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總師透露FC-31上艦,效仿美國F-35「一雞三吃」靠譜嗎?

2022-01-06 軍武次位面

FC-31搞「一雞三吃」可以嗎?

上周我寫了一篇沈飛的文章,得到預期之中的反饋,當然核心問題集中在一點:沈飛自殲-8後,再沒有自己完全獨立研製出來的戰鬥機。這個,給沈飛一點時間吧~

網上紛傳FC-31要搞「一雞三吃」,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前段時間北所總師孫聰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讓很多人又把這一說法拿了出來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因此,今天我們來說說「一雞三吃」。

「一雞三吃」的概念和改進型號

首先必須明確一下概念,什麼叫做「一雞三吃」,所謂的「一雞三吃」只是各路大佬們提出來的一個很搞笑的說法,正確的表述應該是:某個特定的型號在型號設計或設計定型後,以某一基準型為底子,延伸設計出用於其它適用場景的改型。最典型的,如美軍的F-35型戰鬥機就是最典型的「一雞三吃」,同時研發出了F-35A這種空軍型,F-35B這種海軍陸戰隊垂直起降型,F-35C這種海軍艦載機型。


▲F35A

中國空軍的殲轟-7/7A「飛豹」型戰鬥轟炸機某種程度上也算「一雞兩吃」,卻是在海軍型已定型的基礎上改為空軍型的。對於FC-31型戰鬥機而言,如果要搞「一雞三吃」,目前能夠確定的三個改進型應該是:海軍艦載機型、海軍陸基型、空軍型。在海軍艦載機型已經基本實錘的情況下(當然筆者要強調一句,第四代海軍艦載機僅僅是「以FC-31為基礎展開研發」,並不是說目前這個技術狀態的FC-31拿來就能當艦載機),我們主要研究它是否能改為空軍型和海航陸基型。

當然也有一些非主流的聲音提出,是否能將FC-31型戰鬥機再增加一個垂直起降構型變成「一雞四吃」。在這裡筆者明確說一句不可能,一方面雙發戰鬥機改垂直起降型技術難度大,以我國目前的技術儲備很難搞定;另一方面我國海軍目前對垂直起降戰鬥機也確實沒有太大的戰術需求。故而,「垂直起降FC-31戰鬥機」起碼在筆者的觀念裡,並不列入重點考慮範圍。

海航(陸基)為什麼需要FC-31?

那麼,海軍航空兵陸基型戰鬥機和空軍航空兵是否需要FC-31型戰鬥機呢?筆者認為,在FC-31型戰鬥機的「重製版」已經基本確定為下一代我國海軍艦載機的前提下,海軍航空兵陸基航空旅是非常需要該型戰機的陸基改進型的,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強調一下:


▲去年珠海航展上的FC-31戰機

一是確保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飛行員的選拔層次。如同海軍航空兵成為了沈飛的殲-11B/BS型戰鬥機的大客戶一樣(裝備數量居然一度超過了空軍航空兵),海軍艦載戰鬥機與陸基戰鬥機在技術上具備一定的相似性是非常有利於海軍航空兵在陸基飛行員中選拔艦載機飛行員的。

二是減少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多樣性,提升裝備通用化程度。目前海軍航空兵各航空兵旅的裝備依然較為繁雜,從蘇-30MK2到殲-10AH/SH,從殲-8F到殲-11BH/BSH,還有2個團的殲-15。

▲海軍的殲-15艦載機

如果未來15年內能將海航戰術航空兵的機種全部統一為「重型戰鬥機」——陸基殲-20和殲-16,「中型戰鬥機」——陸基FC-31「重製版」,將殲-11和殲-10系列轉二線部隊,無疑會讓海軍航空兵在裝備保障、戰術設定、任務規劃上降低難度,提升效率。更不用說殲-20和殲-16的產能目前全部要優先供給空軍,海軍什麼時候能拿到陸基的四代機根本沒有時間表。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海軍將FC-31型戰鬥機的「重製版」轉為海航陸基航空兵戰機,甚至在不做任何改進的情況下直接在陸基航空兵旅裝備海軍艦載機(這種非常激進的做法早都有人提出來過,希望海軍使用殲-15艦載機換裝部分陸基航空兵旅以提升裝備通用性,且可以作為儲備),筆者看應該是很必要的。

空軍為什麼需要FC-31?

