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種,中國蘇27原來這麼多,殲11殲15殲16就有14型

2021-02-23 金一南講堂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用方便麵、狗皮大衣和現金換回大批蘇27以來,這種俄羅斯戰機就在中國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側衛」家族。包括蘇27、蘇30、蘇35、殲11、殲15、殲16,各種子型號加起來竟然有20種之多,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蘇27家族型譜,我們並不比俄羅斯少多少

首先是最早引進的蘇27SK,以及它的同型雙座教練機蘇27UBK,加起來差不多有76架。由於當時俄羅斯航空工業已經接近失去批量生產新飛機的能力,所以這些蘇27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俄羅斯空軍部隊中直接調撥的。有意思的是,在首批交付20架蘇27SK和4架蘇27UBK的同時,俄羅斯還給我們額外贈送了2架蘇27UBK。

蘇27SK

蘇27UBK

不過,這78架蘇27電子設備落後,有的雖然能夠搭載R27飛彈,但中距空戰能力聊勝於無,後續我們派出蘇27去土耳其和泰國,與F4和JSA39「鷹獅」進行演練的結果,證明了這一點。而現在,這些蘇27年事已高,有的已經退役。

蘇27UBK在泰國

而從9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共接收了100架蘇30戰機,包括蘇30MKK和蘇30MKK2,有些人傳說的蘇30MKK3並沒有。但是在接收首批蘇30MKK時,大約有20架飛機為蘇30MK,也就是說我們的確有3種蘇30。

我們的確有3種蘇30戰機

說到蘇30MKK,總有人將它和印度的蘇30MKI進行對比。的確,出口印度的飛機比出口中國的要先進一些,它提升的性能包括相控陣雷達和並不實用的矢量噴管,但是相比蘇30MKI的售價來說,還是蘇30MKK更為「良心」,不然,這種「側衛」戰機也不會接連出口中國、印尼、委內瑞拉和烏幹達,而蘇30MKI的用戶只有印度一家。

印度的蘇30MKI也有很多種,還被俄羅斯騙過

如果不考慮蘇57的話,24架蘇35S應該是我們引進的最後的「側衛」戰機了。很多人總是糾結於買蘇35S,到底是為了它的發動機,還是為了它的其他性能?但是沒有想過,咱有錢了,說買幾架玩玩,就買來玩玩,沒什麼不可以的,也不代表什麼。至此,咱們直接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系列總共有6種,而不是很多人說的5種。

中國還會買蘇35嗎?不會了

而我們國產的蘇27,最早被稱為殲11A,這是俄羅斯來料,我們負責加工組裝,然後一步步提高國產化的產品,戰鬥力與直接引進的「側衛」並沒有本質區別。所以在完成合同數額前,我們就毅然決定停產,改而生產自己在蘇27基礎上研製的殲11B,為此還招致俄羅斯的不滿。

中國國產的側衛家族

相比蘇27SK和殲11A,殲11B的性能提升了很多,特別是中距空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它的基礎上,我們又研製了雙座的殲11BS、以及給海軍配套的殲11BH、殲11BSH,加殲11A就是5種了。

這5種殲11隻是開始

不過,殲11B的性能雖然不錯,但是當時的升級科技樹,全點在空優上了,基本沒啥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實在是太浪費蘇27家族重型機的體格了,因此21世紀第一個10年末期,我們又研製了強化多任務能力的殲16。

分得清誰是誰嗎?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殲16也在不斷改進,出現了強化電子作戰能力的殲16D,和強化隱身能力的殲16隱身版。但是可惜,由於蘇27設計的局限性,以及研製單位對隱身的把握不準,殲16隱身版以失敗告終,同時也代表這條路走進死胡同,未來的方向只有發展真正的隱身戰機,半吊子的隱身機並不靠譜。

殲16其實有三種

得益於殲16的發展,相關技術又反過來回報殲11B,發展出殲11BG和殲11D戰機,它們都採用了極為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堪稱三代半。不過,外界對殲11D的爭論一直很多,最主要集中在隱身空戰時代,是否還有必要花大精力發展這種非隱身飛機。

