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神秘材料產能支持年造20架殲20戰機

2021-12-22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

  

目前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穩定生產出高性能碳纖維,且核心技術長期掌控在日本和美國企業巨頭手中。其中,日本的三家公司碳纖維生產能力就佔世界四分之三,成為業界的「巨無霸」。


  因此美日都把碳纖維技術看作是奇貨可居,而且由於其在軍事航空領域的重要作用,美日對其出口都相當保守,並對中國採取禁運手段。

  那麼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軍事航空領域到底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呢?

  據「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消息稱,國外將複合材料應用在戰機機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了明顯的減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勞、耐腐蝕等性能,數據顯示採用複合材料結構的前機身段,可比金屬結構減輕質量31.5%,減少零件61.5%,減少緊固件61.3%;複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可減輕質量32.24%。

  據悉,美國第四代戰鬥機F22採用了約24%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從而使該戰機具有超高音速巡航、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和隱身等特性。而據外媒報導,F-35戰機首飛時間一推再推,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超重。

  為破解這一難題,洛?馬公司採用多達35%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才大幅降低了機體重量。美國防部在「面向21世紀國防需求的材料研究」報告中強調,「到2020年,只有複合材料才有潛力使裝備獲得20-25%的性能提升」。

  對於新型複合材料的發展趨勢和其對軍用航空的重要意義,中國都相當重視,但是礙於西方壟斷技術和產品,中國只有埋頭自主研發。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終於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而不用再受技術大國卡脖子了。

  近期媒體報導稱中復神鷹率先在國內建成了首條基於幹噴溼紡工藝的碳纖維生產線,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其T800碳纖維生產線規模擴大到百噸級,有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的潛力,屆時將真正實現中國高強度中等模量碳纖維的產業化生產,實現中國碳纖維行業的戰略破局。

  實際上中國的四代機殲20和殲31要想達到四代機超音速巡航問題,除了性能優異的大推力發動機外,如果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實施減重,也對性能指標的實現有極大的幫助。

  而在中國自主發動機的缺陷尚未有效解決的前提下,其重要性尤其得到體現。空重17噸的殲20戰鬥機如果使用30%以上的符合材料,減輕的重量可以增加載油量或載彈量。

  按現在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產能規模算,如果每架殲20用30%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部件(約合5噸),那麼中復神鷹年產100噸複合材料,可以支持殲20每年生產至少20架。

  延伸閱讀:

  碳纖維主要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一種特種纖維,其含碳量隨種類不同而異,一般在90%以上。碳纖維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溫、耐摩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但與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顯著的各向異性、柔軟、可加工成各種織物,沿纖維軸方向表現出很高的強度。碳纖維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強度。

  碳纖維是由含碳量較高,在熱處理過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學纖維,經熱穩定氧化處理、碳化處理及石墨化等工藝製成的。

  碳纖維是一種力學性能優異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鋼的1/4,碳纖維樹脂複合材料抗拉強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鋼的7~9倍,抗拉彈性模量為23000~43000Mpa亦高於鋼。因此CFRP的比強度即材料的強度與其密度之比可達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鋼的比強度僅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鋼高。

  用途

  碳纖維的主要用途是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基體複合,製成結構材料。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複合材料,其比強度、比模量綜合指標,在現有結構材料中是最高的。在密度、剛度、重量、疲勞特性等有嚴格要求的領域,在要求高溫、化學穩定性高的場合,碳纖維複合材料都頗具優勢。

  碳纖維是50年代初應火箭、宇航及航空等尖端科學技術的需要而產生的,現在還廣泛應用於體育器械、紡織、化工機械及醫學領域。隨著尖端技術對新材料技術性能的要求日益苛刻,促使科技工作者不斷努力提高。80年代初期,高性能及超高性能的碳纖維相繼出現,這在技術上是又一次飛躍,同時也標誌著碳纖維的研究和生產已進入一個高級階段。

  由碳纖維和環氧樹脂結合而成的複合材料,由於其比重小、剛性好和強度高而成為一種先進的航空航天材料。因為航天飛行器的重量每減少1公斤,就可使運載火箭減輕500公斤。所以,在航空航天工業中爭相採用先進複合材料。有一種垂直起落戰鬥機,它所用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已佔全機重量的1/4,佔機翼重量的1/3。據報導,美國太空梭上3隻火箭推進器的關鍵部件以及先進的MX飛彈發射管等,都是用先進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

  現在的F1(世界一級方程錦標賽)賽車,車身大部分結構都用碳纖維材料。頂級跑車的一大賣點也是周身使用碳纖維,用以提高氣動性和結構強度

  碳纖維可加工成織物、氈、席、帶、紙及其他材料。傳統使用中碳纖維除用作絕熱保溫材料外,一般不單獨使用,多作為增強材料加入到樹脂、金屬、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構成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可用作飛機結構材料、電磁屏蔽除電材料、人工韌帶等身體代用材料以及用於製造火箭外殼、機動船、工業機器人、汽車板簧和驅動軸等。

