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殲20首飛十周年,最近,外媒報導中國第4條殲-20戰鬥機生產線即將全面開啟,面對周邊國家將裝備500架五代機的局面,殲20生產提速,刻不容緩!
日本的F35
近些年來,我國周邊國家開始大量採購、裝備五代機,日本在未來裝備超過100架F-35A/B型戰機,韓國也採購了40架F-35A型戰機,還會採購艦載型的F-35B,還有澳大利亞和新加坡都會裝備F-35戰機,美國也在亞太地區部署了數量眾多的F-35、F-22等第五代戰機,對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預計在五年後,這些國家和地區會裝備超過500架以F-35為主的五代機。
F22
殲-20的列裝服役,對于震懾潛在對手,守衛我國空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那麼,殲-20的產能如何,未來我們需要多少殲-20,才符合中國空軍的需求呢?
美國的F22從2001年到2011年共生產了187架,年均生產量為18.7架,而F-35更是計劃服役2400多架!
F35生產線
我國殲-20的量產速度並不快,2011年首飛,在2014年定型並進行了小批量生產,從目前公開的資料判斷,算上驗證機和原型機,生產總數在90架左右,實際作戰用的殲-20應該超過75架。按7年時間90架計算,平均年產量僅為12.9架。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空軍對於殲-20的態度是「質量、品質最優先」,進度加快的前提是必須保證質量和品質。
事實上,在殲-20的研製生產過程中,一直是邊服役邊改進,原型機數量眾多,僅已知的殲-20原型機就有「2001」、「2011」和「2021」三個批次,總的原型機數量多達11架。每一批次的原型機與前批次相比,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改進,這在一定程度上耽擱了殲-20的生產進度。
其二,殲-20的發動機,無法像F-22那樣做到一步到位。而我國又急需五代機,因此殲-20隻能小步快跑,每一個階段少量生產裝備部隊。等技術最終成熟了再大批量生產。
殲20發動機,上圖AL-31F,下圖太行發動機
眾所周知,殲-20早期試飛時使用的是俄制的AL-31F發動機,因而殲-20生產線的節奏需要跟著發動機轉,受俄羅斯的制約,所以生產效率並不是十分理想,同時對殲-20的性能也有較大的影響。
不過早在殲-20研製之初,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國就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式。
第一條腿是渦扇-15「峨眉」,它是殲-20的目標發動機。
第二條腿就是「太行」渦扇-10發動機。近日,空軍在線發布了一則全新的空軍宣傳視頻,其中包含了一則極具含金量的信息——一架安裝了鋸齒裙邊新型發動機的殲-20戰鬥機騰空起飛。
殲-20安裝的這部新型發動機,與殲-10B矢量推力驗證機上的那部矢量推力發動機在尾噴管結構和外形上高度一致,這意味著,殲-20上已經安裝了矢量推力版本的「太行」發動機!在首飛十年之際,殲-20終於裝上了「中國心」。
渦扇-10B矢量推力版本預計將超過13.5噸,已經基本能夠滿足殲-20目前階段的需求,待到2030年前後渦扇-15逐步成熟,則殲-20則可以完成華麗轉身,實現其全部的技戰術設計指標。
所以,目前制約殲-20產量的還是發動機,其他技術條件並不存在問題。
目前殲20還只有三條生產線,最近外媒更是報導成飛將全面開啟第4條殲-20生產線,年產量可能會突破40架。
事實上,目前成飛已經為殲-20的大批量生產建好了全新的生產線主工房,長度超過250米、寬100米,附屬工房長100米、寬65米,先進的脈動生產線呈「L」型布局。每座工房內的單條生產線可以同時保障8架殲-20的總裝,單架殲-20的總裝時間約為8~12個月,一條生產線全年可以生產8-12架殲-20。目前成飛第四條生產線即將建好,屆時殲-20的年產量將達到32-48架。
按照這個產量,殲20在五年內有望再裝備200架,而面對周邊國家500架五代機的壓制,未來,中國殲-20的需求量大概在400到500架,要十多年的時間生產。
但是,我們不只有一家航空製造企業。殲-20戰機的產量可以增加麼?也就是說,像沈飛這類飛機生產製造商能否生產殲-20戰機呢?
作為一個空軍大國,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有了三大空軍生產廠家,那就是沈飛,成飛和西飛。
沈飛所生產的機型主要是蘇-27系戰機在中國的衍生形態,殲-11系列,殲-15系列以及殲-16系列戰機,而這三款戰機也分別即將迎來他們的發展型號,就拿殲-11B來說,已經裝備了殲-11B基本型、殲-11BS雙座型,海航的殲-11BH和殲-11BSH,還有呼之欲出的殲-11BG。
而成飛生產的機型主要是殲-10系列戰機和殲-20系列戰機,西飛主要生產的是轟-6K、運-20等大型轟炸機以及運輸機系列。
從技術水準來看,殲-20戰機是當之無愧的戰機之王,尤其是周邊裝備的隱身戰機越來越多的時候,殲-20的生產速度勢必要加快。
西飛不能幫著生產殲-20戰機是鐵定的。但是,沈飛與成飛同樣都可以生產重型戰機,那麼,沈飛是否可以轉產殲20戰機呢?從技術層面來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問題不在技術方面。
從技術沉澱水準上來說,沈飛從仿製蘇-27戰機也就是殲11戰機開始,攢下的技術基礎也是非常雄厚的。雖然網絡上也有很多人說,沈飛只會圍著萬年的蘇27打轉,但是,事實情況是,沈飛獨自開發出了殲-15和殲-16兩款重量級選手,技術水準可見一斑。並且,在隱身戰機成為未來趨勢的時候,沈飛僅僅花了19個月,就研發出了殲-31隱身戰機,正在緊張試飛中,從這方面來看,沈飛還是非常厲害的。
所以說,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讓沈飛也同時生產殲-20戰機的配件,以及完成組裝,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但是,沈飛轉產殲-20會與FC-31戰機形成一定的衝突,這款戰機有可能成為艦載五代機。從我們生產航空母艦的速度來看,一旦FC-31戰機定型,也需要大批量生產,這樣就會與轉產殲-20形成衝突。
不過,當FC31定型為殲35之際,意味著又一款隱身戰機橫空出世了,我國500架五代機的目標將提前實現!
軍工黑科技小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