白頭的殲11BG

歪頭的殲11D

而殲11D自身也一度被停止研製,現在據說又要重新開始生產。其實,對於殲11D來說,最好的處理是改造舊飛機,而不是全新生產,因為現在的數量龐大的殲11B系列,也需要升級,而移植殲11D的技術,是最「多快好省」的辦法。

這圖型號不全

在殲11B的基礎上,結合從烏克蘭引進的一到兩架T-10K原型機,我們研製出了殲15艦載機,配套從「瓦良格」艦改裝而來的「遼寧」號滑躍航母。在此之前,我們雖然有891航母工程,並且正在研製殲10J彈射型艦載機,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都被迫下馬,歷史無法改變,只能著眼將來。

殲15的外形特徵最好識別了

殲15面世10多年來,也先後發展了4個型號,包括基本型的殲15、雙座的殲15S、電子戰型殲15D和彈射型殲15T。有的觀點認為將來甚至可能會出現隱身版的殲15,但從殲16隱身化改造的結果來看,還是不要想東想西,集中精力早點把「海飛絲」搞出來才是正道。

殲15也有4種了

綜上所述,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們先後有20種「側衛」系列戰機,包括2種蘇27(蘇27SK、蘇27UBK)、3種蘇30(蘇30MK、蘇30MKK、蘇30MKK2)、1種蘇35(蘇35S)。

俄羅斯側衛家族,就缺個拍扁的

國產的「側衛」則有14種,包括7種殲11(殲11A、殲11B、殲11BS、殲11BH、殲11BSH、殲11BG、殲11D)、3種殲16(殲16、殲16D、殲16隱身版)和4種殲15(殲15、殲15S、殲15D、殲15T)。如果盤點有啥遺漏和錯誤,歡迎大家指正,謝謝。

中國國產的蘇27(部分)

