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制空權不是一切」從航母的運用看什麼樣的艦載機才最適合?

2021-02-08 網易

  作者:赤劍天涯

  「好馬配好鞍,好槍也得配上好彈才能發揮最大威力。」同樣航母和艦載機得匹配才能發揮出航母攻擊群的最大攻擊效能。

  航母和艦載機得考量適配性,不是光艦載機技戰術指標強無敵就萬事OK的,要講究很多東西,比如航母配套系統對艦載機的維護及對武器彈藥的一體化保障,服務能力。

  

  就拿最簡單的艦載機同航母適配性來說,受限於航母甲板的尺寸(這個又和運河限制及航母速度限制有關,航母甲板寬度不能一味圖大),艦載機要能同時使用艦上的幾個彈射器,就要求艦載戰鬥機最大翼展長度不能超過XX米。

  並且兩機同時從艦首彈射的操作安全角度來說,兩機機翼絕對間距要超過0.35米,所以航母艦載機並不是越大越重就越好,航母艦載機的幾何尺寸得和航母甲板,航母機庫,航母升降機等高度適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戰效能。

  為了能上艦,為了適應航母上高溼高鹽及複雜的電磁環境,為了能適應航母的短距起飛著降需求,各國對艦載機結構提出了各種令人髮指的要求,不是一款好的陸基戰鬥機就一定能成為好的艦基戰鬥機的。

  過大過重,甚至主翼過低都會被PASS掉,畢竟在航母上起降有其嚴苛的限定,不僅僅是為了配合彈射器使用,框定死前起落架內側/外側間距範圍(艦上彈射起飛,前起落架雙輪更好),還要求在起落架減震器和輪胎完全壓縮時,甚至癟胎時,機上的任意外掛部分離地/甲板高度得是安全距離,要不滿油實彈一出問題就是特大事故。

  所以能成為好的陸基戰鬥機未必一定能成為好的艦基戰鬥機,得看陸基戰鬥機的設計餘度高不高,一般來說,艦改陸很容易,陸改艦,如果源頭設計沒考慮過上艦的問題,沒個十幾年時間成不了什麼事。

  海軍艦載戰鬥機和空軍戰鬥機幾乎是兩種任務偏重的飛機。

  我國幅員遼闊要守衛的疆域很大,當然重型腿長更好,可是受限於航母上有限的空間,要能以航母戰隊群為核心構成攻擊波次,就未必需要長腿重型的艦載機了。

  總的一句話,陸基戰機可依託的條件多,如數量龐大的各式專用機群,種類繁多的預警探測,防空及火力打擊體系等,陸基戰鬥機只要專業的空優技戰術指標領先還能兼顧多用途需求就是款好得不得了的飛機。

  艦載機則不是,首先龐雜的依託條件沒有,預警,反潛,加油,運輸,攻擊,戰鬥等多種專用飛機要擠在航母有限的空間內,所以艦載機很看中「一專多能」的能力。

  航母戰隊群最內圍的安全防禦圈甚至要交由護航軍艦來完成,比如護航編隊裡驅逐/巡洋艦艦,護衛艦就承擔了許多防空,反導等任務。

  並且航母航空兵由於沒有陸基種類繁多的預警探測做支撐,其實國內外的航母艦載機的交戰區通常是300~1000公裡,太近的交戰範圍由護航編隊裡的防空飛彈及反艦飛彈做支撐,太遠的交戰距離則受限於預警探測體系的缺位其實是用不到的。

  現代戰爭講究發現即能摧毀,如何在缺乏預警探測體系支撐的情況下把「視野」看得更遠才是航母艦載機最關心的問題。

  [圖片5]

  在廣域探測即使前出(注意上圖預警機的位置,距離單位NM為海裡)也僅能提供千多公裡預警的時候,片面追求重型機的大航程是得不償失的。畢竟你眼睛只能看清1000米內的目標,手中卻拿著能打2000米~3000米的重型槍械,這富餘的1000米~2000米射程就是多餘的,有這勁還不如搞把射程貼合實際用途的中型槍械來得值當。

