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不老的殲10,最重要的不是出口,也不是魔改,而是補這短板

2021-02-20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1998年的3月23日,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首飛的日子。

21年以來,「猛龍」家族實現了批量生產和系列化發展,在同為成都飛機設計所研發的殲-20批量裝備後,殲-10也到了半老不老的歲數,最近很多文章認為,殲-10該出口創匯、發揮餘熱了,其實,中國空軍現役的殲-10A和殲-10S型戰鬥機,也到了中期升級(MLU)的階段。

圖片:殲-10首飛

現在,中國空海軍服役中的殲-10,主要分為兩代產品。

第一代是殲-10A和雙座「同型教」殲-10S,特點都是二元可調式進氣道,和國產全波形脈衝都卜勒機載雷達,標配霹靂-8和霹靂-12,第二代則是殲-10B和殲-10C,分別採用無源和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殲-10B可使用霹靂-10,殲-10C更可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空飛彈。

圖片:殲-10C掛載霹靂-15

現在,殲-10C仍在小批量生產,殲-10系列未來怎麼發展很受人關注。

雖然殲-10C都獲得了殲-10CE的出口代號,但在中國造戰機傳統的用戶圈裡,能夠買得起殲-10CE的少之又少,而面對強敵龐大的F-35機群,殲-10再「魔改」,再「增量」,都不如加速殲-20量產來的意義重大,因此,改進現有的殲-10,特別是較老的殲-10A和殲-10S很有必要。

圖片:殲-10A也升級霹靂-10

作為和殲-20搭檔的三代半戰鬥機,殲-16和殲-10C都擁有更可觀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在有源相控陣雷達強大態勢感知能力的支持下,都能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空飛彈,殲-16還能使用超遠程空空飛彈打擊敵預警機,殲-10A如果要提升這方面能力,可能要更換有源相控陣雷達才行,費用不菲,而增強其對地攻擊能力,會更加划算。

圖片:殲-20的兩個幫手

應該說,宋文驄院士率領的殲-10研發團隊,是很有前瞻性的,殲-10雖然側重製空作戰能力,但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多用途作戰能力,一開始就具備精確對地攻擊能力,殲-10A可以投射500公斤級雷射制導炸彈,而殲-10B、殲-10C大幅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可使用鷹擊-91反輻射飛彈和KD-88遠程空地飛彈,和第二代雷射制導炸彈。

圖片:掛載KD88的殲-10C

相比殲-10B和殲-10C,殲-10A對地精確打擊能力是比較單一的,由於中國對地攻擊精確打擊彈藥已「白菜化」,殲-10A提升這方面的作戰能力,是比較立竿見影的,只需要修改機載武器外掛管理系統,對機身掛架電氣接口進行改進,同時改進機身電子戰套件,或增加飛彈紫外逼近告警器就行,遠比升級雷達來的簡單。

圖片:殲-10A投射500公斤級雷射制導炸彈

殲-10A可以通過強化機翼中部掛架載荷能力,使用鷹擊-91飛彈,增強其空地壓製作戰能力,或者搭載更輕一些的CM-102飛彈執行此類任務,也可以充分挖掘機腹上4個能掛載250公斤普通航空炸彈掛架的潛力,掛載250公斤的雷射/衛星雙模製導炸彈,比如天戈250或GB250系列。

