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要上艦?殲-31要涼?殲-20將發展「一機多型」,FC-31的壓力更大了

2021-02-22 書劍雜談

最近,湖北衛視邀請了著名軍事專家杜文龍,對殲-20戰鬥機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評價。而杜文龍的評價也很直接,從最近中航雙座型殲-20S戰鬥機的宣傳畫面出發,認為殲-20隱身戰鬥機未來將會走「一機多型」的發展道路。

這幾個型號待會兒再來說

所謂的「一機多型」,就是以某一款戰機為基本型,根據不同的任務環境,發展出針對不同作戰環境的特定機型。杜文龍認為,殲-20隱身戰鬥機,憑藉著本身的優勢,未來很有可能發展出殲轟型、加油型、電子戰型和艦載型。

老一點的軍迷對杜文龍應該比較熟悉,屬於早年間少有的幾個,能夠和局座一起在央視等官方媒體上對國內裝備進行點評的軍事專家。

算是一個比較老資格的軍事專家了

無論是從可信度還是其他方面來說,杜文龍這次對殲-20隱身戰鬥機發展前景的點評,顯然也不僅僅停留在點評上,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種想法。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艦載型殲-20隱身戰鬥機。如果殲-20隱身戰鬥機確定要發展艦載機型號,那麼最受衝擊的,顯然就是目前沈飛的FC-31隱身戰鬥機,考慮到殲-20隱身戰鬥機現在的成熟度,FC-31隱身戰鬥機恐怕很難拿到殲-31的稱號,獲得轉正,殲-31估計得涼。

FC-31拿到殲-31的難度將大大提升

之前大部分質疑殲-20上艦的,主要都集中在兩點:1、殲-20是一款重型戰鬥機,上艦後佔用艦上空間太多,再加上機翼不可摺疊,所以會影響航母的載機數;2、殲-20是一款空優型戰鬥機,不適合進行對海打擊。

此前對殲-20上艦的討論也存在

但如果按照杜文龍「一機多型」的設想來看,這兩個最大的問題都不能算是問題了。艦載版的殲-20隱身戰鬥機,因為是專門針對上艦使用設計,無論是體型、機翼摺疊、內置式彈倉、主要作戰用途等,都可以專門進行調整,再加上平甲板彈射型航母的服役,殲-20的上艦障礙,不會比FC-31戰鬥機大多少。

摺疊機翼後,殲-15和殲-20佔的位置差不多

而反觀FC-31戰鬥機方面,因為本身中型機體格的限制,導致其無法像殲-20那樣發展出數量眾多的變種型號來。不過,這次的消息對於FC-31戰鬥機來說,也算是一個好消息,起碼讓FC-31戰鬥機項目的進度進一步加快,爭一下「殲-31」的編號。

有彈射器就好辦很多了

再來說下殲-20「一機多型」發展戰略下,可能發展的其他型號。個人認為,最有可能先發展的型號,應該就是殲轟型殲-20.甚至,個人覺得之前中航宣傳片中出現的雙座型殲-20S戰鬥機,就很可能是作為殲轟型殲-20而開發的。

個人認為殲-20S很可能就是殲轟型殲-20

這其實走的就是幾十年前美國空軍想走的路,所以,基本上可以把殲轟型殲-20和美國空軍夭折了的FB-22戰鬥轟炸機定位在一起。之所以對殲轟型殲-20戰鬥機看得比較重,是因為目前中國空軍完全靠殲-20「一枝獨秀」,對地隱身打擊能力缺乏,殲-16目前用用還可以,但等到五代機時代全面來臨,就有些不夠看了。

右邊的就是FB-22

其次是加油型殲-20戰鬥機,個人對這個型號的存在意義持保留態度。一方面來說,隱身戰鬥機如果依靠非隱身空中加油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確實容易暴露行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隱身戰鬥機也還有其他的空中加油手段可以代替,比如「夥伴加油」或者隱身無人機加油等。

「黃貂魚」無人加油機

電子戰型殲-20戰鬥機,則是我認為目前發展優先級最低的一個型號。不是說其效果不好,而是目前發展隱身型電戰機的需求還沒那麼高。

電子戰機的最大作用,就是在大規模進攻時,壓制住對方的防空系統,可以理解為一種強攻手段。而殲-20對第四代非隱身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超視距空戰,這時候讓電戰型殲-20頂著火力衝到前線,就有些危險了。

