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戰機系列:東方猛龍——殲-10

2021-02-08 航空苑

要說中國空軍步入現代化的元年很多人會說那是在22年前的1998年,那一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戰機殲-10在四川成都首飛成功,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除美國,俄羅斯,法國和瑞典之外第五個能夠自主研製第三代戰機的國家,殲-10這一東方猛龍也從此開始了它傳奇的徵程。

殲-10A

殲-10戰機(編號J-10,軍方代號」猛龍「,北約代號 「火鳥」)是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我國第一款單發,全天候,多功能的第三代戰機,從氣動外形到航電系統可以說摒棄了中國戰鬥機40多年來仿製蘇系戰機的歷史。與我國之前基於蘇聯的米格-19和米格-21仿製的殲-6,殲-7和殲-8相比,殲-10戰機在研製之處初就力圖儘量採用國際先進標準,對標西方最先進戰機,使得其在設計和製造方面能與西方先進戰機處於同一起點。

殲-7

殲-8

作為國產第一款三代戰機,殲-10戰機從設計之初就立足於強調機動性,敏捷性,具有中距攔截和電抗能力,其採用了與美制F-16戰鬥機相同的靜不穩定布局和電傳飛控,重心位於機體結構的後方,這一設計使得殲-10在超音速下依然能夠保持出色的機動性和穩定性。殲-10的第二個亮點是,其採用了與傳統飛機不同的後主翼前鴨翼布局,這一設計除了同樣可以實現飛機的俯仰操作,當空氣通過前鴨翼時,會產生渦流,當渦流經過後主翼上表面時,會形成低壓區,這樣會增加主翼面上下的壓力差,進而提高飛機升力。當飛機做俯仰劇烈機動時,鴨翼和主翼會同時生成渦流,兩股渦流相互增強,能產生更高的升力。因此在當時國產發動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使鴨式布局的飛機擁有比傳統布局飛機更好的機動性和操控性,能夠很好兼顧高速巡航和低速盤旋,這在國產隱身戰機殲-20上也有同樣體現。

殲-10A外形結構

除了優異的氣動設計,殲-10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種大量採用複合材料的戰鬥機。機頭設備艙兩側、鴨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鰭、發動機尾噴口均使用複合材料製造。殲-10是中國空軍繼殲-8D後第二種擁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戰鬥機。

殲-10S空中加油

殲-10的電子設備也較為先進,座艙為全「玻璃化」界面,配備一具平視顯示器(HUD)及三具黑白或彩色下視多功能顯示屏(MFD),採用1553B數位系統,數位化程度超越以往所有中國戰機甚至同期瀋陽飛機公司生產的殲-11。殲-10服役時裝備1臺全相參的脈衝都普勒火控雷達,具備多種工作模式,具備視距外、多目標能力,據稱最大搜索距離160公裡,上視射距100公裡,下視射距80公裡。飛行員配備了頭盔瞄準具。

殲-10氣泡座艙

殲-10服役之初,限與國產渦扇發動機研製進度緩慢,使用的是一臺俄制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其為Su-27「側衛」戰鬥機AL-31F渦扇發動機的改型,推力為127千牛或137千牛(後續改進型)。所有後續生產的殲-10換裝了國產渦扇-10A發動機,代號「太行」,推力為132千牛。最新型殲-10C型戰機則換裝了渦扇-10B發動機,推力為144千牛。

土星科研AL-31FN渦扇發動機

中航工業的「太行」發動機

殲-10殲-10裝備一門23mm口徑23-3型雙管航炮,機身具有11個機外武器掛架,可以外掛空對空飛彈、空對地飛彈、導航/目標指示吊艙、精確制導武器等。

全副武裝的殲-10A

基於殲-10優秀的機體設計,廣大軍工科研人員相繼研發出了殲-10的多種改型,從最初的殲-10A到殲-10S,殲-10B和殲-10C型。

殲-10A是服役的最初型,其定位是一款本土截擊機,其次是空優爭奪制空權,對於對地攻擊和多用途考慮較少。從外形來看它的鴨翼耦合方式相對於陣風和JAS-39,更接近於颱風,這意味著它更強調高空高性能;它有一個碩大的垂尾,幹什麼用的呢?為了保障高空高速段的操控性;它的機體結構強度非常強——其在試飛階段飛出了國內飛機的最大低空錶速,這個數值直接和飛機的結構強度掛鈎,這意味著它想強化高速段的機體耐受度;它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可調式進氣道,這個進氣道可以保障M1.6以上發動機的進氣效率,當然也付出很大代價,比如超重(大概會增加150KG的結構重量),比如加強筋問題被人笑話(這個倒無所謂,其實很多飛機比如幻影颱風進氣道都有加強筋);它的主翼翼尖做了削尖,所以沒有辦法在翼尖加掛飛彈,不過設計師可能覺得問題不大,畢竟當時考慮對地攻擊任務不多,主要就是掛2中2近截擊。

