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2022-01-23 星辰時空

新中國的空軍裝備從殲擊機開始,從一無所有、蘇聯購買、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從殲-1到殲-20,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弱到強,從第一代發展到第四代,從仰望美蘇到平視美軍,血淚和著汗水,蓽路藍縷,一路走來,終有一天我們會所向無敵!

如今國的「殲」字頭戰鬥機的聲譽已不亞於美國的「F」字頭戰鬥機,從殲-7在世界範圍內大賣開始,後續跟進的殲-10/11/15/16,以及世界上第二款入役的五代機殲-20,每一款戰機的問世都代表著我國軍用航空領域的進步,從無到有、從仿到精,中國的殲擊機研製已進入到快車道。

 

(中國自研殲擊機一族)

但各位是不是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咱們的戰鬥機編號不是連續的,比如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的名字是殲-5,那在它之前的機型諸如殲-1、殲-2、殲-3、殲-4跑到哪裡去了?

而在有了殲-8戰鬥機之後,為何沒有見到殲-9的問世就直接推出了殲-10,這其中的斷檔是怎麼回事?

想要了解這些,那咱們就從頭說起!從殲-1至殲-16戰鬥機、列裝沒有列裝的機型都有,在這裡你可能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一)

殲-1(具體來說應該叫做殲教-1)

該機為我國自行設計、生產的第一款噴氣式飛機(注意,它是首款噴氣式飛機,不是戰鬥機!殲-5的定型時間更早,但它是一款仿製型戰機),由瀋陽飛機製造廠研製,研發時間為上世紀50年代,首飛時間為1958年。

(殲教-1)

殲教-1為一款直翼噴氣式飛機,採用雙側進氣的方式,該機機長10.56米、翼展11.43米,最大起飛重量4602公斤,配備有一臺由沈航發動機設計所與黎明發動機公司聯合改進的渦噴-5型發動機,其最大推力約為16千牛左右。

在性能方面,殲教-1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0.77馬赫(約840公裡/時),最大升限為1.45萬米,航程在不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為957千米

武器配置上因為這是一款教練機,所以它只有一門23毫米機炮被設置在機身的左側位置。

(殲教-1)

當年殲教-1可謂是我國軍用航空事業的一顆新星,而打造這款新星的團隊則更為亮眼,因為它可以說是由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完成的。據資料顯示負責研製殲教-1的設計團隊人員平均年齡只有22歲,除了三位總工(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有飛機設計經驗之外,其他的人都是邊學習邊設計的。

(殲教-1)

雖說這款飛機並沒有被大規模列裝,生產數量也只有3而已,但它的成功研製卻實實在在地鍛鍊了一支隊伍,比如後來的航空專家葉正大、強-5攻擊機的主管設計師陸孝彭、殲-5甲的主任設計師屠基達等等皆出自該團隊。

(二)

殲-2、殲-3、殲-4

關於這三型戰機在現有資料中在下並未查到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它們存在過!有說法稱在50年代我國曾引進的米格-15的國內名稱為殲-2,引進米格-9殲-3,引進米格-15BIS殲-4,但這些命名只是在一些軍迷的文章中被提到過,官方證據基本沒有,所以咱們也不能胡亂猜測!

(米格-15和米格-9)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官方的說法就是:我國戰鬥機的命名是從「5」開始的,即殲-5。

根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鄭祥明教授介紹,我國戰鬥機之所以是從殲-5開始命名的,其代表的寓意為「從五(無)到有」!

也有說法是其誕生的時間為50年代,因此就以「5」這個數字作為起點。

總之,除殲教-1有明確記錄之外,剩下的殲-2、殲-3、殲-4這三個編號並未在我空軍的戰鬥序列中出現過,研髮型號也沒有明確記載。

(三)

殲-5,中國製造第一代戰鬥機

殲-5這款戰鬥機咱們就不用多說了,它是我國軍用航空史上的一款標誌性戰機,仿製於蘇聯的米格-17戰鬥機,共生產1994架,戰功赫赫!