海軍航空兵陸基航空兵旅對FC-31型戰鬥機「重製版」簡直望眼欲穿,那麼空軍航空兵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技術和戰術兩方面來分析這一問題:①從技術的角度可以分析「海軍艦載機上陸」需要付出什麼技術代價,是否適合空軍航空兵使用;②從戰術的角度可以分析「FC-31型戰鬥機的『重製版』是否符合空軍航空兵未來15到20年內的戰術需求」。下面我們一項一項來做分析。

技術角度

談到「海軍航空兵戰機海改空」或者「空軍航空兵戰機空改海」,很多人都要拿出兩個已經被證明不太成功的「兩吃」項目做一番批評,咱們也不避諱:


▲飽受詬病的美國F-111艦載機

第一個是美軍艦載機發展史上著名的大坑F-111項目。由於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在任務設定上的高度不一致(美國海軍想要的F-111是一架可以安裝AWG-9雷達和AIM-54A「不死鳥」飛彈的遠程截擊機,而美國空軍想要的F-111則是一架前線戰術轟炸機),加之研發過程相互扯皮掣肘,F-111的「一雞兩吃」最後只吃成了一雞,也就是空軍的戰術轟炸機。

▲F-35B

第二個則是F-35項目。由於在研發過程中技術路線過分照顧F-35B這個四等人非要硬塞進去的項目,F-35機體構型多多少少是有些「遷就」的意味的——尤其是F-35B那臺升力風扇和傳動軸承,導致所有的F-35都沒有設計機腹整體式的大型彈艙,結果不僅F-35B性能不突出,還拖累了另外兩個型號的整體戰鬥力。

對於FC-31型戰鬥機「海改空」來講,這兩個美軍已經跌進去的大坑筆者還是很有信心我們能有效避免的——從技術代價上來談,由於我們的「海改空」吃的雞並不多,尤其是不需要美軍F-35給海軍陸戰隊特地搞一個垂直起降型。因此,在改進過程中機體結構付出的代價會相對較低。

而作為海軍艦載機所必須具有的特設,如部分為了著艦起降而增加的設備,部分機體結構的加強,部分為了海上高鹽高溼環境運作而進行的強化在「海改空」的時候甚至可以「做做減法」,將這部分特有設備更換為一般設備。在這一過程中儘管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設計難度,但在機體基本結構不大動的情況下,這種「海改空」的技術難度應該不會高到我們難以接受的程度。

戰術角度

對於空軍航空兵未來中、長期面對的主要威脅與需要承擔的主要戰役戰術任務來講。起碼我們現在已經能看到美軍的F-35系列戰鬥機在周邊國家已經呈現出逐漸擴散的趨勢,而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啟動全速生產線的情況下,F-35戰鬥機在極限狀態甚至可以做到400架的年產量。

因此,筆者竊以為,第四代戰鬥機的產能不足已經成為我空軍裝備建設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

同時,殲-20型戰鬥機作為一型專司奪取制空權的、只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的第四代戰鬥機,其也確實需要次一級的既可以協助其奪取戰役制空權並建立空中戰鬥巡邏區、且還可以承擔其它類型的戰場/戰役縱深遮斷任務的第四代戰鬥機協助。而這無疑和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部隊即將賦予第四代艦載機的任務是比較吻合的——既可以奪取戰役制空權或建立防空阻塞線,又可以作為多用途機型承擔對面/制海作戰任務。

因此,在空軍航空兵與海軍航空兵對第四代中/重型戰鬥機的技戰術要求比較一致的情況下,FC-31型戰鬥機的「重製版」在海軍艦載機的基礎上改為空軍戰術飛機的代價會小得多。因此我認為,FC-31型戰鬥機的「一雞三吃」還是比較靠譜的說法。

當然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變數,如果未來空軍航空兵下定決心構建殲-20負責空中戰鬥巡邏區-殲-20多用途改進型負責戰場到戰役縱深遮斷任務這樣一個「全重型四代機打擊體系」,那就不好說了。總之不管如何,我們還是持續觀察著比較好。

