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五代機項目失敗,鴨翼成為設計敗筆,殲20為何卻成功了?

2021-02-15 四代重殲

FS-2020戰機CG圖


1月27日,據瑞典《快報》報導,歐洲的薩博公司宣布:由於技術水準無法達到軍方的預期,瑞典自研的第五代戰機FS-2020項目失敗,薩博公司在FS-2020項目上的一些收穫將轉換為技術儲備。薩博公司總裁表示:我們不會放棄繼續研發隱身戰機的努力,FS-2020將成為今後成功的基石。

FS-2020試飛圖


薩博公司早在2005年就開始在鷹獅戰機的基礎上研發新一代隱身戰機,薩博公司的設想是研發瞄準市場空白,研發一種起飛重量不超過16噸的輕型五代機,讓許多囊中羞澀的國家也能買得起。FS-2020的原型機於2012年首飛(也有說是模型機),在為數不多的釋放照片中能夠看出這是一款單發輕型戰機,沿用了薩博公司拿手的鴨式布局。

鷹獅戰機


薩博公司的JAS-39「鷹獅」戰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銷售成績,但是面對F35、蘇57等新型五代機的衝擊,JAS-39戰機性能已經處於絕對劣勢,按照薩博公司預估,在2020年以後,JAS-39的新訂單將不會超過50架,即將面臨關閉生產線的局面。FS-2020原本被瑞典寄予厚望,但是在研發過程中出現多個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再加上研發資金遠高於預期,薩博公司無奈放棄了。

F35


據悉薩博公司研發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FS-2020的鴨翼存在設計敗筆,FS-2020是一款雙垂尾的戰機,鴨翼布局能提供強大的渦流,但是也會對雙垂尾形成氣動衝擊,薩博公司此前一直都是在設計單垂尾戰機,對解決氣動衝擊雙垂尾的問題毫無經驗。並且全動式鴨翼的飛控編寫難度極高,JAS-39的飛控系統其實是美國幫助編寫的,但是FS-2020會擠佔F35的出口市場,美國自然不願意幫助瑞典解決飛控問題。