從航電來說,殲-10A用的是主流PD雷達,靜不穩定設計,電傳,主動控制,飛行品質非常好,雷達中規中矩。總體來看,殲-10A空戰強於幻影2000中期型號,和F-16A比各有優劣。多任務能力不如。

殲10A

殲-10S為殲-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除教練外,亦保留了作戰功能。殲-10S亦可以用於加強對地攻擊型,後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S

殲-10B是基於殲-10A第三個衍生型號,於2015年停產。在外形方面,殲-10B相對於殲-10A的主要改進包括雷達罩修形,將原頭錐更改為扁錐型;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部裝備紅外搜索及追蹤系統及雷射測距儀;配備DSI進氣道;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從內部來看,殲-10B換裝無源相控陣列雷達並可兼容中國空軍第四代空對空飛彈,在航電設備及武器系統方面有較大提升,起降能力及多用途性能都有大幅改進。作為殲-10的中期改型,其空重相比A型更輕,高空高速能力弱化了,但多功能任務屬性得到了增強。其任務主要為奪取制空權,近距離火力支援,縱深地面/海上目標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具備全天候條件下空空作戰和空面打擊能力。對標對手為美制F16C/D型和歐洲颱風戰機。

殲-10B

殲-10C是基於殲-10A第四個衍生型號,換裝有源相控陣列雷達,外形與殲-10B類似但是材質有部分調整達成部分匿蹤能力,同時在機背、垂直尾翼等增加天線。殲-10C於2013年12月首飛,2015年開始批量生產。2018年4月,殲-10C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出口型號為J-10CE。

殲-10C低空訓練

作為殲-10系列的最新改型,C型目前是一款典型的三代半戰鬥機,其部分航電設備甚至於殲-20通用,其機頭增大用於裝備更大口徑的AESA雷達,殲-10C的雷達航電性能不僅在金頭盔比武上碾壓俄制Su-35的雷達航電,據外媒估計,其性能壓製法制陣風也是不成問題的,總體性能於歐洲颱風戰機相當。除了雷達航電設備,其武器系統也得到了升級,裝備了最新的PL-15(霹靂15)遠程空空飛彈和PL-10(霹靂10)中程空空飛彈,該彈性能與美制AIM系列先進格鬥彈性能不相上下。綜上,作為殲-10系列的最新型號,殲-10C在空戰領域不怵任何三代半以下戰機,其對標對手為歐洲颱風戰機,對於法制陣風和F16後繼型號則略佔優勢。

殲-10C

殲-10C機載武器一覽

自1998年的橫空出世,歷經22年的崢嶸歲月,殲-10這款經典戰機通過不斷進化,已經成長為真正的東方猛龍。從初露鋒芒的殲-10A再到大將之風的殲-10C,我們可以想像在不久的未來一定還會湧現更多威猛的猛龍後輩,鎮守我國的萬裏海疆。


