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艦載機傑作,航母甲板重型超音速戰機,海側衛蘇-33艦載機

2021-12-25 鐵血戰史1927

前言

冷戰時期,蘇聯大力發展核潛艇和戰略飛彈力量跟美軍相抗衡,兩者可謂在戰略武器打成平手,在海軍領域蘇聯一直存在落後狀態,再加上美軍核動力航母和先進艦載機,整體處在守勢。在建造航空母艦和核潛艇對決中,力挺核潛艇派逐漸佔據著上風,而航空母艦相對處在被限制狀態,後期航空母艦建造派逐漸佔據著上風,打造出1143型航空母艦、1123型航空母艦和1143.5型航空母艦,則是冷戰對抗美軍航母戰鬥群戰略產物。可是,蘇聯1143型航空母艦搭載Yak-38短距起降艦載機,根本無法對抗美軍航空母艦裝備F-14熊貓艦載機。其實,美海軍裝備著16艘航空母艦,還包括6艘核動力航母,每艘航空母艦裝備著70-80架艦載機、A-6E和A-7E攻擊機,F/A-18艦載機,F-14艦載機,S-3反潛飛機和E-2C預警機,採用蒸汽彈射器起飛,遠超過蘇聯建造基輔級航空母艦和Yak-38艦載機組合。

實力差距:促使蘇聯轉變戰略思維

蘇聯紅海軍對航空母艦探討持續相當長時間,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軍事行動結果已經證明航空母艦對戰爭結果起著決定性作用,依然無法改變蘇聯紅海軍建造航空母艦決心被冷落地位。隨著,美軍核潛艇服役,為限制美軍核潛艇部署同時掩蓋蘇聯紅海軍在敵方防空部隊面前蹤跡,打造出基輔級航空母艦和垂直起降艦載機Yak-38,Yak-38艦載機在性能存在著嚴重不足,航程相對偏短,攜帶飛彈射程也相對短,而且作戰半徑只有90-160公裡,這款艦載機也無法與艦載直升機競爭,再加上對地面和海上目標作戰效率低下,艦載機飛行性能、機載設備和武器根本無法解決蘇聯紅海軍防空重任,這也是確保蘇聯紅海軍作戰實力的關鍵。

1970年,當時蘇聯海軍建造Yak-38垂直起降艦載機,被發現由於航程和有效載荷而無法發揮作戰作用,嚴重妨礙蘇聯紅海軍進攻實力。因此,決心在1143型航空母艦基輔級上打造出更強大航母,攜帶短距起降艦載機。在建造新航空母艦期間,蘇聯對航空母艦項目進行評估和研究,存在著三種航母方案:1160型航母方案搭載米格-23海基版和蘇-24海基版戰機,但由於預算限制而被放棄;1153型航母方案可搭載蘇-25海基版,未來裝備米格-23海基版和蘇-27K(即蘇-33艦載機),也因為資金研製而作罷,最重要因素這是蘇-24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太重,而根據蘇聯航空母艦最大起飛重量只能保持25-30噸。第三種方案則是建造1143型航母基礎上打造出新型航母,即1143.5型航空母艦,跟蘇聯1143.5型航空母艦同時起步則是,蘇聯新型艦載機研製計劃。

蘇聯新型艦載機之爭:輕型OR重型

蘇聯第四代艦載機始終繞不開話題則是米格設計局打造蘇-29輕型戰鬥機和蘇霍伊設計局打造蘇-27重型戰鬥機,這兩款戰鬥機是各自家族設計傑作,而蘇聯在打造艦載機也是基礎米格-29和蘇-27戰機改進,而打造出新型艦載機,在經過蘇聯紅海軍評估後,決定在蘇-27戰機基礎上打造出艦載版蘇-27K艦載機。其實,蘇聯紅海軍選擇重型艦載機很可能取決於美軍已經裝備F-14重型艦載機和FA-18艦載機,而米格-29輕型戰鬥機如果改裝艦載機,根本毫無任何優勢,而為保持艦載機平衡,特別是在進行空戰時獲得相對優勢,必須打造蘇-27戰機艦載版。畢竟,蘇-27戰機極佳的性能也為研發新型艦載機加分。蘇聯原本打算在新型航空母艦搭載蒸汽彈射器和制動裝置,可是由於難以逾越的鴻溝,導致蘇聯紅海軍最終放棄蒸汽彈射器系統,採用滑躍甲板起飛,確定蘇聯紅海軍新型艦載機規劃。

