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沈飛新型戰鬥機試飛圖片引起外界關注,這種戰鬥機座艙蓋上面兩個L形把手,外界由此確定它應該是國產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
這個L形把手主要用途是讓飛行員在彈射過程中固定手的位置,避免出現誤操縱,它也是彈射型艦載戰鬥機識別特徵之一。外界也由此推測第2艘國產航母應該是1艘大甲板帶彈射器航母,作戰能力比現有兩艘滑躍甲板航母明顯增強。
眾所周知,彈射器作用就是讓艦載戰鬥機在極短距離內達到起飛速度。現代航母彈射器軌道長度只有100米左右,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大約是99米,最新一代福特級也不過105米。艦載戰鬥機要在這麼短距離內從靜止加速到起飛,飛機受力是非常大的,這些力傳遞到飛行員身上就產生了巨大的載荷。
這樣就產生兩個問題,一個是飛行員會不由自主向前傾,而飛機操縱杆、儀錶板就在前面,飛行員可能會無意識觸碰這些設備,造成誤操作。還有一個後果就是飛行員黑視,當人體受到巨大載荷,血液會聚集在下肢,造成頭部供血不足,大腦缺氧,飛行員會出現短暫視覺模糊、手腳麻木、暈厥等現象。這樣飛行員會短暫失去對飛機操縱能力,加上飛機剛離地,幾乎沒有修正空間,一旦誤操作後果不堪設想。
航母彈射器正在維護之中,從艦員對比可以看到它的長度較小為了避免飛行員誤操作,彈射型艦載戰鬥機在座艙增加一個把手,飛行員彈射的時候緊握把手,避免前傾,美國海軍F/A-18、F-35C等艦載戰鬥機座艙就有這樣的把手。
當然這個辦法對於飛機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因為飛行員雙手緊握把手,無法操作飛機,飛機彈射全過程必須實現自動化,這樣飛行員不需要操縱飛機,最大限度減少了誤操作發生。現在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也採用了這個座艙把手,表明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實現了起降自動化,能夠在晝夜全天候條件下在航母上起降,進一步提高中國海軍航母作戰能力。
外界認為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航空電子系統和武器也進行了升級。首先換裝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AESA),2020年之後,機載AESA火控雷達已經成為國產戰鬥機標準配備,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也不會例外。
機載武器方面,換裝國產新一代PL-15中遠程空空飛彈、PL-10E紅外成像制導格鬥空空飛彈。考慮艦載戰鬥機要求執行多種任務,所以它還會掛載新型反艦飛彈、隱身防區外攻擊飛彈、精確制導炸彈、小直徑制導炸彈等武器。
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還有一點讓人振奮,那就是發動機。此前圖片顯示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已經換上了新一代WS-10艦載型發動機,而殲-15滑躍型艦載戰鬥機仍然使用俄羅斯AL-31F發動機。
此前國產太行艦載型發動機曾經裝備在殲-15滑躍型上面進行測試,不過實驗結果並不理想,殲-15滑躍型艦載戰鬥機又換回AL-31F。經過努力,國產航空發動機技術人員研製出更加先進的WS-10改進型發動機,在它的基礎上發展出新一代WS-10艦載型發動機。
新一代WS-10艦載性能更好,能夠滿足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使用要求。如果試飛順利,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將會配備新一代WS-10艦載型發動機,國產戰鬥終於不用再使用AL-31F發動機了。
我們還需要更先進的第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圖為網友想像圖當然殲-15彈射型艦載戰鬥機只是一個過渡。隨著F-35C艦載戰鬥機形成作戰能力,中國海軍航母也需要第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國產第五代隱身艦載戰鬥機將與殲-15高低搭配,形成中國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機體系,讓海軍航母編隊作戰能力邁入當今頂尖水平。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新刀口談兵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