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首飛10周年,F35已超過600架,為何速度如此之快?

2021-02-15 迷彩虎

廣告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

2021年的1月11日,是殲-20隱身戰鬥機首飛10周年的紀念日,軍迷們都期待這一天還有新型戰機的首飛,這些預期包括安裝渦扇-15C發動機的完全版殲-20、殲-20的雙座型戰機,海四代艦載戰鬥機,或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劃掉,是轟-6Z)等等。

殲-20隱身戰鬥機的意義在於,在世界先進戰鬥機領域,我們不僅追上了世界一流,而且在部分領域還有趕超的的設計。在隨後的歲月中,在人們的目光中,殲-20一步步成熟並服役。不過,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殲-20的生產不夠快,產量不夠多,一般認為目前殲-20的總數量在一百架左右。

現在,世界乃至亞太地區各國服役的F-35隱身戰鬥機的總數量已經有數百架之多。頗有隱身戰鬥機「圍堵」中國之勢,這會給中國空軍帶來不小的壓力,值得高度警惕,幸虧我們早就有了殲-20。在2021年1月23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布了F-35項目的最新月度簡報——截止到去年年末,F-35系列隱身戰機的交付數量已超過610架,輕鬆突破600架大關。

實際上如果不是受到美國國內COVID-19疫情「野蠻生長」的影響,早在去年11月結束時就可以實現這個新突破。在經歷早期漫長的研發試飛、改進升級陣痛後,F-35隱身戰機終於是苦盡甘來,正式量產服役工作終於得以穩步推進。超過600架這個交付數量相當驚人,遠比其他隱身戰鬥機、隱身轟炸機乃至隱身無人機的量產數量加起來還要多,甚至比很多三代機、三代半的量產數量還要更多,量產速度還要更快。

這還不是F-35量產速度的天花板,按照最新計劃表,F-35將會在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全速率生產,屆時F-35的年量產數量將高達160架,這種全速率生產將持續10年以上,未來F-35在量產上帶給外界的震撼還會更多。

那麼問題來了,F-35隱身戰機究竟是如何得以實現這種驚人生產速度的呢?這就要從其項目本質說起了。

F-35隱身戰機生產速度快的一大奧妙就是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合作生產。F-35項目擁有1900多家供應商/配套廠商,其中1800家位於美國本土,100多家則分布在國外,直接或間接僱用了近20萬人,預計到2022年還將增加到26萬人。

F-35項目的這些供應商不乏西方頂級航空技術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作為總承包商,BAE系統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普拉特•惠特尼集團、阿萊尼亞•馬基、羅•羅公司、柯林斯埃爾比特公司等一系列軍工/航空巨頭作為主要供應商,確保能夠高效、合格、及時交付產品。

F-35項目也證明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強大的領導力和系統整合能力,如此一來F-35的批量生產計劃才得以穩步推進。

在得到西方知名軍工/航空巨頭的供應支持後,制約F-35隱身戰機生產的就是組裝了,在這方面F-35項目同樣表現出現。目前F-35已擁有三個總裝廠,分別是美國德州的沃斯堡工廠、義大利卡梅裡和日本三菱重工名古屋小牧南裝配檢驗廠,三個廠三條生產線一起開動,生產速度自然很快。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約91%的生產量是由沃斯堡工廠承擔的,卡梅裡和名古屋兩個廠只能算是打醬油,這兩者計劃生產總數只有150多架,剩下數千架F-35都要靠沃斯堡工廠。

而沃斯堡工廠也的確擁有這種能力,該工廠擁有1.4萬人,其中8000人直接為F-35項目工作。早在2010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斥巨資全面升級工廠設施,從基礎設施條件上為F-35爆產能做準備。

目前沃斯堡工廠採用F-35A/B/C三型戰鬥機共線生產的方式,巨大的廠房足夠同時生產總裝105架F-35,每架F-35生產總裝時間大約需要11個月。每次沃斯堡工廠對外發布生產畫面,一眼望不到頭的正在總裝的F-35總能夠讓人驚嘆不已。

說到這裡,儘管殲-20的量產數量、速度從未披露過,但顯然是不及F-35的,很肯定存在巨大差距。不少人當然非常期待未來殲-20實現F-35這種量產速度,這其實並不現實,既不可能也沒必要。

