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俄羅斯衛星網發表文章稱,中國正在研製一款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代號有可能是「殲17」,這種飛機的外形和俄羅斯蘇34戰機非常相似,因此,這種飛機的外形在外界看來十分怪異。
甚至有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中國新型殲17戰鬥轟炸機嚴重抄襲了俄羅斯蘇34戰機,這一點讓俄羅斯勃然大怒了。
不過,有軍迷表示,如果中國真在研製殲17戰機,僅從對地攻擊能力上來說,一架殲17可以抵過10架殲10戰機。
隨著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在敘利亞戰場頻頻出擊,中國是否也應研發同類戰機就成了個熱門話題。在中國航空史上,還從未研發成功過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
其實早在殲轟-7研製的初期,中國空軍就傾向於並列雙座的方案,但由於技術難度很大,這一方案最終被放棄。中國空軍後來裝備的是串列雙座的殲轟-7A。
目前全世界,美國早已淘汰了並列雙座的F-111戰鬥轟炸機,只有俄羅斯還裝備著並列雙座的蘇-24和蘇-34戰鬥轟炸機。並列雙座的戰機,兩名飛行員並排就座,可以方便交流協同,還可以共用部分機載設備,同時飛行員的活動空間也較大。
不過,並列雙座戰機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如機頭加粗後空氣阻力明顯加大,全機重量也增大,機動性明顯下降,基本不再具備空戰能力。
權衡利弊之後,再來看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國產殲轟-7A肯定不是一個合適的改裝平臺,唯一的可能就是殲-16戰鬥轟炸機。
特別是殲-16的技術參照對象蘇-30MKK和蘇-34系出同源,這就更增強了改裝的可行性,這樣的戰機肯定也是中國航空工業所能達到的。
然而,這樣的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一旦研製出來,在總體性能上又能對殲-16戰鬥轟炸機構成多大的優勢,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又能採購多少,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而且以殲-16為改裝平臺的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造價高昂,中國戰機的傳統購買國基本上都難以承擔,對外出口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說,國產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在當前並不現實
不過,如果解放軍戰鬥序列中需要一款類似於俄羅斯蘇34戰機的武器,中國航空工業完全有能力研製出同類型的戰鬥機型。XLW
殲31戰機4種型號全曝光,終於要轉正了?
近日網友曝光消息稱沈飛FC31戰機未來或有海軍艦載型、海軍陸基型、空軍型和外貿出口型四種型號。
在杜拜航展期間,一張罕見的FC31戰機官方版性能指標宣傳圖曾曝光,顯示AVIC將FC31定義成滿足2020-2030年軍貿市場及戰場環境需求研發的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
近日,社交媒體上網友的目擊報告表明,FC-31「鶻鷹」的改進版本(以下簡稱「鶻鷹A2」)在東北某地開始了頻繁的飛行試驗,並可能在空中打開了機腹彈艙。
與此同時,目擊試飛活動的網友還首次隨手拍到了「鶻鷹A2」的清晰照片,為我們對該機的性能進行初步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料。
作為中航工業自行研製的新型低成本、多用途隱身戰鬥機,「鶻鷹A2」的外形與曾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改進版「鶻鷹」大比例模型相比,明顯「肥碩」了不少,與31001號「鶻鷹」相比,尚未進行塗裝的「鶻鷹A2」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
其梯形中單翼,常規水平尾翼,外傾雙垂尾都做了切尖處理,內置彈艙部位明顯增大,後機身段的下面和側面更加平滑、過渡自然,雙發間距變小,進氣道唇口部位進行了優化。
這些改動表明,「鶻鷹A2」的氣動布局進行了多重的優化,隱身性能更好,電磁兼容性更好,作戰能力應該有顯著的提高。而從這些改進的細節和方向來看,顯然有潛在用戶方提出了相關需求,在性能上做出了對應的取捨。
如果網際網路公布的「鶻鷹A2」照片屬實,可見其彈艙位置側稜線條由直線變成了曲線,取消了倍受爭議的機翼下的凸起稜邊,內部空間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減小了阻力,提高了氣動性能,降低了雷達反射。
