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第十三屆珠海航展的展開,極其罕見的40%比例的全新裝備,引發了全球範圍的熱烈討論。而在早期一直備受關注的我國下一代艦載機,很多人意外的發現,這次亮相的居然不是什麼殲-31,而是一個外形極其科幻的全新多用途艦載機。
在9月28日當天,社交媒體軍事板塊被一架造型獨特的戰機刷屏——殲25。從流出的圖片來看,上面標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下一代多用途艦載機。造型上,與俄羅斯曾經研發失敗的蘇-47相似,採用的都是讓人印象深刻、極具特點的前掠式機翼。不同的是,機頭位置,則繼承了殲-20類似的鴨翼設計。而機尾下方留有一個彈射掛鈎,這也透露出了自己是一款艦載機的身份。
此外,從放出的部分圖片中可以看到,設計師為了儘可能減少戰機佔用艦上機庫的容量,前後機翼被全部設計成為了摺疊收縮的類型。此外,還是很明顯的模塊化結構,這大幅提高了生產的速度。但是,理論上來說,想要既擁有大幅度地收縮摺疊功能,又是模塊化拆裝,必須同時保障戰機的機體強度,這對於材料的選擇就變得十分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意味著我國航天材料領域,又有了重大突破。
很有意思的是,在一開始,還有網友懷疑,這是不是假圖,太過於科幻了。不過。有細心的網友追蹤發現,這些圖片的最早來源,居然是中航工業集團的官方帳號發布。這可就把我國下一代艦載機給「實錘」了。
而且,在這次珠海航展的現場,官方還刻意放出了一段關於這款艦載機的展示視頻,直接將這款被定為「殲-25」的戰機先進性,曝光的一覽無遺。不過,因為被要求保密,因此,視頻目前還不能公開。但不得不說,的的確確是,過於先進,不便展示。
央視還有類似報導,攜帶雷射武器
怎麼表達這個「先進」呢,倒是有一個真實案例可以說說。在前一天,有一個科幻小說作家,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不得不連夜去改稿,改變作品中對未來戰機的設定。而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珠海航展上曝光的一些戰機,實在太過超前,導致創作的科幻小說,儼然成了「紀實小說」。作者原以為自己寫的這些設定已經夠離譜了,沒想到現實更加離譜。只好連夜把設定想得更離譜一些。
熟悉我國軍事的都知道,在艦載機一塊,我們起步晚,還是有相當大的缺口。因此,當時殲-31,或者說FC-31有消息流出的時候,都給予了相當大的期望。但是礙於沈飛的速度實在慢了點,導致大家都有些無奈了。結果到如今,殲-31沒等到,反而殲-25可能已經要直逼六代機的架勢了。只能說,殲-31再不努力,可能未來的航母機庫裡,要沒有你的位置了。(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