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再傳捷報!「窮人版殲20」解決四代機難題,沈飛殲31迎頭趕上

2021-02-15 章氏同鄉匯

最近,成飛在網上公布了一組中型低價位四代機的圖片,這組圖片一經公開,迅速在網上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從照片當中可以看到,該型第四代戰鬥機的體型明顯比殲20小一圈,是屬於第四代中型戰鬥機。但是,該機儘管比殲20體積小,卻具備了殲20所擁有的大部分特點。由於其單價便宜,適合經濟相對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裝備,因此該機也被網友譽為「窮人版殲20」。

從圖片中不難發現,成飛的這型中型四代機成功的解決了飛機隱身和氣動布局之間的矛盾。在以往的第四代戰鬥機研製當中,隱身和氣動布局往往「魚和熊掌可以兼得」。比如F22戰鬥機,其隱身性能很好,但是飛機的氣動布局就很差勁。再比如蘇57,其氣動布局很好,但是飛機的隱身能力就很差勁。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的航空專家和設計師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四代機的隱身和氣動上做到最佳的平衡?

很明顯,成飛在這一難題上已經走在了前列。殲20戰機就恰到好處的做到了隱身和氣動之間的最佳平衡。但是,殲20是給中國空軍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肯定不會用於出口。而成飛除了研發自己使用的戰鬥機以外,還負責中國戰機出口搶佔市場的重任。因此,成飛急需一款造價便宜,但是性能優秀的四代戰機來填補四代機出口的市場。

對於成飛來說,這型飛機的研製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成飛用殲7佔領了二代機出口的一些市場,成飛後頭用梟龍正在佔據三代機出口的市場。因此,在二代機和三代機出口都取得突破後,成飛就得想方設法在四代機上形成出口的突破。所以呢?成飛就依靠自身的科研實力,設計了這款性價比較高的四代隱身戰鬥機。

在四代機的發展上講,成飛研發的這款四代機成功地解決了第四代戰鬥機的一個世界性難題——「物美」和「價廉」之間的矛盾。眾所周知的是,第四代戰鬥機往往物美,但是要想做到價廉,那是很難的事情。美國的F22由於價格太貴,僅僅裝備了183架。F35由於水漲船高,很多國家都放棄了購買。

但是,成飛的這款四代機成功的解決了第四代戰鬥機「物美」和「價廉」之間的矛盾,一旦成功研製並投入出口,那些想買F35但手頭沒錢的國家必然是興奮不已。很多對四代機有需求的第三世界國家也會考慮成飛研製的這款四代機。

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看,成飛公布的這款第四代戰鬥機設計方案在世界四代機的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款四代機必然在未來成為針對第三世界國家出口的主打四代機型號,以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空軍實現「擁有隱身戰機」的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成飛在研製出口型的四代機,沈飛也在研製用於出口的第四代戰鬥機殲31。一旦殲31和成飛的四代機共同實現出口,那麼中國將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出口兩種型號四代機的國家。