此外,「鶻鷹A2」機翼和機身平滑過渡,不但改善了氣動效率,降低了雷達反射,還使機翼和機身傳力線路更合理,增加了內部有效容積的同時並沒有大幅度增加結構重量。
此前,中航工業官方曾經在航展公布過相關參數,來說明「鶻鷹A2」相比「A1」有哪些改進:一是機身長度由16.8米變成了17.3米,二是最大起飛重量從25噸變成了28噸,三是作戰半徑從1200千米變成了1250千米,四是內部彈艙掛架由4變成了6。
由於這些數據公布時,「鶻鷹A2」尚未首飛,因此單純的數據引發了不少的質疑,而從本次「鶻鷹A2」清晰照片的出現,顯然會讓大家對相關參數有更直觀的認識,減少一些毫無根據的猜測和爭議。
自2016年年底「鶻鷹A2」首飛成功之後,除了其性能有哪些改進提升之外,媒體和大眾爭議和關注最多的莫過於FC-31「鶻鷹」整個項目的進度問題。
但是考量一架尚未正式服役的戰鬥機研製進度,並不是簡單的從某架飛機首飛到服役,而是要看詳細需求明確和飛機進入詳細設計所需要的時間。
從1991年YF-22選型獲勝到1997年生產型F-22A首飛,美國F-22用了6年左右的時間;從2007年鴨式布局方案獲勝到2014年生產型殲-20(2011號殲-20)首飛,中國殲-20用了7年左右的時間。
從F-22和殲-20的研發進度來看,從2012年31001號「鶻鷹」中型機方案首飛或者2011年中型機方案確定來推算,即使FC-31「鶻鷹」項目一切順利,也要到2018-2019年左右才能確定「生產型」的技術狀態,因此並不排除在隨後的時間內,出現「鶻鷹A3」之類的持續改進版本。
此外,網際網路媒體近日有各種傳聞稱,FC-31已經被解放軍海軍「看中」,將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平臺,但「迷彩派」對此認為,「鶻鷹A2」儘管已經開始頻繁的試飛工作,但距離其「轉正」仍然尚需時日。
從前文F-22和殲-20的研發過程來看,媒體和大眾應該以平靜的心態給予FC-31「鶻鷹」足夠的信心和時間。
中航工業自主研發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鶻鷹」(FC-31,國內被稱為殲-31)參展,這是殲-31繼2014年珠海航展進行飛行表演後首次走出國門、參加國際大型綜合性航展,引起了國內外強烈關注,成為杜拜航展的最大亮點之一。
殲31戰機之所以走出國門,並且在海外航展上和美國的F-35隱身戰機同臺亮相,就是為了能利用海外的資本繼續深入發展,為將來全面走向全球武器裝備市場鋪路,現在最關鍵的任務就是找到外國客戶,獲得資金繼續進行深入研發和試驗。
國際軍事專家認為,殲31實際上對F-35已經構成很大的潛在威脅,購買F-35戰機的都是美國鐵桿盟友。
他們無論指揮,導航,通訊還是相互協同,已經形成了完整體系,如果中國的戰機加入,可能會引起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恐慌。
之前傳出:沙特與美國籤署價值3000億美元的F-35隱身戰機的軍購合同,可是還沒等沙特高興收貨,這個合同就被撕毀了,因為以色列極力反對美國向沙特出售F-35隱身戰機,美國估計到以色列這個中東最關鍵的盟友,因此撕毀跟沙特的合作。
早在80年代末,沙特花費35億美元購買中國東風3飛彈,此次由於美國人不信守承諾,沙特把目光投向中國也是非常合理的,因此外界傳出沙特百億美元引進中國殲31生產線技術也是值得斟酌的。
殲-31戰機具備雙引擎、具有雷達規避能力,中國這款隱形戰機對印度有著戰略上的意義,因為除中國外,與北京一起製造JF-17「雷電」戰機的巴基斯坦已經表示有意購買中國的這款隱形戰機。
殲-31作為全球唯一戰機可以對抗美國F35,但價格比F35便宜得多的五代機,具備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
軍事專家尹卓少將分析,殲-31的性能完全可以媲美典型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F-35C,該機的氣動外形要比F-35好,殲-31卻完全按照超音速面積率進行了優化設計,殲-31的隱身性能和F-22和F-35相似,甚至可能比殲-20的隱身性能還好。
早在2017年10月的最後一個日子,日本先進技術驗證機X-2「心神」正式宣布退役。至此,「心神」項目正式告一段落。據統計,這架技術驗證機自2016年4月22日首飛以來,共飛行了32個架次。
X-2「心神」戰鬥機最後一次試飛畫面
而就在5年前的10月31日,中國第二款隱身戰鬥機FC-31「鶻鷹」(俗稱殲-31)成功首飛,至此,標誌著繼美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可以同時自行研發兩款隱身戰鬥機的國家。然而整整5年過去了,目前殲-31項目仍未獲得軍方立項,其發展前景撲朔迷離。這不禁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殲-31在不遠的將來,是否會像「心神」那樣淡出大眾的視野呢?
