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航母工程艦載機,殲-6是主力殲-12改是後備

2021-02-24 機械工

航母作為現代戰場主力軍,同樣也是大國標誌之一,擁有航母也就意味著遠洋海軍初步形成。我國目前已擁有兩艘6萬噸級航母,規模和性能綜合起來至少排名前三,如果再加上快要現身的彈射型航母可以直接晉級前二。當然航母這個海上超級巨無霸考驗的是國力,科研能力加經濟實力都是重要指標,為了實現百年航母夢軍工們走過了一條艱辛之路,記得80年代我們第一次登臨美國航母時除了羨慕更多是焦慮——什麼時候才能造出自己的航母?

1980年,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將軍隨隊訪美時,兩次登上美國「小鷹」號(CV-63)和「突擊者」號(CV-61)航母。參觀美航母時劉老將軍凝重的表情一再出現,現實中的落後註定了趕超的困難,更何況他經歷了所有我國航母方案制定。

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由於此前國力及軍事工業的薄弱,海軍建設以「空潛快」為指導方針。大型戰艦成為奢望,小型魚雷艇、獵潛艇以及作為不對稱殺手鐧的潛艇構成主力,在近岸防衛策略下可能勉強夠用。但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資源獲取,都需要遠洋海軍的支援以確保安全。這種情況下想要邁開腳步走向大洋,就必須配套大型水面艦艇,當然能夠攜帶艦載機的移動機場——航母也就成為首選方案。

雖然海軍缺少大型水面艦艇,但對國外相關資料動態的發展一直在關注中,特別是60年代服役的蘇聯1123型「莫斯科」號輕型直升機航母對我們觸動更大。1962年建造1967年正式服役,「莫斯科」號航母滿載排水量1.5萬噸,可以攜帶14架艦載直升機,可以執行遠洋護航反潛作戰任務。而且它的目標還包括為三號艦配套固定翼艦載機,也就是1963年已經實現首飛的雅克-36垂直起降戰機,輕型護航航母性價比高正好是我們參考對象。

1970年,時任艦艇研究院院長的劉老將軍,組織提交了《關於建造航母問題的初步意見》報告。在得到上級肯定後,在召開的航空母艦論證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國航母發展的首個具體方案——707工程。設定目標是發展一款3萬噸級輕型護航航母,計劃於1972年開工1973年正式服役,從時間周期來看進展比較趕畢竟當年沒有大型艦艇製造經驗。

定位護航航母,可以攜帶艦載機和驅護艦艇執行遠洋作務,特別注重區域制空權,以及反潛、反艦制海權。原計劃採用彈射起飛,但考慮到實力不允許以及降低難度,後來改為採用垂直起降戰鬥機,以避開彈射器和攔阻裝置的研製。

航母構造明確之後就必須有配套艦載機,早在1968年空軍《三五期間我國飛機發展問題的幾點意見》,其中就明確提出解決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問題。到了1969年初,601所就將短距起落噴氣襟翼可變機翼飛機列入專題科研(預研),同年9月就開始正式研製代號「四號任務」。其實冷戰前期,由於核大戰一直為各國所顧慮,研製能短距/垂直起降而不過分依賴機場跑道的飛機成為關注重點,我們同樣緊跟世界潮流進行了預研剛好在航母方案上得到應用。

「四號任務」不是從頭開始研製艦載機,而是在現有戰機基礎上進行改進,當時可選對象包括殲-6、強-5、殲-7以及殲-12戰鬥機。其中最為穩妥成熟的當屬殲-6,因此殲-6改垂直起降艦載機當仁不讓,整個四號任務就是為它量身定製。以殲-6為基礎加裝升力發動機,從現在模型看就是在機身下方安裝了四大升力風扇,改裝比較簡單就是為了快速列裝。

不過戰術需求是能實現能垂直起降,以及實現超音速飛行,這兩者一結合加裝大風扇的布局就顯得有點不靠譜了。四臺大風扇只在起降時使用,這就相當於飛行過程四臺發動機成為死重,對於整體氣動的影響是巨大的,原來殲-6靈活的高機動性能將直線下降變得更加雞肋。

我們可以拿一款風格接近的戰機進行類比,1964年美國曾推出一款X-22傾轉翼飛機,布局類似但區別是傾轉翼。除垂直起降外還能實現空中傾轉產生推力,同樣能成為艦載機但這種氣動的缺點是阻力大,X-22基本性能如下。空重4.7噸,最大起飛重量8.02噸,螺旋槳直徑2.13米,最大飛行速度41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12千米,實用升限8475米。和空重5.4噸、最大起飛重量7.5噸,最大飛行速度1490千米/小時的殲-6相比,估計改裝後性能也大同小異,如果成為艦載機聊勝於無。

