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自型研製的首款第四代隱形戰機,殲20在2011年1月11號剛剛首飛,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它不僅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最高水準,而且還早為認定為我國空軍未來空中優勢的締造者。和殲20截然相反,我國另一種第四代隱形戰機殲31從一面世開始,就伴隨著不斷的爭議。
殲31 鶻鷹戰機
有的人十分看好它的未來,聲稱它不但能夠與殲20組成高低搭配,兼顧高性能和龐大數量的需求,同時殲31還存在上艦的先天優勢,可以成為我國航母未來的保護神。而且有些人就對殲31的未來並不樂觀,甚至認為外形類似F22和F35蘇合體的殲31,根本就不是四代機,最多就是以 一隱形飛機,而且隱形性能也並不強,距離殲20所樹立的中國四代機標準是相差很遠的。
2012年10月31日,殲31從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的機場跑道上拔地而起,成功進行了首飛。兩年之後,2014年11月,它又從瀋陽飛到遙遠南方,航程2400公裡,參加了第十屆珠海航展,在中外媒體前公開亮相。然而作為我國研製的第二款隱形四代機,殲31從誕生那一刻起就遭受了大量非議,有人甚至列舉了殲31十宗罪來表達對其的不滿,引發各種不滿,最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殲31僅是企業自主研製的中型隱身戰鬥機,並未取得國家立項,因此沒有資格與國家立項的重點型號殲20相提並論。
從外形上看,它與F22和F35非常類似,可以看作美國這兩種四代機的結合體,但是由於國內薄弱的發動機技術水平,導致殲31的性能遠在F22和F35之下。不僅如此,在殲31公開亮相之後,有網友通過高清照片發現殲31所謂的黑色隱身塗裝,僅僅只是普通的黑色塗料,其機翼加工水平也比較低,機身和機翼連接處蒙皮細節較為粗糙,甚至在珠海航展現場持續進行了多日的飛行測試之後,及時外表發生了顯著變化。
殲31 鶻鷹戰機
據網友發布的圖片顯示,殲31戰機在兩側機翼的背面竟然出現了兩道人字型線條,這可能是氣流長時間吹刷,機翼蒙皮導致的結果,因此,許多媒體和專家對殲31是並不樂觀的態度。甚至有人稱殲三一根本就不是四代機,最多就是一型隱形飛機,而且隱形性能也不強,殲30距離殲20所樹立的中國四代機標準相差甚遠。
但是也不得不說,因為殲31,它是沈飛自籌資金來搞的,所以他就不像殲20的那麼名正言順,就比如說我們國家就說把它正式作為我們的四代機,而殲31就有點類似於說我自己研製,我自己搞的,那麼將來他的身份怎麼定?
所以說從目前來看,儘管殲31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但是對於他的研製單位來說卻不會輕言放棄,很快他們就研製出了一個全新版本的殲31。
雖然殲31亮相珠海航展並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效果,但是在室內展廳靜態展示的一款大模型,卻為他的未來發展加分不少。據悉,這款名為fc31的飛機模型,實際上就是殲31的未來改進版本,相比殲31首架原型機,他已經有了非常多的變化,,甚至許多方面與殲20十分類似。
試飛中的殲31戰機
據媒體報導,殲31的大比例模型的主起落架艙門已經發生了改變,去掉了原先的紅色底色,所佔用空間也有明顯縮小,垂尾也改為與殲20非常類似的全動式設計。除此之外,該機的垂尾頂部也和殲20一樣進行了切角設計,發動機尾噴口和主機外形也與殲20十分類似。
有媒體報導稱,在殲31 2.0版模型的身上,甚至還發現了與殲20十分類似的EOTS組件,只不過被切成了土豪金的顏色,EOTS是裝備在四代機身上的一種先進的光學系統,還有7元表面鍍膜的藍寶石晶片組成,可提供360度全向視野,飛行員憑藉它不但能夠看透飛機的機身,而且還可以鎖定空中與地面目標。
2014年11月11日,殲在第十屆珠海航展上高調亮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比殲31公開亮相,更值得大家關注的是這種四代隱形戰鬥機未來的命運,與橫空問世的我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殲20不同,殲31在曝光之初就被媒體貼上了,與F35類似的航母艦載機的標籤。
殲三一高調亮相較小的體型,是否真的能夠成為上艦的先天優勢?艦載版殲31戰機
和美國正在研製的F35一樣,殲31在曝光之初就被貼上了艦載機的標籤,不僅在民間和軍事論壇的中早已畫出了殲31艦載機的想像圖,甚至連研製殲31的單位也曾公開承認艦載機是自己瞄準的目標之一。
而這些支持現在要成為艦載機的種種論調當中,經常強調的理由就是殲31體積相比殲20要小,有利於航母搭載更多的數量,可是對於一款以隱形為主要手段的四代機而言,殲31偏小的體型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殲31的體型真的能夠成為他上艦的先天優勢嗎?
