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射型殲-15已經成功交付 中國艦載機邁入新時代

2021-02-19 國科環宇

8月12日,航空工業官方媒體關於沈飛某架飛機總裝交付的報導中透露,「這架飛機前起落架系統更改量最大,所有成品都是全新設計、首次應用」、「這個起落架各項強度設計得都非常高,還增加了輔助措施」。

報導還稱,在完成總檢、軍檢和相關工序後,飛機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圓滿完成總裝調試工作,實現了高質量交付。

從以上內容可以推測,這架更改了起落架系統的軍用飛機,應該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的最新改進型號——彈射型殲-15。

而從已經交付來看,彈射型殲-15並非相關科研廠所自行研製的試驗機型,而是軍方正式型號。

《中國航空報》關於沈飛的這則報導,表明彈射版殲-15已經完成了總裝交付

艦載飛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武器,是在海洋戰場上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制海權的重要力量,要保證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其中最主要技術之一就是艦載飛機的迅速、安全起飛。

相比較滑躍起飛方式,彈射起飛的優勢十分明顯,但是當飛機彈射起飛時,彈射器所產生的巨大彈射力會導致前起落架在航行方向上短時間受到巨大的衝擊,會對前起落架的動作機構、結構強度和材料韌性帶來了很大考驗,因此殲-15如果要滿足彈射起飛的方式,首先就會要求對起落架進行相應的改進,這也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報導中,多次提及起落架系統的原因。

有航空專家對「迷彩派」表示,起落架系統是彈射起飛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由減震器、收放系統、轉彎系統、機輪和剎車系統等構成。

除此之外,起落架系統還包括承力支柱、減震器、收放機構、前輪減擺器和轉彎操縱機構等,其中承力支柱將機輪和減震器連接在機體上,並將著艦和滑跑中的衝擊載荷傳遞給機體,而前輪減擺器用於消除高速滑行中前輪的擺振。

彈射型殲-15起落架部位特寫,與現役的殲-15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在上個月(7月)初,網際網路媒體曾曝光了一架彈射型殲-15艦載戰鬥機正在進行彈射起飛前地面測試的照片,而早在2016年年底,國外媒體就刊登了 「中國正在其艦載機基地進行殲-15彈射試驗」的相關報導。

不過,目前的公開資料尚不能證明,報導中提及的沈飛已經總裝交付的這架彈射型殲-15,是否就是此前已經進行了彈射試驗的這架殲-15。

除了彈射型的殲-15倍受關注之外,中國未來的新型航母會採用「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則是另外一個非常火爆的話題。

有分析認為,在目前中國的艦艇研發、製造技術狀態下,採用彈射起飛技術的新型航母仍然會是一型常規動力航母。

如果要在常規動力航母上使用電磁彈射,勢必要額外增加耗油量,以產生需要的電力,而在常規動力航母攜帶燃油量有限的前提下,採用電磁彈射將會減少所攜帶的艦載機燃油,難以保持航母戰鬥力。

因此,常規動力航母一般來說不宜採用電磁彈射,尤其是對航母技術還不很強、經驗不足的國家而言。

不過,如果能解決電磁彈射時候的供電配置問題,常規動力彈射航母配備電磁彈射系統也並非不可能。

彈射型殲-15側面照片,可以看到為彈射起飛而改進的起落架系統

不過,不管國產新型航母未來究竟採用何種彈射系統,對於艦載機的研製卻影響不大,作為國產第一代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殲-15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雙座型號並將繼續改進,即使中國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研製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但殲-15未來20-30年仍將是中國艦載戰鬥機的中堅力量。

