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殲-20戰機的入役,按照「服役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中國六代機的發展方向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今年4月份,航天工業在創建69周年紀念活動上的一張配圖中出現了一款從未曝光的中型戰鬥機,一度被認為是下一代戰鬥機的外形。
成飛曾發布的紀念品也有一款中型戰鬥機,很可能是六代機的方案之一。
近日,又有兩種六代機預研方案被曝光,一種是無尾三角翼,看上去與「無偵-8」較為類似,採用背後進氣,應該是追求高速飛行、高隱身性能的方案。
爭議最大的是一種無尾鴨翼布局,這個鴨翼的位置竟然與機頭融為了一體,被認為是要把鴨翼玩出天際的一種方案,應該是追求高隱身和超常規機動能力的方案。
成飛從研製殲-10開始就一直在研究鴨翼,到了殲-20時把鴨翼和邊條翼氣動布局玩到了極致。殲-20的最大升力係數是現代戰鬥機中最高的,日前還拿到了中國專利局的外形設計金獎。
然而,六代機有可能採用鴨翼布局仍然令人難以置信,更何況這種鴨翼面積大到能夠影響到飛行員的左右下視視野,解決方案是利用飛行員頭盔顯示系統的DAS技術實現360度視野無死角。
這一方案被認為是放棄垂直尾翼後戰機機動能力最高的方案,如果與矢量推力發動機配合可以大幅提升戰機的敏捷性,特別是超音速機動能力將達到一個新高度。
殲-20的研製成功證明鴨翼並不會對戰機各方向的雷達反射面積造成影響,採用超分子透波材料後甚至對隱身性能更為有利。
這種方案的出現並非不靠譜,很可能是超視距空戰、超音速機動和信息為王設計思想的產物。主要理由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殲-20總師楊偉在論文中說過,未來空戰中信息掌控能力越來越重要,機頭融合鴨翼布局可以讓戰機擁有更大的機頭,可以安裝更大直徑的機載雷達,這是一大優勢;
二、下一代戰鬥機為了獲得寬頻隱身能力普遍採用無垂尾布局,機頭融合鴨翼將能夠在隱身能力得到改善的情況下確保戰機獲得超機動能力,與矢量發動機配合時機動能力甚至能超過非隱形戰鬥機;最後,融合鴨翼布局是成飛的強項,把自己專長發揮到極限是一件非常有可能的事。
目前全球對六代機的發展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可以參考的指標是:超級隱形、超常規機動、超遠程打擊、超維度物聯和超域界控制。
其中,超級隱形和超常規機動都與氣動布局息息相關,採用機頭融合鴨翼顯然能滿足這一要求。
當然,要研製6代機還要在發動機、雷達、雷射武器、高超音速武器和人工智慧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比如變循環發動機、太赫茲雷達和近距雷射自衛武器等。
在此之前,在現有戰鬥機基礎上發展人工智慧技術,配備「忠誠僚機」等新技術最多只能算是5.5代戰鬥機。
中國已經有了一款有鴨翼的殲-20五代機,未來完全有可能再來一款鴨翼六代機,這也算是一大特色。
雖然顏值不怎麼樣,但是作戰性能預計能實現跨越和領跑,值得我們驕傲。
法國「擊沉」美航母引中國關注,為何美國人說中國專家令人敬畏?
解運在即!伊朗能購買哪些先進裝備?俄送上大禮包,中國也沒閒著
美國醞釀真正危機,川普上演最後的瘋狂,中國如何應對?
美持續對華做文章,普京一通電話打給川普,俄羅斯人看出端倪?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美國要求韓國排除華為,被一句務實的話問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