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的殲-11D戰鬥機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2021-02-20 兵工科技

圖註:紀念中航工業試飛中心60年華誕的宣傳片裡,出現的疑似殲-11D戰鬥機

 

前不久,在紀念航空工業試飛中心60年華誕的一則宣傳片裡,出現一款神秘的「黃皮機」,外型上明顯屬於沈飛殲-11家族的成員,但機頭雷達罩的形狀卻非常特別,是傾斜安裝的,它很有可能就是殲-11家族的終極成員——殲-11D。這款飛機在2015年首次曝光,之後一直非常低調,甚至有消息說其已經下馬,但此次又在宣傳片中亮相,則表明這款飛機仍然還在研製當中。

殲-11D於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飛,機身編號為「D1101」,當時外媒對這款飛機的性能進行了分析,認為它是採用了中國殲-16戰機的諸多技術,包括新一代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和先進綜合航電技術的一種戰鬥機。殲-11D同以前的型號相比,使用了更多複合材料,可攜帶更多空空飛彈,如霹靂-10和霹靂-15。它還有與殲-15類似的空中加油設計。殲-11D首次被曝光之後,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甚至被稱為是中國版蘇-35,但此後,殲-11D卻鮮有消息出現,此後,隨著中國向俄羅斯採購的24架蘇-35陸續交付中國空軍並形成戰鬥力,國產殲-16戰機也實現了批量生產並交付,殲-11D是否還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性,就引起了廣泛討論,很多人都認為這款飛機已經下馬。此次殲-11D重新出現在航空工業官方的報導中,則證明這款飛機的生命力還是非常頑強的,而且,紀錄片中還提到,殲-11D在2018年已經完成了鑑定試飛任務,其試飛進度其實並不慢。

圖註:殲-11D原型機

 

沈飛殲-11系列各型號之間的差異其實並不很大,有時候很難區分一款飛機到底是什麼型號,而宣傳片中驚鴻一瞥的殲-11D之所以被辨認出來,主要特徵就是機頭雷達罩的形狀。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雷達罩相對於機頭是傾斜安裝的。因此,可以斷定殲-11一定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且雷達罩上翹的角度要比殲-16明顯的多,與殲-10C、殲-20類似,說明了殲-11D的雷達天線尺寸很可能比殲-16要更大一些。此外,從照片上還可以看出,機頭和機身的多處微小變化也顯示殲-11D已經部分採用了四代機的航電技術。

從上述改變可以看出來,由於採用了四代機上部分成熟的航電技術,殲-11D的戰鬥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相較於航電上的明顯變化,殲-11D在氣動外形上的變化並不明顯,這一點同殲-16戰鬥機比較類似,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殲-16戰鬥機在研製過程中已經完善的成熟技術也會被殲-11D所採用,比如大規模採用複合材料設計製造這一點,就能使殲-11D戰機受益匪淺,一方面能夠減輕機體重量,讓戰機變得更加輕盈,同時還能增強機體的壽命。

圖註:網上流傳出殲-11D與殲-16在高原機場進行測試的照片

 

在動力方面,殲-11D使用的發動機,很可能也和殲-16一樣,為國產「太行」發動機。此前有外媒報導殲-11D上安裝的很可能是為WS-10B(即「太行」改)發動機,其推力高達14000千克,如果殲-11D真的採用這款發動機,那麼它的推力就已經超過採用13500千克推力117S發動機的蘇-35了。同時,因為殲-11D飛機的自重更輕,發動機推力也比較大。因此該機的穩定機動性,要明顯好於蘇-35飛機。只是採用矢量噴管的蘇-35在瞬時機動性上的優勢更大一些。不過隨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推力矢量版「太行」發動機已經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正式亮相,相信這款發動機裝備中國空軍戰機的日子不會太久了,相較於殲-10C這樣的單發戰機,推力矢量版「太行」要能安裝在殲-11D身上,更能將空戰中的機動性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

在武器掛載能力上,殲-11D也是非常強悍,在此前的試飛過程中,有網友曾經拍攝殲-11D武器掛架的照片,通過分析,該機掛載能力非常強,算上翼尖掛架,兩個主翼下就有8個掛架,加上機腹和進氣道下的4個重載掛架,該機共有12個掛架,掛載能力不輸於殲-16。

圖註:疑似搭載電子吊艙的殲-16戰機亮相網絡

 