相關焦點

  • 春節特別報導⑦|「中華側衛」殲-11:蘇-27在華極速升華 「絕配」 殲-20
    到了1992年年底,包括蘇-27SK和雙座型的蘇-27UBK在內的24架首批戰鬥機全部到位,中國空軍終於正式進入了三代機時代。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光靠「買買買」換不來國防安全的,我國決定引進蘇27的生產線和部件,組裝這種當時中國還無法生產的先進戰鬥機。
  • 殲-11和蘇-35都脫胎於蘇-27,殲-11魔改能媲美蘇-35嗎?
    自此之後,中國沈飛集團在充分吸收原版蘇-27戰鬥機的技術基礎上,研製了殲-11戰鬥機。並且,以殲-11為基礎,沈飛集團對其進行家族化開發,很快又推出殲-11B型戰鬥機。後續,沈飛集團從烏克蘭引進蘇-33原型機,成功研製出殲-15艦載機,又以蘇-30MKK戰鬥轟炸機為參考型號,再次推出殲-16戰鬥轟炸機。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11是蘇-27型戰鬥機中國產型號。中國從1992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一百多架蘇-27型戰鬥機。  殲-11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籤訂協議,從而使中國可以生產蘇-27型戰鬥機。中國自己生產的這種戰鬥機被命名為殲-11。
  • 殲11不是蘇27仿製品,中國引進蘇-27,回報價值比航母還高
    ,但是畢竟蘇聯還是有很強大的科研基礎,為蘇-27開發了獨特的IRST裝置,通過該型裝置來彌補蘇-27戰鬥機機載雷達和其他航電設備的不足。-15和殲-16等奠定了基礎。殲-11B的雙座版本殲-11BS我國在有了獨立設計重型戰鬥機的技術後,繼續開發了殲-15和殲-16,而且在航電系統方面我國也在不斷的突破,在當時屬於一流水平的殲-11B如今也需要進行升級改造了,而且殲-11的改造計劃就可以直接使用殲
  • 殲-11殲-16傻傻分不清?這篇文章告訴你!
    由於殲-11系列和殲-16都源自蘇-27戰鬥機,而我軍還裝備有大量的蘇-27、蘇-30、蘇-35和殲-15戰鬥機,因此如何辨認這些外形都非常相似的戰機,對很多網友而言確實是一大難題。不過,如果掌握了相關的知識,識別這些戰鬥機其實並不困難。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解讀,究竟該如何識別我軍裝備的各種蘇-27系列戰鬥機。
  • 波蘭人分析殲-20:亞洲第一種,世界第二種
    20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仿製蘇聯戰鬥機,比如米格-17F的中國版殲-5,米格-19的仿製型號殲-6,有大約2000多架。60年代初中蘇交惡(實際上是1958年),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明顯緩慢了,比如仿製米格-21F-13的殲-7的大規模量產要到70年代。
  • 殲14,一個被蘇27扼殺在襁褓之中的戰鷹
    秉承這個思想,航空部做出了幾個遠期規劃:現有裝備方面,殲8進行殲82改型,同步探索殲7的國外合作,目的是同步實現飛機的全天候和攔射能力;新一代飛機,優先發展滿足國土防空的輕型戰鬥機,可以考慮引進型號或者引進技術生產,在輕型戰鬥機基礎上自行發展中型或大型雙發戰鬥機,實現延伸作戰能力。
  • 殲11、15、16外觀相似,三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殲-15是我國在烏克蘭T-10K-3原型機的技術上研製的一款艦載機,算是俄羅斯蘇-33艦載機的中國表兄弟,主要裝備在我國的遼寧號航母上,而殲-16戰機是我國在蘇-30MKI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戰機,相比殲-11B戰鬥機,殲-16的載彈量更大,掛載能力更豐富,能夠掛載更多的精確制飛彈藥,吊艙和反艦飛彈等執行多種任務,這就是這三種戰機的區別。
  • 殲16是中國最強對地攻擊飛機?殲20表示可以輕鬆碾壓
    殲16戰鬥機,如此高能,有人就給了一個美譽:中國最強攻擊機!殲16在中國空軍就是運泥巴的角色,殲20戰鬥機負責開路幹掉敵機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對。從殲16來看,殲16的載彈量和機動性遠超國內攻擊專業戶飛豹,飛豹攻擊機載彈量5噸出頭,而殲168噸碾壓,說空戰能力,殲16保持了蘇27原版的高加速和爬升,最大速度2馬赫輕鬆碾壓飛豹攻擊機,當然,飛豹是二代機,勝之不武。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新中國的空軍裝備從殲擊機開始,從一無所有、蘇聯購買、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從殲-1到殲-20,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從弱到強,從第一代發展到第四代,從仰望美蘇到平視美軍,血淚和著汗水,蓽路藍縷,一路走來,終有一天我們會所向無敵!
  • 殲16戰機只是國產化蘇30?其實沈飛所做的並不簡單
    從殲10開始,中國空軍戰鬥機的同型雙座機就不再以「殲教」開頭,而是以編號尾部加S(雙座的漢語拼音首字母)表示,例如殲10S。更繁瑣的則是殲11BS,這看上去像是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混搭。由於殲11的雙座機編號已被殲11BS佔用,殲16啟用了一個全新的編號,而沒有再在殲11BS這個編號上做文章,也說明它是一種改動非常大的重型戰鬥機。它也是中國戰鬥機中,第一種被賦予單獨編號的同型雙座型戰鬥機。