自從殲三一守下原型機問世的那一刻起,將其發展為中國未來航母艦載機的呼聲就不絕於耳,不過要想從旱鴨子變成鹹水雞,殲31必須面對一個強勁對手的挑戰,他就是註定要在未來中國空軍挑大梁的殲20。
在這項選擇,中國軍民總體上更傾向於殲20,其理由是殲20集中了我國最先進的技術與智慧,是不惜血本打造的國家級重點工程。在航母載機數量很有限的情況下,單機性能尤為重要,殲20機體較大,載荷,航程和作戰半徑出色,能夠讓航母見躲在相對安全的區域,有利於艦隊的生存。
而資深專家卻更看好殲31,因為殲20為了獲得絕佳的瞬間盤旋性能,採用了獨特的鴨式布局,與此同時,卻造成了他在航母上低速起降非常困難的缺陷,駕駛殲20在航母上起降,飛機很可能反應十分遲鈍。不僅如此,殲20的一對大後掠角的三角翼並不適應在航母上頻繁的低空低速起降,也不適合進行摺疊。
而殲31常規布局的機翼摺疊起來就很方便,不過更為關鍵的因素是,據外媒推測,鶻鷹殲31全長不到17米,明顯比20米出頭的殲20更適應艦載環境,能夠在航母上部署更多的數量。
外媒製作 艦載版殲31想像圖
應該說體積小肯定是一個優勢,因為體積小,重量就輕,相對來說,航母上可以搭載的這種飛機就會多一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我們其實要考慮一個飛機他是否能夠上艦,是很多因素的一個考慮,比如說幾何的外形,機翼的可摺疊。
如果機翼不可摺疊,那麼肯定是不行的,另外要有一些特殊的設計,要和整個這個著艦系統要配合,你要有尾鉤。另外機翼升力要足夠大,最重要的,我覺得飛機強度必須要達到一定的強度,否則的話,你想在這麼搖晃的航母上著艦的話,飛機達不到一定的強度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說g20和殲31應該說各自都有各自的優勢。那麼究竟最終誰會上線,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不過我們看到最近又有消息說呢呃,未來我們國家的隱形艦載機既不是殲20,也不是殲312,是一款全新的戰鬥機。
就在大家為殲31和殲20誰更適合上艦,這個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2013年5月,據外媒報導,中國第四代艦載戰鬥機的選型工作已經結束,中國海軍從眾多的競爭者中選擇了最適合自己未來需求的艦載四代機方案,出人意料的是這個最終中標的艦載四代機方案既不是殲31,也不是殲20。
殲20威龍戰機
而是一種此前大家都從未聽說過的新型戰鬥機,這種新型艦載戰鬥機目前處於絕密狀態中,外界無法獲取有關它的任何信息。據加拿大媒體透露,新型艦載戰鬥機競標項目的最終贏家是生產殲31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他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具備艦載機研製經驗的單位,這幾乎成為他的最終勝出的決定因素,不過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參與競標的並非殲31,也不是傳言中的殲31大改,而是一種全新外形的隱形飛機,可能結合了此前在空軍四代機競標中落敗的雪鴞戰機的部分性能。
實際上早在殲20面世之前,網絡上就曾經出現了一種名為潛龍的新型戰機想像圖,其科幻的外形讓人們過目難忘,機身採用了與殲20類似的鴨翼和雙發雙垂尾設計,但是總體結構卻遠比殲20更加先進。有網友聲稱,潛龍戰機就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和中航工業成飛公司,為未來中國航母研製的一種四代隱形艦載機方案。這種先進艦載機一旦服役,其性能要遠遠超過設計保守的美國F35戰機。
不過時隔多年之後,媒體最終證實,所有的潛龍戰機僅僅只是網友的一種想像,絕不可能真實存在。不過雖然有關潛龍的想像圖最終證明只是網友的即興之作,但是他卻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我國未來艦載機的發展方向。首先必須具備隱形高機動以及可能太小的體系。
除此之外,更為關鍵的是我國下一代艦載機的性能必須全面超越F35,因為按照最快的艦載機服役計算,我國下一代艦載機全面在航母上服役,也必須到2025年之後,那個時候我國周邊已經有許多國家裝備了F35或者與其性能類似的第四代戰鬥機,如果我國下一代艦載機的性能還不如F35,必將使我國航母編隊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地位!
