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空軍戰鬥機發展的歷程中,與蘇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中國諸多機型都借鑑了蘇俄的技術資料,甚至對前蘇聯多款戰鬥機進行了仿製。由於中國航空技術底子薄,通過學習蘇聯技術,讓中國在短期內便建立起了體系化的航空工業,為中國自主航空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上世紀,蘇聯作為與美國並肩的超級大國,推出過多款經典戰鬥機,其中享譽全球,傳奇至今的戰鬥機,非蘇-27莫屬。
由於蘇-27戰鬥機的誕生,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都在蘇-27的基礎上,開發了龐大的蘇伊霍家族戰鬥機。俄羅斯蘇-30、蘇-33、蘇-34和蘇-35等現役主力戰鬥機,其基礎機型,皆來源於蘇-27戰鬥機。可以說,除了少數米格系列戰鬥機之外,蘇-27戰鬥機奠定了俄羅斯空軍的大半壁江山。蘇-35戰鬥機更是被譽為最接近五代機的四代半戰鬥機。曾在敘利亞的上空,兩架F-22戰鬥機更是遭到一架蘇-35戰鬥機的反攔截。蘇-35在面對F-22這種標準的隱身戰鬥機時,絲毫不佔據下風,堪稱一代傑作。
蘇-35戰鬥機
同樣,中國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蘇-27戰鬥機,在1992-2002年間,共引進76架蘇-27SK戰鬥機,並且中國沈飛集團獲得蘇-27SK戰鬥機的生產許可證。自此之後,中國沈飛集團在充分吸收原版蘇-27戰鬥機的技術基礎上,研製了殲-11戰鬥機。並且,以殲-11為基礎,沈飛集團對其進行家族化開發,很快又推出殲-11B型戰鬥機。後續,沈飛集團從烏克蘭引進蘇-33原型機,成功研製出殲-15艦載機,又以蘇-30MKK戰鬥轟炸機為參考型號,再次推出殲-16戰鬥轟炸機。
由此可知,中俄兩國現役主力戰鬥機皆脫胎於蘇-27戰鬥機,但中國還缺乏一款像蘇-35一般性能極其優秀的多用途戰鬥機。而在中國,蘇-27的最早期版本,則是殲-11戰鬥機。因此,中國完全可以在殲-11系列戰鬥機中,推出一款性能與蘇-35相當的優秀戰鬥機。可是,為什麼中國始終無法做到呢?眾所周知,蘇-35最強之處,在於它的超高機動性。蘇-35裝備的117S矢量發動機,使得它的機動性,絲毫不遜色於美國的F-22戰鬥機。更何況,俄羅斯已經實現了代號為「產品30」最新型發動機的首飛測試。我們幾乎可以確認,未來的蘇-57戰鬥機,必然更加強大!
F-22戰鬥機
中國無法在殲-11的基礎上推出類似蘇-35的戰鬥機,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缺乏一款強大的矢量發動機。最新型殲-11D戰鬥機多次被傳下馬,而中國又引進了24架蘇-35戰鬥機,更是佐證了這一傳聞。因為以殲-11D的性能,無法與蘇-35相提並論。除非殲-11D繼續進行深度改良,否則,中國空軍不可能採購技術無法達標的殲-11D戰鬥機。
因此,殲-11D很長一段時間消失在了公眾視野之中。直到近日來,殲-11D戰鬥機再次傳來最新照片,出現了許多細節改動。這架最新的殲-11D戰鬥機相較於殲-11B,其翼尖飛彈掛架從L型改成了長梭形。如此便可掛載PL-10E空空格鬥飛彈。要知道,之前的殲-11系列戰鬥機都不能掛載PL-10E空空飛彈。而PL-10E乃是目前中國空軍先進戰鬥機的標配級先進空空飛彈,在殲-10B/C、殲-16、殲-20戰鬥機上都出現過。因此,殲-11系列戰鬥機配備PL-10E空空飛彈是必然的趨勢。
除此之外,殲-11D還進行了多項細節改動,這都充分表明,殲-11D戰鬥機絕對沒有下馬。沈飛集團依然在對殲-11D進行深度改良中。以當前的形勢來看,中國先後實現了蘇-27SK、蘇-30MKK和蘇-33原型機的國產化,沒有理由不對蘇-35戰鬥機進行國產化。而國產化蘇-35戰鬥機的重任,很可能就落在了殲-11D身上。也許當殲-11D成功對蘇-35實現了國產化後,會對其進行重新命名。但目前最大的好消息是,中國已經成功研製首款WS-10B矢量發動機。以沈飛集團多年來的經驗,在借鑑俄制戰鬥機技術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因此,魔改殲-11D,並最終推出中國版的蘇-35戰鬥機,是勢在必行的!
——END——
文字 :網絡
圖片| 網絡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文章來源和立場與本公號無關
敬請收藏軍武酷小號武酷君,因為軍武酷文章深度緣故,不排除某一天軍武酷被HX,大家還可以在小號找到共鳴!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武酷君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軍武酷
簡介:最新的軍事資訊,最全的時事點評,拒絕打官腔,無觀點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