而令臺灣人緊張不已的飛彈試射只不過是空彈頭。
但就在這以演習為名的攻臺戰鬥打響前,中國高級將領劉連昆叛變投敵將此絕密信息透給美臺,臺灣開始展開反制的軍事部署,同時美國也表達強烈關切,及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中央高層因此擔心爆發大戰,立即下達「叄不原則」:飛彈不飛越臺灣本島、戰機和軍艦不過海峽中線、不佔外島。讓臺灣領導人順利完成選舉。這次所謂的演習也真就成了演習。
第一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
——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從江西鉛山飛彈基地試射東風15飛彈6枚,攻擊預定目標,富貴角北方約70海裡處。7月21日1時,距離富貴角北方命中區481公裡的鉛山基地以東某地點,先後發射2枚東風15飛彈;7月22日零時跟2時,先後試射2枚東風15飛彈;7月24日2時跟4時,先後發射2枚東風15飛彈,6枚均命中目標區。
——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軍南京軍區出動艦艇59艘,飛機192架次,在東引北方約28海裡處,進行海上攻防演練。
——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軍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展示艦艇有81艘,飛機610架次。
——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軍位於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師、艦船63艘、飛機50架。
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間,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局勢緊張。臺灣空軍和飛彈部隊進入最高警戒。3月11日,美國自波斯灣加派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前往臺灣海域,預定與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會合。解放軍海軍潛艇也緊急出海警戒,雙方靜觀其變。
——3月8日至3月15日,解放軍在福建永安和南平飛彈部隊基地進行「聯合九六」飛彈射擊演習。發射4枚東風15飛彈點火升空,並迅速越過臺灣海峽,飛向鎖定目標。
3月8日零時跟1時,從永安分別試射2枚東風15飛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裡目標區;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3月8日1時,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15飛彈,落在基隆外海29海裡處目標區。
——3月12日至3月20日間,解放軍海、空部隊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實彈軍事演習。航空兵力之戰術操演和編隊航行、火炮、飛彈射擊及海空聯訓,該島離臺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島嶼不足10海裡。
——3月18日至3月25日間,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展開第三次登聯合作戰的軍事演習。演練項目包括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臺灣民眾出現恐慌現象,數以千計的市民趕到銀行提領存款或換購美金。部份群眾擠在機場想取得機位,飛往美國及加拿大的華航客機班班爆滿。
兩岸第一位同時擁有少將身分的間諜
前解放軍總後軍械部長劉連昆少將,因貪汙一事被發現,撤消部長職務,降成副軍職,少將降成大校,懷恨在心,主動尋找臺諜聯繫,後發展總後勤部前軍械局局長邵振中,多次向臺軍洩露國家機密,1996年李登輝選舉,我們發射飛彈威懾,他告知我軍彈頭是空的,結果被李登輝說出,引起我們安全部注意,監視若干年後人贓俱獲,被叛死刑,以注射毒針的方式被處死。