相關焦點

  • 央視官宣:「更威猛的殲-10」即將出現!隱身版殲-10要亮相了?
    ,中間突然加了一句「殲-10家族或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這一句話,然後繼續說殲-20的事,表示「殲-20在戰機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永不止步,引領中國特色的技術發展,將飛行技術推向極致」。通過這些型號我們可以發現,殲-10的改進基本上遵循了「兩小步並一大步」的原則,殲-10「白板」和殲-10B作為首先邁出去的「一小步」,讓殲-10系列戰機首先跨入了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的門檻,同時也因其「型號過渡」的性質,批產數量並不多,而殲-10A型和殲-10C型戰鬥機作為跨出去的「一大步」,不僅產量較高,也使得中國空軍的國產戰術飛機分別達到了典型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中後期型號的技術水平
  • 巴鐵採購殲10CE?「雙龍」戰機統治南亞上空,續寫殲-6和殲-7傳奇
    雖然,印度媒體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一直讓人懷疑,但是巴基斯坦對於殲-10CE的需求無可爭議的。因為,殲-10CE對於巴基斯坦來說,有著其他戰機無法比擬的優勢。  首先,就是殲-10CE的絕對是一款質優價廉的先進戰機。作為人民空軍殲-10C戰機的出口型,在當今世界的單發四代半戰機中,殲-10CE絕對能居於領先地位。
  • 軍情 | 殲-10能擊毀日本F-2戰機嗎?美刊:近戰前者更有優勢
    摘編如下:中國首款現代多用途戰機殲-10「猛龍」於2005年推出,作為改進型的殲-10B也已經服役。日本的F-2多用途戰鬥機於2000年開始服役。殲-10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成果。殲-10戰鬥機採用三角翼設計,搭載俄羅斯「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AL-31加力渦扇發動機,擁有11個武器和副油箱掛點。針對空對空作戰,殲-10攜帶有「霹靂」-9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和「霹靂」-12雷達制導飛彈,以及俄羅斯GSh-23雙管機炮。它也可以攜帶各種雷射和衛星制導炸彈。
  • 殲10C取得實戰戰果!高空發射霹靂10飛彈,神秘目標有來無回
    而近日,芒果TV、湖南都市頻道承制的建軍節特別節目《我們站立的地方》,對裝備這型戰機的南部戰區空軍「紅鷹」部隊優秀飛行員武輝進行了採訪,其中首次披露,武輝駕駛該型戰機,擊落了來路不明的超高空有動力偵察氣球,這不僅是殲-10C,甚至可能是國產三代、三代半戰機家族取得的第一個實戰戰果。
  • 臺媒:解放軍殲-11、殲-10戰鬥機越過「海峽中線」
    日報導,臺灣「空軍司令部」10日表示,當天上午9時許,解放軍的殲-11、殲-10戰鬥機短暫越過「海峽中線」。在東方老師的記憶中,這應該是今年以來臺媒第三次炒作解放軍戰機越過「海峽中線」。第一次是在今年的2月10日,當天上午多架多型解放軍軍機,從臺灣島西南海域穿越巴士海峽一路向北,繞臺巡航。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軍聲稱,解放軍護航機隊曾短暫越過所謂「海峽中線」。
  • 閱兵場下的殲-11系列戰機:「沈霍伊」的理想與現實
    11系列戰機在紀念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沙場大閱兵中集體亮相。如果到2012年前後,這些殲-11系列的不同程度改進型號能夠完成各自的任務目標,今天網上的攻訐也許就會消弭很多。但理想和現實的距離,總是稍微有點遠。距離現實最近的殲-11B首先「撞牆了」。儘管通過緊急調用AL-31F發動機替代當時還不靠譜的FWS-10A「太行」實現了01批飛機按節點交付部隊的目標,但受困於整體可靠性問題,它們在列裝的頭幾年出動率並不高。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成飛也曾透露,該廠已建立了至少兩條以上殲-10系列戰機生產線,年產量可達30餘架,即每年可裝備中國空軍一個航空兵旅。而在東北某部2014年列裝殲-10的官方新聞中,部隊飛行員也曾披露,由於採用了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0戰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搭配可用於精確打擊地面目標的反輻射飛彈和雷射制導炸彈後,殲10系列戰機可以說是已成功向一款多用途戰機轉型。
  • 半老不老的殲10,最重要的不是出口,也不是魔改,而是補這短板
    21年以來,「猛龍」家族實現了批量生產和系列化發展,在同為成都飛機設計所研發的殲-20批量裝備後,殲-10也到了半老不老的歲數,最近很多文章認為,殲-10該出口創匯、發揮餘熱了,其實,中國空軍現役的殲-10A和殲-10S型戰鬥機,也到了中期升級(MLU)的階段。圖片:殲-10首飛現在,中國空海軍服役中的殲-10,主要分為兩代產品。
  • 中國怪異戰機亮相代號殲17 一架頂10架殲10
