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李登輝爭取國內民眾支持
1996年臺海危機的根本不在於臺灣,也不在於大陸,甚至可以說不在於美國,而在於蘇聯。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一個超級大國從此不復存在。蘇聯的解體,對於世界格局是一個極大的衝擊。中美自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有長達10年的蜜月期。在這段時期,美國和美國允許的西方大國賣給我們大量先進武器和轉讓了先機技術。中國的海陸空三軍受益良多:著名的052級驅逐艦引進了大量西方技術,先進的AN/TPQ-37炮兵雷達打的越軍慘敗,黑鷹直升機扭轉改變了我軍高原運輸的禁區,兩國聯合研製59式坦克坦克改進型美洲虎坦克,一同升級殲七殲八戰鬥機,美國甚至將F-16-J79戰鬥機開到北京展示,就等著中國掏錢交貨。
自然美國並非慈善家,他的目的是不僅僅是賺錢,最主要是利用中國協同一起對付蘇聯。隨著蘇聯的解體,加上89年眾所周知的事件,美國逐步調整了對中國的戰略。美國認為蘇聯垮臺以後,中國就沒有利用價值,相反會成為一個潛在的敵人。美國政府將中美關係由協作,轉為對抗和抑制。抑制中國,最好的辦法自然還是打臺灣牌。從90年代開始,美國逐步增強臺灣的軍事外交以及國際地位,以牽制中國。
1992年,美國宣布對臺灣進行大量軍售,其中包括150架先進的F16戰鬥機,並允許臺灣向他國購買先進飛機。臺灣隨即從法國訂購了60架幻影2000戰鬥機。 F-16A/B MLU和幻影2000-5戰鬥機在當年都是非常先進的戰鬥機,遠遠超過解放軍的殲七殲八戰鬥機!如果這些飛機交給臺軍,就會讓臺灣空軍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最關鍵的是,早在中國與美國於 1982 年籤訂的817公報後,美國拒絕了臺灣購買F16,甚至名不見經傳的F20戰鬥機的要求。現在美國突然同意軍售,就不僅僅是一個賣武器的問題,更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隨後的幾年,美國很注意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諸如1994年,美國宣布提高臺灣駐美國代表處級別。美國國會議長之流,多次表示臺灣有資格加入聯合國。
1995年5月,美國突然宣布允許臺灣領導人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美,這是以往沒有過的,實則是美國對臺灣國際地位的肯定。這徹底點燃了導火索。
這邊的臺灣領導人李登輝,也聰明的領悟了美國人的意圖,立即順杆爬。李登輝是國民黨領袖,而國民黨雖在蔣經國時期放棄了反攻大陸,但始終支持所謂中國統一,兩岸都是中國人。李登輝從90年代開始,卻借著美國的變化逐步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擴軍備戰,同時開始將國民黨的主張向臺獨方面傾斜。
這並非李登輝智力不夠而亂惹事,也並非他在討好美國,而是政治上的投機。到了90年代,臺灣本土從20歲到50歲 的社會主要人群,全部是在臺灣出身或者長大的。由於兩岸割裂了長達半個世紀,這些人不可避免的對大陸產生很大的隔膜。加上臺灣當局長期對大陸進行污衊性的宣傳以及改革開放以後臺海經濟的巨大差距,臺灣人對大陸有比較強的厭惡和鄙視心理。簡單來說,就是臺灣人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不願意統一。這在現在看來是大勢所趨,也是兩岸長期割裂的必然結果,歷史上屢見不鮮。臺灣的民進黨就是看準了這點,才站到政治舞臺上,信心十足。而臺灣在1996年會進行第一次民主選舉,由獲勝政黨上臺組閣統治臺灣,不再是國民黨一統天下了。也就是說國民黨要和民進黨一同,公平參加選舉。
李登輝認為,國民黨之前那套已經不符合臺灣的現狀。如果國民黨不向臺獨方面傾斜,就會失去大選。李登輝認為,民進黨目前力量薄弱,在黨政軍都沒有什麼勢力。如果李登輝能夠多次挑釁大陸,使得大陸採用強硬立場甚至武力威脅,他就可以以臺灣唯一強人面目出現,宣稱只有他可以保護臺灣對抗大陸,自然會贏得選舉。
所以,從90年代之後,李登輝進行了各種政治上的改變,和大陸保持準敵對的臺獨。甚至連千在島湖24名臺灣人被歹徒殺害事件,也被李登輝利用,大肆炒作攻擊中國大陸,以獲得臺灣民眾對他的支持。
對於美國和李登輝的行為,大陸政府和軍方的高層自然都是很清楚的。關鍵在於,要如何應對。
--臺獨勢力會逐步在臺灣佔上風,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兩個地方,只要長期隔絕,總會有各種分歧,即便是當年的東德和西德,今天的南北朝鮮。就1996臺海來說,雙方軍事大體是均衡的,臺軍在海軍和空軍還略強一些。我軍唯一的優勢是彈道飛彈,不過,即便下圖當年最先進的東風15飛彈,誤差也有300米,無法有效攻擊戰術目標,實際用處有限,多是恐嚇而已,就像今天朝鮮的谷山大炮!
