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咆哮殲15」登上國產航母 為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2021-02-09 鳳凰網軍事頻道

雙座布局與翼端的電子戰吊艙是「咆哮殲-15」最明顯的外部特徵。

儘管國產航母未能出現在4月23日的海軍建軍70周年閱兵多少有些遺憾,但近日網上曝光的圖片顯示,目前國產航母不僅已完成甲板噴塗,而且在甲板測試的艦載機模型中,出現了殲-15艦載電子戰機,也就是所謂的「咆哮殲-15」。與基本型殲-15相比,「咆哮殲-15」是一款更複雜,更高端的戰機,而該機此時出現,或許是為中國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EA-18G儘管基本放棄空戰能力,但仍在抵抗中「擊落」F-22戰機。

所謂「咆哮殲-15」是因為美國此前列裝的艦載電子戰機——EA-18G被命名為「咆哮者」。相比殲-15基本型,「咆哮殲-15」最大的外部特徵是採用雙座布局,並在翼端掛點上裝備電子戰吊艙,而在日後的實際使用中,「咆哮殲-15」還將在翼下掛點上掛載更多電子戰吊艙,以及國產小型化的反輻射飛彈。而在看不見的戰機內部,「咆哮殲-15」不僅可能加裝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且新型雷達還需要作為電子幹擾壓制的幹擾源與接收機。除此之外,戰機內部還要整合通訊幹擾與電子對抗系統,並在機身新增眾多天線。美國曾計劃令EA-18G同時具備電子戰與一定的空戰能力,但最終因改裝幅度太大而放棄了空戰能力。

F-35正在大量出現在中國周邊,而國產隱身艦載機服役尚需時日。

「咆哮殲-15」相比目前採用單座布局並僅裝備脈衝都卜勒雷達的基本型殲-15實現了雙座布局、加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並改進升級、整合電子對抗與通訊幹擾等眾多跨越。從目前世界主流第4代戰機的家族化發展來看,「咆哮殲-15」或許將是殲-15家族中最複雜的一款。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為何要在剛剛掌握基本型殲-15的狀態下,要跳過兼具空優/攻擊的雙座殲-15(事實上雙座艦載機才是大型航母的標配)直接發展最複雜的「咆哮殲-15」呢?原因或許是周邊國家開始普遍裝備F-35戰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攻擊艦也已列裝F-35B,美海軍列裝F-35C的步伐也在加快,而中國的隱身艦載機的發展卻仍需時日。

未來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是「咆哮殲-15」主要搭載平臺。

與美國海軍被迫放棄眾多隱身重型艦載方案後,被迫接受F-35C不同,中國隱身艦載機不是一款在短期內針對F-35戰機研發的功能性戰機。中國隱身艦載機未來將以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為主要搭載平臺,能夠基本克制世界各國現役第5代戰機,以及現階段可設想的早期第6代戰機方案。因此,隱身艦載機不僅對於中國研發難度較高,而且其整體設計也需要與未來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相配合,所以中國列裝隱身艦載機的時間不會很早。儘管中國隱身艦載機需要遵循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但目前中國卻又必須對周邊國家普遍列裝的第5代戰機做出回應,這或許就是「咆哮殲-15」此時出現的原因。

美軍推測,獲電子戰機加持後,第4代戰機能與第5代戰機一戰。

與預警機這類傳統的「戰場力量倍增器」相似,電子戰機的戰場功能同樣立竿見影。前者是通過在雙方戰機進入交戰距離之前,就為己方戰機提供敵方戰機情報,在探測、情報、指揮等層面在戰場上實現對己方的單向透明。而參照EA-18G的使用模式,該機不僅能對敵方進行全頻段的實施幹擾,而且還能同時對敵進行實時電子監聽。預警機是讓己方看的更遠,電子戰機則是讓對方看不見,兩者通過不同手段,都是在戰場上實現對己方的單向透明。美軍根據EA-18G的測試表現推算,常規第4代戰機與第5代戰機進行空戰時的交換比為40-50:1,但當第4代戰機獲得EA-18G支持後,交換比將可能迅速下降至3-5:1。

「咆哮殲-15」日後在中國反航母作戰中也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具體到中國的使用情境中,在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以及隱身艦載機服役前,中國將不得不以沒有艦載預警機指揮的殲-15戰機,直面由艦載預警機指揮的F-35戰機,可能在作戰中面臨數量與質量上的雙重劣勢。此時如果裝備一定數量的「咆哮殲-15」,將可能在常規作戰距離上對敵預警機進行電子壓制,同時對F-35戰機的電子系統進行致盲,讓殲-15戰機有機會與F-35進入常規作戰距離,憑藉日後換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搭配霹靂-10E/15等新一代國產空空飛彈,能夠對地隱身戰機構成威脅。除此之外,當己方對敵航母等高價值目標進行飽和攻擊時,「咆哮殲-15」的電子壓制也將大大增加打擊成功率。