殲20


目前服役的五代機中,只有殲20採用了鴨翼布局,薩博公司研發鴨翼五代機之所以失敗了,主要原因在於薩博公司早期過於依靠外界幫助,飛控、發動機等關鍵設備直接購買成品,在缺少技術儲備的情況下研發五代機,自然不會成功。而殲20能夠成功,離不開殲10的技術累計,氣動布局與飛控都是自己研發的,降低了殲20的研發難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只有中國的五代機使用鴨翼?三大優勢足以讓我們忽略其缺陷
    這下讓很多人,尤其是國內一些唱衰殲-20的人覺得非常譁然。畢竟在他們的眼中,殲-20就是一款非常失敗的戰鬥機。尤其是其鴨翼設計,更是敗筆中的敗筆。其理由,也無非是什麼「發動機性能不足的替代方案」、「破壞隱身」、「美俄五代機都不用鴨翼」云云。但是事實上,其實在人類的飛機發展史上,鴨翼才是飛機機翼設計的老祖宗,別的設計都是後生晚輩。第一架有動力飛機,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就是鴨翼布局的。
  • 全球五代機只有中國用鴨翼,優點很明顯,為何美俄敬而遠之?
    ▲稍微百度一下,就有一堆關於殲20鴨翼不行的相關搜索有些人認為殲-20的鴨翼是一個失敗設計。理由也無非是上圖提到的那些,什麼「發動機性能不足的替代方案」「破壞隱身」「美俄五代機都不用鴨翼,所以鴨翼」不好這幾種。
  • 美國六代艦載機公布,鴨翼設計+無人母機理念,是反向借鑑殲-20?
    但是,隨著空優設計的殲-35艦載機的出現,美國在艦載戰鬥機裝備領域的優勢地位,無疑正在受到後來居上的挑戰。這對於非常依靠超級航母和艦載機的美國來說,顯然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因此,在殲-20新型號現身的翌日,殲-35隱形艦載機直衝雲霄的同日,美國也首次對外公開了,第六代艦載戰鬥機F/A-XX的設計細節和相關作戰理念。
  • 遠比殲-20科幻,誓把鴨翼玩出天際,中國6代機預研方案引爭議
    隨著殲-20戰機的入役,按照「服役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傳統,中國六代機的發展方向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 歐洲新一代戰機其實仍是5代機 卻比殲20晚了20年
    NGF與美國的F-22、F-35、俄羅斯的蘇-57以及中國的殲-20一樣,同屬第五代戰鬥機。  進入21世紀,全球掀起了新一輪第五代戰鬥機研製和裝備熱潮,美國F-35、俄羅斯蘇-57、中國殲-20和FC-31是這輪熱潮的主要代表,除了上述國家,韓國、土耳其、日本也提出了第五代戰鬥機研發計劃。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多個國家開始醞釀研製第五代戰鬥機或直接跳過第五代研製第六代戰機,法國(合作夥伴還包括德國和西班牙)此次巴黎航展展出的NGF也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
  • 殲20碾壓國內三代機,亞音速頂級,超音速無敵,秘密何在?
    飛機從設計到試航成功,僅用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當年10月,舊金山舉辦國際飛行比賽,馮如駕駛著他新設計的飛機參賽,以700多英尺的飛行高度和65英裡的時速分別打破了1909年在法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飛行比賽的世界紀錄,榮獲優等獎,再一次使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了西方。馮如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飛機設計師、製造家和飛行家。
  • 我國最強戰機殲-20,在全球五代機中處於什麼水平?
    而且,即便放眼全球五代機,殲-20也可以稱為佼佼者。首先是隱身性:隱身性可以說是第五代戰機引以為傲的「資本」,也就是靠著這一「資本」使得第五代戰機在模擬空戰總是能夠打出20:0以上的大比分勝利,所以殲-20戰機也非常注重隱身能力,可是總有一部分網友稱殲-20戰機因為採用了鴨翼
  • 美刊談殲-9為啥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
    二戰結束之後先進戰鬥機的研發成為了各國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幾十年過去後的如今戰鬥機更是成為了現代戰場上的關鍵,先進戰鬥機對於奪取制空權非常重要。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後中國周邊的三代戰鬥機越來越多,F15和F16的數量讓中國感到了很大的壓力,所以當時中國就開展了國產三代機的研製工作。
  • 我國最強戰鬥機殲-20,在全球五代機中戰力有多強?排在第幾位?
    為適應未來戰爭需求,趕上發達西方空軍的先進水平,我國空軍在經歷陣痛之後,在一次次失敗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實現的後來居上,逐步研發出殲-10、殲-16、殲20等一系列出色現代戰鬥機。而我國的殲-20戰機的問世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列裝隱身戰鬥機的國家。我國殲-20戰機問世之後,很多人都想知道殲-20戰機戰鬥機在全球五代機當中處於什麼水平?戰力到底有多大?