「四號任務」明顯不盡如人意,基於殲-6改裝的強-5、注意高空高速的殲-7也很難上艦,當時還能成為後備的只有殲-12。陸孝彭總師打造的這款空中李向陽,在當時來說是一款超輕型戰鬥機,1970年首飛空重只有3.1噸,採用一臺渦噴6乙發動機推重比高達0.91。最理想的是它的短距起降能力,起飛滑跑距離500米,著陸滑跑距離510米,如果改改還是有希望上艦以滑躍方式起飛,最大飛行速度達1.2馬赫基本滿足要求。

受限於當時的科研能力,再加上有點低估航母製造難度,實際上僅過一年707工程方案即告中止。國產第一代航母艦載機無果而終,當然接下來的891工程方案還能再見到殲-12身影,至於四號方案隨著殲-6老去已成歷史。

相關焦點

  • 殲-20成為航母艦載機?不可能,殲-31是唯一選項
    作為艦載機的殲-15,在中國航母上成功著艦標誌著海軍航母戰鬥機的提升,可以說是一個中國海軍一個裡程碑。不過在中國未來多艘航母上,殲-15是不是會繼續擔任艦載機還是一個謎題。因為即使未來殲-15作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的主力軍,但是一旦航母配備上彈射器,殲-31艦載型就將成為主力。
  • 殲35迎來比F35更難纏機型?6代艦載機研發,或殲20H應對
    不過殲35還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外界就有消息指出,殲35或許將迎來比F35更難纏的對手,這就是美軍計劃中的第6代艦載機。而在未來10年中,美軍航母還將保持F35C五代機搭配F/A-18E/F四代改進型的方式,而10年後就會使用6代艦載機搭配F35C。
  • 從美國F-22戰鬥機看中國殲-20能否成為艦載機
    1991年美國國防部取消了隱身艦載攻擊機A-12計劃,海軍迫切需要新的艦載攻擊機。同時在第四代艦載攻擊機服役之前,也需要一型艦載機作為向下一代艦載機過渡的機種,填補這一時期的空白。當時備選方案有F/A-18C/D改艦載機和F-22改艦載機,最後美國國會在1992年批准了F/A-18E/F的研製方案。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殲20與FC-31相比,誰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殲20優勢更明顯
    目前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成為了熱門話題,因為自從FC-31戰機得到改進後,這款戰機的綜合性能與國產殲20戰機也不相上下,那麼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殲15一字排開大象漫步!海軍艦載機部隊加速建設,數量更上一層樓
    其中有幾張照片非常有衝擊力,比如一張7架殲-15排成一列縱隊在滑行道上進行大象漫步式的滑行,而翼下還掛著2枚霹靂-8與2枚霹靂-12空空飛彈,顯然是處在戰備狀態;再比如飛行員登機啟動,準備滑行的畫面當中在機棚前一字排開的大量殲-15,因為沒有塗號所以一眼就能數出十餘架來,其中更是有7X,8X這樣的之前非常罕見的大數字編號,光是從這個亮相數量看
  • 美軍F-4B飛機鬧烏龍把自己打下來,中國將其打撈獲取技術研製殲-13艦載機
    「50年老兵」A-6「入侵者」式艦載攻擊機上世紀80年代,著眼於南海問題,中國海軍提出研究航空母艦,艦載機是最關鍵的配套項目,1989年有關部門召開國產艦載機研究論證會議,中航沈飛提出了殲-8Ⅱ改艦載機、中航成飛提出殲
  • 獨家|「咆哮殲15」登上國產航母 為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儘管國產航母未能出現在4月23日的海軍建軍70周年閱兵多少有些遺憾,但近日網上曝光的圖片顯示,目前國產航母不僅已完成甲板噴塗,而且在甲板測試的艦載機模型中,出現了殲-15艦載電子戰機,也就是所謂的「咆哮殲-15」。與基本型殲-15相比,「咆哮殲-15」是一款更複雜,更高端的戰機,而該機此時出現,或許是為中國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 下一代國產殲星艦「曝光」,航母艦載機群非常科幻!
    國資小新微博近日,國資小新微博發布了一則消息,透露的信息量太大了:國產殲星艦曝光了。視頻中的艦載機是我國下一代國產艦載機的發展大方向,視頻中的艦載機跟我們現在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殲20和不知名的新款無人作戰艦載機令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 中國下一艘國產航母艦載機取得突破,改名為殲-18
    ,中國隱身艦載機取得重大突破,一款改進型隱身戰機即將亮相。不過,下一艘航母的艦載機到底是殲-20還是殲-31,一直以來都受到熱議,近幾日這樣的說法,讓人更加對殲-31改進的這一款戰鬥機充滿了期待。據說,該機不再叫殲-31,而是被命名為殲-18艦載戰鬥機,或將在2020年服役,到那時,世界範圍內將只有美中兩國海軍擁有四代艦載戰鬥機。聽起來,這說法不可謂是有板有眼。