綜合來看,作為沈飛殲-11家族的終極成員,殲-11D強大的作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相較於中國空軍三代重型戰鬥機主力的殲-11B,殲-11D的水平提升是全方位了,它已經完全是一款三代半戰機,同進口蘇-35相比,殲-11D在雷達航電系統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因此,未來殲-11D如果量產的話,它的使命非常明確,就是徹底替換中國空軍的殲-11B戰機,和蘇-35一起,作為殲-20的搭檔共同作戰,雖然中國空軍目前擁有了第四代戰鬥機,但是不可能讓殲-20戰鬥機包打天下,自然需要一款實力強大的三代半戰鬥機分擔更多壓力,這也是殲-11D戰鬥機應運而生的原因。如果未來殲-11D戰鬥機一旦服役,那麼中國空軍的實力不僅會大大增強,還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中國空軍的最優水平。這就意味著一旦中國成功服役了殲-11D戰鬥機,則一定會充分挖掘出殲-11戰鬥機全部潛能,也能夠讓殲-11D戰鬥機成功成為殲-20戰鬥機的有力助手和重要補充,為中國空軍的進一步發展創造基礎。

本文摘選自《兵工科技》2019年13期雜誌《下馬?新生? ——重出江湖的殲-11D戰鬥機為何如此引人關注?》一文。對此感興趣的讀者,請去微信公眾號平臺主頁面左下方「購買雜誌」裡點擊「2019期刊」,進行選擇,購買即可。

購買連結:

2019年第13期《2019北京警用裝備展》紙質版

【兵工科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遠比殲-20科幻,誓把鴨翼玩出天際,中國6代機預研方案引爭議
    隨著殲-20戰機的入役,按照「服役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中國六代機的發展方向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 2008年就退役的F-117A戰機重出江湖:美軍一石三鳥全是套路!
    低空飛行的美國F-117A隱形攻擊機在商討F-117A為何重出江湖之前,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這款經典的隱形戰機。由於F-117A的各項參數早已經被上傳到各種百科之中,筆者就不在多言了。然而,很多媒體或分析避而不談的一件事是:F-117A真的已經落後於時代了麼?未必!至少筆者是這樣認為的。
  • 殲-10C贏了?為何俄羅斯人如此悲觀?美:俄羅斯害怕中國不會害怕
    備受關注的是伊朗空軍的採購訂單,軍事分析人士幾乎可以肯定,伊朗必定採購大量的戰鬥機補充到目前羸弱的航空部隊中。  美國人最先關注到這點,在3月份,美國軍事專家就分析了伊朗空軍,指出俄羅斯蘇-57、米格-35、蘇-30SM,中國殲-10C、JF-17這五款戰機正在伊朗國防部的採購清單中。
  • 殲-11D為何還賣不動?和美國的F-15EX相比,殲-11D的發展困境是什麼?
    雖然在2020年接近年末的時候,殲-11D重型戰鬥機又曝出了試飛照,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殲-11D重型戰鬥機的發展前景還是會比較坎坷的。2020年殲-11D的試飛照之前就已經說過了,殲-11D戰鬥機的設計目的,就是一款空優型雙發重戰,也就是中國版的蘇-35戰鬥機。
  • 獨家|F14重出江湖!"雄貓之眼"令F15超越F22 殲20要小心!
    對於「雄貓」的鐵粉而言,F14重出江湖一直是美好的夢想,但隨著美國為防止伊朗獲得F14配件而徹底摧毀了所有封存F14戰機後,美夢變成了幻想。但近期,F14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出江湖,一款號稱「雄貓之眼」的設備經過系統升級後裝備了F-14的兩位死敵:F/A-18E/F與F-15,兩者靠「雄貓之眼」在關鍵性能上超越F22,中國的殲20要小心了!
  • 央視報導22型飛彈艇,為何又重出江湖?20年前就註定了今日回歸
    近日中國海軍在南部海域訓練的視頻引起外界關注,不為別的,訓練中出境戰艦是當年的「網紅」,022型飛彈艇。
  • 中國為何還在生產殲11B戰機 而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 從殲-11B的復產看殲-11D的命運和中國未來主力戰鬥機
    直到2014年的「飛出8G過載」和「攔截美軍P-8A」兩個事件,殲-11B的聲望才走出谷底,開始上升。2016年裝備了「太行」系列發動機的殲-11B在「金頭盔」空戰中大獲全勝,成為毫無疑問的主力機型,才又榮獲「一代神機」的稱號。可惜這個稱號晚到了十來年——不吹不黑,殲-11B相比殲-11A,更像是完成了F-15A到F-15C的跨越。
  • 最強「側衛」蘇-35入華,國產殲-11D戰鬥機悲劇了
    殲-20戰鬥機模擬戰鬥圖而中國也在蘇-27SK(蘇-27外銷版)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仿製與升級改進,從而研發出了殲-11系列戰鬥機,包括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等多款機型。據網絡消息,殲-11D的定義與蘇-35戰鬥機一致,都定義於第三代多用途戰鬥機,於2015年4月29日實現首飛。殲-11D戰鬥機同樣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掛載PL-10空空飛彈,採用國產WS-10發動機。但具體相關參數,官方並未公布。殲-11D作為一款遠程多用途重型戰鬥機,主要對手是日本即將服役的F-35A,和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
  •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國產戰鬥機中流砥柱
    近日,官方媒體大尺度報導了中國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地瀋陽飛機製造廠的生產車間。從官方報導中可以看到沈飛車間有多架殲-11B在生產從報導內容來看,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仍然繼續生產,這似乎驗證了近期網際網路上關於「殲-11B復產」的傳聞。
  • 反艦「戰斧」重出江湖,美軍又得殺手鐧
    2重出江湖,意欲何為?那麼,時隔二十多年後,美國海軍為何又重新想起反艦型「戰斧」?箇中原因很耐人尋味。從目前各國海軍發展現狀來看,依然沒有一支海上力量能夠對美國海軍構成如當年蘇聯海軍那樣強大的威脅。早在2015年1月,美國海軍就使用1架F/A-18「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引導「基德」號驅逐艦發射的「戰斧」Block Ⅳ,成功擊中了1艘海上移動靶船。該能力有望拓展至美國海軍幾乎所有的航空平臺上,這一點對於無法掛載重型反艦飛彈的F-35C隱身戰鬥機和隱身無人機而言尤為重要。
  • 【乾貨】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最近,軍迷群體裡的兩個傳言又把殲-11B和殲-11D這兩型戰術飛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型戰機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本文中戰鬥機分代按照解放軍傳統分類法,即殲-20為四代機;殲-7、8為二代機;蘇-27、殲-11、殲-10等為三代機)
  • 殲11B恢復生產成真,為何空軍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這個新聞表明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仍舊在採購殲-11B戰鬥機,而不是最新殲-11D,這個舉動是否代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不再採購殲-11D尚不得而知,不過現在中國空軍列裝殲-20,引進蘇-35SK,增購殲-11B,留給殲-11D空間正在縮小倒是不爭的事實。
  • 不是殲31、殲20!印軍只懼怕殲11,這是為何?印軍官說出大實話
    可能在許多軍迷朋友的眼裡,殲31、殲20無疑代表著我國空軍的最強力量。但近日,印度一位高級軍官在接受採訪時,發表了自己對中國戰鬥機的看法,印度軍官認為,我國的殲20這款隱身戰機的性能尚未成熟,並且數量也少,至今還沒有量產,現如今還不能成為我國空軍對外的主要打擊武器,所以在一線戰鬥的機會也不是很多。所以在他看來目前我國的殲11是我國對外製空的主要打擊力量。
  •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美國雜誌討論殲-9失敗的原因。
  • 許達: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型戰機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戰鬥機隨著蘇-35SK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一個航空兵旅多出這麼多飛機的編制來,為了戰鬥力考慮,不可能長期缺編,這意味著解放軍空軍短時間內需要一大批現代化戰鬥機,而且還要能直接融入我軍現有作戰系統。
  • 印將軍妄言:殲-20不是隱身戰機,不具備超音速巡航和超視距作戰
    除了極度地抬高陣風戰鬥機,印度同時對中國的殲-20也進行了極度的貶低,而且是為了貶低而貶低,連一些人人皆知的事情都進行否定。  在被問及陣風戰鬥機與殲-20的對比時,達諾阿竟然拒絕承認殲-20是隱身戰機,還妄言說殲-20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視距作戰能力,遠不如陣風戰鬥機。  這位印度將軍是在秀智商嗎?
  • 有了殲10和殲20,為何中國空軍殲8戰鬥機還遲遲不退役?
    為了改變這個局面,中國的軍工科研者通過我們已經吃透了的殲七技術,用兩架拼一架的方法,研製出了殲八戰鬥機。殲八戰鬥機具有「高空」「高速」的特點,能夠完美的完成攔截U-2偵察機的任務。但是,隨著尼克森訪華,中美建交,中美關係的正常化,U-2偵察機不再來我國上空偵查,殲八戰鬥機失去了用武之地。
  • 停產的殲11B恢復生產 殲-11D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
    一個航空兵旅多出這麼多飛機的編制來,為了戰鬥力考慮,不可能長期缺編,這意味著解放軍空軍短時間內需要一大批現代化戰鬥機,而且還要能直接融入我軍現有作戰系統。直到2014年的「訓練中飛出8G過載」和「攔截美軍P-8A反潛巡邏機」兩個事件,殲-11B的聲望才走出谷底,開始上升。
  • 美國新戰鬥機到底如何,越南人稱不弱於F-22,劍指蘇-34和殲-16?
    ,或將成為俄羅斯蘇-34,中國殲-16的競爭對手,事實真的如此嗎?  僅看這些數據,F-15EX也確實逼近我國殲-16,同為鴨嘴獸戰鬥機,美國大批製造服役,將來與殲-16,蘇-34成為競爭者肯定是難免的。  真要分個高下,除非一對一,不然即使中美俄發生衝突,蘇-34,殲-16與F-15EX對上即使難免的,但誰強誰弱也很難說。    不過,我國殲-16可不一定弱於F-15。就F-15EX的硬體性能與建造成本來看,它與F-15C/D擁有70%以上的零件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