圖片:殲-10可掛8枚250公斤級航彈

這樣一來,服役於中國空軍的數百架殲-10A和殲-10S,就立刻開啟「犁地」模式,大幅充實殲轟-7A、蘇-30組成的戰轟機隊,也讓新服役的殲-10C、殲-16更好的配合殲-20執行制空作戰任務,這也是美軍F-16發展到後期的一條必經之路,跟著鷹醬過河,準沒錯。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真正的ws-15:不是任何航發的複製品,而是中國軍工的王牌!
    曾幾何時,我國航發一直都是我國工業上的短板,與美俄等西方國家相比,技術方面落後了一大截。不過隨著我國五代機殲-20最新裝備的新一款航發WS-15「峨眉」發動機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意味著我國航空工業的短板,已經逐漸被填補。
  • 殲-10家族又出新型號!一架只要4000萬,買它!
    不過,這個型號不是為人民空軍準備的,而是專門出口賺銀子的。沒錯,它就是上月第16屆杜拜航展上亮相的殲-10CE。而這,要歸功於七爺。從上世紀80年代,兔子走上軍貿賺外匯的道路後,殲-7戰鬥機就是中國軍機出口的拳頭產品。三十多年中,先後向亞非十多個國家出口了六百多架各型殲-7戰機。
  • 殲-20和FC-31哪款會成為海四代?或許大家都錯了!絕不是這兩款?
    海四代也許是殲-18也許是殲-31,但絕不會是殲-20和FC-31。  今天說一個老調重彈的話題,就是海四代的爭議。自從有了直通甲板大航母項目,海四代之爭就沒有停止過。基本上都集中在殲-20和FC-31這兩款隱身戰機上。  實際上,按照觀察人士的觀點,這說法本身就是錯的。
  • 多架殲16戰機突然現身高原!印軍蘇30完全不是對手!
    與此同時,殲16還擁有尺寸更大,性能更強,技術更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比殲10還領先的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在飛控,航電,彈藥,引擎,作戰半徑,以及載彈量等方面,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具體到戰鬥機本身,印度和中國的差距,則更是達到了一個超乎想像的程度,眾所周知,縱觀印度航空工業,研製數十年,被軍方嫌棄的LCA光輝,還有不入流的幻影系列,未成規模,售價高昂的陣風戰鬥機,蘇30MKI可以說是印度空軍現在,以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當中,無可取代的戰鬥力擔當,這並不是說這款戰鬥機性能本身有多強大
  • 解局丨殲20戰機列裝部隊 這一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要?
    ▌本文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從2016年珠海航展上的驚鴻一瞥,到今年朱日和沙場閱兵場上,首次以三機編隊的形式接受檢閱
  • 【解局】殲20終於列裝解放軍!這一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要?
    最關鍵一點,這是坐在汽車裡了,不再像以前在風雨裡蹬三輪了。 殲20跟美國的F22/F35相比,也是這個道理。兩者可能還有差距,但這是汽車跟汽車之間的差別,再也不是汽車跟三輪車之間的差別了。 當然,作比較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實戰能力。殲20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依據自己軍事戰略需求,來確定未來戰爭形式。
  • 注意了,殲-10C不是殲-10
    而在建軍90周年上首次亮相的殲-10C,雖然仍冠以殲-10的名頭,但實際上,兩者大不一樣。相比於殲-10,殲-10C採用了諸多新技術,從內到外都有了巨大變化,性能大幅提升,已經達到了四代半戰機的水平。圖註:中國殲-10戰機,殲-10C雖然仍冠以殲-10的名頭,但實際上,兩者大不一樣 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0C
  • 79年少年科學畫報封面,並非殲10或F16,而是殲13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昨天有軍迷朋友提要求,想要我科普一下殲-13戰鬥機的故事。今天就來講講這種差點裝上斯貝202渦扇發動機,採用機腹進氣的中國版F-16——殲-13戰鬥機!這要從一本老雜誌說起!我們小時候最愛看的就是《少年科學畫報》!
  • 第一個買殲10的居然不是巴鐵,而這個國家
    孟加拉國網站相關消息截圖3月15日,孟加拉國媒體透露,孟加拉國空軍可能會向中國採購14架FC-20/殲-10B戰鬥機替代現役F-7MB戰鬥機,如果消息屬實,這將是殲-10戰鬥機第一份出口訂單。孟加拉國是中國傳統友好國家,孟加拉國空軍也裝備有大量中國戰鬥機,例如孟加拉國空軍現役主力戰鬥機就是中國殲-7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和殲-10一樣,都是由中國成都飛機公司研製的,另外孟加拉國空軍還引進了中國A-5攻擊機。