我方採用文攻武嚇
對於這一點,根據臺灣方面的智庫分析,我們是存在分歧的。
我黨早在建軍以後,軍方和政府其實始終都有分歧,他們的核心衝突的結果是政委制度。軍方要求一切按照軍事規律行事,政府則強調必須考慮政治,因此雙方的衝突極多!在決策是否介入韓戰時,以林彪、彭德懷為中心很多軍人們,堅決反對志願軍參戰。最終還是毛澤東拿起黨領導一切這一武器,迫使大家同意。
在毛時代,大體是毛領導的政府壓制了軍方。
不過此刻卻有所不同!黨的核心鄧小平同志目前病重,帕金森讓他逐步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江澤民同志剛剛繼任總書記不久,對於軍隊涉足不多,軍方的高層們有很多自由。由此,軍方在一些問題上,同政府又出現明顯的分歧,尤其是臺海問題。
政府方面尤其是外交部認為:最好的應對就是不理睬!只要臺灣沒有宣布獨立,沒有同大陸進行武力實質性衝突,就不要管它。對臺務必採用武力威懾為輔,和平解決為主的戰略。
對於美國方面,只要美軍不直接介入臺灣獨立,就暫時不要採取什麼行動,儘量以外交手段應對,迫使美國方面讓步。
軍方卻不同意!!
站在軍事角度來看,當時解放軍的綜合戰力是明顯強於臺軍的。尤其是陸軍的規模比臺軍陸軍大幾倍,還經歷過中越戰爭的實戰鍛鍊。不過,如果武力統一臺灣,強大的解放軍陸軍開始基本用不上,必須依靠海軍和空軍。解放軍海空軍,現狀卻並不樂觀。
其實,早在1996年臺海危急之前,我軍就受到過一次很大的屈辱,時間是1994年。
1994年10月,美國和朝鮮多次談判要求放棄核反應堆無效,命令西太平洋艦隊的「小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戰鬥群開進黃海以封鎖朝鮮西海岸。
這是封鎖朝鮮,本來和我國無關!
眾所周知,此時中美關係並不好。僅僅1年前,中國的「銀河號」貨船在印度洋的國際公海海域上,突然被美軍軍艦截停並扣留長達三周之久,這就是銀河號事件。美國懷疑該船上有運送給伊朗的製造化學武器原料,強行要求檢查!要知道,即便美國有所懷疑,正常應該通過外交途徑抗議,而不應該在公海上擅自出動軍艦扣留你的船隻。即便是對小國,美國也很少這麼做,更別說中國還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擺明了就是故意搞你。
最終結果,是中國做了屈服,同意銀河號接受檢查,好在美國人沒有發現穿上有任何異常。有意思的事,雙方隨後態度卻完全不同。
美國政府事後態度強硬,堅持拒絕道歉,僅僅說:因為美國的這次行動基於對不同情報來源的信任,儘管(這些情報)全都是錯的。
而中國政府本來是受害一方,「銀河號」在公海上漂泊33天之久,並在武力威脅下被迫改變航線,給中方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使中方船隻及其人員的安全受到威脅,同時在全世界眼中向美國服軟。沒想到,在美國方面強硬拒絕道歉後,中國方面卻對此事件冷處理,還向國內民眾解釋為:美國政府的態度並不能代表美國人民的主流民意!
此次事件以後,中美關係開始走上武裝對立。
再回到1994年,美軍「小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在朝鮮以西的黃海(公海)巡邏時,突然發現一艘我國的403號漢級核攻擊潛艇。以往遇到這種情況,美軍多當作看不見,不予理會。但這次,美國方面卻認為403號漢級核攻擊潛艇是來監視和威懾航母的,必須給予教訓。
於是,從航母上起飛起飛S-3"北歐海盜"反潛機,投擲反潛聲納浮漂對中國潛艇方位進行定位計算。這是發動攻擊前的準備,等同於戰鬥機的雷達鎖定!
