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臺灣地區空軍在嘉義縣嘉義空軍基地第4聯隊駐地,舉行了隆重的F-16V Block20型戰機「接裝典禮」,臺灣地區領導人小蔡,臺灣地區防務部門主要軍政、軍令官員全員出席,甚至連某域外大國在臺協會都派員參加。
臺灣地區領導人小蔡在接裝大會上指出,F-16V型戰鬥機賦予臺灣地區空軍「三個意義」,一是與域外大國的關係「再進展」;二是航太科技「再提升」,三是臺空軍作戰能力「再增強」。而島內媒體也紛紛發文,指出伴隨著F-16V Block20型戰鬥機的列裝,臺灣地區空軍的主戰裝備將在兩岸空軍力量和性能對比上重新佔據戰略、戰術優勢地位,為臺軍的圖謀「加油打氣」。
那麼,咱們怎樣認識臺軍這回新收到的F-16V Block20型戰鬥機,這個F-16V型戰鬥機的性能真的有這麼神,能讓臺軍「天晴了雨停了又覺得自己行了」嗎?先總體說一說這個F-16V Block20的技術狀態好了。
F-16V的性能如何?
其實,臺軍這次收到的F-16V戰鬥機,到底是「行」還是「不行」,秘密就藏在這個「Block20」裡。
正是這個批產序列號,意味著這些F-16V Block20,其實就是臺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從美方弄到的那150架F-16A/B Block20的基礎上做的技術狀態提升,臺軍雖然對外把這些飛機稱為「F-16V」,實際上內部在「翔展計劃案」中,臺灣地區空軍乾脆把接受升級的F-16A/B直接稱為「F-16AM/BM」。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了,臺灣地區空軍這回收到的這批F-16V Block20,說到底,就是「老黃瓜刷綠漆」,在原有的F-16A/B Block20的基礎上改進的,屬於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MLU改進範疇。當然了,臺軍未來也將收到一批真正意義上的F-16V型,這是美軍在賣給巴林的F-16E/F Block60的基礎上繼續改進改出來的F-16V Block70,性能確實不錯。但是這些計劃中的「正版F-16V」,需要等到2026年才能到位,目前不趕趟了。
既然臺軍此次列裝成軍的F-16V,其實應該被稱為F-16A/B Block20MLU(MLU:中期改進),那麼,對它的技戰術性能,咱們雖然不能低估,但也實在沒法高估。
F-16V的性能不能低估
說「不能低估」,該型飛機確實用上了一部分F-16V型戰鬥機標配的航空電子、武備系統。
比如在全機的航電、火控系統上,F-16V Block20型戰鬥機將原先的AN/APG-66V3型平面縫隙陣全波形雷達升級成了諾格公司研製的新型SABR雷達,也就是所謂的「可變架構敏捷波束有源相控陣雷達」AN/APG-83型。該型雷達據稱和F-35系列戰鬥機使用的AN/APG-81系列雷達處於同一水平,具備多種工作模式,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較大,探測距離相比原先的雷達提高了1.8倍以上,成為了臺軍希望F-16V對抗「匿蹤戰機」的底氣。
▲AN/APG-83有源相控陣雷達
同時,F-16V Block20型戰鬥機還對其它一些航電系統進行了改進,比如將原有的MMC-3000型任務計算機提升到了MMC-7000型,運算速度是老型號的兩倍以上,內存是原先的十多倍,總的處理器容量增加了二十多倍,可以對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載火控數據鏈採集到的海量戰場信息進行有效處理。
為了對這些信息進行顯示,F-16V Block20型戰鬥機在中央儀表臺上設置了一個大型的6英寸乘以8英寸的大型彩色綜合顯示器,除了可顯示吊艙畫面和TGP畫面等,主要用來顯示綜合空戰戰場態勢感知信息。
在提升了火控系統、航空電子系統之後,F-16V Block20將升級的重點放在了機載航空武器系統上。據在此次「接裝儀式」上公開的消息,臺軍列裝的F-16V已經完成了和AIM-120C7型先進空對空飛彈、AIM-9X Block20型先進近距離格鬥空對空飛彈的整合,而為了確保AIM-9X Block2能夠完全發揮出大離軸角發射性能,F-16V Block20還特地配備了JHMCS型頭盔顯示器。
▲JHMCS型頭盔顯示器
而在對地攻擊武器上,F-16V Block20除了可以兼容臺軍武器庫中之前的AGM-65「小牛」空對地飛彈和AGM-84「魚叉」空射反艦飛彈等,已經具備了兼容AGM-88E「哈姆」反輻射飛彈和AGM-154C「JSOW」聯合防區外攻擊武器,以及GBU-31/32/39系列精確制導炸彈的能力。
▲AIM-9X具備離軸發射能力
▲AIM-120C7
▲AGM-88E