殲-31的2.0版本在飛行中的飛行畫面
日本X-2「心神」其實比較簡陋,這主要源自它是一架類似於美國早期X系列的驗證機,更側重全新的氣動等方面的測試,主要目的是為了驗證五代機的一些關鍵技術,不需要與未來日本真正五代機的尺寸一致,完成技術實踐和數據積累所需要的周期較短,這從「心神」僅1年多的「試驗壽命」就可以看出。
相比而言,殲-31尤其是2.0版本的殲-31則是工程驗證機,其採用相對成熟的成品和系統。中航工業研製殲-31戰鬥機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持戰鬥研製團隊技術的正常迭代,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更好地向軍方展示,從而更好進行銷售(因為一架實機肯定會比紙面方案要直觀的多),因此31001號殲-31採用了與YF-22工程驗證機類似的因陋就簡的做法,即能用現有設備就用現有設備。由於用戶並沒有提詳細的需求,所以首架殲-31研製的目的就是展示飛機能成為大概什麼樣子,以及試驗與隱身等相關的技術,能省錢就省錢,自然也就不會那麼細緻。
艦載版殲-31想像圖
採用成熟設備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保證飛機在早期的測試中的安全性,有效減小因為設計缺陷而導致的停飛糾錯事故,從而更好地保護項目進度的正常進行。在試飛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設計和局部修改,最終達到用戶滿意的需求。
然而,也正是因如此,殲-31缺乏軍方給出的明確指標和需求,才導致了其在試驗中只能修改和改進研製單位所發現的問題,無法順利的朝著某個明確的目標推進,無法進一步推進整個工程。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中航工業其實應該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幫助客戶更好地建立起對產品的需求,畢竟客戶很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的,這一點想必很多做過銷售的朋友能夠體會頗深。
殲-31「生存下去」最好的機會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利用體積小(小航母可以多裝艦載機)和隱身性能好的優勢,在首艘國產航母以及首艘國產彈射型航母的海試、建造機遇中獲得機會,成為一款艦載戰鬥機。
艦載版殲-31在航母上起降的想像圖
也只有在國內裝備的情況下,殲-31才最可能成為一款被外界認可的出口型五代機。某種意義上來看,殲-31是否能成為艦載機甚至是關係到它未來命運的事情。
如果殲-31不能好好地抓住這個歷史機遇,那麼未來其發展之路將會十分坎坷。甚至在極端情況下,殲-31成為下一個「心神」也不再是一件不可能事件。
近日,一組被大家暱稱為「殲-31」的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五代驗證機的02機頻繁試飛畫面引起了引發關注。
尤其是這架試飛的02機上明顯可以看出機頭採用了隱身雷達罩鋸齒結構,雖然還有空速管,但是已經非常明確的對外宣稱這是要更換相控陣雷達的節奏。
這也引發熱議,因為很多分析人士都認為,「殲-31」是中國北方飛機企業自行籌資建造的一款驗證機,僅作為飛行技術驗證使用。
而現在密集試飛,正恰逢中國的001A型航母下水,002型航母按道理來說應該即將在船臺上現身的時刻,由於普遍判斷002型航母將會配備彈射器。
這也不僅讓人懷疑,「殲-31」此舉是真的是為上航母做準備,一款中型、雙發、常規布局的戰機上航母真的有戲?
