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側衛」蘇-35入華,國產殲-11D戰鬥機悲劇了

2021-02-20 四代重殲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都迫切地渴望購買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尤其是,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尚未服役之前。蘇-35戰鬥機作為俄羅斯現役最為先進的主力戰鬥機,對俄羅斯來說,也是一度處於非賣品地位。中國再三地求購下,俄羅斯也是多次以各種理由拒絕。當然,這也因為中國採購的數量偏少,最初中國只想採購4架蘇-35戰鬥機。中國的逆向研發能力絕對是世界頂尖,4架蘇-35,中國敢買,俄羅斯不敢賣啊!而且,俄羅斯提出,中國最低購買48架蘇-35!48架蘇-35戰鬥機可不便宜,而且,中國的國產戰鬥機研製也在穩步推進之中。中國倒很是耐心,遲遲沒有給俄羅斯下大訂單。如果是印度,恐怕早就拿飛機運著鈔票屁顛屁顛地去莫斯科了吧?

蘇-35戰鬥機

後來,也是美國從側面助攻,再加上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不斷測試,讓俄羅斯有了緊迫感。還記得,中俄籤訂蘇-35戰鬥機合同的那一年,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實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經濟大受打擊。由此,中俄雙方在共同妥協的情況下,中國籤署了24架蘇-35戰鬥機的採購合同。同時,那年中俄還籤署了巨額的石油採購協議,而石油價格上,中國佔了不小的便宜。由於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那年的中俄石油貿易,算是幫助俄羅斯渡過了一個經濟大難關。要知道,俄羅斯的GDP即將被中國廣東省超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隨著中國殲-20的順利服役,以及中俄軍事合作的密切發展,俄羅斯也是不斷感受到來自中國國產軍工的巨大壓力。在蘇-35的訂單上,俄羅斯竟是提前交付給中國。在2016年12月25日,首批蘇-35戰鬥機正式交付中國空軍。也從這一天起,中國也有了俄式的「側衛」戰鬥機。在蘇-35戰鬥機項目上,中俄兩國經過多輪磕絆,也算是終於修成正果。

雖然中國國產戰鬥機進步很大,但像蘇-35這般性能先進的同類型戰鬥機,卻並不多。殲-20隱身戰鬥機雖然比蘇-35更強,但在執行多種任務時,蘇-35的適用性無疑更加廣泛。如果拋開隱身性,蘇-35絕對是一款機動性超強的多用途戰鬥機。蘇-35是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來的新一代戰鬥機。單座雙發,機動性超強,航電系統先進,並且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夠掛載俄羅斯現役最為先進的各種飛彈,能夠執行對地、對空、對艦、攔截、護航、偵察以及鑽地精確打擊等多種打擊任務。在空空飛彈的配置上,蘇-35能夠掛載8枚R-27ER1飛彈、4枚R-27ET1或R-27EPl、6枚R-73近距格鬥飛彈、12枚RVV-AEd距空空飛彈,戰鬥力不容質疑!

殲-20戰鬥機模擬戰鬥圖

而中國也在蘇-27SK(蘇-27外銷版)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仿製與升級改進,從而研發出了殲-11系列戰鬥機,包括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等多款機型。據網絡消息,殲-11D的定義與蘇-35戰鬥機一致,都定義於第三代多用途戰鬥機,於2015年4月29日實現首飛。殲-11D戰鬥機同樣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掛載PL-10空空飛彈,採用國產WS-10發動機。但具體相關參數,官方並未公布。殲-11D作為一款遠程多用途重型戰鬥機,主要對手是日本即將服役的F-35A,和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

殲-11B戰鬥機

但殲-11D戰鬥機的性能還不足以與蘇-35相媲美。最關鍵的,還是發動機的性能不足。蘇-35的燃油攜帶量達到11.5噸,而殲-11的燃油攜帶量還停留在蘇-27的水平,約9噸左右。在續航上,殲-11D就比不上蘇-35戰鬥機。以蘇-35的續航能力,向西可巡航藏南,向東可抵近關島。在捍衛中國周邊領土主權上,蘇-35明顯比殲-11D更加具有優勢。最主要的是,當前殲-11D的產能很低,生產進度也跟不上中國的國防需求。

