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退將回憶1996「臺海危機」:士兵寫好遺囑,槍全部上膛

2021-12-19 炒歷史

身為臺灣「海軍陸戰隊」的退役上校,在顏才仁看來,1996年的臺海局勢就如同一枚火藥盒,只要丟下一根火柴,爆炸便一觸即發。

彼時,美軍航母戰鬥群開赴臺海,兩岸關係驟然緊張,時任東沙守備區指揮官的顏才仁,在東沙最前線親歷了這場飛彈危機。

據顏才仁回憶,當時的士兵們全部寫好遺囑,子彈都已上膛,誰也沒有把握,這場劍拔弩張的危機,最終會走向何種結局……

顏才仁

山雨欲來,人心惶惶

1996年臺海危機的導火索,還要從一年前李登輝訪美談起。

1995年5月,在美方親口承諾不會允許李登輝訪美的情況下,僅僅一個月後,美國突然宣布允許李登輝進行所謂的「私人訪問」,這種兩面三刀、出爾反爾行為,令國人倍感震驚和憤慨。

此種背信棄義的舉動,毫無疑問是在挑釁大陸的底線,為了使美方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中國決定在臺海地區進行軍演,以震懾臺灣當局,打破美國認為中方只會默默吞食苦果的幻想。

在隨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大陸進行了強有力的反制,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多次展開聯合作戰軍事演習,進行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前後試射東風15型中程飛彈13枚,出動艦船200餘艘、飛機近千架次。

自1958年金門炮戰結束之後,臺海兩岸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軍事集結,一時間,臺海陰雲密布,人心惶惶,大有戰爭前夕的一觸即發之勢……

如此緊張的氛圍甚至造成了臺灣民間的恐慌,大批民眾聚集在機場,飛往北美的客機一票難求;市民們紛紛趕赴銀行,以求換購美金或取走存款。

這番重兵集結也引發了國際局勢的動蕩,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美軍緊急作出反應,「獨立」號與「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開始在臺灣海峽北端遊弋,空氣中的火藥味愈發濃烈。

此時的顏才仁正帶兵駐守在東沙島,東沙島作為東沙群島裡唯一的島嶼,一直處在臺灣軍隊的掌控之中,是國際航海中重要的交通樞紐。

東沙島距離臺灣高雄有約440公裡的距離,距離廣東汕頭則只有260公裡,因此,東沙島之爭對大陸和臺灣而言,都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

據顏才仁透露,他接到上級下達的指令是「島在人在,島亡人亡」。

時任東沙守備區上校指揮官的他心中明白,一旦東沙島被大陸拿下,島上近500位士兵被俘,將會對臺灣造成極大的民心衝擊。

臺海風波,劍拔弩張

其實,對於大陸戰略而言,奪取東沙島一事,猶如用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籌碼。

東沙島面積不大,島上又沒什麼天然遮蔽物,很難守備,而且島嶼距離臺灣本島的補給線很遠,一旦遭遇空襲,整座島便會陷入火海。

所以,儘管臺灣派軍戍守,但他們並沒有長期控制東沙島的能力,如果大陸想要拿下東沙的控制權,那實在是輕而易舉,所以解放軍是否要拿下東沙島,決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有無這個必要的問題。

當時的臺軍「參謀總長」羅本立面對如此風雲變幻的局勢,下令軍中,一旦外島受襲,必須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以命死守,並且承諾戰死指揮官可獲發300萬臺幣「安家費」。

回憶起當年的兩岸情勢,最令顏才仁印象深刻的,是羅本立上島視察的一幕,在東沙指揮部,羅本立指著牆上「與島共存亡」的標語問他:「你覺得這話怎麼樣?」

「報告指揮官,全島官兵皆已完成立功宣誓。」望著牆上的精神口號,顏才仁回道,「官兵在大王廟前立下遺囑,只剩唯一一個念頭,就是與島共存亡!」

顏才仁說,他的五百多名東沙兄弟都已寫好了遺書,遺書的內容套用了同一份模板:本人若發生不幸,所有財產將由某某來繼承。

據統計,在短短數個月內時間裡,「參謀總長」羅本立竟赴外島視察了57次之多。

在一些天真的士兵看來,肩上四顆星的將領能親自來一線視察,那麼前線應該是沒什麼危險,殊不知,正是因為人人都命懸一線,羅本立才會來此慰問,以定軍心。

隨著一箱箱的裝屍袋被運送上島,越來越多的士兵哭著致電家中,提前向家人們告別;陸戰隊的士兵們更是要24小時身著防彈衣,等候命令下達。

在膽戰心驚的日子裡,東沙島上的武器全都上膛,因為當時官兵手握的是65步槍,但真正的防衛武器是防空炮與20毫米機炮,擔心開戰時才上膛會來不及的士兵們為了爭取時間,便把槍械武器都時刻保持上膛狀態。