這需要從頭開始分析,俗稱「殲-31」的戰機,正式出口名稱為FC-31,而且僅僅有這麼一個名字,」殲-31「不過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一個名字。
由於其並未獲得軍方注資,因此」殲-31「這個代號目前是不存在的。不過,」殲-31「作為一款由中國航空企業自行投資研發的驗證機,其從首架驗證機在珠海航展之後就引起了諸多關注,尤其是國外市場。
對於這樣一款具備能夠跟美軍新一代五代機F-35在某些領域相抗衡的,中低端價位的第五代戰鬥機非常感興趣,這其中就包括了曾經被大家稱之為」頂級土豪國家「的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看中」殲-31「並非是簡單的只是為了買來作為空軍戰機使用,而有更全長遠的考慮,對」殲-31「該型戰機來說,中國比美國所能提供的最有誘惑力的選項:就是在中國能夠生產、出口,相應的全套配套,航空電子,武器彈藥等附屬子系統。
甚至,可以把整機組裝線轉移到用戶國內,」梟龍「戰鬥機就是最佳例證。根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報在4月初發布的消息稱,沙烏地阿拉伯或已經投入巨資,資助中國的」殲-31「戰機的下個階段研製。俄羅斯方面估計,總投資高達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70億元)。
不過這應該是項目預計總投資,初期不會一口氣投入這麼多。
沙特作為一個資源出口型國家,長期以來,由於充沛的自然資源使得其國家的經濟總量成長非常迅速,但是沙特目前也面臨很大的出口難題,尤其是在資源市場並不警惕之後,沙特必須尋找進一步能夠維持國家根本經濟基礎的新興產業。
而軍事武器出口產業,則是沙特現如今看中的最關鍵出口增長點。尤其是沙特的新任防大臣穆罕穆德·本·撒勒曼副王儲到任之後,對於國防生產出口作為最優先發展項目。
之前,沙特從中國引進了包括「彩虹」系列無人機的全套組裝線,而且沙特也成為了該地區「彩虹」無人機的一級分銷商,這使得沙特僅花了10億美元的代價,就為自己培養了一個未來擁有良好出口前景的國防出口項目。
也因為看到中國有意出口更多國防產品,才促使沙特可以進一步注資到中國軍工企業中。
而且,中沙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也是沙特對中國頗為放心的一個主要重點。根據2017年到現在的不完全統計,中沙之間僅防務裝備出口合同就達20億美元!
更不要說沙特曾經從中國花了35億美元購買了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在中國軍工屢獲得沙特這樣的土豪客戶的大訂單的背後,是中國軍工的長期經營的結果。
尤其是中國甚至在沙特提供全套的技術保障團隊,根本不用用戶自己維護。這也就是為什麼沙特跟中國合作如此長時間的真相。
但是,一家歡喜幾家愁,中國賺到了,最不樂意的自然就是美國。美國原本指望沙特這顆搖錢樹,能夠儘可能的提供更多的軍火大單。
但是美國又頻繁的對沙特採購更多的武器加以限制,這使得沙特發覺,美國盟友並不是那麼「鐵」;
還有個不高興的就是俄羅斯,俄羅斯原本希望能夠擠入沙特的防務市場,爭取更多訂單,但是俄羅斯能提供的中國都有,而且更便宜。這也使得俄羅斯很難插足到沙特的市場。
這樣的市場前景和用戶的提前認可,讓我們對「殲-31」未來的發展為之一振。不過,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五代機的試飛的艱難,殲-20為了完成定型試飛,一共建造了10架之多,連T-50都建造了8架,而「殲-31」目前僅有2架,所以距離最終定型、量產、交付用戶仍需很長的時間。
至於,「殲-31」是否能夠通過沙特的注資角逐航母艦載機這塊更大的蛋糕,恐怕也很難,最主要是陸基戰鬥機和海基戰機的設計、材料、製造技術大不相。所以,「殲-31」眼下的工作,還是儘快完成定型試飛,順利出口才是第一要務。
據報導,殲-31第二架驗證機近期加緊試飛,很可能成為下一代隱形艦載機選型。
美國《大眾科學》雜誌近期稱,2012年10月,殲-31首飛後,該機尺寸接近美軍F-35,不夠該機並未安裝各類先進傳感器,沈飛宣稱其為出口型。
2016年12月,殲-31第二架改進型亮相,較之前的增重3噸,增長0.5米,配備了IRST光電傳感器、新發動機、新雷達、先進傳感器融合的航電設備和數據鏈等。
報導稱,殲-31已經獲得軍方撥款投資,沈飛也有意推出第三架該型機。軍事論壇則出現了殲-31隱形艦載機版本的想像圖。
美媒強調,殲-31改進型現身,意味著中國中型隱形戰鬥機研製已經走出「艱難分娩的陣痛期」,該機具有相當的改進潛力,未來可根據需要發展出對空、對陸、電子戰等不用系列,也將成為出口型號的中堅。
但報導認為,目前殲-31改進型還缺少登上航母的必要硬體和軟體,如尾鉤、摺疊翼以及輔助著艦系統等,此外,推力偏小的動力系統也難以支持在滑躍式航母起飛。 此前,殲-31設計師孫聰也承認了該機還需要多項改進才能達到艦載機的標準。