我方漢級攻擊潛艇是比較落後的,是五六十年代研究的老潛艇,僅有魚雷武器,不可能和航母戰鬥群對抗。中國潛艇一邊進行下潛規避,一邊用長波電臺和青島基地聯繫,請求支援。沒想到,美國航母戰鬥群並不撤退,反而對漢級核攻擊潛艇窮追不捨,不斷追蹤幹擾,共派出3艘驅逐艦及艦載反潛機,從左、右、上方包抄。
在美軍壓倒性的技術優勢下,我漢級攻擊潛艇無法招架,無法作戰,甚至無法逃走。403艇艇員回憶道:「對方連續用主動聲吶探測我艇,『噠噠噠』的聲音異常刺耳,企圖迫使我艇浮出水面」。
我方資料寫到:在70多個小時的所謂「對峙」中,美軍共對403艇進行過7次模擬攻擊,這意味著,如果不是美軍手下留情,該艇已被擊沉過多次了,對於任何一位潛艇艇員來說,這無疑都是一種莫大的羞辱。在此期間,403艇曾多次失去和青島基地的聯繫。
開始在對於怎麼應付美國人挑釁上,我們還是力主息事寧人,畢竟不是人家對手。但美國人咄咄逼人,欺人太甚,我們怎麼也要有些表示。最終,在被美國人耍了60多個小時之後,解放軍高層緊急開會,研究對策。
29日下午,海軍航空兵派出2架殲7戰鬥機,趕到事發海域,此時已是事發的60個小時後。誰知道,美國航母戰鬥群自持強大,根本不把落後的殲7戰鬥機放在眼裡,繼續追蹤潛艇。殲7戰鬥機腿短,很快就因為燃料用盡,被迫返航。
此時美軍追擊中國核潛艇,一路到了渤海灣附近,就差追到軍港裡面了。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活佛也忍不了。北海艦隊青島基地接到電報後,命令我海航緊急出動兩架殲8II帶彈出航,並派兩架最先進的蘇-27SK戰機護航支援我方潛艇。
誰知道,美國人根本不怕,反而起飛了兩架F14雄貓戰鬥機進行警戒飛行。
雙方對峙良久,也許美軍發現已經進入中國領海,國際法上不佔理,最終收回飛機和軍艦緩緩而去。
1994年的黃海危機,並不是跟蹤我軍一艘潛艇這麼簡單。美軍航母戰鬥群公然開到我國近海,甚至渤海灣。換句話說,航母上戰鬥機可以輕鬆轟炸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天津、大連、青島、甚至首都北京。自然,美軍航母戰鬥群,似乎也在我軍空軍和飛彈的打擊範圍內,但人家有恃無恐,根本不怕。這說明什麼,說明美國航母戰鬥群根本不認為你能威脅到它,不把你放在眼裡。
根據張召忠的說法,期間美軍起飛多艘偵察機戰鬥機,貼著我方軍艦甚至軍事基地的機場幾十米高空飛過,直接侵犯你領空,就看你敢不敢打。據當時的老兵回憶,美軍飛機低空飛過時,有些解放軍女兵甚至嚇到流淚。
黃海事件的影響是巨大的!我軍一直把漢級核攻擊潛艇當作對付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法寶之一,沒想到被人搞成這樣。事件之前4年,也就是1990年4月8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視察渤海造船廠,並參加405號漢級攻擊核潛艇的下水典禮。江澤民表示:「核潛艇不能斷線。」
其實,美軍早就宣布,只要漢級攻擊核潛艇和夏級核飛彈潛艇一出港,在日本的美軍都可以偵測到。此後中國核潛艇部隊都返回船廠,進行了漫長的大修及升級改造。一時間中國核潛艇在公海大洋上消失了,直到10年後的2004年才全部重新服役,其中401、402號由於過於老舊,直接退役。
這次危機,並不是美軍一時抽風,而是又一次武力威懾,告訴我們誰才是東亞的老大。
--漢級攻擊核潛艇,它的技術早已過時。下圖是美國洛杉磯核攻擊潛艇。當年前者噪音高達160分貝,被美軍戲稱為「水下拖拉機」,後者只有125分貝。
臺海軍事實力是均勢
到了1996年,對於美國人,我們對付不了,那麼臺灣呢?
