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鬥機家族為什麼沒有出現殲17,殲18,殲19,而是直接到殲20?

2021-02-20 航空苑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建設強大的空軍,積極開始研製生產保衛領空的戰鬥機。1956年新中國製造殲-5戰鬥機試飛成功,同年9月加入中國空軍服役,殲-5戰鬥機是中國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結束中國空軍沒有國產戰鬥機的歷史,在中國空軍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此後的幾十年裡,中國空軍相繼研製出殲-6、殲-7和殲-8系列戰鬥機,其中殲-6戰鬥機是中國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擊落敵機最多的戰鬥機,在長達數十年的服役生涯中,為保衛祖國領空立下汗馬功勞,2010年殲-6全部退役,標誌這款中國名機正式完成了它漫長而又輝煌的歷史任務。

殲-6戰機,中國服役數量最多的戰鬥機

進入新時代之後,殲-6、殲7、殲8這些戰鬥機由於性能落後,已經不太適應新時代的空防需求,中國必須研製下一代戰鬥機滿足日益增長的防空需求。1998年3月23日,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第三代(西方標準)殲-10在這一天試飛成功,標誌中國已經正式掌握世界先進戰鬥機的製造技術,而中國在1992年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戰機被國產化,國產版蘇-27被命名為殲-11,隨著殲-10的服役,中國空軍形成以殲-10、殲11兩種機型搭配的現代空防體系,中國空軍現代化加速前進。

殲-10戰機,中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戰鬥機

2011年1月11日對於中國空軍來說註定又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第四代(西方標準)隱形戰機殲-20戰機試飛成功,經過6年的不斷試飛改進,殲-20這款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第四代隱形戰機在2017年正式服役,隨著殲-20的服役,中國空軍正式進入「隱形時代」,殲-20對於中國空軍來說不僅僅是一款高性能戰鬥機,更是一個裡程碑,它標誌中國空軍裝備已經趕上或者超越世界先進水平。在歡慶殲-20服役的同時,軍迷們不免發出一個疑問,在中國戰鬥機家族中,為什麼沒有出現殲-17、殲18、殲19,而是從殲-16直接到了殲20呢?

殲-20,中國自主研製的隱形四代戰機

中國最新的戰鬥機從殲-16直接到殲-20,看不見殲-17、殲18、殲19,那麼是不是說明就沒有這三款戰機呢?其實不然,雖然這三型戰鬥機沒有出現,它們或者被拿來當做試驗機,最終因為沒有發展成為成品而夭折,不過它們卻實實在在的為中國空軍做出了很多貢獻,比如殲-19這款戰機,本來是在殲-17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隱形戰鬥機,不過由於發動機外殼設計不合理被下馬為了,雖然殲-19沒有最終成型,不過殲-20能夠研製成功一半功勞應該歸功於殲-19,是它為中國培養難得隱形戰機的人才和積累寶貴經驗。

殲-19想像圖

在殲-17、殲18、殲19這沒有出現的戰鬥機中,其中最神秘而且最有特點的當屬於殲-18戰鬥機,網傳殲-18是一款極具科幻色彩的垂直起降隱形戰鬥機,代號叫做「紅鷹」,隨著時代的發展,垂直起降戰鬥機成為潮流,比如英國的「鷂」式戰鬥機,美國的F-35B隱形垂直起降戰鬥機,垂直起降戰鬥機起降靈活、部署速度快等優點,由於中國目前也在積極發展兩棲攻擊艦上,所以中國發展垂直起降戰鬥機也不無可能,而處於保密狀態的隱身垂直起降戰鬥機可能就是殲-18。