北京時間4月27日,中國在研的第二款五代機殲-31在1架殲-11戰機的伴隨下完成了一次飛行測試。28日,新版殲-31 戰機再度試飛。相較於已經確定服役的殲-20戰機,殲-31可謂命運多舛。此次連續兩天試飛,是否表明FC-31「鶻鷹」即將進入密集試飛階段向其「目標」發起衝刺,令外界頗為關注。圖為新版殲-31戰機在1架殲-11戰機伴隨下試飛
從網曝新照看,與1.0版殲-31相比,2.0版機身大了一圈2.0版,垂尾由梯形改為後掠、主翼切尖、主翼後緣前掠角度增大。圖為新版殲-31戰機最新試飛照
2016年11月,中航旗下的黑豹公司宣布收購沈飛集團。在沒有軍方頒發「準生證」的背景下,殲-31項目一直被視為沈飛集團的一場「豪賭」。有觀察指,此次借中航黑豹啟動資產重組,可視為沈飛為殲-31「融資」的舉動。有錢了以後,殲-31戰機的前景也更被看好。
2016年12月,在殲-31首架原型機首飛4年後,2.0版殲-31戰機終於試飛。有分析指出,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製造的殲-31隱形戰鬥機似乎取得了更好的隱身性能,實戰能力也更強。
有觀察指出,新版殲-31隱形戰鬥機開始頻繁試飛,令中國距離隱身戰機出口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圖為今年3月曝光的新版殲-31戰機試飛照
從網絡曝光的照片看,第一款單座殲-31有寬寬的梯形尾翼,但是第二款的戰機尾翼的角度匹配更好,有助於其獲得更好的隱身性。圖為今年3月曝光的新版殲-31戰機試飛照
瀋陽日報》最新的報導證實,近日,中航沈飛研發的中國國產隱身戰機殲-31「鶻鷹」的重大改進型號——鶻鷹2.0版首飛成功。該報導透露,2.0版殲-31戰機有重大改進,3D列印技術製造的鈦合金承力構件被應用到該戰機上。圖為早前網絡曝光的2.0版殲-31戰機首飛照片
報導披露,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所提供的增材製造鈦合金承力構件在「鶻鷹」2.0首飛中「發揮重大作用」。據報導,本次承擔鈦合金承力構件的部門是沈航航空製造工藝數位化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也是中國東北地區首家實現增材製造實現裝機應用的機構。圖為1.0版殲-31(左)和2.0版殲-31(右)的同角度對比圖
分析認為,從網絡曝光的照片看,第一款單座殲-31有寬寬的梯形尾翼,但是第二款的戰機尾翼的角度匹配更好,有助於其獲得更好的隱身性。圖為1.0版殲-31(左)和2.0版殲-31的同角度對比圖,可看到紅圈圈處有顯著變化
圖中從上至下依次為「鶻鷹」2.0版、「鶻鷹」1.0版、兩戰機同比例疊加圖。從對比圖看,相比舊版,新版殲-31最明顯的區別應該就是垂尾的變化。
該實驗室負責人介紹,承力構件是「鶻鷹」2.0飛機機體骨架的重要零部件,該實驗室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這種零部件,較傳統的「鍛鑄+機械加工」製造方式比,可節省大型鑄鍛設備、減少開坯模具,大大縮短研製周期、減少製造成本,未來大規模應用前景廣闊。圖為早前網絡曝光的2.0版殲-31戰機首飛照片
2012年10月31日,沈飛研發的殲-31戰機成功首飛,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同時研製兩種五代機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同時研製了F-22和F-35兩種五代機。然而,與進展順利的殲-20相比,殲-31的命運卻顯得撲朔迷離。圖為殲-31戰機的首架原型機「31001」
相比頻繁曝光的殲-20,殲-31更多的時候是處於「神隱」狀態,在公眾場合展示的殲-31原型機也只有1架。2014珠海航展上,代號為「31001」殲-31戰機原型機曾做飛行表演,這也是殲-31實體機唯一一次公開露面。圖為2014年珠海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的殲-31戰機的首架原型機「31001」
2016年7月,一輛卡車運載神秘飛機的照片在大陸網絡熱傳。外界猜測,這個被軍綠色布包覆蓋的新型飛機,很可能是殲-31「鶻鷹」戰機的2號原型機。圖為2016年7月曝光的一架神秘戰機疑似殲-31的2號原型機
2016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殲-31戰機並未像2014展出了一個1:2的模型。
2016年12月,「鶻鷹」2.0的實體機曝光,引發關注。美國戰略專家戴維·阿克斯認為,二款殲-31露面,令中國距離隱身戰機出口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美軍在空戰中的主要優勢正在被逐漸抵消。
五角大樓的報告說,中國航空業正積極推銷殲-31這種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同美國的F-35爭奪海外市場。圖為2016年12月曝光的2.0版殲-31地面測試照
有猜測指出,2.0版殲-31戰機很可能採用了新式發動機。至於殲-31是否安裝了中國國產發動機,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