此外我們有理由相信,除了彈射型的殲-15艦載戰鬥機之外,艦載預警機等其他型號也會很快出現在各種報導之中。

彈射型殲-15解決相關技術問題之後,下一代艦載機的選型應該會很快提上日程,圖為中國新型航母模型資料

相關焦點

  • 彈射型殲-15T突然亮相,看來003型航母已經萬事俱備了!
    通過視頻細節判斷殲-15T的關鍵在於,它的前起落架上有一根細杆,這是彈射型艦載機獨有的將其拉到彈射器的彈射杆(艦載機彈射起飛時,彈射器上的拖梭連接前起落架彈射杆,同時連接前起落架的牽制裝置,然後由拖梭及飛機發動機同時施加載荷,當達到彈射起飛載荷時,牽制裝置瞬間釋放,由拖梭提供驅動力通過前起落架傳遞載荷牽引飛機加速滑跑,完成起飛)。
  • 殲15艦載機完成重大突破,換裝相控陣雷達,未來將搭配新航母作戰
    要知道,目前遼寧艦搭載的滑躍型殲15,主要是依靠自身發動力的推力實現起飛。但是,隨著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的成熟,新航母或將一改蒸汽彈射,換上電磁彈射裝置,因此生產彈射型殲15也是大勢所趨。另外,和滑躍型殲15相比看,採用彈射起飛後/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器,從而大幅提升整體戰力。
  • 20種,中國蘇27原來這麼多,殲11殲15殲16就有14型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用方便麵、狗皮大衣和現金換回大批蘇27以來,這種俄羅斯戰機就在中國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側衛」家族。包括蘇27、蘇30、蘇35、殲11、殲15、殲16,各種子型號加起來竟然有20種之多,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 殲-15彈射型加緊試飛,配海太行發動機 — 將配備國產彈射器航母
    現在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也採用了這個座艙把手,表明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實現了起降自動化,能夠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在航母上起降,進一步提高中國海軍航母作戰能力。外界認為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航空電子系統和武器也進行了升級。首先換裝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AESA),2020年之後,機載AESA火控雷達已經成為國產戰鬥機標準配備,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也不會例外。
  • 中國下一艘國產航母艦載機取得突破,改名為殲-18
    ,中國隱身艦載機取得重大突破,一款改進型隱身戰機即將亮相。據悉,這型艦載機將以FC-31「鶻鷹」 戰機2.0版本為基礎,進行改進升級,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機體,使其擁有更大的機腹彈倉,甚至還可能增加側彈倉。不過,即便是擴大機體,該機之後的整體機身尺寸也將比殲-15戰機更小,與美國F/A-18E/F戰機的尺寸差不多,並且使用摺疊機翼和平尾的設計。
  • 國產電磁彈射器即將交付使用!國產航母確定配備電磁彈射器,迎歷史性跨越
    近日海軍航空大學公眾號介紹了艦載機訓練大隊的先進事跡,裡面提到某新型裝備即將交付。
  • 美媒稱彈射型殲15曝光
    圖片來源於網絡Q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1月18日報導,中國彈射型殲-15T艦載戰鬥機的新照片露面。殲-15T具有增強的起落架和國產發動機,應該會成為中國未來超級航母的量產戰鬥機。最近曝光的視頻首次清晰地近距離展示了中國未來的艦載多用途戰鬥機:瀋陽殲-15T。與之前的型號不同,這一機型的重要特徵是可以從配備彈射器的航母上起降。這段簡短的報告展示了三架殲-15戰鬥機,其中兩架似乎是期待已久的具有彈射能力的殲-15T的原型。這兩架飛機均塗有中國海軍的灰色。有趣的是,它們還由國產發動機提供動力。
  • 殲15已經成功進行上千次電磁彈射試驗
    近日,中國海軍少將,尹卓老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中國海軍殲-15艦載機在電磁彈射方面已經彈射了很多次了,到現在有成百上千次了。下面是完整視頻:除了殲15已經成功進行上千次電磁彈射試驗這個消息,尹卓老師也透露了一個重大突破:中國航母不用核動力也能電磁彈射,而且使用綜合電力推進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更高!
  • 中國艦載機有多強?
    我國的艦載機目前就一種型號,也就是殲-15系列戰鬥機,為何說系列呢?因為殲-15戰鬥機分成好幾個型號,比如殲-15S雙座型艦載機,再比如殲-15彈射型艦載機,還有我國新改進的殲-15戰鬥機。具體來說,殲-15系列戰鬥機是目前全球艦載機中比較先進的型號,性能在蘇-33、陣風M、米格-29K之上,和美國的F/A-18E/F戰鬥機差不多,但是比美國最新的F-35C艦載機五代機要差。
  • 中國海軍殲15已過時?重大改進型或能壓制隱身戰機