    甚至有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中國新型殲17戰鬥轟炸機嚴重抄襲了俄羅斯蘇34戰機,這一點讓俄羅斯勃然大怒了。不過,有軍迷表示,如果中國真在研製殲17戰機,僅從對地攻擊能力上來說,一架殲17可以抵過10架殲10戰機。隨著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在敘利亞戰場頻頻出擊,中國是否也應研發同類戰機就成了個熱門話題。
  • 中國的殲10戰機來自以色列?法國打死都想不到事情會這樣發展
    法國達索公司對軍迷來說不算陌生,達索公司研製的「幻影」系列戰機,從幻影Ⅲ開始出現過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變化,而且幾乎都採用了雷同的無尾三角翼布局所以在辨識上有點難以下手
  • 殲-11系列加速改進 「白頭」殲-11B現身沈飛試飛場
    東方網·演兵場12月19日報導:昨天,沈飛公司官方微信號「航空工業沈飛」發布文章《決戰「勝」啦!
  • 殲-10戰機的性能不敵「颱風」戰機??
    隨著第五代戰機的出現,各個國家把眼光都聚集到了美國,因為美國的第五代戰機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隨著第五代戰機的出現,各個國家也都展開了第五代戰機的研發,誰也不想屈居他人之下,所以競爭是無所不在的!既然競爭是無所不在的,曾經有人評論說 「颱風」戰鬥機的性能在殲-10之上。
  • 殲12戰鬥機現身航展!造世界最小超音速戰機
    殲-12戰鬥機在我國航空歷史上非常獨特的一個機型,是中國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架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由中國自行研製的輕型噴氣戰鬥機 ,為中國實施全面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圖片:2020飛行大會上的殲-12戰鬥機,注意其在國內首創了整體風擋(圖片來源見水印)。當時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開始全面進攻北越軍隊!
  • 殲-10頭盔顯示器亮相,外形科幻大氣
    圖片說明:殲-10新型頭盔顯示器亮相 軍網英文東方網·演兵場11月7日報導:近日,軍網英文版刊登的一組南部戰區殲-10C戰機空中對抗訓練的圖片。資料圖:殲-10和「熊貓盔」首次合體 圖源南部空軍在這款新型頭盔曝光之前,殲-10飛行員都是使用TK-10/TK-10A系列頭盔,偶爾還會使用「熊貓盔」。
  • 空軍 中國各代經典主力戰機一覽
    殲-5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製造的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仿製前蘇聯米格17),也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現在已經進入了博物館。雖然殲六戰機只是一款脫胎於米格-19的航炮戰機,但是它卻將中國空軍一舉帶入了「超音速戰鬥機」時代並在中國的防空戰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第三代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殲-10殲-10是一種多用途的戰鬥機,能夠執行空戰和轟炸的任務。2004年1月,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
  • 官方宣布殲-10C擔負戰鬥值班 再也不用擔心美帝的巡航飛彈攻擊了!
    裝備殲-10C戰機的空軍航空兵部隊在新時代練兵備戰中再出發。駐訓高原、礪劍雪域、穿越山谷,殲-10C的戰鬥航跡貫穿著「一切訓練都是為了作戰」的理念,實現了從「練為戰」到「練即戰」的轉變。殲-10系列戰機的發展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為中國航空工業和空軍建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的全過程。
  • 殲10戰機加油管粗大無比,像一個大菸斗,為何不搞成伸縮式的?
    轟油-6加油機的起飛重量為70多噸,最大載油量37噸,能夠輸送給其他戰機的燃油為18噸。由於轟油-6加油機配備RDC-1空中加油吊艙,加油軟管錐套標準比較獨特,目前只有殲-10戰機和殲-8D型戰機能夠和轟油-6加油機進行對接,而蘇-30MKK等戰機則可以由進口的伊爾78加油機加油。比較經典的戰術編組是2架轟油6與12架殲8編隊,在1200公裡範圍內執行警戒任務。
  • 【空天知識第一彈】萌萌噠中國戰機(卡通形象+戰機介紹)
    (註:以下創意圖片均源自「中航工業杯中國戰機卡通形象大賽」)圖片信息1:殲-10(編號J-10;中國官方命名猛龍;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殲-31採用常規氣動布局,具備DSI進氣道、梯形主翼、傾斜雙垂尾及內置彈倉等,其外觀具有典型的隱形戰機特徵;由於不採用鴨翼設計,因此其RCS應會小於殲-20。因為採用雙前輪起落架,所以有媒體猜測其有可能衍生出可以用於中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