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史上最慘失敗?殲-9

2021-02-20 國科環宇

最近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為了紀念中國航空工業創建69周年,同時也祝賀成都所建立50周年,研究所發布了一篇名為《五件檔案實物,帶你穿越成都所五十年 》的文章,其中有一個模型,一個題詞,兩個獎章,1個胸牌,這5件檔案物品中模型是殲-9戰鬥機,題詞是1983年6月14日,時任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視察殲-7III航電系統題詞「創新」,兩個獎章分別是1998 年3月23日,殲-10飛機01架原型機成功首飛集體立功獎牌,以及2003年「梟龍/FC-1」飛機01架成功首飛,國防科工委授予的「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型號研製(重大階段)銀獎」,一個胸牌是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慶,成都所參與人員獲得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保障人員胸牌。

簡單概括而言就是,成都所在創新思想的指引下,從殲-9戰鬥機起步,不斷努力,最終在殲-10,梟龍戰鬥機,殲-20戰鬥機上一次又一次獲得重大勝利,使中國航空工業踏踏實實一步步從落後走向先進,熟悉航空史的朋友都很清楚,成都所的立所第一戰卻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慘敗,飛機項目僅僅留下吹風模型和1萬小時風洞數據,慘澹下馬,這一次公布的模型,卻和以往大不相同,和新一代戰鬥機殲-10卻有極度相似。

這是殲-9戰鬥機的高速風洞模型,和殲-10戰鬥機非常像


模型基座上,寫著殲-9飛機高速風洞模型,1974年,成都飛機研究所,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殲-9戰鬥機一個最新的構型,這個型號最大特色是,飛機從兩側進氣改成了機腹進氣,進氣口形狀為扁平矩形,進氣道和機頭連接處有斜板的模樣,預計採用了外壓式可調斜板進氣道,這種設計和最終定型的殲-10A戰鬥機非常相似,和美國F-16戰鬥機的橢圓形固定皮托管進氣道有很大不同,這種進氣道設計主要優點是,高速阻力比較小,飛機極速可以達到2馬赫以上。

從模型來看,這款飛機擁有一個尺寸相當可觀的機頭,可以容納大型雷達天線,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款追求高速超視距作戰的戰機,但是這一款飛機和殲-10戰鬥機還有很大不同,最典型的是飛機座艙蓋尺寸很小,從座艙蓋後緣有個巨大的脊背延伸到垂尾前緣,外加巨大的單個垂尾,是飛機2馬赫飛行的穩定性所必須,這一點和殲-10戰鬥機類似,可以看出,這是一款追求極致速度的先進戰鬥機,座艙視野並不好。

殲-10戰鬥機擁有一個龐大的水泡型座艙,這是高機動戰鬥機的必須要素


這款模型最值得推敲的是:鴨式布局,這款飛機模型可以看到座艙後方機頭兩側位置安置了一對鴨翼,鴨翼處於飛機機身靠上位置,而主機翼和機身位置關係則是比較典型的中單翼設計,這種設計飛機穩定性比較好,後來的殲-10戰鬥機則使用下單翼,阻力相對較大一些,最有意思的是,鴨翼和機翼的相對位置關係,鴨翼在水平位置上,比機翼稍高,帶有一定的渦流增升效果。

但是最魔幻的,卻是前後相對位置關係,飛機鴨翼後緣和機翼前緣距離比較大,接近於半個鴨翼的前後尺度,從這個角度而言,這種設計,在10多年後的歐洲颱風戰鬥機上我們可以看到,而且鴨翼前緣超過進氣道唇口近三分之一,也和颱風戰鬥機類似,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高速飛行阻力較小,還是一款典型的高空高速戰鬥機,而殲-10戰鬥機則將前後間距縮短到極小,增強亞音速增升能力,提高空戰機動性。

殲-9戰鬥機最後版本和颱風戰鬥機類似,時間早了10幾年


這款戰鬥機尾部光滑,沒有腹鰭,機翼弦長佔據了尾噴口開始向前的幾乎一半機身長度,和颱風戰鬥機相比,比例並不大,也可以看出,這是一款機動性並不算特別好的高速飛機,這也是成都所第一次認識到鴨式戰鬥機的重大優勢,升力大,而且超音速性能特別好,在上世紀70-80年代高速攔截敵方戰鬥機轟炸機是壓倒一切的需求,殲-8戰鬥機家族和殲9戰鬥機都是基於這種需求所研製的產品,唯一不同是殲-9戰鬥機採用了創新的氣動布局,從潛力來說,遠超殲-8。

殲-9戰鬥機是我國繼殲-8以後再一次自主研發戰鬥機,也是我國對鴨式氣動布局的一次有效嘗試,只不過最後由於發動機性能達不到要求和技術水平實在有限,只得流產。從1964年提出設想到1980年下馬,殲-9項目一共耗時16年,期間甚至頑強的度過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是中國老一輩航空人對我國新一代新式戰鬥機的偉大嘗試。