新型艦載機被確定,蘇-27戰機下海

為保證蘇-27戰機在航空母艦滑躍起飛可能性,蘇聯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建造陸基滑躍起飛跑道進行測試。第一階段則是驗證蘇-27艦載機滑躍起飛甲板最大長度和艦載機最大起飛重量。畢竟,蘇聯對蘇-27艦載機初期目標則是配備兩臺AL-31F發動機,每臺推力為12.5噸,艦載機正常起飛重量22.8噸,掛載武器增加到26.6噸,可攜帶兩枚K-73近距格鬥彈和六枚K-27E中程空空飛彈,作戰半徑1150-1270KM。第二階段則是驗證新型艦載機啟動外觀和在地面阻攔索測試以及精確降落電子和光學系統,以便艦載機尾鉤勾住阻攔索等,如果正確勾住第三根阻攔索,飛行員只能看到綠色的光線,否則只能看到黃色和紅色,這些前期陸基測試相當有必要,則是驗證新型艦載機上艦航空母艦最基礎保障。

此後,新型殲-27K艦載機在地面進行無數次測試,保證為艦載機上艦做準備。艦載機降落到飛行甲板上是駕駛飛機最困難事情。在1989年,蘇聯著名飛行員維克託·普加喬夫駕駛第二架蘇-27K(T-10K2)艦載機,成功按照常規方式降落到蘇聯紅海軍1143.5型航空母艦,蘇-27K歷史上降落到航空母艦甲板上,被命名為蘇-33艦載機。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和蘇-33艦載機,不斷對蘇-33艦載機進行版本和換裝新設備,安裝AL-31-F-M1發動機和武器掛架,同時換裝相控陣雷達,推力矢量噴嘴發動機和遠程反艦飛彈,最終蘇-33艦載機在俄羅斯海軍規模急劇縮小情況下,只建造24架蘇-33艦載機,也宣告著蘇-33艦載機步入歷史。

成名作蘇-33戰機,差別蘇-27戰機

為適應蘇-27戰機適應海軍作戰,同時部署在蘇聯紅海軍1143.5型航空母艦,採用加固機體結構和起落架結構,以承受艦載機著艦過程中造成的巨大壓力,在機翼進氣口安裝前水平鴨翼,基本保證蘇-27戰機整體布局;縱向和橫向通道均採用數位化控制系統;機翼和水平尾翼均採用可摺疊,縮短中央尾梁下方安裝尾鉤,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為保證航母編隊之間通信和降落到甲板上,安裝特殊機載通信和導航設備。蘇-33艦載機整體翼展保持不變,但前緣翼和襟副翼面積增加,保證在低速時提高升力和機動性。總體而言,蘇-33艦載機在增加機翼面積同時採取可摺疊方式,保證航空母艦容納更多數量艦載機,也是便於艦載機在航空母艦甲板上移動。

蘇-33艦載機安裝著先進航空電子子設備包括新型火控系統(FCS),機頭前錐體為搜索和跟蹤雷達中心,還裝備雷射測距儀和敵我識別系統,包括光學搜索和跟蹤站以及頭盔式目標指示系統。蘇-33艦載機整體作戰實力達到美國FA-18艦載機水平,也是蘇聯打造最為成功的重型艦載機,被稱為「海側衛」。

龍熊之爭:「海側衛」蘇-33艦載機VS「飛鯊」殲-15艦載機

殲-15艦載機和蘇-33艦載機都源自蘇聯蘇-27戰機,都是蘇-27K(T-10K)艦載機演化而來,兩者在氣動外形非常接近,而且都是現今服役重型艦載機。相同點:殲-15艦載機都都採用前置鴨翼、裝備兩臺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機翼摺疊、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著艦鉤等系統。畢竟,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和中國遼寧艦是姊妹艦,蘇-33艦載機和殲-15艦載機某種程度具有血緣關係,兩者在氣動布局和整體性能都較為相似。但是,殲-15艦載機包括發動機和航電設備全部都是中國國產化版本,安裝這種中國國產「太行」發動機,整體推力增加速度可達到2.4馬赫。相反,蘇-33艦載機採用AL-31改進型發動機,速度相對慢許多。

何況,殲-15艦載機可安裝國產精確制導武器,包括PL-12中程空對空飛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鷹擊-8空對艦飛彈、KD-88遠程空地飛彈等,再加上裝備著有源相控陣雷達等,整體作戰實力更加強勁。而俄羅斯在航電設備整體落後中國,導致蘇-33艦載機航電設備落後,作戰實力也下降不少。因此,殲-15艦載機整體性能優於蘇-33艦載機。

