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版殲10即將露面?四代半戰機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2021-03-01 麋鹿的旅行

殲10作為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1998年首飛,2003年服役,迄今為止已經發展出了殲10A、殲10S(雙座型)、殲10AH(海軍型)、殲10B、殲10C等多款型號,裝備規模直逼600架大關,成為我國海空軍航空兵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隨著殲20的橫空出世以及新一代航母艦載機的呼之欲出,我軍正在加快向著五代機時代邁進,殲10儼然淪為了過氣網紅,不少人希望它早日停產,以便騰出產能全力生產五代機。不過最近官媒卻爆料說殲10家族即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

此消息一出人們的反應明顯兩極分化,有的人對尚未謀面的最新版殲10充滿期待,甚至認為有可能是隱身修型+內置彈艙+雙發的魔改,具備挑戰五代機的實力。也有的人覺得殲10有向殲8靠攏的趨勢,依靠不斷改進過時機型來維持生產線,另外也表明殲20的擴產進度不盡人意,完全是一個壞消息。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有失偏頗的,純屬過分解讀。首先殲10不可能進行大幅度的改動,內置彈艙也好,雙發也好,這跟重新設計一款機型沒有多大分別,即便造出來了,成本和性能比起殲20也沒有優勢,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其次繼續改進殲10也並非毫無必要,更不能跟殲20的產能掛鈎。殊不見美國的五代機年產量達到三位數,照樣還在繼續改進F15和F18。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軍的戰鬥機機隊都會處於四代機和五代機並存的狀態,而且就連殲7殲8都還有數百架的存量需要消化。殲10通過20多年的發展,終於徹底突破了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所有技術瓶頸,在移植部分五代機子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一款兼顧國內外市場的終極版殲10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僅可以加速替換我軍的老舊機型,還可以面向第三世界國家輸出高端航空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戰鬥機外銷業績不佳,除了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以外,缺乏自主可控的拳頭產品也是重要原因。殲11系列受制於智慧財產權問題無法出口,殲10系列、梟龍戰鬥機以前使用進口發動機也要看別人的臉色。目前配備國產發動機的殲10C已經實現了在我軍的批量服役,開放出口許可恰逢其時。中航集團在2019年年底也推出了以殲10C為基礎的殲10CE出口型戰鬥機,總體性能上與美國正在大力推銷的F16V處於同一個檔次,並擁有自己的優勢——其實這種說法還是偏保守了,按照美方自己的說法,殲10C在格鬥機動性、最大速度、飛行高度、掛載武器等方面均優於F-16V。

如果再進一步挖掘殲10的改進潛力,比如對機體進一步隱身修型,輔以隱身塗料提升低可探測性能,增加保型油箱增大航程,使用保型飛彈吊艙提升隱身能力,利用殲20的成熟技術對航電系統進一步的升級,空戰武器為PL10、PL15、PL21,以及新一代小直徑超視距空空飛彈、機載雷射打擊吊艙和電子戰吊艙等超豪華組合,發動機則是增推版太行發動機(出口型還可以換裝軸對稱全向推力矢量噴口的太行發動機用於滿足客戶的顯擺心理)。這樣的終極版殲10將是競爭當今世界四代半戰機市場的熱門,專門為那些買不起或者買不到五代機的海外客戶(比如伊朗)提供高性價比的折中選擇方案。