殲-11D型戰鬥機

以當前殲-11D的情況來看,24架蘇-35在未來一兩年內就能向中國交付完畢,殲-11D的前景更加堪憂,甚至有可能遭遇被中國空軍放棄的悲劇。即便殲-11D的航電系統比蘇-35要先進,但綜合性能上的差距,讓殲-11D的地位十分尷尬。最重要的是,中國現在還擁有了殲-16多用途戰鬥機,未來,作為殲-20隱身戰鬥機的補充,必然是殲-16戰鬥機為主力,同時蘇-35戰鬥機也將充當重要角色。

殲-16戰鬥機

其實,現在的中國已經不缺蘇-35戰鬥機了。不過,中國可以充分地吸引蘇-35的先進技術,對殲-16戰鬥機進行優勢互補。在蘇-35相關技術的補充下,對殲-16以及殲-11系列戰鬥機進行進一步的升級改造。尤其是殲-11系列戰鬥機,和蘇-35都是來自於蘇-27的改造升級。蘇-35相關技術對殲-11系列戰鬥機具有著重要的移植價值!這對於中國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當年採購24架蘇-35戰鬥機,也是在歐美對俄羅斯實行嚴厲經濟制裁的背景下,有著友情支援俄羅斯渡過財政經濟難關的因素在裡面的。