遺憾的是,在1996年來說,我們單挑臺灣也沒有什麼把握。
就雙方空軍力量對比來說,相差不大,我軍數量上還有絕對優勢(以對空戰鬥機為例,殲七570架,殲八130架,蘇27SK 27架,殲六3300架),但臺軍還是略佔上風的。
臺軍空軍兵力6萬,卻頗有實力。3年前從美國訂購的F16和從法國訂購的幻影2000還沒有交貨,但現有飛機也足以應付防禦。
臺灣從1994年開始利用美國技術生產自行研製的IDF戰鬥機(經國號),訂購總數為120架,目前已經裝備了2個中隊近50架,並且以每月4架的數量批量生產。
IDF戰鬥機是臺灣自行研發,卻並不落後。美國評估認為IDF戰鬥機達到第三代戰鬥機的水平,性能比F16稍遜,差別不大。裝備先進的 APG-67雷達,該飛機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 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 148 公裡,射程60公裡的天劍二型飛彈也大體研究結束,會在1996年開始批量裝備。它的機動性很好,近距離格鬥是它的特長,配備著名的美國AIM-9和臺灣自研發的天劍一型近距離飛彈。
IDF戰鬥機在1996年數量較少,生產穩定,預計最遲到1999年就會完成130架的交付。
美國方面認為,IDF戰鬥機綜合性能同大陸在1992年得到的蘇-27SK類似(中國為此花費10億美元),前者還強過一截。蘇-27SK是蘇27系列中的簡化版,雷達、電子和模擬操縱系統大大落後於IDF戰鬥機。
蘇-27SK沒有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只能使用空空飛彈。更慘的是,蘇-27SK的R27中距離飛彈性能很差,命中率低且很容易躲避。相反,臺軍的飛彈就要厲害的多。
眾所周知,現代空戰多是在中遠距離,近距離的空戰很少,一般都是中遠距離沒有擊落地方才被迫進行近距離格鬥。
在中國從俄國購買蘇-27SK的時候,俄軍高層就表示,出售這種已經過時的飛機不會洩露很多軍事技術。訓練中國飛行員的俄國教官甚至說:中國為什麼購買這麼多落後的蘇-27SK,還有引進生產線?蘇-27SK再過10年將根本無法和西方戰機正面對抗。
事實證明,從2009年開始,蘇-27SK已經基本退出解放軍現役。
總體來說,高端的臺軍的IDF戰鬥機和解放軍蘇-27SK性能類似,數量也相差不大。
另外,臺軍還有240架F-5E虎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在臺軍屬於低端,為美軍70年代的輕型戰鬥機,比我軍的700架殲七和殲八要厲害一些。
不過臺軍對F-5E虎戰鬥機做過多次現代化改進,安裝比較先進的新型雷達和機載設備,性能有很大提升,可以攜帶AIM-9近距離格鬥飛彈。而F-5E虎戰鬥機本來就是作為輕型戰鬥機設計,具有優秀的機動性,近距離格鬥是它的特長。
經過美國評估,F-5E虎戰鬥機綜合性能遠遠強於殲七和殲八,可以同時對付多架,我方700架的數量優勢算不了什麼。
另外,臺軍還有100多架更老式的F-104星式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和殲七屬於同一時代戰鬥機,性能接近,目前已經準備退役。
相比起來,我軍就落後的多。殲七和殲八其實是米格21的仿造和改進型,此時早已過時。我軍八十年代初才徹底吃透米格21的技術!以最先進的殲八II為例,由於雷達性能落後,始終無法解決空中掉高壓、截獲不穩和不能牢固跟蹤三個主要問題,實際上沒有形成戰鬥力。
到了2000年以後,雷達問題始終不能解決,性能不可靠,最新式的殲八IIM戰鬥機乾脆使用了俄羅斯的「甲蟲」ZHUK-8II雷達。但即便甲蟲」ZHUK-8II雷達,也不是什麼先進的雷達,篇幅所限不多說了。
殲八II尚且如此,雷達極爛且僅能攜帶2枚近距離飛彈的殲七就更別說了。
至於數量多達3300架的殲六,是蘇聯50年代米格19的仿造。早在70年代殲六就已經過時,在90年代基本沒用,無法對現代空軍戰機造成任何威脅。
2003年,殲6大部分退役,僅剩550架。2006年8月,殲6完全退出解放軍空軍戰鬥部隊行列。
可以看到,就空軍而言,我方相對臺軍也是略佔劣勢的。如果強大的美軍介入,就更不堪設想。
對於中美空軍的差距,無需做性能分析,以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為例即可。和我軍同處於蘇制空軍模式,還明顯強於一大截的伊拉克空軍被美軍打的慘敗,毫無還手的餘地。要知道,伊拉克空軍還有諸如米格29戰鬥機、米格25戰鬥機、米格23戰鬥機、蘇24戰鬥轟炸機等先進飛機。其中米格29戰鬥機、米格25戰鬥機就有60多架,我軍還沒有這麼先進的飛機。
另外,伊拉克的防空網為法國人設計,裝備大量比較先進的蘇製法制美制防空飛彈。僅僅地空飛彈陣地就高達250個之多,一共擁有1000多部發射架。
除了空軍以外,臺灣耗費長達40多年,建立了主要依靠美軍霍克和小懈樹飛彈的防空網,可以對低空20到高空40公裡內的飛機進行攻擊。