  在觀瞄體系不進步的時候重型槍械付出的閒置成本很高,與其一味追求射程更遠,子彈威力更大來制勝,還不如追求更輕,子彈攜行量更大,火力持續性更好,射程範圍內精度更高取勝划算。

  所以使用航母艦載機的「老鳥」國家都更中意中型機,畢竟千多公裡的交戰區中型機分分鐘可以做到,並且中型機在有限的航母空間上還有數量優勢,更能發揮航母艦載機的傳統優勢。

  [圖片6]

  並且區別於陸基戰鬥機「奪取制空權就是一切」,在有限的航母搭載空間裡艦載機「多用途才是一切」。

  畢竟沒了數量龐大的各式專用機群賦能,艦載機攻擊梯隊裡,護航得航母戰鬥機來幹,攻擊機也得航母戰鬥機來幹,甚至電子戰這樣的活兒也得航母戰鬥機來幹。

  在外軍的實際運用中,航母艦載機其實純空優的艦隊防空,空中待機巡邏佔比其實不高,戰時更多的是對海上及地面要害目標的打擊,所以從航母艦載機的發展迭代來說,航母上攻擊機數量會大於戰鬥機,用途單一的F-14和A-6終會被多用途的F-18,F-35取代。

  而航母艦載機的一個攻擊波次,沒幾架戰鬥機,幾架攻擊機,沒幾架電子戰和預警機是成不了事的,這些「硬指標」都要求航母艦載機得有一定的基礎基數,要不一個攻擊波次放飛出去後,連保障艦隊安全最低需求的待命機恐怕都不夠,更遑論用更多的攻擊波次擊垮敵人。

  所以最理想的艦載機是一款中型的多用途戰鬥機,它既具備隱身穿透能力還擁有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的能力,上艦數量也一定要多,價格還賊便宜,這樣即使我們軍艦下起了餃子,艦載機的裝備數量也能一窩又一窩迎頭趕上。

  至於目標機F-35?一款在三軍扯皮下性能有所妥協的攻擊機有啥可擔心的?套用大神的一句至理名言「在雙方艦載戰鬥機沒什麼代差的時候(同樣隱身,座艙智能化及電子戰水平還相當),數量多者能取勝」。