作者:刻雨無痕

相關焦點

  • 央視官宣:「更威猛的殲-10」即將出現!隱身版殲-10要亮相了?
    通過這些型號我們可以發現,殲-10的改進基本上遵循了「兩小步並一大步」的原則,殲-10「白板」和殲-10B作為首先邁出去的「一小步」,讓殲-10系列戰機首先跨入了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的門檻,同時也因其「型號過渡」的性質,批產數量並不多,而殲-10A型和殲-10C型戰鬥機作為跨出去的「一大步」,不僅產量較高,也使得中國空軍的國產戰術飛機分別達到了典型第三代戰鬥機、三代半戰鬥機中後期型號的技術水平
  • 美媒給出四代半機排名,蘇-35最具潛力,殲-16排名第幾?
    ,戰機就成了各國軍隊都爭相發展的武器,這其中能夠隱身的五代機自然最受青睞,但是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能力自行研製五代機,因此許多國家選擇將四代機進行升級改造,四代半機也就應運而生,那麼,誰才是世界上最強的四代半機呢?
  • 中國怪異戰機亮相代號殲17 一架頂10架殲10
    這也使得俄羅斯很難插足到沙特的市場。這樣的市場前景和用戶的提前認可,讓我們對「殲-31」未來的發展為之一振。不過,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五代機的試飛的艱難,殲-20為了完成定型試飛,一共建造了10架之多,連T-50都建造了8架,而「殲-31」目前僅有2架,所以距離最終定型、量產、交付用戶仍需很長的時間。
  • 韓五代戰機項目遇變故:降級為四代半 印尼停止撥款
    作為其航空領域最重要的項目之一,KF-X第五代戰機一旦成功,必將成為其實現這一夢想的重要加分項。  然而,這個被韓國寄予厚望的項目最近又遭遇了變故:一是KF-X從五代機「縮水」為四代半;二是合伙人印尼停止項目撥款,韓國陷入「單幹」的境遇。
  • 殲11輸給鷹獅戰機,卻能大勝殲10,是否說明國產四代機技不如人?
    ,透露了姚凱在金頭盔小組比賽時曾連續打出2場64:0的佳績,而姚凱駕駛的就是殲11戰機,並且姚凱還在天鷹杯團隊賽中再次奪魁,姚凱所在的殲11戰機部隊,力壓殲10、蘇30等同代戰機獲得最高殊榮,也從側面證明了重型戰機依然是空軍不可替代的主力戰機。
  • 殲10C在泰國「雙十合一」:配備PL-10飛彈,才是完全版殲10
    本次演練,中國空軍出動了最新型的殲10C戰機,以及運-9運輸機和空警-500預警機作為輔助飛機。泰國空軍出動了新式JAS-39C/D「鷹獅」戰鬥機與薩伯-340「愛立眼」預警機參戰。可以說,這次聯合演練的技術含金量相當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殲10C在演習中掛載了最新型的PL-10(霹靂-10)近距格鬥空空飛彈。「雙十合一」後,才真正體現了殲10的「完全版」戰鬥力。
  • 逆襲的中國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誰將成為我國航母下一代保護神?
    和殲20截然相反,我國另一種第四代隱形戰機殲31從一面世開始,就伴隨著不斷的爭議。殲31 鶻鷹戰機有的人十分看好它的未來,聲稱它不但能夠與殲20組成高低搭配,兼顧高性能和龐大數量的需求,同時殲31還存在上艦的先天優勢,可以成為我國航母未來的保護神。
  • 高顏值的殲-10C堪稱中國版「陣風」,30年前差點下馬
    網絡流傳的照片顯示,一架在我軍中服役的殲-10C戰機,攜帶了空軍最新一代空空飛彈「雙子星」,一種是第四代紅外格鬥空空飛彈霹靂10,另一種是此前從未露面過的先進中距空空飛彈霹靂15。其實,這兩種空空飛彈也是殲-20的標配,這意味著作為一型三代半戰機,殲-10C擁有很可觀的空戰能力,霹靂10具備大離軸的「越肩」發射能力,霹靂15則是採用雙脈衝發動機的中遠程空空飛彈,與之類似的AIM120D射程高達180公裡。當然,如果你認為殲-10C只是一型制空戰鬥機那就大錯特錯了。
  • 殲20升級版堪稱「五代半」戰機
    最近,一款命名為殲-20S的新型戰機出現在世人面前。
  • 重出江湖的殲-11D戰鬥機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殲-11D於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飛,機身編號為「D1101」,當時外媒對這款飛機的性能進行了分析,認為它是採用了中國殲-16戰機的諸多技術,包括新一代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和先進綜合航電技術的一種戰鬥機。殲-11D同以前的型號相比,使用了更多複合材料,可攜帶更多空空飛彈,如霹靂-10和霹靂-15。它還有與殲-15類似的空中加油設計。
