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座布局與翼端的電子戰吊艙是「咆哮殲-15」最明顯的外部特徵。
儘管國產航母未能出現在4月23日的海軍建軍70周年閱兵多少有些遺憾,但近日網上曝光的圖片顯示,目前國產航母不僅已完成甲板噴塗,而且在甲板測試的艦載機模型中,出現了殲-15艦載電子戰機,也就是所謂的「咆哮殲-15」。與基本型殲-15相比,「咆哮殲-15」是一款更複雜,更高端的戰機,而該機此時出現,或許是為中國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EA-18G儘管基本放棄空戰能力,但仍在抵抗中「擊落」F-22戰機。
所謂「咆哮殲-15」是因為美國此前列裝的艦載電子戰機——EA-18G被命名為「咆哮者」。相比殲-15基本型,「咆哮殲-15」最大的外部特徵是採用雙座布局,並在翼端掛點上裝備電子戰吊艙,而在日後的實際使用中,「咆哮殲-15」還將在翼下掛點上掛載更多電子戰吊艙,以及國產小型化的反輻射飛彈。而在看不見的戰機內部,「咆哮殲-15」不僅可能加裝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且新型雷達還需要作為電子幹擾壓制的幹擾源與接收機。除此之外,戰機內部還要整合通訊幹擾與電子對抗系統,並在機身新增眾多天線。美國曾計劃令EA-18G同時具備電子戰與一定的空戰能力,但最終因改裝幅度太大而放棄了空戰能力。
F-35正在大量出現在中國周邊,而國產隱身艦載機服役尚需時日。
「咆哮殲-15」相比目前採用單座布局並僅裝備脈衝都卜勒雷達的基本型殲-15實現了雙座布局、加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並改進升級、整合電子對抗與通訊幹擾等眾多跨越。從目前世界主流第4代戰機的家族化發展來看,「咆哮殲-15」或許將是殲-15家族中最複雜的一款。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為何要在剛剛掌握基本型殲-15的狀態下,要跳過兼具空優/攻擊的雙座殲-15(事實上雙座艦載機才是大型航母的標配)直接發展最複雜的「咆哮殲-15」呢?原因或許是周邊國家開始普遍裝備F-35戰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攻擊艦也已列裝F-35B,美海軍列裝F-35C的步伐也在加快,而中國的隱身艦載機的發展卻仍需時日。
未來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是「咆哮殲-15」主要搭載平臺。
與美國海軍被迫放棄眾多隱身重型艦載方案後,被迫接受F-35C不同,中國隱身艦載機不是一款在短期內針對F-35戰機研發的功能性戰機。中國隱身艦載機未來將以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為主要搭載平臺,能夠基本克制世界各國現役第5代戰機,以及現階段可設想的早期第6代戰機方案。因此,隱身艦載機不僅對於中國研發難度較高,而且其整體設計也需要與未來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相配合,所以中國列裝隱身艦載機的時間不會很早。儘管中國隱身艦載機需要遵循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但目前中國卻又必須對周邊國家普遍列裝的第5代戰機做出回應,這或許就是「咆哮殲-15」此時出現的原因。
美軍推測,獲電子戰機加持後,第4代戰機能與第5代戰機一戰。
與預警機這類傳統的「戰場力量倍增器」相似,電子戰機的戰場功能同樣立竿見影。前者是通過在雙方戰機進入交戰距離之前,就為己方戰機提供敵方戰機情報,在探測、情報、指揮等層面在戰場上實現對己方的單向透明。而參照EA-18G的使用模式,該機不僅能對敵方進行全頻段的實施幹擾,而且還能同時對敵進行實時電子監聽。預警機是讓己方看的更遠,電子戰機則是讓對方看不見,兩者通過不同手段,都是在戰場上實現對己方的單向透明。美軍根據EA-18G的測試表現推算,常規第4代戰機與第5代戰機進行空戰時的交換比為40-50:1,但當第4代戰機獲得EA-18G支持後,交換比將可能迅速下降至3-5:1。
「咆哮殲-15」日後在中國反航母作戰中也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具體到中國的使用情境中,在國產常/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以及隱身艦載機服役前,中國將不得不以沒有艦載預警機指揮的殲-15戰機,直面由艦載預警機指揮的F-35戰機,可能在作戰中面臨數量與質量上的雙重劣勢。此時如果裝備一定數量的「咆哮殲-15」,將可能在常規作戰距離上對敵預警機進行電子壓制,同時對F-35戰機的電子系統進行致盲,讓殲-15戰機有機會與F-35進入常規作戰距離,憑藉日後換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搭配霹靂-10E/15等新一代國產空空飛彈,能夠對地隱身戰機構成威脅。除此之外,當己方對敵航母等高價值目標進行飽和攻擊時,「咆哮殲-15」的電子壓制也將大大增加打擊成功率。
未來「咆哮殲-15」將與殲-15搭配使用,能夠對抗周邊隱身戰機。
目前「遼寧」艦滿編狀態下部署1個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團,下轄3個大隊,裝備24架殲-15戰機,未來更大的常/核動力航母或將部署2-3個相同的團級編制。「咆哮殲-15」服役後,很可能在戰鬥機團內部的編制中,替換一個大隊,即每個戰鬥機團內裝備8架「咆哮殲-15」與16架常規殲-15,作戰中將以1架「咆哮殲-15」+2架常規殲-15作為基本的作戰單位,前者為後者提供電子戰支持,後者為前者護航。著眼於國產航母載機量可能相比「遼寧」艦增加10%達到28-30架,可以考慮將電子戰機大隊數量縮減至4-6架,這樣能保證單艘航母裝備24架常規殲-15,艦載機數量也能填滿國產航母更大的機庫與甲板。
「咆哮殲-15」是中國艦載海軍航空兵整體作戰能力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的提早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為國產隱身戰機爭取時間。當日後國產隱身艦載機服役後,「咆哮殲-15」的地位不僅將獲得進一步增強,電子戰能力也將成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新戰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