(殲-5)

(四)

殲-6,我國首款超音速戰鬥機

殲-6是我國生產的首款超音速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任務,1960年開始批量生產,1983年停產,期間該型戰機共生產數量超過5000架(殲-6是我國目前生產數量最多的一款戰鬥機),2010年殲-6正式退役。

(殲-6)

(五)

殲-7,享譽世界的「七爺」

「七爺」在世界發展中國家大賣,可謂「威名世界」了。

不過還是要說一下,殲-7可能也是目前我國戰鬥機序列當中衍生型號最多的一款戰鬥機,細數了一下,殲-7的國內型號共有15種出口型號有12種

 


(殲-7)

同時身為二代機的「七爺」發展到今天早已「脫胎換骨」,其最新型號的殲-7G型的戰力水平按照外媒的評估基本已接近或超過美國F-16A的水平。出口巴基斯坦等國的輕型戰機FC-1「梟龍」,就是來自於殲-7G的一種專用於出口的外貿型,至今還在還熱賣中。所以雖然殲-7在如今的中國空軍屬二線或接近退役的戰機,但在世界範圍內它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六)

殲-8,勤勤懇懇的天空捍衛者

有「空中美男子」之稱的殲-8戰鬥機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力機型之一,儘管其性能並不盡如人意,但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正是它竭力的維護著中國的領空。

 

(殲-8)

(七)

殲-9,生不逢時的高標準戰機

這款戰機在我國航空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該機的設計方案在1964年時與殲-8被同時提出來,二者的主要區別是殲-8採用的雙發配置,而殲-9為單發,在氣動布局上殲-9採用的是和現役殲-10類似的無尾三角翼設計、鴨式布局。

(殲-9)

在其他配置上,殲-9的動力計劃使用WS-6型渦扇發動機、配備有205型雷達以及四枚PL-4型飛彈。

在1975年時對該機下達的技術指標為最大飛行速度接近馬赫數2.5,升限23000米,航程2000公裡左右;

類似的指標在當時可謂是相當先進了,對比同時期的美國F-4「鬼怪」戰鬥機可知,該機最大飛行速度為2.23馬赫,升限1.83萬米,航程2600千米。

(殲-9)

所以這樣一對比咱們就知道為什麼殲-9最終沒有被定型了,因為指標稍微有點高,相比於殲-8來說,殲-9似乎有點冒進了。

殲-9戰鬥機從1964年開始論證,到1980年計劃停止,期間歷經16年時間,不過最終它仍沒有一架原型機被製造出來。但在殲-9戰鬥機設計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卻在後來的殲-10戰鬥機上得以應用,所以殲-9也並非是一點貢獻沒有,只能說是「生不逢時」!

(八)

殲-10,自主三代機的領軍者

殲-10戰鬥機是我國自主開發研製的首款三代機,現為我空軍的主力機型。該機是引領我國空軍全面邁入三代機時代的一款標誌性機型,很帥,也很給力!

(殲-10B)

(九)

殲-11,空中多面手

殲-11是中國從俄羅斯引進蘇27的沈飛國產化型號,現中國空軍的絕對主力機型,其衍生型號包括殲-11B(完全國產的新型戰機)、殲-11BS(殲-11B的雙座版本)、殲-11BH(殲-11B的海軍版本)、殲-11BSH(海軍雙座版)、殲-11BG(裝備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版本)。

(殲-11BS)

(十)

殲-12,短小精悍的「戰將」

殲-12共有5架樣機被製造出來,但並未列裝部隊

該型戰機是我國為跳出「蘇式戰機」設計理念圈而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其主打性能為「短小精悍」。

1969年被正式立項,由南昌飛機製造廠承制,前文提到的陸孝彭為總設計師。

殲-12被定位為是一款小型單座噴氣式戰鬥機,其機身重量非常輕,空重僅為3.17噸左右,甚至有不少人將其視作是有史以來重量最輕的噴氣式戰鬥機。

(殲-12)

該機採用低位後掠翼設計、機頭進氣,在外觀上多多少少還是有著不少蘇式戰機的影子。不過別看該機重量很輕,但火力配置還是很到位的,一門23毫米機炮外加可掛載4枚空空飛彈的掛架,在這個噸位上能有如此表現也算是一種突破了。

1970年殲-12首飛成功,並製造了3架樣機,不過它畢竟是我國第一款完全自主設計的戰鬥機,缺點還是不少的,在試飛後的七年時間裡,南昌飛機廠一直對該機進行修改,以期達到最佳狀態。

(殲-12)

1977年殲-12已完成135次飛行測試,總飛行時間約為61小時,雖然此時的殲-12已完全到達設計標準,但因為該機的綜合效能較殲-7差了一大截,所以最終在1978年項目被終止

(十一)

殲-13,設計圖上的戰機

一款停留在設計圖上的戰鬥機,並未被真正製造出來!