殲-9戰鬥機由於反覆變更需求,雙26指標(26公裡升限,2.6馬赫極速),在40多年後也難於實現,所以失敗是一種必然,從殲-9之後,成都所吸取世界三代機研發經驗,重新改良鴨式布局,極大提高了飛機跨音速機動性,飛機具有30度每秒的瞬時盤旋角速度,非常強悍,這就是殲-10。

殲-9戰機雖然沒有研製成功,但是也解決了20多項主要技術問題,這些技術積累和經驗教訓都是中國後來航空科技發展的寶貴財富。

40年後,成都所重新發起衝擊,這就是雙發大型戰鬥機殲-20,最有意思的是,鴨翼和機翼間距又開始拉得很遠,重新恢復高空高速優勢,配合優良的隱身,重新站到歷史潮頭。

相關焦點

  • 中國航空史上最具爭議的戰機:殲8讓我們學到了這些教訓
    國產東風家族歷史:東風101:殲5國產化米格-17F。東風102:殲-6國產化米格-19S。東風103:殲-6甲國產化米格-19P。東風104:中國第一款自行設計的超音速戰鬥機,最大馬赫數1.4,升限17000。東風105:米格-19PM國產化型號,米格-19PM是蘇聯全天候飛彈截擊機,可攜帶K-5(霹靂1飛彈),後改名殲-6乙。
  • 那些年中國下馬的傳奇戰機:夭折的東風和殲9都是其中之一
    雖然殲教-1沒有在實際中使用,但是它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階段上的技術水平,是我國航空工業史上的一個重要機型。東風-113中國航空工業在60年代初重整旗鼓,系統地建立一整套航空科研機構,從技術基礎工作抓起,老老實實地「摸透」殲-7,從而在1964年開始設計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
  • 中國殲9戰機為何研製失敗?美期刊有獨特見解:全球無人做到!
    殲9飛機,作為我國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一款高空高速的殲擊機。時至今日,該款戰機依舊受到了我國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
  •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
    美刊談殲-9為何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美國雜誌討論殲-9失敗的原因。
  • 史上最全中國空軍機型大全
    殲9 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所製造的截擊機,其設計方案幾經波折,最後因為指標要求過高,技術條件無法實現而於1980年取消計劃,雖然殲9失敗了,但是可以這麼說沒有殲9就沒有殲10,就沒有611所。殲12是中國大陸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鬥機。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裡程碑,被稱為「空中李向陽」。
  • 27年前雙十二,中國爭氣機殲-8III首飛,卻成了爭議機!
    ,中國航空工業發布了了一則消息:【殲8Ⅲ飛機首飛成功】,主要內容是:1993年12月12日,殲8Ⅲ飛機首飛成功。其實在中國航空史上,還是一款大名鼎鼎也是絕無僅有的爭氣機,領導人對其給予了深重厚望,但是誰都想不到,該機的結局反而非常慘澹,非但沒有爭氣,反而帶來了巨大的爭議,可以說是爭議機!
  • 美刊談殲-9為啥失敗:單發戰鬥機超過2.4馬赫,全球無人做到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後中國周邊的三代戰鬥機越來越多,F15和F16的數量讓中國感到了很大的壓力,所以當時中國就開展了國產三代機的研製工作。中國的三代戰機之中,除了我們熟知的殲10和殲11這樣的明星,其實還有一款戰機殲9,殲9戰機的設計指標非常的高,一旦成功研製出來就能對周邊的三代戰機形成壓制力,可是還是研製失敗了,對於殲9的失敗原因有很多,曾經就有美刊談及殲-9為何會失敗:主要是因為單發戰鬥機超過了2.4馬赫,全球無人能做到。
  • 頂級坑王,最好的反面教材:揭秘中國首款自研戰鬥機殲8幕後故事
    殲8戰鬥機從美男子到和平鴿,承載著一代人的夢想,遭遇了無數的挫折,成為航空工業騰飛的一個新起點J8終於退了,現在開始復盤,我們從這個機型上學到了些啥?得到了那些教訓,遠離這些過失有多塊?有沒有繼續重犯?
  • 中國空軍的痛點——殲9去哪了?
    當時我兔才剛剛仿製成功米格-21沒多久,回頭一看卻發現自己沾沾自喜的東西早已落後對手很遠很遠,所以,空軍急需一種高性能的戰鬥機(攔截機)來守衛祖國的藍天。八爺與殲-9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而出。裝備的205 雷達,探測距離60-70公裡,跟蹤距離45-52公裡。帶兩枚 PL-4 攔射飛彈,最大有效射程 8 公裡,導引頭截獲距離 18 公裡。這樣的紙面數據,當時是中國戰鬥機性能之最。期間研製工作也由601所過渡到611所繼續進行研製。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3、殲4是中國韓戰期間從蘇聯引進的米格-9的改型,是實驗品,未批量生產過。  是中國韓戰期間從蘇聯引進的米格-9的改型殲-5殲-5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製造的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仿製前蘇聯米格-17φ),也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