  • 首曝殲10C掛載霹靂15飛彈,解決了中國空軍一個重要「短板」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網友拍攝到的殲10C戰機首次掛載霹靂10和霹靂15空空飛彈照片,從照片顯示來看,殲10C戰機另外還掛載了三個副油箱,充分體現掛載能力
  • 中國戰機的魔改之王-殲七
    與蘇聯關係惡化後,中國周邊的國際形勢愈發嚴峻,為了避免東北和沿海一代的軍事工業遭受敵方的首輪打擊,中國對軍事工業進行了重新部署,在沈飛生產了23架初期型號後按照中央的戰備要求從東北轉移到了更安全的西南大後方,由成都飛機製造廠接手,此後殲七走上了魔改的不歸路。
  • 殲10終於要出口了?伊朗已報價,一關鍵技術突破助力贏大單!
    ,正因如此,引進一款殲10CE,幾乎足以取代伊朗空軍現役戰鬥機的所有職能。那麼這是否說明殲10CE將再次錯過出口到伊朗的良機呢?這次還真不一定,為什麼?因為就在最近,一架才出廠的黃皮殲10C搭載著渦扇10太行發動機的照片,在網上引發了廣大軍事愛好者的熱烈討論。
  • 中國軍隊讓美國忌憚的同時,還存在哪些短板?俄專家指出三大缺陷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解放軍已經「無懈可擊」,因為在多個關鍵領域,解放軍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短板和不足。可見,中國的海基核威懾力量和俄羅斯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這一差距可能要等到096型核潛艇服役數量達到10艘左右時,才能將其徹底扭轉。
  • 終極版殲10即將露面?四代半戰機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隨著殲20的橫空出世以及新一代航母艦載機的呼之欲出,我軍正在加快向著五代機時代邁進,殲10儼然淪為了過氣網紅,不少人希望它早日停產,以便騰出產能全力生產五代機。不過最近官媒卻爆料說殲10家族即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
  • 種族天賦:美國用F-22魔改隱身轟炸機,殲-20能改嗎?
    -20逐漸成軍,新機持續推進;俄羅斯蘇-57衝破艱難險阻,也開始緩速量產,甚至有出口的可能。屆時,這倆老冤家的服役壽命都要奔著100年去了。即便是最先進的B-2,也是上世紀80年代就設計定型的產物,距離最後一架B-2總裝下線也已經過去了19年。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今天是殲10成功首飛20周年的日子,在這20年裡,殲10 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曲折,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本期出鞘帶您關注。首先殲-10的鴨翼布局並不是從中國和以色列在 80 年代合作後才開始研究的,而是從中國自己的殲9項目;其次殲-10採用了可調進氣口,而沒有高空高速要求的「獅」式則用固定進氣口;然後在鴨翼的位置上,殲10採用中距耦合,而「獅」式採用近距耦合;最後兩者的機翼也不相同,「獅」式是三角翼後緣後掠,殲10則是三角翼後緣略微前掠。
  • 殲7戰機流落韓國37年成靶機,無聲控訴飛行員可恥叛國往事
    這個叛徒後來於2017年10月4日因肺炎並發敗血病死去,終年82歲。殲7雖然已經退出我軍現役,但作為一代傳奇戰機,這場景,確實刺眼,不禁想痛罵叛徒,也為流落異鄉的七爺傷感。殲七Ⅲ是殲七的全天候型,這裡的全天候當然不是指的能全天候飛行,而是全天候作戰,因為當初引進的米格-21和之前仿製的殲七系列夜間作戰能力都極其有限。
  • 中國殲30首個買家?不是巴鐵也不是伊朗,可能最多要買160架
    而萬國牌武器的引進也不是沒有好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而世界上出口武器最多的國家應該是美國。畢竟美國戰機很多都經歷過實戰,更符合採購國。
  • 魔改79衝鋒鎗已到暮年,後繼者不是滾筒衝鋒鎗,而是這把無託槍
    例如:沒有預留加裝手電筒和瞄準鏡的槽位,而這兩樣東西,對於現代特警作戰是極為重要的。但現在,通過使用模塊化套件,79式衝鋒鎗已經可以安裝先進光學瞄準鏡、手電筒、雷射指示器和戰術槍託等部件,使其可以滿足現代特警的戰術要求,並且使用起來較為舒適,這也是大家經常所說的「79魔改」。現今,這些魔改79衝鋒鎗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特警隊中均有大量使用。
  • 中國殲7戰鬥機的艱難歷程-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隨便魔改坑死你
    ,最終出口埃及約旦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國,外加後來的殲7PG,出口超過300架,從這個時候成都在全國獨一無二不完全靠國家撥款,靠軍機出口養活了自己,保住了自己至關重要的設計隊伍和製造人員。,學殲10改機腹進氣行不行,當然行,不過那個時候殲10戰鬥機也快定型了,為了避免自相殘殺,還是停了機腹進氣的殲7MF,全力以赴搞殲10,但是,殲10是國家重器,不會隨便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