該機的理念是由沈飛在70年代後期提出來的,其定位為一款單發、單座、輕型空優戰鬥機,最初它是為取代殲-6而開發的,但到了後期由於國際上新型戰機不斷湧現,殲-13的定位被再次提高。

(殲-13)

按照設想該機對標的機型是蘇聯的米格-29和美國的F-16,不過受制於發動機,殲-13項目在成飛的殲-10成功後就被終止了。

殲-14,網上被傳得神乎其神的一款戰機,但實際上似乎它並不存在,如果真的有的話,那估計也是和殲-13差不多,只能算是一款被遺留在紙面上的戰機。

(十二)

殲-15,我國首款艦載機

殲-15是我國第一款艦載機。該機以蘇-33艦載機和殲-11戰鬥機為基礎研發,目前是我國航母的主力機型

 

(殲-15)

(十三)

殲-16,炸彈卡車

殲-16是在中國對標俄羅斯的蘇-30在國產化-11基礎上開發而來的機型,按照定位該機屬於「炸彈卡車」的角色,主要用於接替在役的殲轟-7戰鬥機,實力強悍,不遜色於美制F-15的最新型號。

(殲-16)

(十四)

-20,全球最先進的重型隱身殲擊機

由於中國航空技術的後積簿發後發優勢國產第四代重型隱身殲擊機殲-20一舉趕超美俄,無可爭議地成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戰機。由於美俄兩國在軍事裝備上的競爭原因,其先後將原本世界殲擊機劃代從第四代戰機(四代機)「普調一代」,稱之為「五代機」。為了不落人下,也為了更好比較,國內不少軍事專家和軍迷也將殲-20稱之為「五代機」,覺得彆扭也沒法子,因為誰也不願意在數字上吃虧啊。

(殲-20)

暫到殲-20為止,這就是目前我國帶有「殲」字頭的戰鬥機所有型號的說明,至於有人會問那「殲-17/18/19」呢?暫時空號。

(十五)

「殲-31」和「殲-35」,正在研製中的中型隱身殲擊機

殲-20之後,再有新機立項,或許會以21為起點了。如沈飛自研的四代中型隱身殲擊機「鶻鷹」,立足於外貿出口,外貿編號為FC-31,將來其空軍自用型號是否編號為「殲-31」尚未有確切消息。

 

(「鶻鷹」3.0)

今年,沈飛「鶻鷹」基礎上研製的海軍艦載機已經首飛,至於編號是殲-25」還是殲-35」,尚未公開宣布。

(2021年10月29日中國隱身艦載機首飛)

中國的噴氣式殲擊戰鬥機經歷了第一代戰機殲-1、殲-5、殲-6系列,第二代戰機殲-7、殲-8系列,第三代戰機殲-10、殲-11、殲-11、殲-15、殲-16系列,第四代(按美蘇叫第五代)戰機殲-20、「殲-31」、「殲-35」系列,形成了全譜系、系列化發展態勢,其中包括戰機的發動機,已全面實現國產化