相關焦點

  • 海四代競爭出現第三者?除殲20殲31外,西飛也能造隱形戰鬥機
    有關殲20和FC31的上艦之爭,似乎到了暫告一個段落的時候了,很多人信誓旦旦地「預測」,FC31的大改上艦版,不管是叫殲31也好,還是叫殲35也好,很快就要露面了,甚至連名字都從「鶻鷹」改成了「海東青」。
  • 殲-20和FC-31哪款會成為海四代?或許大家都錯了!絕不是這兩款?
    海四代也許是殲-18也許是殲-31,但絕不會是殲-20和FC-31。  今天說一個老調重彈的話題,就是海四代的爭議。自從有了直通甲板大航母項目,海四代之爭就沒有停止過。基本上都集中在殲-20和FC-31這兩款隱身戰機上。  實際上,按照觀察人士的觀點,這說法本身就是錯的。
  • 殲31外形大變,或為國產航母而準備!
    一些專家認為殲20比殲31更加適合改為艦載機,因為殲20比殲31的技術更加成熟。但是殲31的製造商沈飛在艦載機的改進方面又比較有經驗。現在遼寧艦上的殲-15,就是我國從烏克蘭獲得Su-33戰鬥機的一架原型機T-10K-3和殲11為基礎改進的重型艦載型戰鬥機,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完成的,這一過程所積累的艦載機改進技能,不可否認地走在了成飛的前面。
  • 鮮為人知的殲-14戰鬥機,未出世便被殲-20擊敗,胎死腹中
    殲-20作為中國空軍的王牌戰鬥機,是中國空軍走向世界一流的象徵,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鮮為人知的是,在殲-20項目正式立項之前,沈飛集團曾提出殲-14五代機方案參與競標。但最終,通過軍方的權衡,殲-14方案敗下陣來,才有了如今的殲-20戰鬥機。那麼,殲-14方案具體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輸給殲-20?沈飛集團是中國最早的戰鬥機研製單位,匯聚了中國最頂級的航空技術人才。
  • 500架五代機包圍中國,殲20卻不到100架,成飛緊急開啟第4條生產線
    每一批次的原型機與前批次相比,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改進,這在一定程度上耽擱了殲-20的生產進度。其二,殲-20的發動機,無法像F-22那樣做到一步到位。而我國又急需五代機,因此殲-20隻能小步快跑,每一個階段少量生產裝備部隊。等技術最終成熟了再大批量生產。
  • 「海四代」會由誰來研發?沈飛更適合,隱身和艦載機技術均掌握!
    」不會等太久  從2009年殲15首飛到2012年編號552的殲15第一次在遼寧艦甲板起降,再到彈射型殲15T的出現,殲15伴隨我們已有十餘年時間。目前我國擔負先進戰鬥機研發任務的就是成飛和沈飛,「海四代」也必定出自其中之一,那麼兩者相比誰更適合研發隱身艦載機呢?綜合來看,沈飛的優勢更大一些。
  • 殲-31「鶻鷹」二號機大改後首飛 現場照曝光
    解放軍殲-20戰機最近正式曝光、俄羅斯首批蘇-35戰機亦預計在聖誕節交付中國之際,有傳沈飛集團製造出隱形戰機殲-31的二號機。
  • 中國曾研發比殲20還大的五代機,卻走錯方向重蹈米格1.44覆轍
    米格1.44是一種傳統的非常重視機動性的戰機,而其機動性的來源並非矢量推力發動機,而是傳統的機翼可動舵面,該機氣動複雜,全機可動翼面多達18處,尤其是腹鰭和尾撐都設計了可調舵面,所以該機的理論機動性非常好。
  • 殲-20要上艦?殲-31要涼?殲-20將發展「一機多型」,FC-31的壓力更大了
    而杜文龍的評價也很直接,從最近中航雙座型殲-20S戰鬥機的宣傳畫面出發,認為殲-20隱身戰鬥機未來將會走「一機多型」的發展道路。這幾個型號待會兒再來說所謂的「一機多型」,就是以某一款戰機為基本型,根據不同的任務環境,發展出針對不同作戰環境的特定機型。杜文龍認為,殲-20隱身戰鬥機,憑藉著本身的優勢,未來很有可能發展出殲轟型、加油型、電子戰型和艦載型。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新中國的空軍裝備從殲擊機開始,從一無所有、蘇聯購買、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從殲-1到殲-20,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弱到強,從第一代發展到第四代,從仰望美蘇到平視美軍,血淚和著汗水,蓽路藍縷,一路走來,終有一天我們會所向無敵!
  • 比殲20造價更加高昂的四代機,隱身版殲16,技術特點獨樹一幟