  • FC31前身殲14雪鴞,競爭中不敵殲20,在蘇式道路上越走越遠
    相比於殲20,沈飛FC31的亮相更加高調,但從其編號FC來說,就顯示了其是在軍方訂單競爭失敗後的產物,只能嘗試走外貿的路線。而這次我們不說FC31,來說一說它的前身,由沈飛開發的殲14"雪鴞"戰機,以及它在國產五代機競爭中是如何不敵殲20的。
  • 軍媒罕見公開殲-15「大象漫步」畫面,殲-20、運-20也都上演過!
    2012年11月23日殲-15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上,由飛行員戴明盟首降成功。作為航母編隊核心作戰打擊力量,殲-15可根據需要攜帶多種武器,具備多項作戰功能。作為我國艦載戰鬥機的開山之作,殲-15能在數秒內發現並摧毀敵方海上目標。「大象漫步」是一個空軍術語,形容多架軍機起飛前以最小的間距首尾相連滑行,以便最短時間起飛最多架軍機。
  • 重金買進24架,最強四代機蘇35和殲16有何區別?
    ▲帥氣的殲-10C在三劍客中,殲-20和殲-10C,都是由成飛自主設計製造的國產機型,既是集中國航空工業之大成的名片機種,也是中國戰鬥機逐步邁向全面國產化的標誌從定位上說,二者並不一樣,殲-16是空地通吃的多用途戰鬥機,而Su-35是較為純粹的制空型戰鬥機。擁有相同的「祖源」是不假,但它們在Su-27的大族譜中卻是不同的兩個分支。殲-16的概念設計源自Su-30MKK,機體以Su-27SK仿製而來的殲-11為基礎。
  • 殲11戰機鎖定F16,巴基斯坦終於醒悟,引進殲16是當務之急
    為轟6K護航的殲11B據悉與F16遭遇的是殲11B戰機,殲11B是殲11A戰機的深度改進型,由於殲11A採用了原裝蘇27而殲11B則換裝了比較先進的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各項性能遠優於蘇27的N001倒卡倫天線雷達;並且殲11B淘汰了俄制R27、R73、R77空空飛彈,改為使用霹靂8、霹靂12空空飛彈,部分殲11B甚至還能夠發射霹靂15超遠程空空飛彈。
  • 中國戰鬥機家族為什麼沒有出現殲17,殲18,殲19,而是直接到殲20?
    1956年新中國製造殲-5戰鬥機試飛成功,同年9月加入中國空軍服役,殲-5戰鬥機是中國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結束中國空軍沒有國產戰鬥機的歷史,在中國空軍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1998年3月23日,中國空軍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第三代(西方標準)殲-10在這一天試飛成功,標誌中國已經正式掌握世界先進戰鬥機的製造技術,而中國在1992年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戰機被國產化,國產版蘇-27被命名為殲-11,隨著殲-10的服役,中國空軍形成以殲-10、殲11兩種機型搭配的現代空防體系,中國空軍現代化加速前進。
  • 殲-11D「受蘇-35刺激復活」?yes……and no!
    就想像這是殲-11D的新原型機,然後一頓說什麼蘇-35啊,殲-11D啊,14所啊,607啊的一頓想像……對於此,列車長首先要同情一下這幾位以20元一篇的稿費為某網站寫文章,還要求「圖文並茂」的寫手。經過幾年的緊急改進,修正,目前殲-16早期遇到的問題已經得到改善,在去年的「紅劍」演習中,與殲-20配合作戰,執行對空、對地攻擊任務都表現出色。你說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雷達換成了14所的?抱歉,那很多測試工作要重新進行,才沒有這麼快。
  • 同為蘇27「終極」改進版,殲16和蘇35的差距在哪裡?
    作為與F15齊名的三代重型戰鬥機,蘇27的優異性能是毋庸置疑的。一款優秀的戰鬥過,不僅體現在具體性能上,可塑性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毫無疑問,蘇27是一款可塑性極強的戰鬥機,在這一方面,甚至要超過F15!當前,蘇27「側衛」系列的最新改進型有兩款,一款是被稱為「終極側衛」的蘇35,另一款就是被稱為「炸彈卡車」的殲16。先來說一下殲16「炸彈卡車」這個稱謂。
  • 渦扇-15「又」上殲-20了?呵呵
    11日,大家又懷念了一輪當年殲-20戰機首飛,順便也回憶了一波夕陽下的奔跑和逝去的青春的時候,又有大家喜聞樂見的熱心讀者因為看了某些網際網路軍事大佬的網文之後信心大增,跑出來甩給施佬一波「體制內的朋友提供的」有關渦扇-15的宣傳材料,憤而抽我這個「哲學國發黨」的臉。
  • 四代機時代,殲-11日子怎麼過
    在殲-20的時代,殲-11還有位置嗎?殲-11是一個家族。狹義的殲-11以殲-11B為主,廣義的殲-11還包括殲-15和殲-16。這些飛機都是從基本的蘇-27衍生而來的。在可預見的將來,殲-15將是中國主力艦載戰鬥機,殲-15的未來是保證的,所以殲-11的家族未來主要是殲-11和殲-16的問題。殲-11是蘇-27國產化和改進發展的結果。殲-11A是國產替代為主的基本型,殲-11B換用「太行」渦扇發動機和國產綜合航電系統,殲-11D換裝主動電掃雷達,增強多用途能力和加強了重載能力。據說部份殲-11B已經升級為裝備主動電掃雷達的殲-11B+,還有其他航電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