相關焦點

  • 「鶻鷹」終有翱翔時,沈飛不惜代價讓FC-31轉正,戰力不輸美F-35
    目前世界上服役的隱身戰鬥機才只有三款,分別是美國的F-22戰機、F-35戰機,中國的殲-20戰機。美國更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兩款隱身戰鬥機、以及第一個列裝兩款隱身戰鬥機的國家。其實我國也是研製兩款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一款就是殲-20戰機,另外一款就是FC-31戰機。
  • 中航工業海報透露關鍵信息:FC-31即將轉正?
    的海報,這則海報就透露出關鍵信息。海報中多款軍機亮相,其中包括殲-20戰鬥機、運-20運輸機、直-20通用直升機、攻擊-11無人機以及還在測試階段的FC-31,而此次FC-31出現在中航工業2021年海報上,也引發諸多討論。FC-31測試的消息時不時會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只是這架戰機至今都沒有「轉正」,從而也留下了很多的謎團。
  • 沈飛FC-31無競標拿下四種機型大單? FC-31真的有戲了?
    最近網絡消息一波接著一波,其中最最耀眼的明星就是沈飛的粽子戰鬥機FC-31,這款戰鬥機無聲無息就拿下了四種機型的大單,空軍型號,海軍型號,海軍陸基型號
  • FC-31戰機進展順利即將服役,專家:將超越F-35
    同時有消息稱,FC-31將在不久之後或獲得軍方採購,用來裝配我國解放軍。但目前尚不清楚是裝配在空軍還是海軍。此前有消息稱,FC-31將來有可能會另闢新徑,將以艦載機的存在來搭配我國航母。但也不排除,會與殲-20戰機一起保衛我們的藍天。有軍事專家分析稱,FC-31的進度被提上日程,標誌著我國第五代戰機的研發已日漸成熟,之前更有外媒消息稱,中國轟20也正進入尾聲,不久將實現首飛。
  • FC31變身為殲35,為上艦機體全面放大,性能真能比肩殲20?
    而在近期,網際網路上有一種言論稱,FC-31技術驗證機在研製之初並沒有想過與殲20去競爭空中優勢戰鬥機的項目,相反這款技術驗證機是專門為航母艦載戰鬥機準備的,將會是繼殲15之後沈飛研製的第二款固定翼艦載戰鬥機。
  • 國產FC31五代機模型塗上戰術標誌:或低調透露已獲得立項,列裝指日可待
    ▲這個鶻鷹戰鬥機模型塗上了八一標誌,或暗示飛機已獲正式立項沈飛所作為國產戰鬥機研製單位對於列裝立項是非常慎重的,如果沒有得到批准應該不會隨便把八一標準塗上去的,當年總師孫聰在CCTV開講,有觀眾提問用了「殲-
  • 什麼是殲-35?為什麼上艦會是殲-35?
    曾經噴過的院士,爆過的黑料,都被證明是錯了,不要緊,過往文章一刪除,褲子一提「誰敢說,俺姑娘不正派?」好了,書歸正傳,我們來聊聊海四代——殲-35。現在大家都有個最基本的認識,海四代必定是北所的產品吧?還沉醉於「南北所之爭」「抬南壓北」快感之中的同學,請認真看下以下的截圖。
  • FC-31換裝渦扇-19發動機能否轉正?戰力與F-35相比還有多少差距?
    目前世界上一共出現了五款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這五款第五代隱身戰機分別是美國的F-22和F-35、中國的殲-20和FC-31以及俄羅斯的蘇-57。在全球隱身戰鬥機當中,僅有三款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才列裝部隊,也就是美國的F-22和F-35,中國的殲-20戰機。
  • 官宣FC-31即將服役 俄即將建造新航母 敘利亞驚現「詐屍」飛彈
    >在人民網英語版7月9日登載的一篇文章中,FC-31的總設計師孫聰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FC-31的最新發展;報導稱,此言論可能會讓任何人安心,因為在過去兩年裡FC-31實際上已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報導還說,繼殲15之後,FC-31將作為沈飛最新的主要成就進入解放軍服役。
  • 美國專家借F-35推測FC-31:外形變化的考慮是什麼?
    就算是美國空軍,今年也在考慮讓隱形戰機以其它戰機探測的目標參數發射飛彈,以這種戰術來提高隱形戰機的隱蔽性。 彈射起飛射杆、摺疊機翼的構造明顯是為了在航母上起降而進行的改動。 而根據F-35的結構,座艙蓋和機背的變化可能也和艦載起降有關。
  • 殲-20和FC-31哪款會成為海四代?或許大家都錯了!絕不是這兩款?