  • 二戰最慘飛行員:跳傘失敗後掛在樹上70年,如今身上長滿雜草
    經確認,這是一名二戰時期澳大利亞飛行員的屍體,可能是因為跳傘失敗後掛在了樹上,因為傷勢過重而死亡。那麼為何澳大利亞的飛行員會出現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呢?這不得不提及一下二戰時期的一場戰役:紐幾內亞戰役紐幾內亞戰役可以說是二戰太平洋戰場日軍被打的最慘的一場戰役。戰爭時間開始於1943年6月,結束於1944年7月。總共有20餘萬日軍駐守紐幾內亞島,美軍和澳軍的的任務是殲滅駐守日軍,佔領紐幾內亞。
  • 史上最慘圍城戰:900天血腥封城,150萬人被慘埋~
    、最血腥的「封城」?圖:德軍包圍列寧格勒的路線                                              二戰時期,入侵的德軍將這座歷史名城圍困了整整872天,創造了近代戰爭史上時間和損失最重的圍城戰紀錄
  • 中國航空工業的基石——12位中國當代飛機設計大師
    他團結和帶領工程技術人員,用十年時間,將運10飛機送上祖國藍天,實現了我國航空史上大型噴氣飛機「零」的突破。之後運10飛機又轉場試飛至北京、烏魯木齊等地,並七次飛抵西藏拉薩,證明運10飛機基本性能良好。馬鳳山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飛機總設計師,是傑出的技術領導和科技專家。
  • 殲-10之父走了,他一輩子獻身中國軍工,致敬多少次也不為過
    楊偉(左)和宋文驄一起為殲-10排查故障殲10 飛機首飛時間,定在1998 年3 月23 日。1998 年3 月23 日是我國航空史上具有標誌性的一天,當然也是宋文驄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天。去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由1架空警2000預警機和8架殲10編成的領隊機梯隊呼嘯而來,8架殲10在空中拉出8道絢麗的彩煙。
  • 史上最慘總統,被割掉生殖器,屍體扔街上…
    西非小國賴比瑞亞,面積和我們江蘇省差不多大,人口不到500萬,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它的建國也很神奇,由19世紀美國廢奴運動後釋放的黑奴建立的,首都蒙羅維亞。                                              現任總統很多球迷都很熟悉:原AC米蘭巨星喬治·維阿。
  • 前有殲8,後有殲10,神秘的殲9哪去了?
    這是因為殲-1、殲-2、殲-3、殲-4作為空軍的內部稱謂,早早安排給了蘇聯援助的拉-9、拉-11、米格-9、米格-15四種戰鬥機。神秘的殲-9沒有進入制式裝備序列,而這則被很多人視為中國航空發展史當中缺失的一環,甚至更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
  • 追憶 用酒精代替汽油當飛機燃料,他是中國航空史上試飛第一人
    我爸爸高興極了,立志要刻苦學習,當一名最優秀的飛行員。高志航當時是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我爸爸獲得了中校教官官階,在張學良航空司令部任中隊長,被稱為東北空軍的八大金剛之一。民國十七年六月,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陰謀炸於皇姑屯,旋即去世。「九·一八」事變後,由於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爸爸看不到國家前途何在,便隨著張學良將軍流浪關內。張作霖、張學良父子雖有宏偉的中國空軍夢,但積貧積弱的中國,這只是個夢而已。
  • 誰敢比我慘!二戰中死得最慘的戰列艦TOP10,第一名讓整個國家悲傷至今
    它們的死法各有千秋,綜合噸位、自身戰績、牽制力,受創程度、陣亡人數、後續影響等各項因素,我們評選出其中死得最慘的10艘戰列艦,排名如下。巴勒姆號的殉爆場面被影像全程記錄下來,成為海戰史上令人十分震撼的一幕。慘烈指數:70%
  • 連續兩次墜毀下馬,殲10吸取慘痛教訓終得勝利
    -10A戰鬥機首飛紀念日,1998年3月23日,這是一個值得中國軍迷和航空工業界銘記的日子,這是中國航空事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中國航空工業研發戰機總是充滿了失敗和沮喪,而且型號研製的主體就是抄襲加抄襲,自主研發項目成功很少,而在此之後,則是一個成功接著一個成功,殲-10B,殲-10C,梟龍A,梟龍B,殲-20如下餃子一般滾滾而出。
  • 【甲午戰爭120年祭】規模最大 失敗最慘 影響最深
    2014年8月1日,是中日甲午戰爭正式宣戰120年的日子。120年後的今天,寫下本文,權當捧一杯酒、捧一杯淚,祭奠當年為國捐軀的忠魂,祭奠當年被殘殺的冤魂,祭奠當年所有為中國奮鬥過的人們。祭奠仇恨,是為仇恨不再新生。祭奠歷史,是為歷史不再重演。祭奠國恥,是為不再蒙受恥辱。祭奠失敗,是為不再被人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