在這基礎上,臺灣於90年代初期先後裝備了自行研發(利用美國技術)的天弓1型2型防空飛彈,其中後者射程高達100公裡,大大提升了臺灣防空網的能力。這個防空網具有世界一流的雷達和指揮系統(80年代投入使用的天網系統),90年代又從美國引進了長白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宙斯盾雷達的衍生型號,在當年非常先進,堪稱世界頂尖。「長白」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50千米,有效探測距離300千米,可同時監視100個空中目標。此時,美國的盟友日本和韓國都沒有裝備這種雷達,卻優先提供給了臺灣。
指揮中樞的天網系統,可以可接收和處理各管制報告中心/管制報告站獲取的各種雷達信息,提供和顯示防空作戰所需的各種戰術數據,及時選擇防空武器實施攔截作戰同時引導30批100架戰鬥機進行作戰,遠遠強於大陸當時的同類系統。即便如此,臺灣居然還對天網系統不滿意,因為天網不能指揮高炮、地空飛彈和艦載防空武器,從1988年開始投資10億美元,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設計製造了全自動化防空作戰指揮控制系統,即「強網」系統,預計2000年建成。
同時,在1995年,美軍陸續交付4架E-2T型預警機給臺軍,這是我軍所沒有的。中東戰爭的空戰中,E-2C飛機被用於以色列戰鬥機的空中指揮所,對以色列空軍取得空戰勝利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E-2T型預警機在當時非常先進,它的雷達對大型轟炸機的探測距離為648公裡,對掠海飛行的巡航飛彈為269公裡,對小型巡邏艇為258公裡。該雷達具有搜索、跟蹤、預警、指揮控制和引導、攔截等多種功能,可同時監視並跟蹤20000個空中和海上目標(!!!),並顯示其中的2000個目標;可同時指揮引導100架戰鬥機進行空中攔截任務。E-2T預警機沿臺灣海峽中線飛行,則對大陸中、高空目標的的探測距離比「強網」系統的雷達向縱深推進了114~200公裡;對100米以下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向縱深推進了225~309公裡。
可以這麼說,在臺灣空軍和防空網的配合下,我軍只靠空軍是極難獲得臺灣海峽的制空權,更不可能有效打擊臺灣本土。
不能獲得控制權,海軍也就無法有效作戰。
而就當時海軍實力對比,我方也落後臺灣一截。
1996年的中國海軍,根本無法出港作戰。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防空能力。只有8艘軍艦裝備近程艦空飛彈,其中4艘裝備的還是性能落後的紅旗-61飛彈(射程11公裡,不能攔截低空飛機)。
就攻擊力上,我方軍艦大部分還裝備「海鷹」系列反艦飛彈,只有少量裝備了「鷹擊-8」反艦飛彈。「海鷹」系列反艦飛彈是中國仿造蘇聯冥河反艦飛彈和改進型,早在70年代就已經過時!
相比起來,臺軍則先進了很多。臺軍幾乎所有較大軍艦都配備了防空飛彈,還有近20艘驅護艦護衛軍裝備了射程近40公裡的標準-1區域防空飛彈和「雄風1」反艦飛彈。
根據美國評估,臺灣海軍在反艦、防空和反潛上相對解放軍都有一定優勢。
空軍和海軍都無法站到臺軍上風,解放軍空有數量巨大的陸軍,根本無法在臺灣登陸。
況且,美國方面認為就算是臺灣陸軍,相比解放軍陸軍也只是略佔下風而已,在反登陸戰中臺灣陸軍甚至佔據極大優勢。
現在解放軍以因為驕傲的99式和96式主戰坦克、自行高炮、新型水陸坦克等,當時都沒有裝備。陸軍較為先進的自行火炮、自行火箭炮、88式主戰坦克、少量武裝直升機等都部署在北方,臺灣當面的廣州、南京、濟南三個軍區裡缺乏先進的主戰坦克等重武器,只有少量59和79式這樣的第一代改進型坦克(改自T54坦克)。
眾所周知,T54坦克為蘇軍戰鬥第一代坦克,第二代T62坦克對手才是美軍的M60坦克。實戰中,T62坦克還被M60坦克打得很慘,中東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比起來,臺軍裝備的數百輛M48H型勇虎主戰坦克是1990年剛剛服役的新式坦克,性能同美軍M60系列最先進的M60A3坦克很接近,自然遠遠超過當時我軍現役坦克。
另外,臺軍還有美國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M-109自行火炮等很多先進武器,加上畢竟有20多個師的規模,進行反登陸作戰是足夠了。
更慘的是,當年我軍登陸艦還奇缺,僅有十餘艘大型坦克登陸艦(其中還有二戰期間美軍製造的),一次性運輸的部隊總數也只有一個旅左右。這點部隊即便登陸成功,面對臺軍數倍兵力火力圍攻,如何站得住腳?豈不是重蹈金門的覆轍。所以,當時甚至考慮用大量漁船運輸士兵登陸,但這又如何逃得過臺灣海軍和空軍的獵殺?
