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筆者發表了《如何評價臺軍採購108輛M1A2坦克?解放軍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嗎?》,介紹了臺軍搞的「銳捷專案」採購108輛美制M1A2坦克的項目消息,文中順便提到了臺灣F-16V型戰鬥機升級項目。有些讀者希望筆者展開介紹一下,並且想了解F-16V是不是真的如臺灣「名嘴」所言「能夠對殲-20型戰鬥機造成威脅」。
也在前陣子的「漢光演習」中,臺軍也首次派出4架F-16V參加演習。不過這款耗費重金不惜冒著被坑的風險也要從美國採購的空戰神器並沒有展示其空戰性能,只是丟了幾個鐵皮炸彈就溜之大吉,不免讓人懷疑。因此咱們今天就來說說F-16V,弄清楚它的升級到底在哪裡,缺陷到底在哪裡。
要弄清楚美國人給臺灣地區空軍的F-16V升級了什麼東西,我們就必須先弄清楚,F-16V到底是一個什麼升級項目,臺灣地區在得到F-16V之前,手裡的F-16處於怎樣的技術狀態。
F-16V項目是什麼回事?
我們先說F-16V項目,同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樣,F-16V在發軔之初,並不是如訛傳訛的那樣是給「臺灣地區空軍量身定做」的項目,而是2012年由F-16的智慧財產權所有者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牽頭開始,面向全世界的F-16A/B型戰鬥機機隊而推出的升級套件項目。
基於當下航空電子系統的高通用型與適用性,F-16V的升級方案也變得非常之多,但是基本的特徵是以較新版的APG-83型SABR(可變架構敏捷波束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取代F-16A/B標配的APG-66型雷達。
用更新型的具備持續升級能力的MMC-7000A型模塊化任務計算機取代了早期的MMC(任務計算機),同時換裝座艙,將F-16A/B座艙中部的機械式儀錶板更換為一塊6X8英寸的彩色液晶顯示器,用於顯示合成孔徑雷達/瞄準吊艙圖像,戰術數據鏈/彩色電子地圖圖像等。
各種戰術數據可以進行任意疊加。因此,如果我們用比較簡單的、大家都能聽得懂的話來給F-16V下個定義,其實用兩句話就差不多了:換了個新雷達,讓這架F-16能看得更遠看的東西更多點;換了個新座艙,讓這架F-16看起來更酷炫一點。
當然,作為一個「可變架構」的升級項目,F-16V的升級其實同我航空工業成都所搞的FC-1梟龍戰鬥機本質上是一樣的——您要是土豪用戶多給點,我就什麼高大上的航電系統、作戰功能、武器裝備都給您集成上去,給您攢一架高端戰鬥機出來;您要是窮逼用戶沒錢,那不好意思只能給您基本配置,沒準再上下其手閹割掉幾個功能讓您用都用不順心——跟賣車一個道理。
臺灣F-16A/B戰鬥機性能如何?
說完了F-16V,我們來說說臺灣方面在沒有F-16V之前,手裡頭那140多架F-16A/B到底是什麼技術狀態。跟很多人想的又不一樣,臺灣手裡面的F-16A/B儘管頂著「A/B」的名頭,實際上總體性能並不弱。
臺軍的F-16A/B Block20是在1991年到1997年生產出來的,在生產這批F-16A/B之前,美國空軍早在1984年就已經拿到了F-16A型戰鬥機的升級版本F-16C/D Block25,而在1991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在部署F-16C/D Block50-52的生產了。
因此,臺灣地區空軍的這批F-16A/B就顯得有點精分了——主機身沿用了Block20的配置,機翼和垂尾卻又使用了Block50-52的成品件;雷達艙沿用了F-16A/B的結構,雷達卻是F-16C/D配備的APG-68V5的降配版APG-66V3。
發動機艙尺寸跟F-16C/D Block50-52相當,配備的發動機卻又是降配版的F100-PW-220;電子戰系統是F-16C/D上面標配的AN/ALR-56M加上AN/ALQ-184V9,但是又沒有搭配AN/ALE-50拖曳式誘餌。因此,與其說賣給臺灣的這批F-16是F-16A/B或者說F-16A/B OCU,倒不如說它就是正兒八經的F-16C/D,只不過在某些具體性能上跟正牌的F-16C/D型略有不足而已。
臺軍F-16A/B有哪些缺陷?