未來「咆哮殲-15」將與殲-15搭配使用,能夠對抗周邊隱身戰機。

目前「遼寧」艦滿編狀態下部署1個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團,下轄3個大隊,裝備24架殲-15戰機,未來更大的常/核動力航母或將部署2-3個相同的團級編制。「咆哮殲-15」服役後,很可能在戰鬥機團內部的編制中,替換一個大隊,即每個戰鬥機團內裝備8架「咆哮殲-15」與16架常規殲-15,作戰中將以1架「咆哮殲-15」+2架常規殲-15作為基本的作戰單位,前者為後者提供電子戰支持,後者為前者護航。著眼於國產航母載機量可能相比「遼寧」艦增加10%達到28-30架,可以考慮將電子戰機大隊數量縮減至4-6架,這樣能保證單艘航母裝備24架常規殲-15,艦載機數量也能填滿國產航母更大的機庫與甲板。

「咆哮殲-15」是中國艦載海軍航空兵整體作戰能力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的提早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為國產隱身戰機爭取時間。當日後國產隱身艦載機服役後,「咆哮殲-15」的地位不僅將獲得進一步增強,電子戰能力也將成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新戰力支柱。

相關焦點

  • 殲31外形大變,或為國產航母而準備!
    中國國產航母001A 的下水,極大地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眾多接踵而來的針對001A 的評論中,有不少評論提及未來001A 航母的艦載機問題。有不少聲音集中在原遼寧號航母艦載機的缺點上,認為遼寧艦的艦載機殲15屬於第三代戰機。
  • 中國海軍殲15已過時?重大改進型或能壓制隱身戰機
    不少軍迷認為,在世界範圍內航母艦載戰鬥機已全面進入隱身時代,殲-15作為一款典型三代艦載戰機,完全無法與隱身艦載戰機抗衡,應該儘快棄用,並推出我國自己的隱身艦載戰機。這一觀點的結論當然是正確的,贊同者的急迫心理也完全可以理解。不過,最新消息顯示,我國軍工在很可能已啟動國產隱身艦載機研製工程之餘,仍在對殲-15進行繼續改進,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推出一款重大改進型。
  • 中國下一艘國產航母艦載機取得突破,改名為殲-18
    隨著我國近幾年軍艦下餃子般下水服役,國產航母話題不斷,隱身艦載機也是深受外界關注,尤其是哪款戰鬥機會上艦,更是熱議話題,就在這幾天,網絡上就有消息稱
  • 殲35迎來比F35更難纏機型?6代艦載機研發,或殲20H應對
    目前國產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已經入列很久,不過WS-15發動機還未到位,而國產艦載機也只有四代半的殲-15飛鯊戰機。
  • 殲15彈射試驗照又曝出?一細節透露第2艘國產航母將上電磁彈射
    上圖可能是殲-15彈射試驗的圖片,注意沒有蒸汽,飛機掛有武器最近網上出現可能是中國殲-15艦載機進行彈射試驗圖片,表明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航母彈射器技術的國家,國產航母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殲-15艦載機前起落架已經伸入彈射器滑塊之中,滑塊是利用彈射器力量牽引飛機快速滑跑加速,可以肯定殲-15正在進行彈射起飛試驗,最令人振奮的是在彈射試驗之中沒有看到蒸汽,可以推測殲-15正在使用電磁彈射器進行彈射,如果是蒸汽彈射器,我們就會在甲板上看到洩露的蒸汽,蒸汽彈射器工作的時候,不可避免會導致少量蒸汽洩露,所以它工作的時候,甲板上會有洩露的蒸汽,當年蘇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放棄使用蒸汽彈射器
  • 殲15艦載機完成重大突破,換裝相控陣雷達,未來將搭配新航母作戰
    文章來源:米爾防務從網上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出,新一批的殲15/為座艙蓋增加了把手,形似「L」,和美軍的F18航載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方便飛行員在依靠航母彈射起飛時穩定身體,不會因瞬間加速導致意外的發射。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生產的殲15採用了綠皮底漆,這樣做極大有可能是為了,將新批次和之前服役的滑躍型殲15區分來。
  • 我國艦載機殲-15或已換裝最新的WS-10B發動機
    航母作為一個大國海軍的重要標誌,具有能進行遠洋作戰和戰時指揮作戰的能力,而艦載機是航母上必不可少的一員了,有了艦載機才能發揮出來航母的最大威力。我國目前有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搭載了我國的殲-15艦載機,今天來給各位讀者詳細解答一下殲-15的戰力到底有多強!
  • 「電石榴」現身珠海,殲-16電戰機叫板美國咆哮者,造價超過殲-20
    這架戰鬥機從外形特徵看,是國產殲-16雙座重型戰鬥機,但從某些細節看,該機沒有機炮,沒有機頭光電火控系統,翼尖帶有大型電子吊艙,而且豎立著醒目的天線。這架戰機很可能就是傳說已久的殲-16電子戰機。很多網友親切地稱為「電石榴」。殲-16電戰機的公開亮相,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以後的第二個擁有自行研製的專業電子戰鬥機的國家。
  • 中國首款隱身艦載機搭配國產新航發,能否充分發揮其戰力?
    近日,被認為是國產新型隱身艦載機的新戰機成功首飛,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其新穎的外形和獨特的氣動布局,引發了輿論廣泛熱議,對其日後的應用領域以及與新型航母的配合,也有諸多猜測。但無論如何,這款新型隱身戰機是自2011年殲-20首飛以來,中航工業的又一次飛躍。