  • 中國航空史上最慘失敗?殲-9
    ,為了紀念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同時也祝賀成都所建立50周年,研究所發布了一篇名為《五件檔案實物,帶你穿越成都所五十年 》的文章,其中有一個模型,一個題詞,兩個獎章,1個胸牌,這5件檔案物品中模型是殲-9戰鬥機,題詞是1983年6月14日,時任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視察殲-7III航電系統題詞「創新」,兩個獎章分別是1998 年3月23日,殲-10飛機01架原型機成功首飛集體立功獎牌,以及2003
  • 殲20比F22還要長,為何是全球尺寸最大的五代機?優勢比F-22還多
    除此之外,就是能讓殲-20攜帶更先進的飛彈,以及為了提升殲-20的高速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就是第五代隱身戰機了,而第五代隱身戰機具備高機動性、先進航電系統、高度集成計算機網絡,優異的戰場狀況感知能力、信息融合能力以及超視距攻擊能力。目前世界上服役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22、F-35,以及中國的成飛設計並生產的殲-20。
  • 又給中國殲20「找爹」!抄襲了米格1.44?
    據中方說法,殲-20將是中國第一款成熟的五代機,但是專家表示,有趣的是,殲-20與米格1.44有著許多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文章稱,這兩款戰機都有著鴨翼和V型尾翼,這意味著中國人在研發這款戰機的時候一直都牢記著俄羅斯的原型機。
  • 殲20和YF23的混血後代?看法德的6代機模型!
    因此這些二流國家的所謂6代機,先不說能不能最後變成真機;也不說他們變成真機到裝備還需要多少年。僅僅看外觀概念,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使以百萬分之一的概率首飛了,也不過是一種晚出生了三十年的低檔5代機。狼山個人認為,真正的第6代戰機,別的方面先不說,現在能確定的唯一的一個重點,就是傳統的垂尾肯定是保不住了。
  • 鷹巢丨非典型五代機巡禮:太極旗下的夢想(本文大量私貨)
    講到五代機,我們通常都會想起「四大金剛」,也就是F22,F35,蘇57與殲20。我本來尋思著是不是在這上面再做點文章,可無奈才疏學淺,又不像那些GTW那樣可以各顯神通,只得作罷。但其實,除去中美俄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的都在有自己的五代機研製計劃,意圖去奪取這顆航空工業的明珠。
  • 殲20戰鬥機有鴨翼真的不隱身嗎?
    最後一個就是電子偵察定位,從理論上,飛機只要發射電磁波就可以收到,尤其是飛機作戰經常需要開雷達,幹擾設備,不過雷達和幹擾設備開啟時間很有限,對於作戰的幫助不太大,三代機和三代半對開啟雷達的時機和持續時間控制很嚴格,儘量減小暴露時間,這個是過去三代機三代半的固有毛病,到了四代機,依靠LPI低截獲概率技術,將雷達波擴散到超級寬的頻率,每段頻率都控制發射功率,而且偽裝成背景噪音,最終使得敵人感受不到威脅
  • FC31前身殲14雪鴞,競爭中不敵殲20,在蘇式道路上越走越遠
    相比於殲20,沈飛FC31的亮相更加高調,但從其編號FC來說,就顯示了其是在軍方訂單競爭失敗後的產物,只能嘗試走外貿的路線。而這次我們不說FC31,來說一說它的前身,由沈飛開發的殲14"雪鴞"戰機,以及它在國產五代機競爭中是如何不敵殲20的。
  • 經略圖說 殲20:壯志凌雲的中國五代機
    友情提示:如果你認為作者是俄國人,那你就像黃章晉一樣,杯具了)中國五代機的出現,在相當程度上化解了上面那個令人尷尬的問題。殲10遇上F22仍然是未來空戰中可能出現的景象,然而更可能的情況,是殲10、殲11等中國四代機和殲20等中國五代機高低搭配,協同作戰,執行各種任務,又或者中國五代機的外貿版撞上F22那位有點營養不良的兄弟,F35。
  • 法國這個「五代機」模型…認真嗎?
    在F-22、F-35、蘇-57、殲-20、FC-31相繼問世後,世界曾對歐洲是否會在兩風之後跳過隱身的第四代(中國定義,下同)戰鬥機而直接進入第五代
  • 第三代鴨翼戰機有多強?兩張圖形成鮮明對比,殲20優勢太明顯了!
    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電傳飛控技術的發展,對氣動舵面的控制手段更加高效,第二代鴨翼布局的戰機開始將鴨翼設計成活動式的,讓鴨翼不僅能夠提升飛行性能,還兼顧水平尾翼的作用,為戰機提供俯仰操控力矩,並且隨著飛行速度的加快而導致飛機升力中心後移
  • 殲- 20首飛十年,期待下個X-20
    殲-20的成功研製並列裝部隊極大提高了人民空軍的裝備水平。殲-20獨特的布局凸顯了中國智慧,也讓它成為中國軍隊重要的「撒手鐧」武器。同時,1月11日也因為殲-20等重量級裝備的首飛首試,成為中國軍迷的盛大節日。殲-20率領中國軍機步入20時代,下一個X-20會在什麼時候首飛,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