  論又快又便宜的爆好裝備,還有那個國家比得上我們?海四代,我看行。(本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兵棋推演臺海2019:大陸10小時奪取制空權,美日放棄幹預
    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主力裝備追平了與美軍的代差,以有限投入打造的反介入體系迫使美國航母一退再退。這種非對稱戰法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地能威懾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案例之一。如果把23年前的臺海危機放在今天,結果會有多大改變呢?藉助兵棋推演,我們可管窺現代化戰爭的進程。
  • 兵棋推演|臺海2019:大陸10小時奪取制空權 美日放棄幹預
    2.關於劇本想定模擬2019年中國大陸因島內發生重大變局且存在外來幹涉風險的情況下,以非和平手段推動國家統一,劇本設定解放軍以最短時間擊敗島內海空力量,奪取制空/海權,為後續登陸作戰提供保障。推演集中於模擬兩岸的海空對決,不涉及地面作戰。任務簡報:需要摧毀臺灣地區的海空軍並讓登陸部隊佔領臺南和新竹機場,還需要至少要守住機場4個小時。
  • 殲20與FC-31相比,誰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殲20優勢更明顯
    目前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成為了熱門話題,因為自從FC-31戰機得到改進後,這款戰機的綜合性能與國產殲20戰機也不相上下,那麼中國下一代航母艦載機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遼寧艦航母編隊戰力幾何?專家解讀來了→
    過去禮儀性的檢閱不是這個樣子。」多兵力協同默契程度不斷增強航母編隊以遼寧艦為主,帶動起水面艦艇、潛艇、艦載機和岸基部隊等多個兵種,協同完成了這次多課目實兵對抗訓練。這不是單兵突擊,而是體系作戰。從飛機上看,艦載機聯隊大概有十幾架近二十架飛機了。這樣的飛機數量,對海、對陸攻擊,奪取制空權、對空的打擊,可以形成一個重要的作戰力量,能夠為整個編隊提供防空和對陸、對海打擊的一個主要的支撐力量。戰力水平須用訓練提高 用實戰檢驗尹卓指出,航母戰鬥力有靜態的和動態的評估,遼寧艦的戰鬥力水平要通過訓練來提高,通過實戰來檢驗。
  • 雙發設計提升機動性能,殲35成制空艦載機
    這也導致美國海軍直接對國防部表示,將會自己獨立開發一款適合海軍航空兵的下一代隱形艦載機,不會再同其他軍種進行聯合開發了。在F-35C艦載機服役之前,美國海軍航母兵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是F/A-18E/F,這款由美國海軍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而來,重點增強了戰機的制空格鬥作戰能力。
  • 殲-31:我不是中國版F-35,中國海五代,和F-35會有何不同?
    如果不是,中國海軍的「海五代」又會是什麼樣子?中國航母作戰的主要問題——如何抵抗第一島鏈外的空中襲擊中國海軍和美國海軍的作戰環境有較大的不同,雖然在這幾年中國海軍已經經常組織穿越第一島鏈的訓練活動,但只要中國臺灣沒有收復回來,那麼第一島鏈對中國海軍的活動限制就仍然存在。如果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會爆發局部熱戰,那麼中美海軍就很有可能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之間交戰。
  • 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演變及啟示
    原創:晨楓美國海軍具有當今世界各國海軍中最大的航母艦隊,最豐富的使用經驗,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的發展對中國海軍艦載空中力量的建設無疑具有借鑑作用。飛機誕生不久,就上艦了。最初的艦載機用於艦隊偵察和聯絡。一開始並沒有航母,艦載機直接在戰列艦、巡洋艦等大型戰艦上搭載。
  • 【盤點】世界戰爭史上最著名十次航母戰鬥 八次美日對決
    根據地中海艦隊航母部隊戰鬥計劃,空襲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託的主力是「光輝」號航母(也譯作「卓越」號),1939年4月才下水,艦載機36架;此外,還裝備有最先進的792型對空警戒雷達,使英軍擁有了「千裡眼」,具備了夜間作戰能力。空襲使用的機種是航母上的艦載「箭魚」魚雷機(也譯作「劍魚」)。襲擊塔蘭託那天,只有21架「箭魚」式飛機起飛。
  • 盤點世界戰爭史上最著名十次航母戰鬥