首先,F-35項目是要全面早於殲-20的,2007年首架生產型F-35B就已下線,首架F-35C在2009年也已下線,而殲-20在3年後才首飛,時間上明顯落後,要實現量產速度反超是不可能的。

其次,F-35作為一款「國際合作戰機」,擁有國內和國際大量訂單,只有極力提升生產速度才能按時交付各國空軍。而殲-20和F-35在市場定位、用戶群體乃至計劃列裝規模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巨大差異,一味地拿它們量產速度進行比較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請點個讚和「在看」吧

相關焦點

  • 十年礪劍,飛行不止,殲-20首飛十年大事記
    雕塑設計靈感來源於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殲-20戰鬥機成功首飛,八個「1」造型暗合「八一」,彰顯了航空人不忘初心、航空報國的軍工本色。首次亮相,驚鴻一瞥2016年11月1日上午10時20分,殲-20雙機編隊出現在第11屆珠海航展開幕式上。殲-20的突然現身,讓現場沸騰起來!
  • 轟20今天首飛?空軍首次透露轟20外形,「20系生日」之際致敬殲20首飛10周年!
    亮點不止於此,視頻中首次出現八星殲20的形象,2011年1月11日,殲20首飛震驚世界,10年之後,軍迷對中國空軍新戰機的更大期待——轟20,也在視頻結尾處再次現身。甚至有分析稱:轟20將在2021年1月11日,也就是今天首飛。
  • 「殲20首飛10周年」成熱搜,是普通人對國家強大的共情|長江評論
    11日,「殲20首飛10周年」一躍成為熱搜話題,大家一邊議論著殲20十年來從驗證到列裝,從驚鴻一瞥到司空見慣的不平凡的歷程;一邊如偵探般從官方圖片、文字中的蛛絲馬跡裡找到下一個可能曝光的「黑科技」軍事裝備。11日大家就為官方發布的一張飛行員頭盔的模糊倒影圖裡的神秘飛行器而討論得不亦樂乎。為什麼1月11日會成為軍迷們的節日?
  • 全球最快的7架飛機,最快速度已超過10000公裡/小時!
    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X-43A創造了9.7馬赫的速度(每小時11260公裡的飛行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飛機。SR-71偵察機共生產32架。04 米格-25▼米高揚米格-25戰鬥機("狐蝠"),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20世紀60年代末期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 。
  • 10架殲20同時出現在東南沿海,當真3架殲20打不過1架F-22?
    殲20的問世讓空軍第一次變得如此的耀眼,誰能想到我們會這麼快研發出自己的五代戰機?
  • 500架五代機包圍中國,殲20卻不到100架,成飛緊急開啟第4條生產線
    今年是殲20首飛十周年,最近,外媒報導中國第4條殲-20戰鬥機生產線即將全面開啟,面對周邊國家將裝備
  • 殲 - 20首飛已十年,讓我們大膽展望X - 20
    2021年1月11日是屬於中國第五代最先進型隱形戰鬥機殲-20首飛十周年的日子。
  • 殲- 20首飛十年,期待下個X-20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編者按:2021年1月11日是中國第一型隱形戰鬥機殲-20首飛十周年紀念日。
  • 印五代半戰機首飛進入倒計時,大手筆敲定126架,能否趕超殲20?
    只能說肯定不弱,但是看看印度的摔機還是讓人非常的不解,從上個世紀到現在,印度的墜機數量早已超過1000多架,這個數字還是非常恐怖的,對於一些小國甚至是中等國家來說,可能還從來沒有這麼多飛機過,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印度的摔機頻率絲毫沒有降低的意思,管你是什麼飛機,該摔的還是要摔!
  • 殲20戰機或已有50架:2030年數量超過500很有望
    殲-20是中國第一種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此前曾經稱為第四代,根據國際最新標準稱之為第五代)。2011年首飛,2016年預生產型交付部隊領先試用,先後裝備了某試訓基地和某飛訓基地。海外資料認為到2018年底中國空軍大約裝備有25-28架殲-20戰鬥機。
  • 裝配WS-10「太行」改型的殲20成功首飛
    本月初疑似換裝國產「太行」(WS-10)改進型發動機的殲-20原型機照片在網際網路上曝光後,近日國內網絡上再次爆出殲-20黃皮新機圖片