身為東沙守備區指揮官,顏才仁身上的重擔猶如泰山壓頂,許多軍方高層都前往他家中探視,以表達慰問,這種煎熬實在非一般百姓所能體會。

面對日益緊張的局勢,顏才仁心中也不禁打起鼓來,假如東沙發生戰爭,島上五百多名官兵犧牲了也就罷了,但如果是被俘,那麼臺灣當局該如何進行下一步謀劃?

據一名現役臺軍少校回憶,在接到休假官兵立即歸隊的命令後,身為隊長的他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寧可做逃兵,也絕不回營。

在這人人自危的時刻,忠誠在性命面前仿佛一文不值,一名金門通訊兵在退役後透露,當時自己隨身帶著通訊密碼本,一旦解放軍上島,他就交出密碼本,希望能藉此保全性命。

誠然,對這些普通的臺灣士兵而言,煽風點火的政治人物不用親臨戰場,而他們卻要為了沒有意義的政策,去做無謂的犧牲,就連留營值班的官兵也表示,如果真打起來,他們寧願選擇繳械投降。

在1996年的新聞聯播裡,曾用"千軍萬馬渡海峽,萬裡驚濤把路開"來形容這場危機,然而,實際形勢之嚴峻,遠非寥寥數語所形容的這般簡單。

如果說美國派遣雙航母戰鬥群抵達臺海一事,將這場飛彈危機推向了對抗的最高潮,那麼,接下來的一幕無疑充滿著濃重的戲劇性。

大陸與臺灣都難以預料的是,在一番耀武揚威之後,美方竟然以局勢得到緩和為由,將航母戰鬥群撤離了臺灣附近海域。

從實際情況來看,以中方當時的常規軍事力量,其實是無力阻止美軍航母介入的,所以美軍航母究竟為何突然撤退,成為了二十多年來的未解之謎。

有人猜測,美軍之所以突然撤退,是因為發現中方兩艘戰略飛彈核潛艇突然消失在衛星監測中,便誤以為其已經突破了島鏈封鎖,要前往美國近海進行核威懾。

於是,為了向中國政府表明「無意使衝突升級」,美國航母戰鬥群主動向後撤離了200海裡,以避免中美兩國發生正面衝突。

在當時,捲入臺海危機的各方勢力都無法目睹它的全貌,誤判也確實難免,因此,在美方將航母戰鬥群撤離之後,大陸方面也適時讓局勢降溫,海峽上空氤氳著的戰爭迷霧終於消散了。

危機解除,以往鑑來

1996年3月25日,中國宣布在臺海地區的軍事演習結束;數日後,「獨立」號航空母艦返回日本衝繩基地,「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也返回駐地,這標誌著此次臺海危機正式劃上句點。

這場箭在弦上的「飛彈危機」,是自1958年空戰後兩岸最大的一次軍事危機,作為在東沙最前線歷經險情的指揮官,顏才仁的心中感概頗多。

2001年,顏才仁於臺灣「海軍陸戰隊」99師退役,在從軍生涯中,他見證過兩岸關係最尖銳、敵對的時刻,也經歷了兩岸和平交流「大三通」,所以,面對如今蔡英文任內兩岸關係再次惡化的局勢,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顏才仁說,當年臺軍所受的教育還是很好的,島上的士官們也的確做好了隨時為臺灣犧牲的準備,但是二十多年過去,當下士兵的精神戰力早已不同以往,如果戰爭發生,誰能保證駐島官兵不會首先放下武器?

在他看來,若解放軍意圖奪取東沙,臺灣軍方能否守住島嶼,要取決於島上官兵的意志力和戰力,如果指揮官消極不作為,官兵不知為何而戰,那麼守島也就無從談起了。

談起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勢,顏才仁認為,臺灣與大陸的實力,在這二十年裡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臺灣已難以跟大陸進行軍武競爭,臺灣地區領導人應該想辦法,謀求與大陸對話的機制與共識,這才是百姓之福。

「和平統一」是國人一直以來最殷切的期盼,但如果臺灣當局仍執迷不悟,那無異雞飛蛋打、自尋死路,因為中國的核心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祖國必須統一。

以往鑑來,我們從臺海危機中也認識到了軍力的不足,於是加快了航母、艦載機、偵察機、潛艇、飛彈等多型裝備的研髮腳步,如今,大陸軍力正在飛速提升,一旦臺灣越過底線,大陸回擊的手段必定會比1996年更強硬!