新中國空軍裝備,從殲擊機開始,從一無所有、蘇聯購買、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從殲-1到殲-20,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弱到強,從仰望美蘇到比肩美俄,血淚和著汗水,蓽路藍縷,一路走來,終有一天我們會所向無敵!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的殲系戰機。確切的說應該叫殲教1殲教1是沈飛58年自行研製成功的,殲教-1是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該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和第一種噴氣式飛機,因而在新中國航空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 中國「戰機之王」殲-20是不是美軍F-22的對手
    相信很多網友表示現在中國殲-20的隱身技術再次突破,整體實力會提升到什麼程度?相信大家都很期待殲20與F-22的交手,那麼作為中國「戰機之王」殲-20能否全面碾壓美軍F-22?美國空軍F-22戰鬥機殲-20的橫空出世,狠狠的扇了美國一臉,從最初的不屑一顧到外媒專家聯手大肆貶低殲20還不配與F22和F35一戰,口水大戰不知淹沒了鄰近多少小國。
  • 殲-20隱形戰機用到的複合材料盤點
    2011年1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在成都黃田壩完成首飛。從研發、試訓、到列裝作戰部隊、實戰實訓,形成戰鬥力、「國字號」殲-20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和空軍裝備的飛速發展。       那麼你知道殲-20使用了哪些複合材料嗎?
  • 殲20,中國戰機崛起之路
    被中國軍迷親切稱為「愛芙娘娘」的F-22首飛的同一年,成都飛機工業集團611所裡,以楊偉總設計師為首的工程師團隊也默默開始了中國第五代戰鬥機的立項工作。首架殲-20技術驗證機於2009年製造成功,並於2011年1月在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實現首飛,在2016年11月珠海航展上向全世界做出了成功展示。
  • 後起之秀的中國殲-20戰機.
    殲20作為世界後起之秀的空優隱形戰機,它的問世打破了美國F-22隱形戰機獨家擁有的地位,真正做到了敵無我有,敵有我優的巨大進步和創新。在殲-20還沒有問世的時候,世界的天空一直被美國的F-22所主導,相比F22.我國研製的殲20綜合能力要遠遠的比F22強大。殲20優異的雷達掃描可以在很遠的距離先於F22發現對方。
  • 殲-20戰機全解析!
    從2011到2016年,從1月11日到11月1日,從成都到珠海,從那個聖誕節的最佳禮物到在全國觀眾面前留下的驚鴻一瞥,五年來,殲-
  • 中國戰鬥機家族為什麼沒有出現殲17,殲18,殲19,而是直接到殲20?
    殲-10戰機,中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戰鬥機2011年1月11日對於中國空軍來說註定又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第四代(西方標準)隱形戰機殲-20戰機試飛成功,經過6年的不斷試飛改進,殲-20這款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第四代隱形戰機在
  • 為什麼說殲16才是我國最急切需要的戰機?比殲20需要的可能還多
    戰鬥機是現代軍隊最主要的空中作戰力量,在體系化作戰當中制空權的奪取相當重要,而為了減少人員傷亡,空中打擊是一種十分必要的方式,所以在綜合作戰的要求下,各國都在研發先進戰機,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當然也在其中。殲20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可是殲20的生產速度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滿足中國的戰略需求,所以中國最急切需要且有最大缺口的戰機絕非是殲20。
  • 中國新型戰機亮相,或比殲-20更可怕!
    就在今年年初,中國空軍正式列裝了殲-20隱形戰機,從而宣告了中國正式告別沒有第五代戰鬥機的歷史,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獨立自主裝備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
  • 中國最神秘材料產能支持年造20架殲20戰機
    據「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消息稱,國外將複合材料應用在戰機機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了明顯的減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勞、耐腐蝕等性能,數據顯示採用複合材料結構的前機身段,可比金屬結構減輕質量31.5%,減少零件61.5%,減少緊固件61.3%;複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可減輕質量32.24%。