那麼,給F-16A/B型戰鬥機準備的升級套件,碰上了臺灣地區空軍打著F-16A/B名頭的F-16C/D,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其實答案已經比較明確了。
在筆者看來,臺灣地區搞的F-16V升級項目,您別看它說的多花裡胡哨,其實就是本著「哪裡太弱補哪裡」的原則,湊合著把手裡頭的短板補補齊,讓這批F-16A/B Block20在人民解放軍空軍面前死的不至於太難看罷了,更多的東西咱也別想了。
臺灣地區的這批F-16A/B到底「哪裡太弱」呢?其實有兩個地方是短板,我們上面提到臺軍的F-16A/B有三個關鍵子系統做了降配處理,一是雷達系統,二是發動機,三是電子戰。
F-16A/B缺陷一:閹割版雷達
在雷達方面,臺軍的APG-66V3性能不如配備給F-16C/D Block50-52的APG-68V5,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被有意閹割了部分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使得臺軍的F-16戰鬥機難以攜帶美制的精確制導武器,也長期無法完成同美制A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整合。
二是在匹配臺軍已經拿到的AIM-120C5/C7型中距空對空飛彈的情況下,無法發揮出C5/C7型飛彈全部的中距攔射能力。更不用說該型雷達在面對著以殲-20為代表的低可探測性目標時的窘狀了。換言之,這是個在21世紀10年代已比較落後的雷達。
F-16A/B缺陷二:電子戰系統
而在電子戰上,臺軍F-16A/B配備的AN/ALR-56M加AN/ALQ-184V9有沒有附加拖曳式誘餌其實都是小問題了,關鍵問題是現有的RWR裝備(雷達威脅告警裝置)在面對著人民解放軍空軍已經普遍裝備的具備LPI(低可截獲率)探測模式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時必然面臨著截獲率不足的問題,在無法給載機提供足夠的截獲或鎖定告警的情況下,等於是給了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機靜默攻擊的良好機會。
F-16A/B缺陷三:脆弱的發動機
至於發動機方面,配備給臺軍F-16的F100-PW-220型發動機的推力過於孱弱,最大加力推力只有10噸多點,整體性能已被FWS-10A超過。發動機的推力不足除了制約F-16A/B Block20型戰鬥機的機動性,還制約了該型飛機的電子戰力。
F-16V如何補齊F16A/B短板?
因此,臺軍的F-16V升級改進型說到底,其實就是在補這三個短板,而且這三個短板就補了一個半——把雷達系統給換了,從老式的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換成了APG-83 SABR,確保手頭的F-16V能比較順利地使用AIM-120C5/C7,這樣確保在同人民解放軍空軍攜帶PL-15型空對空飛彈的戰機對抗時不至於落在下風。
但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看到臺軍往F-16V上整合JDAM,AGM-88等空對面武器的消息,這個APG-83是不是又慘遭縮水尚不明確;把電子戰系統能升級的升級一下,重點加強一下應對大陸AESA雷達LPI模式的能力,不至於讓人家在靜默狀態下打了靶子。
把發動機升級一下——不存在的,事實上由於美國方面給臺灣的報價超出了預期,本打算將F100-PW-220升級為F110-GE129的計劃已經咕了。因此,這就是臺軍F-16V在升級之後的總體技術狀態:雷達有點改進,電子戰系統有點改進,連帶著後端也有點改進,但是更多的技術改裝?不好意思沒有了,我就只能做到這麼多,您湊合著用吧。
升級後F-16V的真實水平如何?
講真,按照臺軍目前做的F-16V型升級計劃,如果在整體性能上評價,最好最好也只能達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手裡面那50多架殲-10B型戰鬥機的水準。而且從美國空軍自己的升級經驗來看,在動力系統不大改的情況下,光靠改航空電子系統的技術狀態去升級整機戰鬥力,這個坑在F/A-18E/F的升級項目上已經跌進去一次了。
不客氣地說,臺灣方面搞的F-16V在某種意義上講,反正是有那麼點本末倒置的意味。要筆者來講,對這飛機的戰鬥力根本就不能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