放眼未來,臺海局勢在大陸推進兩岸交流的努力下,未必風急浪高,但有頻繁製造事端的美國在旁盯梢,臺海局勢恐怕也不會風平浪靜,大陸與臺灣的關係走勢仍然嚴竣複雜。

綜合實力日益強大的祖國,絕不會允許任何外來勢力的侵犯,在這條目的地名為「團圓」的艱難長徵路上,我們共同努力,攜手並進,相信一定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復原戰士回憶1996年臺海危機:戰前很多解放軍就已寫好了遺書
    根據復原戰士的回憶,1996年發生的臺海危機,大陸是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的。他們所屬的部隊,船上裝著改裝過的廢舊飛機發動機,只要一開動就能產生大量的濃煙。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在第一批登陸部隊前到達戰場,不惜一切代價衝到海岸附近,開動煙霧製造器掩護部隊登陸。
  • 臺軍退役中將帥化民回憶1996年臺海危機斷言:美國人死不起,絕不會為臺出兵
    帥化民 ,臺軍退役中將、前「立法委員」 ,今天表示,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時,他曾被找去美國國防部,原本以為是美國要協防臺灣
  • 1996年臺海危機
    臺灣海崍飛彈危機(又稱第三次臺灣海崍危機,1996年臺海危機)。
  • 1996臺海危機時,大陸飛彈部隊射了多少枚飛彈?
    今年以來,由於臺美勾結加深,臺海局勢風高浪急。臺灣方面,加緊購置美軍裝備,軍演連連;解放軍方面,各型戰機頻繁進入臺灣西南空域。而每當有大陸軍機進入時,臺軍就不時起飛戰機進行驅離。雙方的對抗讓人不時會聯想到1996年臺海危機。大家都知道,1996年的臺海危機是從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起的。
  • 1996年臺海危機,若真打起來,結局真的可以收復臺灣嗎?
    臺海海空一時戰雲密布。不過,「攻臺」最終未能成為現實。1996年3月25日,危機最終告一段落。中國宣稱在臺海附近地區進行的軍事演習結束,隨後幾天,美國兩艘航母各自返回基地,標誌著臺海危機的正式結束。在年臺海危機爆發之時,中美的軍事實力對比懸殊甚大。下表即為中美在年臺海危機前後的「相對軍事實力」對比圖,從表中顯然可以看出,中美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有多大。1991年,美國通過海灣戰爭給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課,看到美軍表現,我們也是目瞪口呆的,原來戰爭還可以這麼打。
  • 1996年臺海危機,暴露「美日同盟」真相
    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防衛廳2月份在橋本去參加美日首腦峰會之前,就向首相簡報了臺海危機可能發生的情況:中國將在臺灣「總統大選」前舉行預定的大演習;演習包括登陸訓練的可能性很大;估計會發射飛彈;可能會動用新型飛彈。
  • 1996年臺海危機,美日之間不為人知的內幕
    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日之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的真相。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2007年10月30日,臺灣《中國時報》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首度披露了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三軍大演習時,日本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和美國把所謂「盟友」晾到一邊的內幕。
  • 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
    其實,在1996年的臺海飛彈危機中,是距離解決臺灣問題最近的一次,統一大業可謂近在咫尺,但最終還是無果。臺灣問題: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1949年,解放軍跨過長江、解放南京,國民黨政府宣布垮臺,以委員長為首的國民黨集團退守臺灣,這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翻身做主人;那邊國民黨集團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退據臺灣,大陸與臺灣從此兩岸分隔。
  • 1996年解放軍差點攻打臺灣,結果美國航母來了……