相關焦點

  • 春節特別報導⑦|「中華側衛」殲-11:蘇-27在華極速升華 「絕配」 殲-20
    從殲-11到殲-11B的關鍵一步正是有了殲-11作為起點,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學習借鑑、消化吸收、改進創新,我國發展生產了殲-11A、殲-11B等新型戰鬥機,這些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能力對當時的中國至關重要,提升了我空、海軍的作戰能力。隨後,俄系「側衛」在中國開枝散葉,形成了枝繁葉茂的「東方側衛」家族。
  • 重金買進24架,最強四代機蘇35和殲16有何區別?
    ▲帥氣的殲-10C在三劍客中,殲-20和殲-10C,都是由成飛自主設計製造的國產機型,既是集中國航空工業之大成的名片機種,也是中國戰鬥機逐步邁向全面國產化的標誌而殲-16作為我空軍現階段擁有的最強四代機之一,仍然保留著一定的俄系血統,也始終被西方國家視為側衛家族的成員之一。
  • 同為蘇27「終極」改進版,殲16和蘇35的差距在哪裡?
    作為與F15齊名的三代重型戰鬥機,蘇27的優異性能是毋庸置疑的。一款優秀的戰鬥過,不僅體現在具體性能上,可塑性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毫無疑問,蘇27是一款可塑性極強的戰鬥機,在這一方面,甚至要超過F15!當前,蘇27「側衛」系列的最新改進型有兩款,一款是被稱為「終極側衛」的蘇35,另一款就是被稱為「炸彈卡車」的殲16。先來說一下殲16「炸彈卡車」這個稱謂。
  • 殲-11D「受蘇-35刺激復活」?yes……and no!
    11D的新原型機,然後一頓說什麼蘇-35啊,殲-11D啊,14所啊,607啊的一頓想像……對於此,列車長首先要同情一下這幾位以20元一篇的稿費為某網站寫文章,還要求「圖文並茂」的寫手。就去下一個育碧的HAWX,玩一下,就能理解那是啥了,當然現實中的系統界面不會這麼簡單,功能也不會這麼強大,但能給飛行員時刻一個「正確操作提示」,在瞬息之間決定命運的空戰中就很有用了——當然如果你的水平已經超過了輔助系統,那就甭管它……殲-16的問題說好,那麼我們回到殲-11D上來,也不知怎麼就有人認為引進蘇-35又對解放軍有「震動」了。
  • 【戰機】「終極側衛」蘇-35的性能究竟怎麼樣?請看簡歷!
    在未來一段時間,必定會有各類關於蘇-35入華的分析評論。北國防務(微信ID:sinorusdef)認為,所有的分析都應該基於對蘇-35正確的基本認識,而目前國內許多關於蘇-35的描述與真實情況是存在一定偏差的。
  • 許達: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型戰機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二者都是第三代戰鬥機的升級型號,都是第四代制空戰鬥機的有效配合和補充,相較傳統的第三代戰鬥機更強的態勢感知和信息交互能力可以確保它更好的配合第四代戰鬥機完成奪取制空權的任務,而其較低的運作成本也可以保證它足以勝任部分輔助制空或者低強度空中掃蕩任務。當然,真到了和第四代戰鬥機正面硬肛的時候,無論是阿拉斯加鷹還是超級側衛,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的。
  • 【乾貨】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最近,軍迷群體裡的兩個傳言又把殲-11B和殲-11D這兩型戰術飛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型戰機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
  • 殲-11和蘇-35都脫胎於蘇-27,殲-11魔改能媲美蘇-35嗎?
    可以說,除了少數米格系列戰鬥機之外,蘇-27戰鬥機奠定了俄羅斯空軍的大半壁江山。蘇-35戰鬥機更是被譽為最接近五代機的四代半戰鬥機。曾在敘利亞的上空,兩架F-22戰鬥機更是遭到一架蘇-35戰鬥機的反攔截。蘇-35在面對F-22這種標準的隱身戰鬥機時,絲毫不佔據下風,堪稱一代傑作。
  • 停產的殲11B恢復生產 殲-11D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
    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二者都是第三代戰鬥機的升級型號,都是第四代制空戰鬥機的有效配合和補充,相較傳統的第三代戰鬥機更強的態勢感知和信息交互能力可以確保它更好的配合第四代戰鬥機完成奪取制空權的任務,而其較低的運作成本也可以保證它足以勝任部分輔助制空或者低強度空中掃蕩任務。當然,真到了和第四代戰鬥機正面硬肛的時候,無論是阿拉斯加鷹還是超級側衛,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的。
  • 「中國側衛」漸漸沉默,殲-11B系列未被國防部提及,或將逐步淘汰
    2008年才進入現役的殲-11B系列戰鬥機——姍姍來遲的「國產側衛」;如果僅僅看中國裝備蘇霍伊系列,準確地說是蘇-27系列戰鬥機的時間,實際上並不算晚。早在1990年,也就是31年前,中國就向當時的前蘇聯訂購了27架蘇-27重型戰鬥機。
  • 俄空軍蘇35戰機不慎開火擊落蘇30,很巧,兩型咱們全有裝備