原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劉連昆,同時在兩岸擁有少將身分達7年之久。對劉的策反是臺灣"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最重要的項目,代號"少康項目",被"國安 局"局長丁渝洲稱為軍情局的"鎮山之寶"。劉連昆1992年成為臺灣間諜,至1999年東窗事發被處死,7年間向臺灣提供大量重要情報,被認為是大陸 1949年以來最嚴重的間諜案。
1989年後,臺灣軍情局長殷宗文強化"進入大陸、建立據點"活動,劉連昆即在這種背景下被發展為臺灣情報人員。事件的高潮是1996年3月臺灣"總統"大選期間的大陸軍事演習。
根據劉連昆提供的情報,演習的底線原先為:實彈射擊、越過海峽中線、動員潛艦、攻佔外島,整個演習的預算編列了40億人民幣。演習前,臺灣展 開反制的軍事部署,同時美國也表達強烈關切,派出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北京隨即調整演習部署,下達"三不原則":飛彈不飛越臺灣本島、戰機和軍艦不過海峽 中線、不佔外島。這些消息,透過劉連昆實時提供,讓臺灣官方掌握了北京的底線,順利完成"總統"選舉。
臺灣軍情局發展劉連昆,系解放軍大校邵正宗從中搭線。邵正宗原為總後勤部軍械部處長。他在被捕後向大陸有關部門招認,他於1991年由一位張姓"臺商"發展,加入臺灣軍情局,被封以"少康一號"。在他的積極工作下,劉連昆動了加入臺灣軍情局的念頭。臺灣軍情局獲知,由局長殷宗文主控,於 1992年11月派該局六處王姓上校副處長,加官一級以少將身分前往大陸,爭取"少康二號"劉連昆。
王姓少將住進廣州白天鵝賓館後,安排會面的邵正宗即通知了劉連昆。劉在北京,如果搭機南下,要向上級請假,便搭火車到了廣州,也住進白天鵝賓 館。臺灣方面為了確定這場高層諜報不是陷阱,先由"少康項目"駐港"越界交通"(跨區聯絡人)與劉共進早餐,探口風。王某則單獨前往雙方約定的廣州越秀公 園,沿路在新華書店等地點暫停,觀察有無被大陸安全系統人員跟蹤。
進入越秀公園後,雙方一先一後走小徑爬上山崗,於大石上席地而坐,展開兩岸情報圈首次層級最高的"目視接觸"。劉開始有點兒緊張,後兩人分別前往廣州東方軒酒店聚餐時,氣氛才轉為輕鬆。
廣州之會,臺灣方面告知了劉的待遇、聯絡方式、重點工作。劉的待遇比照"國軍"少將編階,月薪3500美元,工作獎金另發,每批情報少則臺幣40萬元,多則百萬元以上,並代為轉存於海外銀行專戶。退休後由軍情局照顧生活及福利,並依個人意願安排至國外或臺灣居住。臺灣方面還拿出兩萬美元紅包,作為見面禮。閒談中,劉連昆透露他是黑龍江齊齊哈爾人,1933年生,解放軍後勤學院畢業,擔任總後軍械部長已6年,常出席各總部重要會議,接觸各種極機密資料,軍中人脈甚廣。投向臺灣的動機,是提升中將退休的願望未能實現,因此心生怨恨。
劉連昆被臺灣策反後,"態度積極,表現優異"。大陸新購蘇愷27戰機後,劉立即提供了這批戰鬥機駐地為湛江、蕪湖,放置飛彈的杭州空軍軍械庫,及洛陽維修廠等地的詳情。另外,他也提供過解放軍快速反應作戰部隊的番號、駐地及操演狀況。
1994年,臺軍情局再度派代表密晤劉連昆,希望建立更高階的網絡,收集大陸對臺作戰綱要及預警情報,並探尋是否有合適接班人選。臺灣特工從珠海拱北關入境時,被廣東有關部門人員盯上,但設法擺脫了盯梢,快速離開大陸。劉連昆也未被發現,並向臺提供了20件重要情報。事後臺灣調查發現,出賣這次行動的是軍情局香港站專員,便將其誘捕回臺判處無期徒刑。
劉連昆後來暴露,一方面肇因於李登輝的"啞彈論"、"十八套劇本說",另一方面是由於軍情局內部人事傾軋、爭功,過度利用劉連昆。在劉連昆為臺灣工作的7年間,許多軍情局官員包括前局長殷宗文,因其所提供的重要情報獲得高額獎金、升官,得到高層寵信。
空包彈情報洩蹤
給劉連昆帶來殺身之禍的情報,是他在1996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引發臺海危機時.李登輝透露大陸準備試射飛彈的消息,並指出飛彈是空包彈,彈頭部分僅為精準測試系統。
後來李登輝在競選過程中,更不小心說出,『××××所有行動都在我們掌握中,大陸的飛彈是空包彈』,這才讓北京得知內部有了間諜。在捉獲葉炳南後,最終偵破這起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軍方間諜案。後來葉炳南供稱,僅他一人,送給劉連昆的金錢就達50餘萬美元。
(轉自:以史為鏡微信號,僅供參考、無任何暗示!)
掃描下列二維碼,回復「大佬」,馬上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