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都迫切地渴望購買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尤其是,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尚未服役之前。蘇-35戰鬥機作為俄羅斯現役最為先進的主力戰鬥機,對俄羅斯來說,也是一度處於非賣品地位。中國再三地求購下,俄羅斯也是多次以各種理由拒絕。當然,這也因為中國採購的數量偏少,最初中國只想採購4架蘇-35戰鬥機。中國的逆向研發能力絕對是世界頂尖,4架蘇-35,中國敢買,俄羅斯不敢賣啊!而且,俄羅斯提出,中國最低購買48架蘇-35!48架蘇-35戰鬥機可不便宜,而且,中國的國產戰鬥機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之中。中國倒很是耐心,遲遲沒有給俄羅斯下大訂單。如果是印度,恐怕早就拿飛機運著鈔票屁顛屁顛地去莫斯科了吧?
蘇-35戰鬥機
後來,也是美國從側面助攻,再加上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不斷測試,讓俄羅斯有了緊迫感。還記得,中俄籤訂蘇-35戰鬥機合同的那一年,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實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經濟大受打擊。由此,中俄雙方在共同妥協的情況下,中國籤署了24架蘇-35戰鬥機的採購合同。同時,那年中俄還籤署了巨額的石油採購協議,而石油價格上,中國佔了不小的便宜。由於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那年的中俄石油貿易,算是幫助俄羅斯渡過了一個經濟大難關。要知道,俄羅斯的GDP即將被中國廣東省超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隨著中國殲-20的順利服役,以及中俄軍事合作的密切發展,俄羅斯也是不斷感受到來自中國國產軍工的巨大壓力。在蘇-35的訂單上,俄羅斯竟是提前交付給中國。在2016年12月25日,首批蘇-35戰鬥機正式交付中國空軍。也從這一天起,中國也有了俄式的「側衛」戰鬥機。在蘇-35戰鬥機項目上,中俄兩國經過多輪磕絆,也算是終於修成正果。
雖然中國國產戰鬥機進步很大,但像蘇-35這般性能先進的同類型戰鬥機,卻並不多。殲-20隱身戰鬥機雖然比蘇-35更強,但在執行多種任務時,蘇-35的適用性無疑更加廣泛。如果拋開隱身性,蘇-35絕對是一款機動性超強的多用途戰鬥機。蘇-35是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來的新一代戰鬥機。單座雙發,機動性超強,航電系統先進,並且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夠掛載俄羅斯現役最為先進的各種飛彈,能夠執行對地、對空、對艦、攔截、護航、偵察以及鑽地精確打擊等多種打擊任務。在空空飛彈的配置上,蘇-35能夠掛載8枚R-27ER1飛彈、4枚R-27ET1或R-27EPl、6枚R-73近距格鬥飛彈、12枚RVV-AEd距空空飛彈,戰鬥力不容質疑!
殲-20戰鬥機模擬戰鬥圖
而中國也在蘇-27SK(蘇-27外銷版)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仿製與升級改進,從而研發出了殲-11系列戰鬥機,包括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等多款機型。據網絡消息,殲-11D的定義與蘇-35戰鬥機一致,都定義於第三代多用途戰鬥機,於2015年4月29日實現首飛。殲-11D戰鬥機同樣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掛載PL-10空空飛彈,採用國產WS-10發動機。但具體相關參數,官方並未公布。殲-11D作為一款遠程多用途重型戰鬥機,主要對手是日本即將服役的F-35A,和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
殲-11B戰鬥機
但殲-11D戰鬥機的性能還不足以與蘇-35相媲美。最關鍵的,還是發動機的性能不足。蘇-35的燃油攜帶量達到11.5噸,而殲-11的燃油攜帶量還停留在蘇-27的水平,約9噸左右。在續航上,殲-11D就比不上蘇-35戰鬥機。以蘇-35的續航能力,向西可巡航藏南,向東可抵近關島。在捍衛中國周邊領土主權上,蘇-35明顯比殲-11D更加具有優勢。最主要的是,當前殲-11D的產能很低,生產進度也跟不上中國的國防需求。
殲-11D型戰鬥機
以當前殲-11D的情況來看,24架蘇-35在未來一兩年內就能向中國交付完畢,殲-11D的前景更加堪憂,甚至有可能遭遇被中國空軍放棄的悲劇。即便殲-11D的航電系統比蘇-35要先進,但綜合性能上的差距,讓殲-11D的地位十分尷尬。最重要的是,中國現在還擁有了殲-16多用途戰鬥機,未來,作為殲-20隱身戰鬥機的補充,必然是殲-16戰鬥機為主力,同時蘇-35戰鬥機也將充當重要角色。
殲-16戰鬥機
其實,現在的中國已經不缺蘇-35戰鬥機了。不過,中國可以充分地吸引蘇-35的先進技術,對殲-16戰鬥機進行優勢互補。在蘇-35相關技術的補充下,對殲-16以及殲-11系列戰鬥機進行進一步的升級改造。尤其是殲-11系列戰鬥機,和蘇-35都是來自於蘇-27的改造升級。蘇-35相關技術對殲-11系列戰鬥機具有著重要的移植價值!這對於中國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當年採購24架蘇-35戰鬥機,也是在歐美對俄羅斯實行嚴厲經濟制裁的背景下,有著友情支援俄羅斯渡過財政經濟難關的因素在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