  • 殲15艦載機完成重大突破,換裝相控陣雷達,未來將搭配新航母作戰
    要知道,目前遼寧艦搭載的滑躍型殲15,主要是依靠自身發動力的推力實現起飛。但是,隨著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成熟,新航母或將一改蒸汽彈射,換上電磁彈射裝置,因此生產彈射型殲15也是大勢所趨。另外,和滑躍型殲15相比看,採用彈射起飛後/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器,從而大幅提升整體戰力。
  • 殲31將成新航母艦載機,隱身格鬥樣樣出色,戰鬥力不輸美國F35!
    至此之後,美軍還研發出現役的F-35戰鬥機,據悉,這款戰鬥機目前是美軍規模最大的戰鬥機,此機型不僅僅只裝備在美國空軍,其中包括美海軍和陸戰隊都有著不同型號的F-35,這也是中國未來面臨美軍主力戰鬥機。除此之外,美國還記將F-35部署在亞太地區,這樣一來將會對我國的防空系統形成嚴重威脅和挑釁。當然對付隱身戰機最佳辦法,依然是隱身戰鬥機。
  • 我國艦載機殲-15或已換裝最新的WS-10B發動機
    航母作為一個大國海軍的重要標誌,具有能進行遠洋作戰和戰時指揮作戰的能力,而艦載機是航母上必不可少的一員了,有了艦載機才能發揮出來航母的最大威力。我國目前有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搭載了我國的殲-15艦載機,今天來給各位讀者詳細解答一下殲-15的戰力到底有多強!
  • 子午線竟是關鍵,殲-15艦載機彈射起飛靠輪胎
    由於殲-15彈射型最大起飛重量可達42噸,且起飛時受電磁或蒸汽彈射器的外力影響,航母甲板對輪胎的磨損極大,斜交輪胎已不能充分滿足彈射起飛要求,因此艦載機和陸基戰鬥機、民用飛機一樣,配套子午線輪胎已成為大勢所趨。
  • 【軍迷·問】為什麼沒有殲9、殲12等戰鬥機?
    「99A坦克」、「東風飛彈」、「殲15戰鬥機」…… 很多人一說起這些型號都朗朗上口。不過說到戰鬥機,大家在閱兵上見到了「殲10」、「殲11」、「殲15」,很多人也許不禁會問:怎麼沒有殲12、殲13、殲14啊? 從解放軍空軍戰鬥機裝備序列史來看,一路下來殲5、殲6、殲7、殲8都有,唯獨沒有殲9,再往後殲10、殲11,然後殲15,似乎又缺席了那麼幾位。
  • 除殲20殲31外,西飛也能造隱形戰鬥機
    有關殲20和FC31的上艦之爭,似乎到了暫告一個段落的時候了,很多人信誓旦旦地「預測」,FC31的大改上艦版,不管是叫殲31也好,還是叫殲35也好,很快就要露面了,甚至連名字都從「鶻鷹」改成了「海東青」。
  • 殲31外形大變,或為國產航母而準備!
    中國國產航母001A 的下水,極大地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眾多接踵而來的針對001A 的評論中,有不少評論提及未來001A 航母的艦載機問題。有不少聲音集中在原遼寧號航母艦載機的缺點上,認為遼寧艦的艦載機殲15屬於第三代戰機。
  • 全新多用途艦載機殲25刷屏:殲31再不努力,航母上就沒你位置了
    在9月28日當天,社交媒體軍事板塊被一架造型獨特的戰機刷屏——殲25。從流出的圖片來看,上面標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下一代多用途艦載機。造型上,與俄羅斯曾經研發失敗的蘇-47相似,採用的都是讓人印象深刻、極具特點的前掠式機翼。不同的是,機頭位置,則繼承了殲-20類似的鴨翼設計。而機尾下方留有一個彈射掛鈎,這也透露出了自己是一款艦載機的身份。
  • 逆襲的中國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誰將成為我國航母下一代保護神?
    而這些支持現在要成為艦載機的種種論調當中,經常強調的理由就是殲31體積相比殲20要小,有利於航母搭載更多的數量,可是對於一款以隱形為主要手段的四代機而言,殲31偏小的體型到底是優點還是缺點?殲31的體型真的能夠成為他上艦的先天優勢嗎?
  • 殲20與航母失之交臂?美國專家放心了,F35C少了一個強悍對手
    ,似乎預示著FC31將成為未來的隱身艦載機,而殲20則與航母失之交臂。F35CF35C是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機,這是一款單發單座中型隱身戰機,與其它型號的艦載機相比最大的優勢是出眾的隱身性能、F35C的綜合性能雖然非常強悍,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缺陷,主要問題是飛行速度較慢(1.6馬赫)、載彈量偏低(隱身情況下只能攜帶4枚AIM120空空飛彈),如果這些缺點被對手利用的話,那麼將讓美國的航母艦隊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