總體評價

蘇-33艦載機作為目前現役最大艦載機,基本滿足蘇俄航空母艦的作戰指標,相對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等空優艦載機,蘇-33艦載機在最大速度和機動性都處在優勢地位。在空戰時面對美軍FA-18主力艦載機也不落下風,跟美軍F-14雄貓艦載機作戰性能不相上下,承擔起俄羅斯海軍航母編隊防空重任,協同艦載防空系統摧毀敵方空中目標。因此,蘇-33艦載機作為俄羅斯第四代重型艦載機,依靠著強大的作戰性能和最遠航程也是彰顯出蘇聯在艦載機出色設計和製造實力。可是,俄羅斯現在正由米格-29K艦載機替換蘇-33艦載機,在早期蘇霍伊設計局打敗米格設計局斬獲航母甲板上重型艦載機,如今結局正好相反也是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F/A-18E/F與蘇-33同屬重型艦載機,這兩種飛機技戰術性能有可比性嗎?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PD-50浮船塢的沉沒對俄羅斯海軍造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沒了唯一具備航母修理能力的浮船塢,塌下來的重型塔吊還把航母甲板給砸了,完了還能看出「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有了明顯的變形。
  • 下一代國產殲星艦「曝光」,航母艦載機群非常科幻!
    視頻中的艦載機是我國下一代國產艦載機的發展大方向,視頻中的艦載機跟我們現在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殲20和不知名的新款無人作戰艦載機令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科幻無人艦載機重頭戲來了,第二個要出場的就是我國的無人艦載機,外形非常科幻,類似於我國的暗劍無人機,體型卻與美國X47B大小差不多。在航母升降機上看起來還是比較巨大的。
  • 光輝力壓F35C,將成全球現役最強艦載機!
    號稱光輝是全亞洲第一種完全自主設計和製造的艦載機。暗示某15是山寨的蘇33。不過這種「謙虛」還不到兩天就已經不管用了。現在相當多的三哥軍事專家和愛好者已經覺得僅僅在亞洲內部比較已經毫無意義,因為上艦後的光輝過於強大。必須和當前全球最先進的5代艦載機比個高下才行。因此光輝艦載機的比較對象,已經直指F35,而且還不是F35B,而是最正規的第5代艦載機F35C。
  • 航母殺手或反成獵物 美軍艦載機作戰半徑大幅拓展
    很多武器都被冠以「航母殺手」的稱號,比如前蘇聯海軍的多款超音速重型反艦飛彈,這些超音速反艦飛彈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威力大,有些重達數噸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甚至能超過
  • 「奪取制空權不是一切」從航母的運用看什麼樣的艦載機才最適合?
    同樣航母和艦載機得匹配才能發揮出航母攻擊群的最大攻擊效能。  航母和艦載機得考量適配性,不是光艦載機技戰術指標強無敵就萬事OK的,要講究很多東西,比如航母配套系統對艦載機的維護及對武器彈藥的一體化保障,服務能力。
  • 太平洋海戰:改變了歷史走向的航母艦載機 推敲迷
    珍珠港被襲,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損失慘重,美國才不得不依靠僅有的三艘航空母艦。而且太平洋戰爭開始前,美國海軍備戰的重點是大西洋戰場,太平洋戰場上採取守勢。日本雖然極力發展重型軍艦,但並未完全忽視後起的航母和海軍航空兵,日軍擁有10艘航母、最先進的零式戰鬥機和大量優秀飛行員。
  • 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演變及啟示
    日本海軍的300多架俯衝轟炸機、高空轟炸機、魚雷轟炸機和戰鬥機從350千米外的6艘航母上出動,以很小的代價,幾乎一舉全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這極大地加速了美國海軍以航母為核心的轉型。珍珠港之後,美日海軍很快在太平洋上的珊瑚海爆發了激烈的航母對航母的大戰。
  • 波斯貓傳奇:伊朗空軍的美式招牌 竟是中俄艦載機鼻祖
    最終,這款具有超強性能的雙座重型空優機,成為大名鼎鼎的F-14雄貓艦載戰鬥機。其中就包括了58架米格23戰鬥機、23架米格21戰鬥機、23架蘇20/22攻擊機、9架米格25截擊機、5架圖22超音速轟炸機、1架H6亞音速轟炸機和2架米24武裝直升機。這讓伊拉克飛行員對波斯貓異常恐懼,甚至在發現遭遇後就立刻掉頭奔逃。薩達姆為了獵殺這些空中強敵,又花巨資從法國購買了幻影F1戰鬥機和魔術中程飛彈。結果,也在數次交手後被波斯貓擊落了33架。
  • 【軍海鉤沉】馬裡亞納海戰:航母艦載機的瘋狂對決!
    【軍海鉤沉】馬裡亞納海戰:航母艦載機的瘋狂對決!
  • 2艘對2艘,從俄式航母到本國製造,中印兩國航空母艦作戰能力對比
    「維克蘭特」號航母是印度海軍於1957年破天荒地從英國購買二手航空母艦,配備英國產「海鷹」艦載機,加入海戰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群截斷東巴的海上補給線,包括「維克蘭特」號航母在內的26艘艦船、33架艦載機讓印度海軍大獲全勝。