    圖為FC-31  信沈飛的人將「賭注」押在了FC-31的魔改上,最近有一張空軍新低可視性塗裝的FC-31照片還是讓人充滿期待,不過這張照片的機型還不是艦載機型。  信成飛的理由主要是殲-20的成功,不信的人總認為殲-20上艦太大了。  不管是殲-20還是FC-31上艦,都需要機型魔改,艦載機同陸基戰機要求區別還是蠻大的。  機身強度上要做出很大的調整,適應短距起降的衝擊。  抗腐蝕性上也要耐受一定的鹽霧腐蝕。
  • 殲-20要上艦?殲-31要涼?殲-20將發展「一機多型」,FC-31的壓力更大了
    如果殲-20隱身戰鬥機確定要發展艦載機型號,那麼最受衝擊的,顯然就是目前沈飛的FC-31隱身戰鬥機,考慮到殲-20隱身戰鬥機現在的成熟度,FC-31隱身戰鬥機恐怕很難拿到殲-31的稱號,獲得轉正,殲-31估計得涼。
  • 殲20批量生產,殲31還能開花結果嗎?艦載機還是外貿出口?
    殲20的成功,讓許多人都遺忘了沈飛研發多年的另一款隱身戰機殲31,這都2021年了,殲31還有可能開花結果嗎?至少從沈飛自己來看,他們依然對殲31信心滿滿。沈飛一直在不斷對殲31原型機進行各種改進和升級,尤其在機體材料上,殲31在某些方面甚至還超過殲20。對比殲20來說,殲31體型較小,也是單發設計,跟F-35的體型類似。
  • 殲31現身"航母"甲板,開始上艦測試?那殲20還有機會嗎?關鍵看這一點
    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該「航母」並非真航母,而是武漢中國艦船設計研究中心內「航母樓」,從中可以看到,此次曝光的新型艦載戰鬥機,外形上和中國沈飛研製的殲31戰機十分相似。雖然殲-20的尺寸會導致航母的載機量較少,但質量應該可以彌補數量的缺憾,尤其在針對美軍F-22、F-35的戰鬥中,殲-20的質量優勢肯定要比殲-31的數量優勢更重要。雖然殲-31航程和載荷比不上殲-20,但其整體尺寸較小,可以讓航母攜帶更多數量的殲-31。
  • 美日韓有F-35了,我們的殲-15還能應對嗎?
    隨著殲-16、殲-10C等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新銳「三代半」廣泛服役,遼寧艦上的殲-15卻還是「老樣子」。 在短時間內,將殲-15升級成不亞於蘇-35、「超級大黃蜂」的「超級三代機」,以及類似EA-18G的電子戰機「咆哮鯊」是完全可能的。
  • FC-31 戰鬥機PK F-35戰鬥機
    2007年,在F-35戰機隆重的下線儀式上,美國國防部的次長宣稱「今後的世界空軍是F-35的空軍,要是下一代的空軍買不到F-35就建不成空軍了
  • FC-31戰機將進入解放軍服役 專家稱該機將超越F-35
    FC-31戰機將進入解放軍服役 專家稱該機將超越F-35近日多家中央媒體報導F-31即將服役解放軍,這將是繼殲-8和殲-15之後,沈飛的又一款加入解放軍的戰機。據中國日報報導,中國第二架隱形戰鬥機FC-31的首席設計師表示,FC-31的研發工作進展順利,按計劃進行。
  • 靠譜?臺灣買F-35戰機?
    這條消息被香港《亞洲周刊》報導,並在大陸中文媒體上轉載。據說,前段時間「特蔡通話」的關鍵人物之一,川普團隊顧問、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葉望輝訪臺時,向蔡英文政府吹出了軍售的風向球。臺灣真能買到F-35嗎?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島內立刻就出現了不同聲音。
  • 一周軍評|從美國F-15X扯皮看三代機在未來空軍中的地位
    當然沙納漢推進F-15X的理由也是「充分」的,一個是F-35的生產速率不能滿足計劃,儘管洛克希德公司和美國空軍中F-35的支持者們強調F-35的生產正在加速,但過去四分之一世紀中,美國航空製造業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出現了制約F-35產能提高的大量瓶頸,而要解決這些瓶頸,需要比原計劃多得多的投資——這個問題在此前討論F-22復產和美國國防部對本國國防工業的自查中已經暴露出來了。
  • 沈飛如何才能走出陰影?
    事實上,殲-11B試生產型交付使用的時候,也是採用數字飛控的殲-11BS首飛的時候,說明了即使在殲-11B研發的時候,沈飛的數字飛控也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成熟度。同一時期研發和交付使用的殲-10更是從一開始就是數字飛控,飛控出身的楊偉擔任總師正是成飛已經跳出「氣動主導」的傳統設計理念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