    圖片:墜機現場,可看到發動機自從誕生以來,俄羅斯的蘇-27、蘇-30和蘇-34、蘇-35系列「側衛」家族戰鬥機非常龐大,改型眾多。俄空天軍就裝備了2種差異挺大的蘇-30戰鬥機,此次被打下來的,是共青城「加加林」廠的蘇-30M2,也就是向我國、越南、委內瑞拉等國出口的蘇-30MKK/MKV的俄自用版,特點是垂尾頂端是平的,沒有推力矢量,更沒有三翼面「鴨翼」。
  • 2017年度十大風雲武器排行之全球篇:蘇35領銜
    《2017年度十大風雲武器排行之國產篇:殲-20和運-20難分伯仲》。TOP1:俄羅斯蘇-35S戰鬥機入選理由:蘇-27「側衛」系列的絕唱、2017年度全球軍火市場最活躍的重型四代半戰鬥機、綜合性能在同級別產品中排名第一、機動性突破常人想像力,中國空軍共採購24架。
  • 沈飛殲11D流出新照片,單座國產三代半制空戰鬥機,遲到的王者
    理論上,殲-11D戰機由於少一個飛行員,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重要比殲-16略高,機動性也會更好。在使用同樣的PL-10近距空空飛彈和PL-15遠距空空飛彈的前提下,理論上殲-11D戰機的制空性能也要更好。可以說殲-11D戰機是國產三代半單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的王者。
  • 東部戰區蘇30大戰殲10A,近距離纏鬥畫面曝光,戰術動作眼花繚亂
    參加此次演習的有殲-10C戰鬥機以及蘇-30MKK戰鬥機,兩型戰機各為紅藍方進行實戰對抗。東部戰區官方曝光了相關畫面。自由空戰是航空兵訓練當中最貼近實戰的科目之一,所謂自由空戰就是飛行員根據空中態勢自主設定作戰樣式,自主決斷打擊時機。一切準備就緒,參演的戰機進入預定跑道。隨著塔臺一聲令下,各架戰機迅速起飛,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即將打響。
  • 20種,中國蘇27原來這麼多,殲11殲15殲16就有14型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用方便麵、狗皮大衣和現金換回大批蘇27以來,這種俄羅斯戰機就在中國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側衛」家族。包括蘇27、蘇30、蘇35、殲11、殲15、殲16,各種子型號加起來竟然有20種之多,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 從殲-11B的復產看殲-11D的命運和中國未來主力戰鬥機
    中國空軍兩大主力國產機型:J-10A和J-11B,兩者數量架起來就已經達到約500架殲-11B的口碑最近10年簡直像是坐了一趟過山車:露面之初被稱讚為「比肩蘇-35的一代神機」;緊接著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來說:一是戰機的技術水平方面看,殲-11D和蘇-35SK毫無疑問處於同一層次上,甚至殲-11D的電子系統技術水平還要超過蘇-35。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從機身結構、飛控系統、發動機成熟性等方面,相比蘇-35還有一定的差距,沒辦法如最初計劃的那樣,立刻投入批量生產。
  • 中國空軍原裝蘇27或已全部退役 最後一批被殲16取代
    眾所周知,蘇-27「側衛」是由俄羅斯蘇霍伊飛機設計局研發製造的一款第三代重型戰鬥機,具備攻擊力強,航程遠以及機動性優越等顯著優點。而在1995年12月,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訪問俄羅斯,並提出了追加引進蘇-27戰機生產線和相關技術的請求,並在最終與俄方達成共識,從而為「側衛」戰機在中國的發展之路打下基石。
  • 重出江湖的殲-11D戰鬥機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殲-11D首次被曝光之後,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甚至被稱為是中國版蘇-35,但此後,殲-11D卻鮮有消息出現,此後,隨著中國向俄羅斯採購的24架蘇-35陸續交付中國空軍並形成戰鬥力,國產殲-16戰機也實現了批量生產並交付,殲-11D是否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性,就引起了廣泛討論,很多人都認為這款飛機已經下馬。
  • 中國進口蘇27二十七年,首批接近報廢,國產戰機全面頂替 |軍情晚報
    ,其強悍的技術水平和優異的作戰性能能夠碾壓任何一款現役國產戰機,借用一名中國軍方人士的話來說,「這架飛機(Su-27)的載油量都超過了殲-7的空重」,可見Su-27的作戰能力對於當年的中國軍隊來說是非常具有震撼性的。
  • 礪劍堂藏經閣(十五)Su-35戰鬥機進口原因分析
    側衛中堅——中國進口蘇35戰鬥機必要性分析劍童:聽村裡小夥伴說俺們進口的蘇35真沒多大用,師傅您咋看?鑄劍師:中國進口蘇35,現在看來可是件很明智的事啊~然而在現階段,將幾種成熟而又尚屬先進的裝備較好結合的蘇35戰鬥機,其戰鬥力還是要比殲11B和初步列裝部隊的殲16戰鬥機在綜合性能上略勝一籌。蘇35機動性強,從1馬赫加速到2馬赫僅需30秒左右,而殲16需要多一倍的時間,這給了蘇35在超視距空戰中在相同飛行距離內賦予飛彈更大初速的能力;再加上全向推力矢量發動機的超機動加成和對超音速巡航配平能力的提升,使本來就以機動性強著稱的蘇27系戰鬥機更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