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曾經多次強調,雖然英法德等全球第二梯隊的國家都在積極的推出各自獨立或者聯合研發的所謂第6代戰機,但是實際上即使在概念階段,也就是PPT和模型上,都沒有超出目前全球已經實際上天的幾種現有5代戰機的技術水平。因此這些二流國家的所謂6代機,先不說能不能最後變成真機;也不說他們變成真機到裝備還需要多少年。僅僅看外觀概念,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使以百萬分之一的概率首飛了,也不過是一種晚出生了三十年的低檔5代機。狼山個人認為,真正的第6代戰機,別的方面先不說,現在能確定的唯一的一個重點,就是傳統的垂尾肯定是保不住了。也許現在法德合作的設計師對此也有認識,沒有和英國的所謂偽6代機一樣還保留了突兀「落後」的標準雙垂尾。這次在FCAS上乾脆學YF23來了個平尾兼職垂尾。
實際上狼山說的是徹底不再保留任何垂尾,即B2那種根本沒有垂尾的設計,而不是YF23這種至少30年前的概念設計。2019年2月,法德兩國與法國老牌的達索公司、「空中巴士」德國分部籤訂了7400萬美元合同,用於研究所謂6代戰機的潛在概念設計,並且預計將於2024年左右投入使用。結果用了4個月,花掉了這7400美元,在6月17日開幕的第53屆巴黎航展上首次亮相的,就是這麼個玩意兒?這架FCAS模型整體氣動布局,除了仍是達索擅長的三角翼,然後就是抄襲了YF23的「無尾」設計,取消傳統的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兩者合二為一,機體的俯仰平衡和操縱主要靠主翼後緣的升降副翼以及具備推力矢量功能的發動機完成,優勢是可減輕結構重量,提升雷達隱身性能,特別是尾部方向的隱身性能。但是這種YF23最早獨創的後機身和尾部設計,並非沒有弱點。
這就是很難再配備全向矢量發動機。只能採取二元矢量發動機,而且瞬間機動能力,不如全向矢量配合鴨翼和全動垂尾。當年YF22競標階段的機動指標是唯獨強於YF23的一項,也側面說明了這種後機身布局的局限性。這種設計對飛控的要求極高,可以說離開電腦的操縱,這種布局的飛機根本不可能靠純人力操縱飛上天,因此對法德這裡5代機飛控軟體編寫並不強的國家,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而法德的這架模型,偏偏後機身顯露的雙發,卻又是要追求高機動能力的全向矢量噴嘴。從後面看上去,又99%的和殲20的雙噴管和後機身相似。可見這後機身都混血了!實際上,明顯屬於先照搬YF23的尾部氣動翼設計,而後機身和噴管卻又學了殲20!再來看該模型的正面,可以說除了沒有鴨翼外,其正面設計抄襲殲20的程度超過90%!尤其是下壓的肩部進氣道外邊緣,和DSI鼓包,基本上和殲20一模一樣。而F22A和F35於此明顯不同。
實際上法德的這種對現有成熟5代機的「擇優選取」的氣動外形,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氣動設計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在完全靠電腦飛控在控制飛行的時代,更是不可能胡亂混血。比如垂尾兼職平尾,和全向矢量本身就是矛盾。這樣強行混在一塊,只能說明達索根本就沒吃透5代機的設計思想。不排除今後還要再次大改氣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