正是對己方軍事裝備非常有信心,李登輝才敢於一再挑戰大陸的底限。
--很多人認為IDF戰鬥機是臺灣自行研發,就是落後的戰鬥機,其實不是這樣。即便到了今天,IDF仍然由改進的餘地,可以勝任現代的空戰。下圖的蘇27 SK戰鬥機在當時來說,就解放軍空軍是最先進的飛機了。但放在世界上,也就是準一流水平,屬於老式飛機,大體和IDF戰鬥機屬於同一代的。
胯下之辱
不過,臺灣的整體防禦仍然有一個漏洞,就是它的防空網沒有反導能力,對付不了解放軍的東風彈道飛彈。臺灣尚且沒有引進愛國者,天弓3防空飛彈也沒有研製出來。李登輝對此也心知肚明,曾說:除了解放軍的飛彈,我們什麼都不怕!
解放軍認為,可以用我軍的彈道飛彈有效威懾臺灣。
在李登輝訪美期間,也就是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我軍第一次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距離臺灣基隆港約56公裡。同時中國方面的國防部長遲浩田宣布:中國沒有放棄武力統一臺灣。
中美臺高層頻繁交涉,中國希望壓迫臺灣和美國服軟。
在這一輪衝突中,美國方面在權衡得失,採用低調處理,沒有什麼軍事行為,反覆和中國外交磋商。
李登輝在外交上也很低調,卻在國內大肆宣傳,使得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武力威懾非常反感,開始全力支持李登輝。李登輝刻意減少大陸武力威脅的強度,宣布大陸就是在嚇唬人,開槍開炮都是空包彈,臺灣民眾還沒有緊張情緒。用臺灣當時記者的話來說:一切正常,舞照跳妞照泡!
局勢的轉變主要是在1995年底!
1995年10月,總書記江澤民親自訪問和美國總統柯林頓會晤。柯林頓承諾不會支持臺灣獨立,但拒絕在目前局勢下讓步。
鑑於外交手段幾乎無效,那麼武力威懾也就難以避免。而軍方早就認為外交手段是無效的,一再要求立即進行武力威懾。
從這個時候開始,解放軍部隊開始向福建廣東兩省集結,到了1995年初已經高達15萬人,這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演習。
同時1995年底的臺灣立法院選舉(國會選舉),國民黨的立委數量急劇減少,反而支持臺獨的民進黨立委有很大提高,這是臺獨勢力高漲的最好表現。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也就是臺灣第一次大選期間,我軍第二次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我們目的自然是給臺灣試壓,希望影響選舉結果,分化臺灣國內政治力量,遏制臺獨的氣焰。
3月6日,國防部長遲浩田在軍方大會上,做了《戰爭正在走向我們》的演講。
與此同時,解放軍也希望和美軍協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趕赴美國訪問。
讓我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次美軍卻沒有低調處理,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早在幾個月前,美方就得到解放軍就要進行第二次演習的情報。政府和軍方高層反覆探討,最終得出結論:必須武力遏制解放軍的進攻勢頭,讓他們知道美軍仍然具有壓倒性的軍事技術優勢,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控制地位。
3月11日,也就是演習的第三天,美軍連續調動獨立號 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趕赴臺灣東部和南部海域,並做出隨時可能進入臺灣海峽的姿態。
根據當時解放軍的情報,美軍至少有2艘航母、5艘飛彈驅逐艦、10艘護衛艦、3艘宙斯盾、3艘核潛艇,還有其他輔助軍艦,一共超過40艘。
要知道,如果只是為了美國宣布的所謂:防止事態擴大!只需要菲律賓海域的獨立號航母就足夠了(有30架艦載機),完全沒有必要將在波斯灣巡邏的尼米茲號航母調來。
顯然,美國並不是為了單純做做姿態,而是做出準備全面開戰的樣子。
這是美軍自在越南戰爭以後,在非作戰行動中,調動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
為了避免有可能出現的軍事衝突,美國對在臺灣的美國公民,下達了準備撤退的命令。
到了這時候,臺灣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緊張,臺灣民眾意識到有可能開戰。一時間,機場擠滿了飛往別國的臺灣民眾。大量臺灣老百姓衝到銀行提款或者將臺幣換成美元(一旦開戰臺幣肯定會貶值),臺軍也做戰前準備,臺灣各大娛樂活動開始減少。
當天,美國國防部長威廉·佩裡在接待劉華清上將的晚宴上,表達了強硬立場,指責解放軍造成臺海危機。
劉華清上將並不示弱,強調這是正常演習,並且指出美國給李登輝籤證和賣給臺灣F16的錯誤舉動。
雙方爭吵一通,不歡而散。
吵歸吵,還是要冷靜分析下一步怎麼辦。
此時,解放軍騎虎難下。
美方私下宣布,下一步航母戰鬥群很可能會穿越臺灣海峽。雖美軍沒說,但他們很有可能進入飛彈演習區域。
那時候要怎麼辦?繼續發射飛彈?美軍就可以用被攻擊為藉口,直接還擊,擊落我方飛彈,甚至攻擊我方演習的船隻和飛機。
真到了這一步,下面要怎麼樣?難道繼續向美國航母還擊?我們有這個實力嗎?