    不少軍迷認為,在世界範圍內航母艦載戰鬥機已全面進入隱身時代,殲-15作為一款典型三代艦載戰機,完全無法與隱身艦載戰機抗衡,應該儘快棄用,並推出我國自己的隱身艦載戰機。這一觀點的結論當然是正確的,贊同者的急迫心理也完全可以理解。不過,最新消息顯示,我國軍工在很可能已啟動國產隱身艦載機研製工程之餘,仍在對殲-15進行繼續改進,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推出一款重大改進型。
  • 一周軍評|雙航母離中國越來越近
    甲板上的艦載機顯示出此次南下的實戰意味說到航母的戰鬥力生成,就不得不提到外界一直關注的中國海軍艦載機生產交付工作。在此次南下的國產航母上,外界發現了多架使用全新塗裝,同時採用兩位數編號的殲-15艦載機隨艦出航。因此有不少猜測聲稱,這就標誌著為首艘國產航母生產的新一批次殲-15戰機已經成軍服役。
  • 003在建,004將鋪龍骨,中國10年4航母,將躋身全球兩大藍水海軍
    據香港《南華早報》消息稱,目前國產新一代航母正在加速建造,相關人才訓練計劃也正在加緊進行。有消息稱,004航母在年初時,就將在艦上安放龍骨。2020年,004航母建造所需的特種鋼材已經採購完畢,艦艇的部分構造,也已經處於開工階段。
  • 子午線竟是關鍵,殲-15艦載機彈射起飛靠輪胎
    由於殲-15彈射型最大起飛重量可達42噸,且起飛時受電磁或蒸汽彈射器的外力影響,航母甲板對輪胎的磨損極大,斜交輪胎已不能充分滿足彈射起飛要求,因此艦載機和陸基戰鬥機、民用飛機一樣,配套子午線輪胎已成為大勢所趨。
  • 003航母與殲15說再見!沈飛或作出重大抉擇,新艦載機超越F35
    中國海軍已經為兩艘航空母艦服役,下一艘航空母艦003正在建造中。關於003航母的艦載機,無論是在殲-15上還是在新一代艦載機上,都有很多猜測。但在目前的形勢下,沈飛可能已經做出了為003航空母艦研製新一代艦載機的重大決定。這意味著003艦載機和殲-15告別了中國海軍的新型艦載機或超越了F35戰鬥機。
  • 中國拒絕購買蘇35,原因是殲16性能夠強,已經沒有它的位置
    俄羅斯在這一方面對中國的幫助不可謂不深。而當時中國在引進俄制蘇27-戰機的時候,不但是引進了戰機,還連帶著將這款飛機的生產線都搬回了中國。至此中國獲得了蘇27戰機相關技術以及組裝經驗。之後我國空軍就根據我國自身的作戰需求,自行地改進了蘇27跟蘇30戰機。研製出來的國產戰機,就被命名為殲11和殲16。
  • 沈飛更適合,隱身和艦載機技術均掌握!
    首飛到2012年編號552的殲15第一次在遼寧艦甲板起降,再到彈射型殲15T的出現,殲15伴隨我們已有十餘年時間。作為一款重型艦載機,殲15的優勢明顯,其改進潛力比陣風M和F/A-18還要大,不過作為一款三代機,殲15面對F35C這樣的隱身艦載機時還是非常吃力,隨著F35C數量越來越多、裝備的區域越來越廣泛,海軍也需要儘快裝備同樣的隱身艦載機制衡。
  • 中國海軍航母艦隊的核心被曝光!新航母到來時,可能將一步到位
    隨著我國已經服役了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后,能夠進一步提升航母戰鬥力的艦載機,就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目前已經裝備到我國兩艘航母的重型艦載機殲-15,不僅戰鬥力不容小覷;而且從近期遼寧艦上殲-15的編隊作戰訓練,可以看出中國艦載機已具備了隨時一戰的能力!
  • 美軍F-4B飛機鬧烏龍把自己打下來,中國將其打撈獲取技術研製殲-13艦載機
    中國通過對F-4B、A-6等,這些殘骸的分析,中國相關單位第一次接觸了艦載機設計,為國產艦載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鑑。-7改艦載機這兩個方案,但是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陸基飛機與艦載機存在較大的區別,包括氣動、結構、材料、起降等,例如殲-8Ⅱ低空低速性能欠佳,在航母上起降必須加大機翼面積、殲-7改航空電子系統落後,必須升級為機頭進氣等等,最終相關單位均認為,殲-8Ⅱ、殲-7兩種飛機原始設計比較落後,升級空間有限,還要對氣動、結構等進行大量的修改,得不償失,因此都不贊成利用現有戰鬥機改裝新一代國產艦載戰鬥機,而是希望重新發展一種艦載機
  • 殲15著艦第一人離任艦載機部隊 另一位大神接班
    有著駕駛殲-15在遼寧艦航母上成功著艦第一人美譽的戴明盟已離任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繼任者是首批取得航母資格認證的艦載機飛行員徐漢軍。5月4日,《解放軍報》刊發題為「當青春遇見『青春』」的報導,記載了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發展歷程。報導中提及,「為了鼓舞士氣,該艦載航空兵部隊徐漢軍等領導身先士卒,駕機衝上雲霄。其他飛行員紛紛用更高強度、更高水平的訓練來向戰友張超致敬。」
  • 百年瞬間039 | 中國海軍正式進入航母時代
    2012年11月23日上午9點,一架黃色塗裝、編號552的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成功實現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標誌著中國海軍正式進入航母時代。航母戰鬥機試飛員戴明盟永遠記得那個難忘的瞬間。戴明盟,海軍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司令員,曾獲「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我國駕駛殲-15在「遼寧艦」成功著艦第一人戴明盟:那天天氣非常好,天空上面瓦藍瓦藍的,一點雲都沒有,海上也是波瀾不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