  • 殲8已首飛50年:「空中美男子」老了,你還會記得他嗎?
    殲-8第一架原型機,注意0001的編號。現在網絡上對殲-8有讚譽、也有質疑,但對任何武器的評價都不該脫離時代背景。殲-8首飛恰逢建國20周年,國土防空作戰的壓力仍未減輕,U-2高空偵察機持續窺探,東南方向面對強敵的F-4、F-105,北方要面對米格-23、圖-22等超音速戰機。此時殲-8橫空出世,在當時的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 官洩轟20真身,或已首飛!分析表明很可能比美國B2更好!
    高速突防型轟炸機優點是攻擊速度快,然而它無法兼顧雷達隱身、紅外隱身、高載荷係數、超遠航程等目標。隱身突防路線一般採用飛翼式構型,優點是可以兼顧雷達隱身、紅外隱身、高載荷、超遠航程等目標,缺點是攻擊速度慢,飛控難度很大。有人會說可以採用太空突防路線。這種路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現有人類科技即使能造出來,載彈量也很小,造價卻高得嚇人!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如今中國的「殲」字頭戰鬥機的聲譽已不亞於美國的「F」字頭戰鬥機,從殲-7在世界範圍內大賣開始,後續跟進的殲-10/11/15/16,以及世界上第二款入役的五代機殲-20,每一款戰機的問世都代表著我國軍用航空領域的進步,
  • 繼殲20之後,我國又一主力戰機亮相,現已裝備上百架!
    此前,還傳出殲20四條生產線已開足馬力,有望進入量產。不過,因其動力原因,以及依照我國目前空中力量的發展需求來看,殲20目前還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大規模生產。基於此,殲20之下的另一款王牌戰機-殲16,理所當然的成為我軍迫切需要的主力戰機。(殲16)殲16是沈飛在殲11戰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而來,屬於四代半戰機。
  • 又一批殲10C交付 服役數量或已超過上百架
    殲-10C裝配的是俄羅斯留裡卡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發的發動機:AL-31F第四代航空發動機。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是帶有加力燃燒室的渦輪發動機,俄羅斯專門為我國的殲-10C殲擊機研製了AL-31FN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有四個優點:首先,它的尺寸比較小,但是推力比較大。壓氣機的增壓速度非常快,再加上發動機的結構比較緊湊,所以裝配這個發動機的殲-10C有很高的推力和比較好的機動性。其次,這個發動機的穩定性很高。飛機在M2的速度時進入螺旋的狀況下發動機依然可以穩定的工作。
  • F-22為何現身國產風洞?鑄就殲-20超越基石,系列獨創設計冠絕全球
    先進的風洞設施是先進戰機的搖籃,航空工業集團空氣動力研究院是我國主要風洞試驗基地之一,是殲-10戰鬥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C-919大型客機等項目的氣動試驗主力單位。數天前航空工業氣動院迎來了成立65周年紀念日,當天他們公布了一大批罕見的風洞試驗照片。
  • 中國怪異戰機亮相代號殲17 一架頂10架殲10
    從1991年YF-22選型獲勝到1997年生產型F-22A首飛,美國F-22用了6年左右的時間;從2007年鴨式布局方案獲勝到2014年生產型殲-20(2011號殲-20)首飛,中國殲-20用了7年左右的時間。
  • 有了殲10和殲20,為何中國空軍殲8戰鬥機還遲遲不退役?
    雖然說,最後面打下了五架U-2,但這種被動的防禦局面讓中國空軍非常不適應。為了改變這個局面,中國的軍工科研者通過我們已經吃透了的殲七技術,用兩架拼一架的方法,研製出了殲八戰鬥機。殲八戰鬥機具有「高空」「高速」的特點,能夠完美的完成攔截U-2偵察機的任務。但是,隨著尼克森訪華,中美建交,中美關係的正常化,U-2偵察機不再來我國上空偵查,殲八戰鬥機失去了用武之地。
  • 運20首飛八周年,或將生產200架,已有40架入列
    2013年1月26日,由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在西安閻良首飛成功。此次試飛歷時1小時,1架殲15為其伴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