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說,如果獲準,這些軍購將大大增強臺灣的陸空戰鬥能力,提升軍方士氣,並向全世界展示美國對臺灣防禦的承諾。而美國對臺灣的軍購要求也積極回應。
蔡英文
但是美對臺售武日程,因中美貿易談判接近尾聲而眾說紛紜,有美國匿名官員發言:在中美尚未達成貿易協議之前,將暫緩對臺 F16 戰機的軍售案。不過,據報導,臺灣「國防」部長嚴德發昨日首度證實,已於二月向美方發出要求報價的信函,按預定程序,美國政府將於7月回復是否同意。
有消息指出美國將在本月底批准,向臺出售108輛M1A2戰車;另外,美國政府宣布,已批准軍火商雷神東南亞系統公司,為臺北提升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的作戰能力。
蔡英文在結束對帛琉,諾魯和馬紹爾群島的訪問,27日在返程過境夏威夷時,以視頻參加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舉辦的講座時說臺灣向美國提出購買M1 Abrams坦克,以及 F-16V 戰鬥機的要求。她說:「 我們能與美國開誠布公的討論臺灣防衛所需要的適當軍備,美方對我們的要求反應也很正面。」
F-16V 戰鬥機
儘管美國與臺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美國是臺灣防禦性武器的主要供應國。F-16V戰鬥機是最新型的機種,M1 Abrams坦克則將會使臺灣陸軍目前使用老舊坦克重大升級。有報導說,臺灣希望向美國購買66架F-16V戰機。
今年是《臺灣關係法》40周年,也是臺灣大選年,蔡英文正面臨民進黨內外的夾擊,故在外交「國防」領域,她必須交出成績單。最快的方法,就是拿臺美關係做文章。而臺美關係對臺灣選民來說,最直觀的結果就是軍售。依照以往美臺軍售的默契,在美國方面都沒有任何官方聲明出來以前,臺方是絕對保密到家,不會有一點風聲漏出。但這批軍購,蔡英文政府卻在美方還未有反應前,就先透過各種渠道,大肆透露消息,十分高調,這是美臺間軍事關係從未有過的操作模式,如此反常反應,只能點出一個事實——蔡政府想藉由臺美軍售,在總統大選中得利。
那麼這筆三四千億的軍購預算,到底能幫臺灣買到些什麼呢?根據目前最新的消息,將有66架F-16 Blk70/72(非正式名稱為F-16V)型戰機、108輛的M1A2X型主戰坦克,以及數額、價格不明的潛艦裝備,統統包括在內,成為機密預算。民進黨立院黨團證實,蔡英文政府希望這筆被列入特別預算(不包括在年度國防預算裡)的巨額款項,能在本會期、民進黨依舊在立法院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順利過關。
M1A2X型主戰坦克
臺北市議員王鴻薇在社交媒體上指出,「臺灣又在當冤大頭,一口價4,000億新臺幣(1新臺幣約合0.03美元)超過一年國防預算」,並質疑蔡英文用公共財產向美國示好換支持。
由於此前解放軍殲11戰機首度飛越臺灣海峽中線以東漫遊逾10多分鐘,引起臺灣當局的不滿,美、日等國也紛紛發言加以關注。美國著名國防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就發表意見,認為「F-16V的出售,僅具有政治意義,軍事意義不大」。
此外,還有聲音質疑說如果再次購入66架F-16V戰機,那麼臺灣將擁有400架戰機,恐怕難以負擔。之前蔡英文政府誓言要「艦機國造」,但是臺灣軍費預算有限,蔡英文如何完成其承諾。臺灣經濟早已不如從前了,供養這麼龐大的隊伍,只怕又會是一個無底洞。針對美對臺「天價軍售」,臺灣民眾已持續表達不滿。有臺灣網友直言,這是要長期賣很貴的「破銅爛鐵」給臺灣。更有網友對此狠批:「持續『對臺軍售』,就是持續吸乾臺灣人民的血汗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臺灣關係法》40周年。近日,美國國務院首席亞太副助卿派翠克·埃林·墨菲在視頻會議上,也重申了美國對於臺灣安全的承諾。同時,他針對不久前解放軍軍機越過海峽中線一事表示擔憂。
墨菲表示:「我們對此非常擔憂,因為這令臺海局勢緊張,正好朝對話和依據框架的反方向走。這是一個正在改變現狀的例證。這就是最重要的質上的改變,在近些年,當然也是二十年來的改變。」
美國方面同意新一輪對臺軍售
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對臺軍售可謂「用心良苦」。一個明顯的跡象是,它不再追求「一攬子」的大單,反而以幾億、十幾億的小單來開展「定期銷售」,這樣就非常方便操作。另外,美國對臺軍售管道現在不僅壓縮了審批流程,而且降低了審批的複雜度,過去要美國政府來審批,現在只要臺灣地區和相關的軍火商達成協議後,就可以成交。
那麼美國降低門檻,頻繁開展對臺軍售,究竟有何目的?
有專家表示,美國在涉及西太平洋的一些行動方面,的確是放鬆了一些微觀的把控和管理,逾越了包括白宮、五角大樓的一些會前機制。但是,更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涉及臺海的一系列處理,它們是放到一個對華戰略的框架當中的。有分析指出,美國所謂的一些涉臺法案也好,展開一系列行為也好,包括對臺軍售在內,都是為了達到三重目的。第一,就是把臺海問題跟南海問題、東海問題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目標聯動,來形成對它目標國壓制的態勢;第二,更現實的一個角度,就是美國方面為了總統謀求連任,在涉臺話題上製造一些這樣的爆點,可能就會對他連任的態勢形成他們認為的所謂「好處」;再者,在當前中國海上實力穩步提升這樣一個大形勢之下,美國對於整個亞太區域,或者它所謂印太區域內同盟體系的一個再調整,就要傳遞這樣的信號:它仍然是西太區域的一個「霸主」。 所以,總括一句話就是:在涉臺問題上,美國政府當前還沒有一個大的戰略性舉措,更多的是一些技術性操作。
對於臺灣的種種行為,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周三警告蔡英文不要玩火,並敦促美國按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以免損害中美關係及臺海和平穩定。他指出,陸臺同屬一個中國,強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亦不容許分割,反對臺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
可以看到的是,臺灣高價採購美國軍火,雖然可能得以獲取暫時政治利益,但從長遠來看,臺灣的安全並不在於採購多少軍火,或是對美日的安全依賴,而在政治與經濟。
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訪美期間表示,若經濟沒有發展,人民生活不好,就沒有錢處理「國防」。身為總統的蔡英文應該更明白這個道理。經濟不好,社會安全體系崩潰,人民生活沒有希望,其影響要遠比軍事危機來得駭人。
其實不管美國如何協助對臺軍售,也無論臺灣如何積極的購買軍備,都無法改變兩岸的軍事優勢向大陸傾斜的事實,隨著時間的延伸這種傾斜絕對只會越來越大。蔡英文的「不求戰,不畏戰」最終只是喊喊的執政口號罷了,無怪乎臺媒直指,民進黨當局花再多錢也買不來安全,兩岸和平關鍵還在於承認「九二共識」。 追求兩岸和平,或許是臺灣最好的安全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