    如今的殲-20已經成為中國空軍的核心戰鬥力量,是攻破敵方的防空系統的一把利刃。那麼由沈飛公司在殲-11戰機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新一代雙座雙多用途戰鬥機殲-16,就是能配合殲-20將敵人防空系統體系擊潰的絕佳搭檔。
  • 沈飛如何才能走出陰影?
    但與集榮寵於一身的成飛相比,沈飛可算灰頭土臉。從把殲-7改進得米格都不認識,到給巴基斯坦幹副業整出「梟龍」,到推出中國第一代可以與世界叫板的殲-10,更是到閃瞎世界眼睛的殲-20,成飛的地位是掙來的。 當然沈飛也沒有閒著,建軍90周年的朱日和閱兵中, 5架殲-16、7架殲-15、7架殲-11B組成強大陣容,佔34架受閱飛機中的一半以上。
  • 四代機時代,殲-11日子怎麼過
    一方面,殲-20已經入役;另一方面,殲-11B「剛年輕就老了」。在第四代戰鬥機展翅的天空裡,還有殲-11的位置嗎?殲-11B是中國空軍的制空主力,但面臨「剛年輕就老了」的問題增加一套電傳控制杆已經不是難事,全玻璃化的顯示使得前後座的顯示和控制可以容易地互換,這使得在特長航時任務時,前後座飛行員可以交替飛行,分擔負擔,延長留空時間。也可以按照任務需要,在前後座之間靈活劃分任務。
  • 殲-31新照已看不到空速管,或將接近研發完成,未來很可能上航母
    除了美國,我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一次性研發兩種五代機的國家。一個是成飛的殲-20,已經服役裝備。
  • 殲-31改進版試飛成功 外國媒體的評價亮了!
    除殲-31外,中國自21世紀初以來也在開發另一款第五代戰鬥機,即更重型的殲-20。它的起飛重量為36噸,最高時速可達2馬赫。另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中國日前成功試飛一款先進戰鬥機,其正在快速現代化的軍隊有望再次獲得令人印象深刻的裝備。報導稱,該飛機是中國第二款第五代戰鬥機,是繼體型較大的殲-20之後現有的最先進戰鬥機。
  • 殲31現身"航母"甲板,開始上艦測試?那殲20還有機會嗎?關鍵看這一點
    雖然殲-20的尺寸會導致航母的載機量較少,但質量應該可以彌補數量的缺憾,尤其在針對美軍F-22、F-35的戰鬥中,殲-20的質量優勢肯定要比殲-31的數量優勢更重要。雖然殲-31航程和載荷比不上殲-20,但其整體尺寸較小,可以讓航母攜帶更多數量的殲-31。
  • 小國都想造四代機?美媒驚嘆中國的殲31忽悠人
    不過基於米格設計局只有米格1.44這一型堪稱古怪的準四代機研製經驗,想要開發四代機,尤其是單發四代機困難重重。要保證充沛的動力來進行超音速巡航,又要體積不能太大,這點就夠米格設計局頭痛的。現有T-50的117S如果用在單發機上,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殲-10項目的複製品。那麼米格的錢就是白化了。至於機體結構和外觀構型上,米格設計局恐怕現在只能說有個想法,沒下一步實施的可能性。
  • 沈飛第4代機殲-14「雪鴞」與殲-20「威龍」競爭落敗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說上面這架未知型號的隱身戰機是沈飛研製的,也就是後來被我們大家稱之為殲14雪鴞的新型戰機,其最早就是用於和現在已經裝備服役的殲20競爭空軍的下一代隱身戰機項目的。其實這也符合戰機發展思路,比如早前美國的重型隱身戰機項目招標的時候就有諾格的YF-23和洛馬的YF22同臺競標、中型隱身戰機項目招標的時候也有波音的X-32和洛馬的X-35戰機同臺競標。
  • FC31變身為殲35,為上艦機體全面放大,性能真能比肩殲20?
    因為同時期的殲20戰機已經2017年的時候就正式加入部隊開始服役,並且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開始進行戰鬥值班,其整體作戰性能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和媒體的高度評價,但是相比之下FC-31技術驗證機從最開始的「模仿F-35A」外形設計,到後來的航展飛行「冒黑煙」,給人一種感覺沈飛真的已經在五代機領域輸給了成飛。
  • FC31前身殲14雪鴞,競爭中不敵殲20,在蘇式道路上越走越遠
    相比於殲20,沈飛FC31的亮相更加高調,但從其編號FC來說,就顯示了其是在軍方訂單競爭失敗後的產物,只能嘗試走外貿的路線。而這次我們不說FC31,來說一說它的前身,由沈飛開發的殲14"雪鴞"戰機,以及它在國產五代機競爭中是如何不敵殲2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