 優勢

  1、高強度(是鋼鐵的5倍)

  2、出色的耐熱性(可以耐受2000℃以上的高溫)

  3、出色的抗熱衝擊性

  4、低熱膨脹係數(變形量小)

  5、熱容量小(節能)

  6、比重小(鋼的1/5)

  7、優秀的抗腐蝕與輻射性能

  


解詳情請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一神秘材料量產令美日震驚,可支持殲20一年造20架!
    其中,日本的三家公司碳纖維生產能力就佔世界四分之三,成為業界的「巨無霸」。因此美日都把碳纖維技術看作是奇貨可居,而且由於其在軍事航空領域的重要作用,美日對其出口都相當保守,並對中國採取禁運手段。那麼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軍事航空領域到底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呢?
  • 這款戰機才是中國空軍主力,殲-20還排不上號,一口氣造了400架!
    這款戰機才是中國空軍主力,殲-20還排不上號,一口氣造了400架!
  • 別總惦記著殲-20,這款戰機才是中國空軍主力,一口氣造400架
    眾所周知,殲-20重型五代戰鬥機是中國空軍的未來,殲-20服役開始就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隨著殲-20服役開始我國的空中力量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峰。
  • 殲20技術有多難?一塊玻璃20年造不出,中國攻克只用2年
    殲20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那麼這款戰機的技術難度有多大? 有人號稱一塊玻璃中國20年也研發不出,稱全球只有美國能造,結果卻被中國用實力打臉,這塊玻璃就是殲20的一體式座艙蓋,當時中國攻克這項技術只用了2年時間,從而打破了全球只有美軍能造的神話。
  • 五架殲-20戰機有多大威力?
    中國空戰部隊的戰術單位採用的是四機編隊,一個飛行中隊配備4架戰機,一個大隊配備12架戰機,一個航空團下屬為3個飛行大隊配備36架戰機,此外航空團還有直屬戰機4架,也就是一個航空團總計配備40架戰機,一個航空師下轄三個飛行大隊為120架戰機,師直屬4架戰機總計124架戰機。
  • 中美俄三國戰機時速對比,美國4倍音速俄羅斯3倍,中國殲20多少?
    在中美俄三國戰機時速對比中,美國戰機最高時速能夠達到4倍音速,俄羅斯戰機則為3倍音速,那麼中國殲20戰機的時速多少呢?目前這款戰機的最高飛行速度在2倍音速以上,並且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雖然飛行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卻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款戰機,這一點就連美俄兩個軍事大國也不得不佩服,同時隨著國產新型發動機研製工作取得突破,未來殲20的飛行速度完全可能進一步提升,接近3倍音速也不無可能。
  • 中美俄三國戰機時速對比,美國4倍音速俄羅斯3倍,中國殲20是多少?
    在中美俄三國戰機時速對比中,美國戰機最高時速能夠達到4倍音速,俄羅斯戰機則為3倍音速,那麼中國殲20戰機的時速多少呢?目前這款戰機的最高飛行速度在2倍音速以上,並且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雖然飛行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卻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款戰機,這一點就連美俄兩個軍事大國也不得不佩服,同時隨著國產新型發動機研製工作取得突破,未來殲20的飛行速度完全可能進一步提升,接近3倍音速也不無可能。
  • 殲20戰機或已有50架:2030年數量超過500很有望
    1架殲-20戰鬥機近日中國空軍首次公開第一個殲-20在建製作戰部隊圖片,威龍第一旅閃亮登場。標誌著中國空軍戰鬥機裝備開始向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升級。殲-20是中國第一種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此前曾經稱為第四代,根據國際最新標準稱之為第五代)。2011年首飛,2016年預生產型交付部隊領先試用,先後裝備了某試訓基地和某飛訓基地。海外資料認為到2018年底中國空軍大約裝備有25-28架殲-20戰鬥機。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20年前的1998年3月23日,一架戰機從成都溫江機場順利升空,在萬米高空的它時而俯衝,時而疾馳,引發地面陣陣高呼,當時這架正在進行首次試飛的神秘戰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殲10。今天是殲10成功首飛20周年的日子,在這20年裡,殲10 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曲折,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本期出鞘帶您關注。
  • 中國殲20現神秘數字:用途眾說紛紜,美國卻表示被震撼了