    根據地中海艦隊航母部隊戰鬥計劃,空襲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託的主力是「光輝」號航母(也譯作「卓越」號),1939年4月才下水,艦載機36架;此外,還裝備有最先進的792型對空警戒雷達,使英軍擁有了「千裡眼」,具備了夜間作戰能力。  空襲使用的機種是航母上的艦載「箭魚」魚雷機(也譯作「劍魚」)。襲擊塔蘭託那天,只有21架「箭魚」式飛機起飛。
  • 太平洋海戰:改變了歷史走向的航母艦載機 推敲迷
    這種造價相當於1000架飛機的戰列艦,其標準排水量高達6.4萬噸,擁有3座460毫米3聯裝主炮。大和級戰列艦的噸位、火力和裝甲都領先世界,英美的戰列艦最大噸位3.5萬噸。日本的長期假想敵美國海軍也不具備超前眼光,同樣受制於馬漢的海軍思想,戰列艦也是其奪取制海權的主要力量。珍珠港被襲,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損失慘重,美國才不得不依靠僅有的三艘航空母艦。
  • 航母去哪兒了?從「杜魯門」號航母缺席說起
    當時,美國海軍發布聲明稱,「杜魯門」號的維修工作正在進行中,正努力「儘快」部署這艘航母。但是據美媒報導,截至目前,「杜魯門」號似乎仍未修好。在這種情況下,本應以該艦為核心的航母打擊群「丟下」了航母及其搭載的艦載機聯隊,獨自開始了作戰部署。
  • 誰才是真正的海軍強國?9個月造好一艘航母,日本:比美國還可怕
    圖為阿納多盧號最近土耳其僅僅只是用9個月就造好了一艘航母,又一個航母大國要誕生了?就連日本專家也聲稱:土耳其能夠9個月造好一艘航母,這樣的建造的速度比美國還可怕,難道說像是土耳其這樣的國家才是真正的海軍強國?
  • 美雙航母南海橫衝直撞,炫耀霸權,專家:中國海軍手握一重大優勢
    據綜合媒體近日報導,就在中國人慶賀新春之際,美國海軍出動了具有實戰意義的「雙航母編隊」,即由「羅斯福」號和「尼米茲」號兩艘航母組成的戰鬥編隊,橫衝直撞一般闖入了南海,炫耀美國在這一地區的「霸權」。雖然如今在南海地區,很少有周邊國家繼續順從美國的鼓動鬧事,但美國已經成功吸引到了一批「域外國家」參與,這些國家包括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印度、法國等。
  • 【解局】國產航母首次海試,中國海軍「雙航母」時代即將來臨
    原因並不複雜——身處大洋的艦隊,必須依靠自身力量去獲取制空權、進行區域防空,而航母是移動機場,是海上奪取制空權的利器,是力量投送的最方便平臺。同時,航母編隊還是海上的綜合作戰平臺,集情報搜集、兵力投送、 火力支援、防空、指揮等功能於一體。
  • 為啥二戰造航母和下餃子一樣,現在造航母卻難?
    二戰時期,航母首次被廣泛運用,取代戰列艦一躍成為海上霸主。為奪取制海權各國都拼命的造航母。
  • 爭奪西太平洋制空權的保障,中國空軍各個機場的地理奧秘!
    ^下機庫的基地,戰時上述部隊出現大規模的戰損之後,其他軍區空軍的三代機部隊才可能投入轉場作戰。 三:西太平洋制空權攻擊活動主要來自潛艇的巡航飛彈、戰術彈道飛彈,對花蓮、臺東機場的飛彈攻擊,選擇高彈道重點會打擊洞口、滑行道,一旦消滅花蓮、臺東機場,就穩握全島制空權,沿著島鏈突破所謂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 四:結語
  • 一旦沒了航母,再強大的戰列艦也救不了日本
    在這場戰役開始前,日本在臺灣和菲律賓的飛機就被哈爾西炸得差不多了啊,哈爾西走的路子就是先奪取制空權,然後再奪取制海權。最後慄田健男沒辦法了,就給小澤治三郎發電報,希望小澤能給他提供空中掩護。由於前邊普林斯頓號的艦載機在空中執行作戰任務和巡邏任務的時候,已經把炸彈扔得差不多了,所以就趕緊降落去加油加彈了。可誰知在美機快完成加油加彈的時候,突然雲頭鑽出了4架日本彗星俯衝轟炸機!兩枚500斤炸彈落到了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上,炸穿了飛行甲板,引起了機庫爆炸,機庫裡面是加滿了油的艦載機,於是又形成了二次爆炸。
  • 【知遠評論】核動力航母在現代高端戰爭中的價值
    因此,飛機只能用作偵察和校射。戰列艦可以擊毀毫無裝甲防護的飛行甲板,其防禦體系足以應對大部分空中打擊。陸基飛機派認為,航空兵的未來屬於陸基飛機,因為陸基飛機擁有更大的機身、更遠的打擊距離。航母派則分為進攻打擊和空中控制兩類。前者認為飛機是海軍投送力量最有效的手段。後者認為,海戰獲勝的關鍵在於通過飛機奪取制空權。
  • 珊瑚海海戰:首次航母間的較量,一場「糊塗仗」重新定義海戰模式
    1942年春,日軍佔領東南亞廣大地區後,決定向西南太平洋推進,奪取紐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和索羅門群島的圖拉吉島,以掌握該地區制海制空權,切斷美利堅合眾國通往澳大利亞聯邦的海上交通線。翔鶴號航空母艦1942年2月初,日軍佔領了澳大利亞東北的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3月初佔領了紐幾內亞的萊城、薩拉莫阿。按計劃隨後即應對圖拉吉和紐幾內亞東部的莫爾比茲港實施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