當然,目前臺軍暫時還沒有弄到這麼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從近期的情況看,F-16V Block20完成與臺軍最新弄到的AGM-84H「SLAM-ER」戰術巡航飛彈的整合是基本沒問題的,這也將賦予F-16V Block20型以有限的、對戰役縱深點狀目標實施攻擊的能力。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F-16V Block20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備了先進的頭盔瞄準器和空對空飛彈,空戰攔射能力相比F-16A/B提升了一個檔次;更新了任務計算機和任務軟體,可以兼容多型號先進的空面打擊武器,對地攻擊能力也相比F-16A/B提升了一個檔次。它的總體性能,也確實比一般的第三代戰鬥機中後期型號先進了不少,在對付咱們的殲-10A等機型時,如不考慮兵力運用,從單機性能上,確實是有一些優勢的。
F-16V的性能不能高估
但是,說F-16V Block20的性能也就這樣、實在沒法高估。之前咱們也說了,這個F-16V的升級,說白了就是「老黃瓜刷綠漆」,撿著F-16A/B Block20一部分實在沒法用的分系統做重點升級,而其它部分就不管了。
▲起飛中的F-16V
比如,在F-16A/B Block20原配的AN/ALQ-184V9型電抗吊艙上,F-16V Block20就沒動,畢竟有限的資金要花在全新的F-16V Block70上;
又比如,原配F-16A/B Block20使用的是推力相對有限(臺架上的最大加力推力僅有104.3千牛、推重比美標7.41)、主要性能優勢體現在可靠性上的F-100-PW220型發動機,沒想到在F-16V Block20上卻依然沿用了這麼一個發動機;
再比如,就拿F-16V Block20配備的JHMCS頭盔顯示器來說,據說臺軍嫌這玩意比較貴,資金也很有限,乾脆只採購了一小部分,有說採購了40部,有說採購了20部,AIM-9X Block2格鬥彈的儲備數量也比較有限,估計一個中隊分不到多少枚。
咱們之前就說過,主戰裝備的綜合性能,很大程度上要遵循木桶原理,裝備的性能上限不是看它安裝了什麼高大上的東西,而更應該看它所有的分系統是不是性能比較平均。從這個意義上看,F-16V Block20型戰鬥機,它的部分性能雖然比較出彩,但遠遠算不上平均:
電抗系統沒有更新,甚至還在沿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那套老設備,意味著它在對手戰役級、戰術級電子戰機的電磁壓制下,態勢感知系統本身就容易遭到電磁幹擾;
航發系統沒有更新,還在使用性能甚至相比我軍的FWS-10A都沒什麼優勢的F-100-PW220,意味著F-16V Block20的空戰推重比比改進前有一定的下降,能量機動性有所不足,還可能意味著F-16V Block20的電源系統功率不足,無法發揮出航電系統全部的性能;
空戰格鬥系統裝備數量不足,也許會讓部分臺軍的「精英飛行員」有「大顯身手」的機會,而更多的飛行員駕駛的F-16V Block20則乾脆變成了「背景板」,空有一套比較先進的航電火控系統,反處在「有槍無彈」的尷尬境地。
對臺軍裝備F-16V的總體評價
因此,綜合評價,大伊萬認為,如果不考慮具體的兵力運用和整體的戰場態勢因素,就評價F-16V Block20的單機性能,F-16V Block20空戰性能最接近的,估計還是我軍的那些殲-10B型戰鬥機和少數的殲-11B-MLU型戰鬥機。
這幾種型號的飛機都可以被算作是三代半戰鬥機,但又不算完整版的三代半戰鬥機,只在部分關鍵分系統上做了升級,總體性能不夠均衡。而和真正的三代半戰鬥機中期型號,比如殲-10C型戰鬥機、殲-16戰鬥機,哪怕是F-16V Block70相比,臺軍的這個F-16V Block20都得疲態盡顯,單機全要素對抗大概率是對抗不了的,更不用說對抗我軍的第四代隱身戰機了。
當然,F-16V Block20的對面攻擊能力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它可以兼容AGM-154C和GBU-31/32/39系列精確制飛彈藥,這相比我軍的一部分三代半戰鬥機還是存在優勢的,這也是美國空軍作為一支攻勢空軍的「看家本領」,咱們不必否認。
至於臺軍弄到了F-16V Block20之後重新組建的空軍戰役體系,大伊萬認為也沒有必要過於高看:畢竟,相比咱們這邊組建的,由多層次態勢感知、預警指揮、電子對抗、防空攔截、攻勢制空、縱深遮斷等多個作戰單元組成的空中戰役體系,臺軍組建的空軍戰役體系還是有點弱的。而作戰體系上的差距,單靠一件兩件戰鬥裝備加以彌補,效率低下不說,其實也沒有太大的作用。
簡單來說,那就是臺軍和咱們這邊在空軍兵力運用水平上的差距,早已經不是一兩件戰鬥兵器就能重新平衡的水平了。除非臺軍能夠下大力氣,把自己的預警指揮系統,自動化防空系統,電子戰系統全部更新一遍,否則,單靠升級幾個機型,最多只能出現幾個戰術上的閃光點,對總體劣勢無補。
最後,提一下臺軍在2026年即將到手的F-16V Block70,大伊萬認為這個機型還是值得注意一下的,它的空戰性能很有可能比殲-10C要強,但問題是,殲-10C在中國空軍中,首先它不是個最先進的機型,其次它也是個快要過氣的機型了。臺軍在2026年弄到的F-16V Block70,在咱看來還是那句話:不趕趟,而且於事無補,大概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