    圖為最新的殲20試飛照【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433期】近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稱,中國殲20戰機的最新照片曝光,在戰機的起落架艙蓋處,印著一個數字15,有關這個數字的用途大家眾說紛紜,但有美國專家看後卻表示大事不好了,因為這個15極有可能代表著這是殲20的第15架生產編號,
  • 殲20,中國戰機崛起之路
    殲-20在全世界第五代戰機中已經坐穩了三甲位置,基本可以滿足突防第二島鏈的設計初衷。1997年,臺海曾密布的戰雲剛剛散去不久,距亞洲萬裡之外的美國天空之上,首次起飛了世界第一架第五代戰鬥機:被稱作「猛禽」的F-22。這架造型優美的鐵鳥,在其F119-PW-100低涵道比「加力渦扇發動機」仿佛能撕裂天空般的尖銳鳴叫中,宣告屬於它的空中霸主時代到來。
  • 中國鈦合金武器技術趕超歐美:我們能3D列印一架鈦金的殲-20!
    圖片:殲-31戰機4個雷射成型「眼鏡式」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加強框。從鈦合金在造船業中的使用規模和技術來看,俄羅斯遠遠領先於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俄羅斯先後生產了一系列鈦制核潛艇群。採用鈦合金材料建造耐壓殼體的潛艇,下潛極限深度甚至超過900米,破壞深度達1300米,迄今仍為世界潛艇之最,在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上,鈦合金的用量更是高達9000噸。
  • 500架五代機包圍中國,殲20卻不到100架,成飛緊急開啟第4條生產線
    那麼,殲-20的產能如何,未來我們需要多少殲-20,才符合中國空軍的需求呢?美國的F22從2001年到2011年共生產了187架,年均生產量為18.7架,而F-35更是計劃服役2400多架!按7年時間90架計算,平均年產量僅為12.9架。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空軍對於殲-20的態度是「質量、品質最優先」,進度加快的前提是必須保證質量和品質。
  • 中國怪異戰機亮相代號殲17 一架頂10架殲10
    從1991年YF-22選型獲勝到1997年生產型F-22A首飛,美國F-22用了6年左右的時間;從2007年鴨式布局方案獲勝到2014年生產型殲-20(2011號殲-20)首飛,中國殲-20用了7年左右的時間。
  • 殲-20戰機全解析!
    作為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扛鼎之作,關於殲-20戰機,我們想要了解的太多太多……從「驚鴻一瞥」說起……無論是本屆珠海航展的公開亮相殲-20此次機動性展示說明,中國空軍對四代機的空戰機動性要求不僅不遜於三代機,甚至還有過之。那麼,這種要求背後的深層原因又是什麼呢?
  • 10架殲20同時出現在東南沿海,當真3架殲20打不過1架F-22?
    要知道蘇57戰機可比殲20早首飛一年,但是現在依然沒有服役,而且在去年年底還摔了一架,何時服役依然還是未知數,這與殲20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知道殲20早已服役,而且已經量產,已經具備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這次除了殲20本身之外,大家最關注的就是10架殲20出現的地點,同時出現在衢州空軍基地這是前所未有的,10架殲20完全可以展現強大的戰鬥力,部署在這裡威懾力不言而喻
  • 亞洲最強戰鬥機編隊:殲-20和殲-16玩大象漫步,霸氣沖天!
    ,3架殲-20超音速隱形戰鬥機與3架殲-16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在空軍某基地跑道上的造型畫面,6架戰機與地勤人員組成了「八一」和「90」的字樣,這是2017年8月1日之前,為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而特意拍攝的。
  • 500架隱身戰機8艘航母20艘戰略核潛艇,中國軍力大邁進
    近日,美國環球軍事期刊雜誌就刊載了一篇署名軍事評論文章,撰寫該文章的該雜誌特約美國海軍退役軍事專家約翰.桑德維克斯認為,在未來15年以後,到2035年時,那時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會擁有不低於「500架隱身戰機、8艘航母、20艘戰略核潛艇」的龐大軍事力量,在其他各類型技術裝備的建設上也將一樣取得巨大的長足式發展。簡而言之,屆時的中國軍力將會呈總體上向前踏步邁進。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如今中國的「殲」字頭戰鬥機的聲譽已不亞於美國的「F」字頭戰鬥機,從殲-7在世界範圍內大賣開始,後續跟進的殲-10/11/15/16,以及世界上第二款入役的五代機殲-20,每一款戰機的問世都代表著我國軍用航空領域的進步,
  • 殲20技術來自美國,還是40年前戰機殘骸?有些人得學會站著思考
    ,其中一架F-117隱形戰機被擊落,後來中國獲得部分殘骸,並採用逆向工程使得我國航空科技突飛猛進,最終成功研製出殲-20……班長每次聽到這種流言很是納悶:這都2021年了,怎麼還是有些人無法站著思考?被擊落的F117艙蓋但好運不長,在戰爭中一架F-117被南聯盟防空飛彈擊落,這是神秘的隱身戰機在實戰中首次被擊落,甚至是20世紀的標誌性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