顯然沒有。
1994年黃海危機的例子在前,現在僅僅過去一年多。
我軍很清楚,目前我們無法對付美軍的航母戰鬥群。蘇聯花費幾十年時間,制定了依靠空軍、航母、潛艇、飛彈戰艦、陸軍等整個體系對付美軍航母的戰術。自從宙斯盾和新式潛艇大量服役後,這個戰術也不可能成功,蘇聯也對付不了美國航母戰鬥群。
此時,我軍裝備的反艦飛彈性能落後,搭載平臺少,航程最大的蘇27SK就無法攜帶。據說唯一可以搭載反艦飛彈的轟-6丁和殲轟-7,總數只有12架。
即便傾全國之力對準一個航母編隊攻擊,也不可能穿破宙斯盾的防空網。
至於潛艇,1994年黃海危機就是例子。美國曾狂妄的宣布,解放軍現有的5艘漢級核潛艇,可以用1艘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對付。此時,已經有3艘核潛艇開赴臺灣海峽。
空軍方面,即便最先進的少量蘇27SK,也遠遠不足以和美軍F14戰鬥機對抗。美軍戰前分析,僅僅需要半個空軍聯隊(約36架戰鬥機),就可以殲滅解放軍參戰飛機的一半。
唯一的法寶東風彈道飛彈。短程的如東風15之類,無法精確攻擊,不可能打到航母。幾十枚長程洲際飛彈,也不敢隨意向美國本土發射,不然就可能是全面戰爭。況且這些固定發射筒內的飛彈,早就被美軍了如指掌,一旦準備發射就很容易被打擊摧毀。
鑑於敵我力量懸殊,硬頂下去對我軍並沒有好處。
以1988年伊朗封鎖波斯灣,和美軍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全面交火為例。雖伊朗毫不示弱,拼盡全力,出動所有海軍力量,畢竟技不如人。擊落一架美軍直升機後,伊朗被擊沉包括「薩漢德」號「薩巴蘭」號護衛艦在內多艘現代化軍艦,殘餘小軍艦隻能龜縮港口,實際上承認了失敗。
我們進行飛彈演習,本來只是威懾目的,並不是想打仗,也就沒必要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根據美國方面資料寫到:第二天,美國政要克里斯多福在一個電視談話節目中透露美國已派遣一艘航空母艦到臺灣附近以備不時之需的消息。次日,中國進行第四次飛彈試射,然後宣布試射已經完成。總計中國試射的飛彈比它先前準備發射的數目少了一半以上。
當然,我方對這種觀點不予承認,宣布完成所有飛彈發射。
作為回應,美國航母戰鬥群也沒有進入臺灣海峽,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蘇聯發明了利用海陸軍整個體系,對美國航母編隊進行飽和飛彈攻擊的戰術。在宙斯盾誕生之前,這非常有效。但自從宙斯盾服役,即便蘇聯也無力對付了,更別說我們。蘇聯整個海陸空飛彈飽和攻擊體系中的武器,我們什麼都沒有,僅有幾架不能攜帶對艦飛彈的蘇27 SK戰鬥機。可以說,當年我們根本對付不了航母戰鬥群。
對臺灣問題不應該過多幹涉,因為所有幹涉都會起到反作用
隨後,中美雙方都力主緩和,總書記江澤民和總統柯林頓在1997年1998年多次互訪,就臺灣達成了新的共識。
1996年的臺灣危機,難以用幾句話點評,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事實證明,武力威懾不但沒有影響到臺灣民眾的選舉,反而讓李登輝成功塑造為所謂「唯一可以對抗大陸的英雄」,在3月20日高票當選。
從1996年以後,臺灣以飛彈威脅為藉口,前後花費巨額資金購買了包括愛國者在內的大量武器裝備,擴充了臺軍實力,尤其重要的是建設了相當厲害的反導網。
就臺灣國內形勢而言,武力威懾事實證明引起臺灣民眾的反感。對戰爭的恐懼轉化為對臺獨的支持,而且越演越烈。民進黨候選人彭明敏,當年就獲得了比預計更多的選票。
在李登輝之後,民進黨在2000年2008年和今天的2016年三次被選上成為執政黨。