  • 從殲20變F22,從五代變四代半:熬出頭的韓國KFX戰鬥機
    在2010年,韓國國防採購項目局公布了韓國的五代機計劃,並且第一次在國防展中公布了該戰機的設計模型。當時,他的氣動設計是一種接近於殲-20的、帶有大面積鴨翼和後三角翼的布局。他的外形簡直就是縮小的殲-20。不過,在KF-X計劃發展的初期,還有另外一個方案存在,那就是最終被選定的C-100方案。外觀類似於殲-20的方案叫做C-200方案,C-100方案則更接近F-22的氣動外形。韓國並沒有五代機的研發經驗,他也是在兩種已經出現在現役五代戰機氣動布局上方案之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款。
  • 許達: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J-11D戰機,圖片來自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就這兩個傳言,筆者一直想說點什麼,為了避免我們的討論成為克勞賽維茨口中「無意義的爭執」,我們在研究這兩型裝備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我軍正在推進的空軍建制改革。
  • 注意了,殲-10C不是殲-10
    圖註:中國殲-10C 戰機,其採用了諸多新技術,性能大幅提升,已經達到了四代半戰機的水平
  • 四代機時代,殲-11日子怎麼過
    一般戰鬥機沒有這樣的要求,更沒有這樣的潛力。殲-11家族不一樣,大塊頭有大智慧,有條件增加發電能力,有條件把翼尖掛架騰出來,專用於電子戰吊艙,或者提供機內空間安裝電子戰設備,可望達到遠遠強於一般自衛電子戰水平的準電戰機的能力。強大的電磁壓制還能有效地破壞雷達制導的空空飛彈和防空飛彈的鎖定,這是有力的軟防禦手段。
  • 殲10-B、殲20等重磅機型華麗亮相,中國戰機為何這麼牛?
    在本屆航展上,諸多航空航天科技悉數登場,但最讓人期待、讓軍迷大飽眼福的,應該屬於首次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了,在現場表演中,殲10-B進行了三組主要動作,包括「眼鏡蛇機動」、「榔頭機動」和「無半徑機動」。十多噸重的戰機懸空停滯數秒,引得現場觀眾的一片叫好。
  • 蘇35戰機獲得新訂單,徹底堵死殲10銷路,巴基斯坦的選擇很明智
    俄羅斯公開的蘇35航電設備採購公告5月16日,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俄羅斯卡盧加無線電技術研究局正式在網上公布了一份航電設備採購清單,這批航電設備是為即將出口埃及的蘇蘇35蘇35是俄羅斯研發的一款「四代半」重型戰機,由蘇27戰機深度改進而來,裝備了全新的數位化航電系統,並增加了載彈量與航程
  • 【乾貨】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最近,軍迷群體裡的兩個傳言又把殲-11B和殲-11D這兩型戰術飛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型戰機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
  • 停產的殲11B恢復生產 殲-11D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
    進入2000年以後,我空軍戰術飛機的裝備更新基本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2006年殲-10戰機完成IOC,同年殲-11B戰機首飛成功,2007年殲-11A的04批次戰機完成交付,2008年殲-11B的01批次戰機下線,2009年殲-10B戰機首飛成功。
  • 殲-10戰機的性能不敵「颱風」戰機??
    隨著第五代戰機的出現,各個國家把眼光都聚集到了美國,因為美國的第五代戰機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隨著第五代戰機的出現,各個國家也都展開了第五代戰機的研發,誰也不想屈居他人之下,所以競爭是無所不在的!既然競爭是無所不在的,曾經有人評論說 「颱風」戰鬥機的性能在殲-10之上。
  • 比殲20造價更加高昂的四代機,隱身版殲16,技術特點獨樹一幟
    如今的殲-20已經成為中國空軍的核心戰鬥力量,是攻破敵方的防空系統的一把利刃。那麼由沈飛公司在殲-11戰機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新一代雙座雙多用途戰鬥機殲-16,就是能配合殲-20將敵人防空系統體系擊潰的絕佳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