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航空工業官方媒體關於沈飛某架飛機總裝交付的報導中透露,「這架飛機前起落架系統更改量最大,所有成品都是全新設計、首次應用」、「這個起落架各項強度設計得都非常高,還增加了輔助措施」。
報導還稱,在完成總檢、軍檢和相關工序後,飛機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圓滿完成總裝調試工作,實現了高質量交付。
從以上內容可以推測,這架更改了起落架系統的軍用飛機,應該就是殲-15艦載戰鬥機的最新改進型號——彈射型殲-15。
而從已經交付來看,彈射型殲-15並非相關科研廠所自行研製的試驗機型,而是軍方正式型號。
《中國航空報》關於沈飛的這則報導,表明彈射版殲-15已經完成了總裝交付
艦載飛機是航空母艦的主要武器,是在海洋戰場上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制海權的重要力量,要保證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其中最主要技術之一就是艦載飛機的迅速、安全起飛。
相比較滑躍起飛方式,彈射起飛的優勢十分明顯,但是當飛機彈射起飛時,彈射器所產生的巨大彈射力會導致前起落架在航行方向上短時間受到巨大的衝擊,會對前起落架的動作機構、結構強度和材料韌性帶來了很大考驗,因此殲-15如果要滿足彈射起飛的方式,首先就會要求對起落架進行相應的改進,這也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報導中,多次提及起落架系統的原因。
有航空專家對「迷彩派」表示,起落架系統是彈射起飛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由減震器、收放系統、轉彎系統、機輪和剎車系統等構成。
除此之外,起落架系統還包括承力支柱、減震器、收放機構、前輪減擺器和轉彎操縱機構等,其中承力支柱將機輪和減震器連接在機體上,並將著艦和滑跑中的衝擊載荷傳遞給機體,而前輪減擺器用於消除高速滑行中前輪的擺振。
彈射型殲-15起落架部位特寫,與現役的殲-15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在上個月(7月)初,網際網路媒體曾曝光了一架彈射型殲-15艦載戰鬥機正在進行彈射起飛前地面測試的照片,而早在2016年年底,國外媒體就刊登了 「中國正在其艦載機基地進行殲-15彈射試驗」的相關報導。
不過,目前的公開資料尚不能證明,報導中提及的沈飛已經總裝交付的這架彈射型殲-15,是否就是此前已經進行了彈射試驗的這架殲-15。
除了彈射型的殲-15倍受關注之外,中國未來的新型航母會採用「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則是另外一個非常火爆的話題。
有分析認為,在目前中國的艦艇研發、製造技術狀態下,採用彈射起飛技術的新型航母仍然會是一型常規動力航母。
如果要在常規動力航母上使用電磁彈射,勢必要額外增加耗油量,以產生需要的電力,而在常規動力航母攜帶燃油量有限的前提下,採用電磁彈射將會減少所攜帶的艦載機燃油,難以保持航母戰鬥力。
因此,常規動力航母一般來說不宜採用電磁彈射,尤其是對航母技術還不很強、經驗不足的國家而言。
不過,如果能解決電磁彈射時候的供電配置問題,常規動力彈射航母配備電磁彈射系統也並非不可能。
彈射型殲-15側面照片,可以看到為彈射起飛而改進的起落架系統
不過,不管國產新型航母未來究竟採用何種彈射系統,對於艦載機的研製卻影響不大,作為國產第一代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殲-15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雙座型號並將繼續改進,即使中國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研製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但殲-15未來20-30年仍將是中國艦載戰鬥機的中堅力量。
此外我們有理由相信,除了彈射型的殲-15艦載戰鬥機之外,艦載預警機等其他型號也會很快出現在各種報導之中。
彈射型殲-15解決相關技術問題之後,下一代艦載機的選型應該會很快提上日程,圖為中國新型航母模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