相關焦點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中國自研殲擊機一族)但各位是不是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咱們的戰鬥機編號不是連續的,比如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的名字是殲-5,那在它之前的機型諸如殲-1、殲-2、殲-3、殲-4跑到哪裡去了?而在有了殲-8戰鬥機之後,為何沒有見到殲-9的問世就直接推出了殲-10,這其中的斷檔是怎麼回事?想要了解這些,那咱們就從頭說起!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後來,因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體制調整,沒有繼續研發、項目中止。殲2即中國米格15米格15戰鬥機是由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
  • 【軍迷·問】為什麼沒有殲9、殲12等戰鬥機?
    「99A坦克」、「東風飛彈」、「殲15戰鬥機」…… 很多人一說起這些型號都朗朗上口。不過說到戰鬥機,大家在閱兵上見到了「殲10」、「殲11」、「殲15」,很多人也許不禁會問:怎麼沒有殲12、殲13、殲14啊? 從解放軍空軍戰鬥機裝備序列史來看,一路下來殲5、殲6、殲7、殲8都有,唯獨沒有殲9,再往後殲10、殲11,然後殲15,似乎又缺席了那麼幾位。
  • 金一南:從殲20和殲8的差距講起,中國為什麼需要山東艦?
    那麼,這一年,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就,中國軍隊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文 | 周宇婷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CNR國防時空」(ID:guofangshikong),原文首發於2019年12月19日,原標題為《從兩棲攻擊艦下水到山東艦入列 金一南:中國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 海四代競爭出現第三者?除殲20殲31外,西飛也能造隱形戰鬥機
    有關殲20和FC31的上艦之爭,似乎到了暫告一個段落的時候了,很多人信誓旦旦地「預測」,FC31的大改上艦版,不管是叫殲31也好,還是叫殲35也好,很快就要露面了,甚至連名字都從「鶻鷹」改成了「海東青」。
  • 中國為什麼需要山東艦 金一南:從殲20和殲8的差距講起
    您如何看待不斷豐富的「20家族」?  金一南:這個飛躍讓我們國人感到非常驚嘆。空軍力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薄弱環節,因為以前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主要是蘇聯空軍的技術,包括我們的殲-5、殲-6、殲-7甚至殲-8,都是來自於蘇聯技術。
  • 中國為什麼需要山東艦?金一南:從殲-20和殲-8的差距講起
    有評論認為,殲-20、運-20、直-20相繼亮相,標誌著中國空軍進入「20時代」。您如何看待不斷豐富的「20家族」?金一南:這個飛躍讓我們國人感到非常驚嘆。空軍力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薄弱環節,因為以前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主要是蘇聯空軍的技術,包括我們的殲-5、殲-6、殲-7甚至殲-8,都是來自於蘇聯技術。
  • 雜談殲-20戰鬥機座艙
    作為我們國家空軍頭一號戰機,殲-20有很多看點,當然了,水平比較有限,只能比較淺顯的說說。
  • 央視官宣:「更威猛的殲-10」即將出現!隱身版殲-10要亮相了?
    ,中間突然加了一句「殲-10家族或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這一句話,然後繼續說殲-20的事,表示「殲-20在戰機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永不止步,引領中國特色的技術發展,將飛行技術推向極致」。這個解說詞,稍微有點語文功底的人都會感到「殲-10家族或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這句話加的非常可疑,難道是讓殲-10具備殲-20一樣的隱身能力?此外,起碼到目前為止,殲-10型戰鬥機還有一型技術改進的型號沒有出現(也就是傳的沸沸揚揚的殲-10D),而且有可能很快就要出來亮相了。
  • 中國首批三代機悄然退役:為什麼比殲-7、殲-8等二代機更早?
    儘管殲-7、殲-8這樣的二代半戰鬥機仍沒有完全離開作戰序列, 殲偵-8D/F甚至還大有服役至2025年的氣勢——原裝進口的蘇-27,也確實到了該告別的時候。為什麼?明明殲-7、殲-8都賴著不走!但無論是怎樣的維護,機體的老化是無法避免的;在前段時間,軍事專家杜文龍也曾發文宣告這批原裝進口的蘇-27將退出一線作戰單位,向二線單位轉移;機況實在是差的,極有可能直接退役封存處理。這批蘇-27,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至於殲-8,其偵察改進版仍然堪大用:高空高速的特性讓它仍然有使用價值。
  • 殲-20和殲-10B為何這麼牛?!