不過,武力威懾並非沒有任何效果。威懾使得臺灣的政客明白要搞臺獨,會付出較大的代價。如果長期處於大陸的武力進攻威脅下,至少對臺灣經濟會有很大影響。這個觀點,迫使民進黨陸續放棄激進的臺獨立場,轉為維持現狀,甚至在1999年修改了臺獨綱領,這對於臺海是比較有利的。而少數極端臺獨派,從民進黨脫離出來,成立新黨臺灣獨立黨,導致臺獨力量的分裂,使得他們在1996年選舉失敗。完全宣揚臺灣獨立,也就是所謂成立「臺灣共和國」的力量,逐步成為臺灣政界的一小部分。
而對於美國來說,美國通過此次危機,試探出大陸的底限,也摸清了遊戲規則。
隨後,美國也開始對於中國開始逐步持比較強硬的立場,加大對於韓國日本軍事技術援助,影響東協,開始對中國全面的戰略遏制。
對於中國,從1996年接受胯下之辱之後,我們明白自己的落後。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落後。於是,解放軍開始奮起直追,全力加快軍隊現代化。
客觀來說,臺灣和美國方面也沒有閒著,他們同樣全力發展軍備。
以臺灣來說,在購買了先進的 F-16A/B MLU以後,他們始終在尋求更為先進的戰鬥機,並且於今年對F16進行了目前最現代化的改進,花費高達58億美元。
臺灣的反導網也逐步增強,裝備的愛國者系統多次更新,還引進了諸如鋪路爪之內先進雷達。
目前臺軍實力明顯弱於解放軍,空軍也略遜一籌。不過,這一切的關鍵並不是在於臺軍不能提升戰鬥力,而是美國控制臺灣不允許它購買諸如宙斯盾艦、新式驅逐艦、F22戰鬥機、F35戰鬥機、薩德反導系統、M1A1主戰坦克等武器裝備。如果兩岸局勢在未來惡化,美國將這些武器賣給臺灣,兩岸實力又會有較大的逆轉。
客觀來說,現在臺灣的空軍和防空網反導網仍然具有很強的實力。美國智庫認為,臺海現在的實力對比,和1996年大體相當。
當然,我軍由當年略遜一籌轉為略勝一籌,並不具備太大的優勢。
對付幹涉的美軍航母戰鬥群,我們仍然沒有什麼把握,這恐怕還有十幾年的努力吧。
對於雙方實力對比,我軍方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大家讀讀劉亞洲和一些內部評估的文章就能輕鬆看出來。
不過,為了鼓舞民眾士氣,我們讓羅源之流大肆吹噓臺軍不堪一擊,什麼朝發夕至佔領臺灣,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就拿薩沙QQ群中一個初中生的話來說:既然能輕鬆打贏,為什麼不打?
對於臺灣,我們不應該過多幹涉,因為無論你做正面幹涉還是負面幹涉,最終都會導致臺灣人對大陸反感。
就1996年的經驗來說,對於臺灣不應該單純採用武力威懾,事實證明不但沒有效果甚至有反效果。
此次2016年臺灣新領導人民進黨蔡英文上臺之時,我方就採取了低調的態度。
很多國內軍事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應該做的是繼續發展軍備,以保證對臺灣的絕對軍事優勢,並且有足夠的把握遏制美軍對臺海的武力幹涉。
這就是蔣介石所謂:想談的時候可以談,想打的時候可以打!
----其實解放軍高層對於美軍的強大,以及臺海軍事實力的均勢是非常了解的。但又是出於宣傳角度考慮,找一群退休了的傻蛋軍事「專家」,把美軍尤其是臺軍說的一錢不值,似乎都是豆腐軍。你是忽悠誰呢?以為軍迷都是智障?這種愚民的宣傳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啊!至於臺灣問題,你光靠武力威脅是沒用的。就按是強大的美國,對付弱小的南聯盟,也是炸了很久才讓它妥協的。
同時,我們必須立足經濟現代化發展。
如果大陸各方面,尤其是經濟有朝一日能夠大大超過臺灣,並且早日實現大家都知道東西,那麼和平統一可能就是大陸高速發展的一個附帶成果吧。
堅持有深度原創,爭做中國頂尖的軍事歷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