電戰型殲-20不是急需品

電戰型殲-20如果真的要發展,起碼要等到五代機時代真正來臨,出門就能遇到五代機的時候,才需要發展針對五代機作戰環境下的電戰型殲-20。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殲20與FC-31相比,誰是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殲20優勢更明顯
    就殲20戰機本身來看,殲20戰機的設計初衷就不是為了上航母,因為殲20戰機的戰術定位就是為了奪取制空權與敵方戰機進行空中搏鬥,而且氣動布局上,殲20戰機的三角翼也是不能摺疊的,就算是為了適配航母可以將三角翼改裝,那麼殲20在空氣動力學上就失去了實際意義,所以如果硬要殲20戰機上艦,那麼除非重新單獨設計出殲20的艦載版本。
  • 逆襲的中國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誰將成為我國航母下一代保護神?
    殲31 鶻鷹戰機據網友發布的圖片顯示,殲31戰機在兩側機翼的背面竟然出現了兩道人字型線條,這可能是氣流長時間吹刷,機翼蒙皮導致的結果,因此,許多媒體和專家對殲31是並不樂觀的態度。甚至有人稱殲三一根本就不是四代機,最多就是一型隱形飛機,而且隱形性能也不強,殲30距離殲20所樹立的中國四代機標準相差甚遠。
  • 殲31現身"航母"甲板,開始上艦測試?那殲20還有機會嗎?關鍵看這一點
    雖然殲-20的尺寸會導致航母的載機量較少,但質量應該可以彌補數量的缺憾,尤其在針對美軍F-22、F-35的戰鬥中,殲-20的質量優勢肯定要比殲-31的數量優勢更重要。雖然殲-31航程和載荷比不上殲-20,但其整體尺寸較小,可以讓航母攜帶更多數量的殲-31。
  • FC31變身為殲35,為上艦機體全面放大,性能真能比肩殲20?
    當然,現階段指望FC-31上艦是不現實的,截止到目前為止FC-31技術驗證機一共出現了三款不同型號的試飛機型,其中第三架原型機不僅外形更美觀,並且動力系統也進行了優化升級,似乎已經具備了上艦的資格。不過,據消息人士透露,這三款技術驗證機只是對飛機的氣動布局設計和航電系統進行了測試,距離上艦還有一段時間,因為它需要進行「深度」改進。
  • 殲31外形大變,或為國產航母而準備!
    如果中國的航母能夠使用殲-31戰機的改進型,就能極大地提升艦載機的作戰能力」。但是,另外一位專家張文昌對科技日報的記者表示,如果殲-31要登艦,幾個重要的改進將必不可少,比如增加設備,幫助殲-31適應航母甲板降落和起飛環境,增大殲-31的機翼和尾翼,加強飛機機體及起落架。
  • 殲-20成為航母艦載機?不可能,殲-31是唯一選項
    作為艦載機的殲-15,在中國航母上成功著艦標誌著海軍航母戰鬥機的提升,可以說是一個中國海軍一個裡程碑。不過在中國未來多艘航母上,殲-15是不是會繼續擔任艦載機還是一個謎題。因為即使未來殲-15作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的主力軍,但是一旦航母配備上彈射器,殲-31艦載型就將成為主力。
  • 殲31最新試飛照曝光!這是要上航母的節奏?
    的確,殲20不愧為中國軍隊航空兵當前最有前途的戰鬥機,但作為一款艦載機的話,殲20又是否夠格呢?,這也是為什麼殲20的和殲8一樣,側面比例多少看起來有點差強人意,顏值這項指標,本身是見仁見智的,更何況對於一款兵器而言,更算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殲20這樣的形態,確實限制了其上艦的可能性。
  • 尷尬…臺灣「防長」分不清解放軍殲20和殲31
    據臺媒報導,臺灣民進黨「立委」蔡適應2日質詢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時,展示解放軍空軍殲-20與殲-31型戰機圖片,要馮辨別,結果馮世寬卻搞不清楚這兩型戰機,而臺軍空軍參謀長範大維卻把殲31說成殲20。被問到臺灣空軍升級後的F-16V能否匹敵殲-20時,兩人均表示「有信心」。
  • 「窮人版殲20」解決四代機難題,沈飛殲31迎頭趕上
    從照片當中可以看到,該型第四代戰鬥機的體型明顯比殲20小一圈,是屬於第四代中型戰鬥機。但是,該機儘管比殲20體積小,卻具備了殲20所擁有的大部分特點。由於其單價便宜,適合經濟相對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裝備,因此該機也被網友譽為「窮人版殲20」。從圖片中不難發現,成飛的這型中型四代機成功的解決了飛機隱身和氣動布局之間的矛盾。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殲-31新照已看不到空速管,或將接近研發完成,未來很可能上航母
