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美國海軍退役全部的F-14「雄貓」艦載戰鬥機後,美國海軍航空兵就失去了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轉而去支持新型F-35C隱形艦載戰鬥機的研發計劃。但是實際上美國海軍並不想裝備F-35C隱形艦載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F-35C單發設計,無論是安全性還是穩定性都不如雙發艦載機有優勢,並且在飛行性能和載彈量上也無法滿足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需求,只是在以F-22A隱形戰機為基礎改進的F-22B項目被暫停之後,海軍就只能去裝備F-35C艦載機。這也導致美國海軍直接對國防部表示,將會自己獨立開發一款適合海軍航空兵的下一代隱形艦載機,不會再同其他軍種進行聯合開發了。
當然,即使F-35C隱形艦載機再不討美國海軍喜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款隱形艦載機的作戰性能是目前其他國家海軍艦載戰鬥機所無法比擬的,無論是F/A-18E/F,還是陣風M和殲15在面對F-35C艦載機的時候都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畢竟後者是隱形戰鬥機,具備先敵發現,先敵鎖定和先敵摧毀的優勢,是四代艦載戰鬥機無法比擬的,因此想要徹底壓制F-35C隱形艦載機就必須去研發一款國產隱形艦載機,而且還是一款空優型艦載戰鬥機。
為什麼是空優型艦載戰鬥機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洛馬公司為了實現「面面俱到」,一款隱形戰鬥機可以滿足空軍、海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全部作戰需求,這也導致F-35戰鬥機成為了一款多用途戰鬥機,特別是在空軍已經裝備F-22A隱形戰鬥機的情況下,F-35戰鬥機的制空作戰性能不再成為重點,對陸和對海攻擊則更重要一些,這也導致其格鬥作戰性能非常平庸,雖然對於四代戰機來說有優勢,不過對於五代隱形戰鬥機來說,無論是F-135矢量發動機還是獨特的氣動布局設計都非常普通,尤其是在面對殲20和蘇57這類型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的時候,F-35戰機的機動性能羸弱的缺陷就暴露無遺。
在F-35C艦載機服役之前,美國海軍航母兵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是F/A-18E/F,這款由美國海軍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而來,重點增強了戰機的制空格鬥作戰能力。而我國裝備的殲15「飛鯊」艦載機同樣也屬於一款重型制空艦載戰鬥機,專門負責艦隊的防空作戰任務,考慮我國航母戰鬥群防空能力稍弱的情況,研發一款空優型艦載戰鬥機顯然是最好的選擇。而從目前官方公布的情況來看,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採用了單座雙發的設計,屬於一款中型戰鬥機,也就是外界所說的「殲35」戰鬥機。
與單發設計相比,雙發不僅穩定性和可靠性更高,並且戰機的機動性能和飛行速度也將更強。並且與F-35C艦載機主要承擔對陸攻擊任務不同的是,殲35隱形艦載機更多是負責艦隊的防空和與敵方戰機爭奪制空權。如果在與敵方航母相遇的情況下,殲35作為制空型戰鬥機必須要儘管獲得相關空域的制空權,儘可能將敵方航母的防空系統撕開一個口子,為殲15艦載機發射重型反艦飛彈提供機會和時間支持。
即使無法徹底掌握制空權,也要儘可能不讓敵方航母的艦載機編隊獲得制空權,壓縮其艦載機編隊的活動空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殲35艦載機的機動性能將會不比殲20差多少,而航電系統、雷達系統和傳感器設備也都將會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動力系統。不過,F-135發動機的推力再大,兩臺新型WS-13E中推也可以與其相媲美,甚至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