    我們先來看一看「殲-20」▼▼▼殲-20戰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2017年7月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首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標誌著人民空軍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該戰機陸續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將進一步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有助於空軍更好的肩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
  • 鮮為人知的殲-14戰鬥機,未出世便被殲-20擊敗,胎死腹中
    而在此之前,只有美國擁有現役的F-22和F-35隱身戰鬥機。殲-20作為中國空軍的王牌戰鬥機,是中國空軍走向世界一流的象徵,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鮮為人知的是,在殲-20項目正式立項之前,沈飛集團曾提出殲-14五代機方案參與競標。但最終,通過軍方的權衡,殲-14方案敗下陣來,才有了如今的殲-20戰鬥機。那麼,殲-14方案具體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輸給殲-20?
  • 有了殲10和殲20,為何中國空軍殲8戰鬥機還遲遲不退役?
    我們海對面臺灣省的盟友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頻繁的出現在我國領土上空偵查,由於沒有能都對付這種在萬米高空偵查的飛機,我們只能用紅旗-2防空飛彈守株待兔來對付U-2偵察機。雖然說,最後面打下了五架U-2,但這種被動的防禦局面讓中國空軍非常不適應。為了改變這個局面,中國的軍工科研者通過我們已經吃透了的殲七技術,用兩架拼一架的方法,研製出了殲八戰鬥機。
  • 美軍模擬F-22戰鬥機大戰中國殲20戰鬥機過程
    這基地直接就在東海上,在東海海域作戰時有地利之便,更重要的是嘉手納距離中國數百公裡,陸基防空雷達不易或不可能精確掌握這裡軍機的行動,因此嘉手納的地理優勢絕佳。,然後用電子束焊拼接,體積、重量仍偏大,所以空重達19噸,殲-20戰鬥機如果使用15500kg推力的太行發動機加上矢量噴口的話,F-22的優勢將不再存在。
  • 什麼是殲-35?為什麼上艦會是殲-35?
    首先我們現在在搞的03(18號),04(19號)航母還沒正式成軍呢,他們總體情況如何,要不要搞後續艦,整不整核動力還要待時間去考驗呢。大家都知道新玩具要試驗的科目很多,比如殲-20戰機,2011年「首飛」,2018年才正式列裝作戰部隊,擔任戰備任務。
  • 從初代殲-11到終極殲-7:中國空軍的「影子家族」殲擊機
    隨著殲-9於1978年12月最終徹底下馬轉入課題研究,殲-11這個名字再次出現,就是二十年後的「十一號工程」了;而「超殲-7」更是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響應,在政治運動和時代大潮中只是個小角色的第一代低成本殲擊機計劃,就此終止。
  • 中國怪異戰機亮相代號殲17 一架頂10架殲10
    甚至有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中國新型殲17戰鬥轟炸機嚴重抄襲了俄羅斯蘇34戰機,這一點讓俄羅斯勃然大怒了。不過,有軍迷表示,如果中國真在研製殲17戰機,僅從對地攻擊能力上來說,一架殲17可以抵過10架殲10戰機。隨著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在敘利亞戰場頻頻出擊,中國是否也應研發同類戰機就成了個熱門話題。
  • 20種,中國蘇27原來這麼多,殲11殲15殲16就有14型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用方便麵、狗皮大衣和現金換回大批蘇27以來,這種俄羅斯戰機就在中國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側衛」家族。包括蘇27、蘇30、蘇35、殲11、殲15、殲16,各種子型號加起來竟然有20種之多,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 從嘲笑到恐懼,對照美軍F-22原版手冊比較中國殲20戰鬥機
    一:半吊子軍事專家們對中國殲20戰鬥機的嘲笑2010年12月20日,這架中國隱形戰機在四川成都飛機公司的機場跑道上進行了地面高速滑行,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0分,殲20首架試飛機在在殲十戰鬥教練機陪伴下升空,飛行三轉之後,於13時11分降落,殲-20戰鬥機的基本構型座艙後方裝有一對鴨翼,機翼為三角型,沒有水平尾翼,裝有一對V型全動式垂直尾翼,進氣口為類似美國
  • 殲10突破發動機矢量技術,沒有俄方幫忙,中國依舊能解決殲20動力
    殲-10 TVC測試中中國自主研發的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殲-10已經換裝了矢量推進發動機,並已經完成了首飛工作。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矢量推進發動機技術,從「理論工程樣機」進入到「實際工程樣機」測試進程中,此舉也代表了中國在發動機領域進一步的深入。如果說中國自行研發的「太行」發動機證明了,不依靠俄羅斯的幫忙中國也可以研發三代機的發動機,那麼矢量噴管的測試就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始擺脫俄方的幫助,自行解決四代機的動力核心的問題,畢竟實現了矢量噴管技術的殲-20,才能算的上一款真正的四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