    另一個是沈飛的FC-31,也有網友將其稱為「殲-31」。在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選拔中,重型的且更加成熟的殲-20被選中,目前已經在批量生產中,裝備了數個作戰旅。相比之下,FC-31「鵠鷹」戰機就落寞許多,但終歸來說,中國還是再需要一款中型的五代機給航母配備,就像是美國的F-35C海軍航母艦載機版本。殲-15是目前我國海軍航母絕對的主力,據說還在繼續推出更新的型號。
  • 殲20批量生產,殲31還能開花結果嗎?艦載機還是外貿出口?
    殲20的批量生產早就開始進行,隨著殲20數量的增加,它的地位也將愈發重要。殲20的成功,讓許多人都遺忘了沈飛研發多年的另一款隱身戰機殲31,這都2021年了,殲31還有可能開花結果嗎?至少從沈飛自己來看,他們依然對殲31信心滿滿。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11是蘇-27型戰鬥機中國產型號。中國從1992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一百多架蘇-27型戰鬥機。  2009年8月31日上午,國產殲-15戰鬥機在瀋陽成功實現原型機首飛。  殲-16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3.5代(美標準)多用途雙座戰機。該機參考機型為俄式蘇-30戰機。  該機的研製過程較為保密。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
  • 採用同樣的發動機,為何FC-31不敵米格29而殲20碾壓蘇27?
    ,或者彈倉小一號,改國產小彈等等不足而一的想法,實際上也是如此艱難,殲10戰鬥機研製的時候,還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外國的技術援助,對於自己第一次搞先進三代機,有根拐杖總感覺有點心理安慰。到了殲20戰鬥機的時候,直接針對目標是美國F22和F35戰鬥機,這個時候,只有美國掌握了隱身戰鬥機的設計和製造,全世界沒有任何別的國家可以提供任何有用的隱身技術支持和援助了,總設計師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 這次殲-31真要來了 專家:綜合性能媲美F35
    目前世界上能自主研製五代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很榮幸中國是其中之一,並且是兩款五代機,可以說相當羨煞旁人。
  • 殲31戰機新照曝光,機體出現重大改進,這一性能比殲20還強
    FC-31起步較晚具有後發優勢,因此借鑑了許多殲-20和F35的成功經驗。此外,FC-31的空氣動力學布局相當簡潔,機身面積也比殲-20小得多,其隱身性能可能要優於殲-20。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國的FC-31將成為世界上第五款批量生產的五代隱身戰機。
  • 什麼是殲-35?為什麼上艦會是殲-35?
    首先我們現在在搞的03(18號),04(19號)航母還沒正式成軍呢,他們總體情況如何,要不要搞後續艦,整不整核動力還要待時間去考驗呢。大家都知道新玩具要試驗的科目很多,比如殲-20戰機,2011年「首飛」,2018年才正式列裝作戰部隊,擔任戰備任務。
  • 殲-20能改成戰鬥轟炸機嗎?從FB-22戰鬥轟炸機,看殲-20衍生方向
    但如果從實際作戰性能上來看,因為FC-31「鶻鷹」隱身戰鬥機遲遲未能夠得到包括中國空軍在內的眾多潛在用戶的肯定,導致其直到現在還只能夠算作一款試驗性質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在同時面對兩款隱身戰鬥機時,作戰壓力毫無疑問是更大的。
  • 「殲-31」、「殲-35」還是FC-31?海外專家看中國另一款隱形戰鬥機(1)
    由於譯者水平不足,文章中可能出現的錯誤請各位讀者多加指正。中國的FC-31是一款雙發隱形戰鬥機的驗證機,該機先後有著兩代不同的機體,分別從2012年底與2016年底開始進行有效的飛行測試。多年來,該機被外界經常性地賦予了「殲-31/J-31」的錯誤稱呼,在該機的消息剛出現在網際網路上時,還曾經被稱作「殲-21」等名稱。
  • 殲31升級後航程將與F35相當 003航母最多或能載70架
    殲-31作為航空工業集團自籌資金立項的中型五代機技術驗證機項目,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和沈飛/沈飛所一開始便將「一機多型」作為該項目的核心概念,其中就涵蓋了艦載戰鬥機型號。  目前外界對於殲-31有相當多的質疑,首當其衝的就是其作為中型機,在航程、作戰半徑上不佔優勢,如果要上艦,這會是一大短板,會縮短航空母艦航空作戰的控制範圍,削弱航母戰鬥群的制空/防空作戰能力。  殲-31 2.0技術驗證機,從機體氣動外形設計和機身設計看,改變非常明顯  從技術角度看,這一說法其實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