  • FC31總師表示3.0版將亮相,未來可能命名殲35,取代殲15定位彈射
    這艘純國產的航空母艦從開始建造到如今的服役,用了6年左右的時間,可以說,6年來,這艘航母的點點滴滴都被全國人民關注著,並牽動著所有人的心!殲-15戰鬥機機長22.28米,翼展15米,高5.92米,空重17.5噸,最大起飛重量約為32.5噸,最大飛行速度為2.4馬赫,最大航程約3500公裡。殲-15在外形上與俄制蘇-33非常的相似,殲-15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裝配2臺大推力發動機,配置了國產的雷達機械掃描系統、數字式多餘度電傳作業系統、雙向數據鏈系統、機體建造使用了超過8%的複合材料等。
  • 下一代國產殲星艦「曝光」,航母艦載機群非常科幻!
    國資小新微博近日,國資小新微博發布了一則消息,透露的信息量太大了:國產殲星艦曝光了。視頻中的艦載機是我國下一代國產艦載機的發展大方向,視頻中的艦載機跟我們現在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殲20和不知名的新款無人作戰艦載機令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 殲31將成新航母艦載機,隱身格鬥樣樣出色,戰鬥力不輸美國F35!
    現如今,根據未來世界軍事發展,佔領制空權成為空軍作戰的焦點,所以世界各國都開始著手研發戰鬥機,尤其是在防空系統和地面火力打擊嚴重威脅戰鬥機安全情況下,隱身戰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近幾年,美國為了提升自己的空中戰鬥能力,所以更加注重戰機的隱身性能,因此也讓中俄兩國在隱身戰機進行追趕。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美日韓有F-35了,我們的殲-15還能應對嗎?
    雖然在航母上,我們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艦載機卻是最終決定航母戰鬥力的裝備。 儘管相比四代機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憑藉蘇-27這個優秀平臺,殲-15本身就已經是一架戰力強大的作戰兵器。在本期的《張召忠說》中,局座就對殲-15的性能和其他國家的艦載機進行了比較和點評。
  • 航母艦載機組成大調整,美軍再次建立優勢,國產山東號迎來了勁敵
    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根據航空視界掌握的資料看,目前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組成如下:44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這是美國波音公司大批建造的中型艦載機,採用了GE的F414渦扇發動機,是在F/A-18C/D大黃蜂基礎上改進的型號;6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改進型是在F/A-18F雙座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基礎上增加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電子戰設備而來
  • 707航母工程艦載機,殲-6是主力殲-12改是後備
    1980年,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將軍隨隊訪美時,兩次登上美國「小鷹」號(CV-63)和「突擊者」號(CV-61)航母。參觀美航母時劉老將軍凝重的表情一再出現,現實中的落後註定了趕超的困難,更何況他經歷了所有我國航母方案制定。
  • 殲-20成為航母艦載機?不可能,殲-31是唯一選項
    網絡曝光最新一架殲-15戰鬥機,可以在機身處明顯看到「113」的編號。
  • 殲15變成印度艦載機?動圖看印度國產航母建造過程
    沒有艦載機先設計航母,這很印度沒有確定艦載機方案,就開始建造航母工程,這為該艦的設計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而法國、美國、俄羅斯的專家們雖然為印度的首艘國產航母提供了許多幫助,但是對此也愛莫能助。,後續的維沙爾為IAC-2。
  • 【獨家】中國殲15最新視頻霸氣十足:掛滿飛彈 航母上起飛!
    我國首款艦載機殲-15,也叫「飛鯊」。2012年11月25號,當殲-15艦載機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降落時,引來世界普遍關注的目光。2012年11月25日,殲-15艦載機在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上首批完美著艦,成功實現雙劍合璧,中國航空工業由此實現從陸地到海洋的跨越。在國外看來,至少要花上一兩年時間,才可能攻克的艦載機起降問題,卻讓中國航空工業的英雄團隊,僅在遼寧艦服役兩個月就做到了。
  • 彈射型殲-15已經成功交付 中國艦載機邁入新時代
    報導還稱,在完成總檢、軍檢和相關工序後,飛機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圓滿完成總裝調試工作,實現了高質量交付。從以上內容可以推測,這架更改了起落架系統的軍用飛機,應該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的最新改進型號——彈射型殲-15。而從已經交付來看,彈射型殲-15並非相關科研廠所自行研製的試驗機型,而是軍方正式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