    民進黨此次二度執政,其毫不遜色於陳水扁時代的臺獨傾向自然也引起了各方的擔憂——2004年和2008年,這種擔憂與臺灣當局的輕率舉動曾兩次將臺海地區推到了戰爭邊緣;與此同時,今年還是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20年,作為海峽兩岸距離全面武裝戰爭最近的一次危機。從1996年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到2016年的「超距打擊特戰破襲」,解放軍的攻臺預案,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96臺海戰役,真的是被美國航母勸退了嗎?
    民進黨此次二度執政,其毫不遜色於陳水扁時代的臺獨傾向自然也引起了各方的擔憂——2004年和2008年,這種擔憂與臺灣當局的輕率舉動曾兩次將臺海地區推到了戰爭邊緣;與此同時,今年還是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20年,作為海峽兩岸距離全面武裝戰爭最近的一次危機。從1996年的「千軍萬馬過海峽」到2016年的「超距打擊特戰破襲」,解放軍的攻臺預案,期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96年臺海危機,他們忙著在對抗大陸的…………漁船
    按照施佬這種擠牙膏速度、柯基腿長度的文章,今天也沒有多大野心,就給大伙兒胡謅聊聊這其中的「洛陽」和「南陽」兩艦好了。除此之外,「洛陽」和「南陽」作為臺軍較早具備運用直升機能力的艦艇,其直升機的搭配也值得一說。該艦回臺灣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直升機,只有一個空空如也的機庫,臺軍在接受了這一系列艦艇後於1977年採購了一批500MD/ASW反潛直升機,裝備到這些艦艇上,成為臺軍第一代的艦載反潛直升機。這一部分,有空的時候施佬還會專門寫一個小文聊一聊。
  • 劉愛國丨臺海風雲1996:未盡的硝煙
    報導原文描述:1996年臺海危機的發生,中國軍隊和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的直接對峙,鞭策中國自主研發出了世界第一種反艦彈道飛彈,號稱「航母殺手」的DF-21D。 央視報導披露,96臺海危機促使了DF-21D反艦飛彈的誕生。這也是官媒對96臺海危機的第一次正式報導。在此之前,關於這次歷史事件的回顧與復盤,多流於民間媒體和外媒的文章中。
  • 1996臺海危機時,大陸飛彈部隊射了多少枚飛彈?來看看吧
    兩岸的對峙讓人不時想起1996年的臺海危機。眾所周知,1996年的臺灣海峽危機就是由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起的。當時,美國國務卿親自向大陸作出承諾:「美國將不允許李登輝訪問美國。」然而,美國卻違背了自己的信念。一個月後,也就是1995年5月22日,朝鮮突然宣布「李登輝獲準訪問美國」。
  • 臺海危機中,臺灣接到神秘電話
    大陸為阻止李登輝在1996年選舉中連任(臺灣方面的說法),於是進行軍事演習,引發第三次臺海危機(分兩階段:1995年7月-11月,以及1996年3月8日-25日)。 1996年5月20日,李登輝連任產經新聞今天的首篇連載取自曾永賢的證詞(談及1995年臺海飛彈危機),以及他在1992年擔任李登輝
  • 臺海形勢趨於嚴峻,我們或將面臨新的臺海危機!
    這說明,「臺海會否成為亞洲下一個引爆點」進入官方關注的議題。中美可能將面臨一場新的臺海危機!主要有以下原因:倘若該條文一旦成為正式法案,標誌臺美間構成了準軍事結盟的關係,也等於為美國軍事幹預臺海事務開了一扇窗。
  • 【薩沙講史堂第三十七期】解放軍的胯下之辱:96臺海危機(歷史系列第14講)
    就1996臺海來說,雙方軍事大體是均衡的,臺軍在海軍和空軍還略強一些。我軍唯一的優勢是彈道飛彈,不過,即便下圖當年最先進的東風15飛彈,誤差也有300米,無法有效攻擊戰術目標,實際用處有限,多是恐嚇而已,就像今天朝鮮的谷山大炮!
  • 96年臺海危機:日本首相幾天不敢睡
    臺灣要進行大選,大陸要解放臺灣,美國要保護臺灣,三方劍拔弩張,飛彈,航母,艦船,飛機全都對峙觀望,全部進入實彈最高警戒狀態,臺海大戰一觸即發,最後以臺獨分子稍微收斂
  • 9月30日臺海一線軍情報告!
    臺軍空防能力如何?24年前就看出來了  從「繞臺」再到穿越「海峽中線」,在近期不斷升溫的臺海局勢中,臺灣軍隊的空防戰力無疑是世人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其實,臺軍的防空部隊在臺海危機高峰時期的實力則更為青黃不接。
  • 如果臺海軍演的炮聲轟不醒「賴清德們」,地動山搖將不可避免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海峽兩岸接連實兵操練,臺海步步驚心。而在福建海事局公布解放軍將在臺海演習當天,呂秀蓮就急忙勸說蔡英文當天留在島內。呂秀蓮稱,「目前臺灣海峽產生新危機,行程可由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替代,蔡英文須留在島內應付。」但蔡英文隨後故作鎮定表示,「行程不受影響。」
  • 96臺海危機誰下的飛彈發射命令.
    1996年臺海危機:江主席親自下令繼續對臺飛彈試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