  • 又給中國殲20「找爹」!抄襲了米格1.44?
    俄媒稱,儘管米格1.44項目已在俄羅斯壽終正寢,但在正同時研發兩款四代機的中國,卻引起了極大的興趣。據中方說法,殲-20將是中國第一款成熟的五代機,但是專家表示,有趣的是,殲-20與米格1.44有著許多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文章稱,這兩款戰機都有著鴨翼和V型尾翼,這意味著中國人在研發這款戰機的時候一直都牢記著俄羅斯的原型機。
  • 中國首次展出我軍最強戰鬥機部隊:成隊的殲20殲16戰鬥機機群
    16兩款戰機,這兩款戰機作用不同,但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演習中兩款戰機完全可以完美搭配執行打擊任務,將打擊任務的效率提高一個層次,以殲20的突襲和制空能力可以輕鬆幹掉「紅軍」的預警機或加油機,隨後就可以奪取制空權,最終使用殲16戰機執行打擊任務,在空地一體化執行打擊任務的情況下,殲20+殲16的配合完全不亞於美國空軍的F22+F15SE的配合。
  • 印度飆風戰機亮相 要與殲20比高低
    陣風戰鬥機精彩表演視頻飆風戰機與殲20大比拼飆風戰機公開亮相,它的戰鬥力也引發網路熱議。中印網友就飆風戰機能否戰勝中共殲20,展開一場論戰。媒環球時報英文版引述專家張學峰的話稱,飆風戰機僅優於印度另一款戰機蘇愷30MKI約1/4,對於具備匿蹤性能的第4代戰機(暗指殲20)不會造成影響。
  • 殲10-B、殲20等重磅機型華麗亮相,中國戰機為何這麼牛?
    今年年初正式入列的、我國空軍首款第四代戰機殲-20在珠海航展上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進行飛行展示。此外,殲20在航展上再次亮相,以3機編隊的形式做出一系列動作,空軍某基地司令員、空軍特級飛行員張偉林:空軍出動了三架殲20戰機,三機以箭隊、密集隊形進場,先後完成了雙機低空盤旋、上升轉彎,單機的加力盤旋、戰鬥轉彎,半徑的翻轉脫離,單機的大仰角拉起、斜半滾、上升橫滾及大速度通暢、垂直爬升等飛行的動作,充分展示了空軍殲20戰機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優異的作戰性能,也展示了殲20飛行員精湛的飛行技術水平
  • 殲20升級版堪稱「五代半」戰機
    眾所周知,殲-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重型隱形戰機,也就是五代戰機。那麼,殲-20S又是何等戰機呢?它還是重型隱形戰機,不過是雙人版,S,就是漢語拼音「雙」的拼音字頭。由於殲-20採取全新電控系統和智能頭盔,由一人操控完全可以完成各類戰術動作,充分發揮殲-20的優秀性能,在空中秒殺任何一款四代戰機。也可以成功壓制美國五代機。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搞雙人版呢?
  • 中國殲-14戰機初露鋒芒
    【迷彩先生 迷彩軍事快評第2016265期】隨著殲-20、殲-31的接連亮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時研製五代戰機的國家,雖然解放軍還沒有正式裝備一架五代戰機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根據官方公開過的消息,殲-10的兩側機翼上可各掛載1枚近程飛彈和1個中程飛彈複合掛架(每個掛架掛載兩枚中程飛彈),機翼內側兩個主掛架各掛載一個1400升副油箱,而進氣道下方掛架則可另外掛載一個800升副油箱和四枚炸彈。
  • 五架殲-20戰機有多大威力?
    殲-20「威龍」是中國戰略空軍現代化進程中的傑作,殲-20的列裝是中國國防力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填補了中國在現代化空戰領域的多項空白
  • 有了殲10和殲20,為何中國空軍殲8戰鬥機還遲遲不退役?
    國際關係風雲變化,在70年代後,中蘇關係開始緊張。為了防禦蘇聯TU22逆火超音速轟炸等對我國的突防,我國需要一款能夠攔截的飛機,於是在殲八的基礎上,改機頭進氣為兩側進氣,加裝機頭雷達等,有了殲八Ⅱ。在20世紀後,中國空軍迎來了自己的第三代戰機殲10,自己的第四代戰機殲20。中國空軍從此硬起了腰杆,成為了世界一流。但在中國空軍普遍改裝第三代,第四代戰機的時候,殲八這款上個世紀60年代研製的戰鬥機卻還在一線部隊服役,雖然說現在服役的是改進後的殲八Ⅱ,但仍是第二代戰機,和殲10,殲20比已經落後。那殲八Ⅱ為何還不退出現役部隊呢?
  • 中國殲-20戰機世界排名曝光,眾望所歸,他是第五代戰機攪局者
    【鐵拳大衛軍事觀察第173期】內容提要:如果不是這次殲-20戰機真正出現在珠海航展上空,恐怕很多國外媒體還會認為中國研製的第五代戰機只是「模型」、只是CG圖像合成。這是外媒對中國武器裝備一向抱有的成見已經成為思維定式,中國自主研製的殲-20隱身戰鬥機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