F35艦載機版
隱形艦載機是否一定要超過F35?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F35它現在就已經基本上開始服役了,而我們國家將來這麼研製的這個艦載機,在上線的時候呢,估計這已經是過了一段時間了,可能是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從技術發展的角度,我們的對手也都已經都是F35了,如果我們的這個艦載機還達不到這個F35這個水平,那你肯定滿足不了作戰需求。
另外我們知道現在這個航電系統它的發展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極有可能我們的艦載機那個時候要比F35更先進,更具有後發優勢。但是不能說我們所有的性能都比F35先進,我覺得這樣的一個話就在說的不客觀,因為我們要認識到有些技術方面可能中國並不落後,但是。有些技術,我們是有薄弱環節的,所以說我們只能說針對我們國家的特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然後儘量的提高他整個的綜合的作戰能力,所以這樣說來,未來我們國家的隱身艦載機不一定要全面超過F35。
就在網絡曝光了一張圖204客機的照片,引發了媒體的關注,從外形上看,這架客機除了在機首刷有769這個特殊的編號之外,在機頭上部還有一對極不尋常的鴨翼。除此之外,從外觀上的特徵也可以看出這架經過改裝的圖204絕不是普通的民航客機!
改裝後的圖204客機
圖204是俄羅斯圖波列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研製的雙發中程客機,其基本性能大致相當于波音737或者空客320,該機於1989年一月首飛,我國民航曾經向俄羅斯訂購了5架圖204等貨運型號,其中包括這次被曝光的769號。
據媒體報導,該機隸屬於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機頭部分已經被改裝成為國產第四代隱形戰鬥機殲20雷達罩的形狀,內部安裝有一臺相控陣雷達,從外形上看,它好像一架客機中的戰鬥機。除此之外,據媒體透露,該機的艙內還有一整套殲20的座艙顯示系統,因此又被稱為肚子裡藏著一架殲20,這表明殲20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已經開始試飛,這將大大加快殲20的試飛進展。
就在圖204雷達電子試驗機曝光後不久,2015年7月,網絡上再次曝光了兩架殲20的雷達電子試驗機,有專家甚至認為兩架雷達電子驗證機現身,意味著殲20的改進型號已經在研製過程當中,如果屬實,這將意味著殲20的研製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不僅如此,目前殲31仍在對平臺飛行性能進行試驗,遠沒有到達雷達電子實驗這一步,殲20雷達電子試驗進度的提升,對殲31的未來發展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就在網絡曝光了日本心神驗證機的最新畫面,這架在幾個月前還打著馬賽克,羞於露面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的驗證及如今卻向人們展示了他的尾部構造,在心神驗證機的尾部發動機噴口處安裝有由三片導流板組成的矢量推力裝置,這種外形看起來來並沒有多少經驗之處的神秘裝備,卻有著出人意料的作用。它不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發動機尾部炙熱的噴氣,減少其紅外信號,而且還可以大幅提高戰機的機動性,讓心神在未來的空戰中佔據能量機動模式。
而實際上無論是美國的F22 F35還是俄羅斯T50,都採用了類似的矢量推力發動機,甚至俄羅斯早在十多年前出口印度的蘇30mki身上就已經採用了可以360度轉動的矢量噴管,相比之下,在目前世界已經出現了四代機中,只有我國殲20和殲31沒有矢量推力。
那麼世界研製四代機,比如說美國的F22和F35以及俄羅斯的T50,甚至是日本的心神,他們無疑都採用了矢量推力發動機,但是我們國家的殲20和殲31都沒有採用,怎麼去解釋?其實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方面應該說是矢量推進的這種發動機,它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這種技術,目前來講其實也只有美國和俄羅斯相對來說發展的要好一些,而且我們不要那麼簡單的看,他僅僅就是一個矢量推進這個技術,除了矢量噴管和整個飛機的推進,飛機的控制,飛機的一體化。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單項技術突破的一個問題。所以說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國家在航空發動機的發展上相對來說是滯後的,我們在目前這個狀態上,不可能說跨越式的一步到位發展,這種技術體制非常先進的,我覺得也是非常難的。而且我們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大量的進行實驗來不斷的進行驗證,提高這個發動機的可靠性,安全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提高我們自身的這個技術水準。
那麼我國有沒有必要仿照美國、俄羅斯,來大力發展矢量推力發動機?國產渦扇15矢量發動機
其實我們發展了矢量推力發動機,不是仿照誰,而是必然趨勢。在美國搞矢量推力發動機的時候,實際上在之前俄羅斯已經搞了,那你說美國是仿造俄羅斯的嗎?
其實這個東西是一個技術趨勢的東西,所能夠帶來的收益是極為可觀的,最早的話應該是美國當時搞x31技術實驗機的時候,就感受出推力矢量他所能帶來的飛機機動性的那種完全超乎你傳統概念的那種變化。所以我認為殲20到終極的一個裝備型號的話,肯定要上使用推力發動機。早早晚晚的事,那麼這個早晚取決於我們科研的一個進展,但是這樣的一個目標肯定不會動搖。
曾幾何時,當我們面對美國F22時,感覺四代機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然而時間僅僅過去幾年,我國不但先後有兩種四代機面世,而且在隱形艦載機方面也有了新的進展,雖然殲20和殲31還有著許多不足,但是對於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來說,他們是一個真正值得自豪的開始。
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