  • 美媒嘲笑:中國空有航母卻沒有艦載機飛行員
    ,言下之意就是:空有一艘航母,但卻沒有艦載機飛行員有什麼用?儘管美媒認為中國海軍航空部現如今非常緊缺艦載機飛行員,但是他們仍然認為中國的航母計劃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這是為什麼呢?他們有他們的一套思路。
  • 003艦載機之爭,J20 or J31
    二、航母艦載機 提到艦載機(這裡指航母上的戰鬥機),我們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和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都是搭載J15。 J15是由三代機改進而來,相比於西方大國新一代航母上的隱身艦載機,存在代差,作戰能力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
  • 獨家|「咆哮殲15」登上國產航母 為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儘管國產航母未能出現在4月23日的海軍建軍70周年閱兵多少有些遺憾,但近日網上曝光的圖片顯示,目前國產航母不僅已完成甲板噴塗,而且在甲板測試的艦載機模型中,出現了殲-15艦載電子戰機,也就是所謂的「咆哮殲-15」。與基本型殲-15相比,「咆哮殲-15」是一款更複雜,更高端的戰機,而該機此時出現,或許是為中國隱身艦載機爭取時間。
  • 國產航母試航滑躍甲板留遺憾,這會導致殲15少掛飛彈?
    ,準備前往預定海域海試今日(5月13日)清晨,在萬眾矚目下,首艘國產航母終於駛離大連造船廠碼頭開始海試。首艘國產航母從下水開始,官方媒體就開始了持續跟蹤報導,直至如今下水。因此人們對國產航母的外形並不會陌生,很顯然,國產航母的發展還是求穩為上,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引進的「遼寧艦」。「遼寧艦」採用的滑躍式起飛甲板也出現在了國產航母上,對此有不少人嘆息「遼寧艦」上的滑躍甲板已經「害」殲-15不能全載重起飛,可惜國產航母還得受此「限制」。
  • 「蒸汽彈射」把尼米茲級航母「拖死」,艦載機出勤率不如遼寧艦
    (遼寧艦上的22個停機點) 航母艦載機的一個作戰周期大概是這樣:艦載機從機庫提升到甲板上,然後加油、掛彈、例行測試,確認飛機正常後,飛行員上機
  • 殲-31新照已看不到空速管,或將接近研發完成,未來很可能上航母
    在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選拔中,重型的且更加成熟的殲-20被選中,目前已經在批量生產中,裝備了數個作戰旅。相比之下,FC-31「鵠鷹」戰機就落寞許多,但終歸來說,中國還是再需要一款中型的五代機給航母配備,就像是美國的F-35C海軍航母艦載機版本。殲-15是目前我國海軍航母絕對的主力,據說還在繼續推出更新的型號。
  • 戰鬥中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重型載機飛彈巡洋艦  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基輔」級航空母艦在設計上相當令人費解,該艦基本上屬於重型飛彈巡洋艦和直升機/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38)母艦的雜交產品,除搭載有艦載機外,還裝備了全套巡洋艦的艦載武器,對護航艦艇的依賴性較小。蘇聯海軍把「基輔」級航母的任務定位為「航空反潛巡洋艦」。
  • 中國航母的飛行甲板有多厚?看看這國被砸出的大洞就知道了
    說起航母大夥都不陌生,航母若沒有艦載機就好似一艘失去了「靈魂」空殼。遼寧艦作為我國首艘航母,服役至今,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改裝。特別是3月份的海軍節前後,遼寧艦的飛行甲板更是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現代航母飛行甲板採用全封閉模式,鮮有人注意到飛行甲板的厚度。
  • 亞洲首艘彈射航母或將問世,配備隱形艦載機
    而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二號艦威爾斯親王號與開啟了海試,這一型採用全電推進,並具備短距起飛與垂直降落的航母,搭載F-35B戰機,無疑是僅次於美國尼米茲級與福特級的先進航母。然而除了美英之外,我國在航母領域有了顯著成就,不僅獨立完成了遼寧艦的改造升級,還獨立研製了首艘國產航母002號,如今002號已經先後完成了9次海試,離服役越來越近。
  • F-35C艦載機竟要「棄用」福特級航母?專家這樣說……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美國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福特」號又鬧出了「么蛾子」——本計劃與之匹配的最先進的第五代F-35C隱身艦載機因為等不及,只能先在老艦上搭載部署。美國媒體透露,已服役37年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預計將搭載F-35C隱形戰機,於2021年開始在太平洋地區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