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次墜毀下馬,殲10吸取慘痛教訓終得勝利

2021-02-13 國科環宇

3月23日是中國殲-10A戰鬥機首飛紀念日,1998年3月23日,這是一個值得中國軍迷和航空工業界銘記的日子,這是中國航空事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中國航空工業研發戰機總是充滿了失敗和沮喪,而且型號研製的主體就是抄襲加抄襲,自主研發項目成功很少,而在此之後,則是一個成功接著一個成功,殲-10B,殲-10C,梟龍A,梟龍B,殲-20如下餃子一般滾滾而出。

殲-10戰鬥機為何能取得性能質量雙豐收,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從側面來說,這也和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戰鬥機殲-8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殲-8戰鬥機號稱中國戰鬥機設計製造百科全書,整個歷程接近40年,充滿了無數的經驗和教訓,某些教訓則是血跡斑斑。

殲-10戰鬥機試飛機隊


就殲-8戰鬥機試飛而言,在中國航空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殲8I型號1965年開始研製,1969年7月5日完成首飛,定型時間是1979年,整個試飛過程長達10年,這也是中國戰鬥機歷史上史無前例一次,但是從殲8I戰鬥機用戶的評價來說,不管是飛行員還是修飛機的地勤,都是同一個體驗:毛病百出,百孔千瘡,操縱問題多,飛機不可靠,難修難用,某些軍迷甚至稱為人操火箭,意思是偶爾能飛一下直線。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試飛過程雖然很長,但是試飛時間卻很短,整個試飛10年試飛過程中,殲-8累計飛行1025個起落,共計663個飛行小時,如此少的飛行時間,一個根本原因是,試飛飛機就只有2架!經常發生故障停飛,這就是殲-8I戰鬥機得到最慘痛的教訓。

殲-8I戰鬥機創造了世界新型戰鬥機試飛時間最少記錄


而且這還不是殲-8家族的全部,10多年之後,殲-8家族的最強改型:被號稱「爭氣機」的殲-8III戰鬥機開始了,這款戰鬥機最大的特點是在殲-8II戰鬥機基礎上進行改進,換裝渦噴-14發動機提高飛行性能,飛機換裝全套先進航電,和美國F-16C戰鬥機類似,外加超視距攻擊飛彈霹靂-11,這是中國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項目,比殲-10優先程度更高,經費保障更到位。

但是很可惜,這個型號連續兩架飛機墜毀,最終項目被取消,結局慘澹,原因是多方面的,試飛飛機數量少是一個原因,就造了2架,毀了2架,另外一個是試飛飛機任務分配不科學不合理,飛機將所有先進設備和發動機裝在同一機體內,趕時間,但是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巨大敗筆!

殲-10戰鬥機非常小心避免了殲-8戰鬥機家族的教訓,取得了成功


殲-8III戰鬥機作為沈飛的「爭氣機」,單位非常努力趕進度,但是事與願違,這款飛機採用了完全談不上成熟的渦噴-14發動機,而且還配合國內全套最新型的雷達慣導電子戰等先進設備,飛行員被迫兩線作戰,一方面和動不動就停車噴零件甚至漏油起火的渦噴-14作戰,另外一方面,還得對複雜的航電設備進行逐一試驗,壓力非常大,加上同時試飛飛機數量太少,更增加了壓力。

在殲-10戰鬥機研發上,則非常非常小心,一共準備了6架飛機應對密集的試飛工作,而且還特別小心的做出了保險措施,這就是試飛飛機功能散裝化,發動機作為飛機上研製難度和風險最高的部件,必須特別對付,設計師採用成熟的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作為試飛發動機,而國產太行發動機則單獨由1034號飛機進行,這種極其謹慎的做法確實避免了殲-8III一樣的悲劇。

而且在飛機任務分配上,也避免了老大哥的失誤,不是所有戰鬥機都採用相同的配置,第一架是氣動飛控樣機,僅僅做氣動試驗和飛控試驗,飛機取消了複雜的雷達航電和電子戰等系統,後續飛機逐級增加上去,如此小心的作風,使得殲-10戰鬥機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險,最終達到中國戰鬥機研發第一次全勝!

相關焦點

  • 中國航空史上最具爭議的戰機:殲8讓我們學到了這些教訓
    這也是一個重要經驗教訓,一切構思都可以討論,但是最終必須靠實驗數據試飛數據說話。後來三代機四代機項目競標,研發廠家就做了很多的詳細實驗計算,拿到詳細的數據,客戶才考慮給你入門的機會,事實上,由於認真做實驗,三代機殲10和殲20的試飛結果,比最初承諾給客戶的都好。
  • 頂級坑王,最好的反面教材:揭秘中國首款自研戰鬥機殲8幕後故事
    這也是一個重要經驗教訓,一切構思都可以討論,但是最終必須靠實驗數據試飛數據說話。後來三代機四代機項目競標,研發廠家就做了很多的詳細實驗計算,拿到詳細的數據,客戶才考慮給你入門的機會,事實上,由於認真做實驗,三代機殲10和殲20的試飛結果,比最初承諾給客戶的都好。
  • 殲-10住進「新家」!埃及曾有慘痛教訓,給世界各國提了個醒
    殲10「新家」大門採用獨特設計
  • 殲10戰機為何多次墜毀?不止由於單發:俄制發動機存在致命缺陷
    6年後重新把此文搬回公號,第一是對部分內容做出修正,第二是作為下一篇文章的預告——多圖詳細展示AL31F發動機在空中,是怎麼因為潤滑失效,導致發動機抱軸卡死、甚至折斷整根發動機主軸,導致飛機必須緊急降落、甚至墜毀的。-原文分割線---近日在成都突發了一起飛行事故,一架殲-10墜毀在成都。如無意外,這又是一起發動機故障引起的墜毀。
  • 如果當年殲10不幸下馬,沈飛這一魔改殲8已計劃好備胎上位
    但在上世紀80-90年代,殲-10的發展十分不易,幾次因為技術和資金原因差點下馬,幸好得到高層領導人力挺,才能夠續寫今天的輝煌。而在殲-10差點下馬的那個階段,航空工業瀋陽所曾認真考慮用一種殲-8家族中最現代化的改進型作為「備胎」,但萬幸的是,殲-10歷經坎坷終成正途。
  • 殲八III為什麼下馬?
    當然大家也都知道這個型號的結局是下馬了,為啥呢?下馬的直接原因是殲八III陰差陽錯地盡趕上「好事」了。這項目91年立項以後搞了六年,雖說一路小問題不斷倒也還算馬馬虎虎過得去,孰料97年初,殲八III的04架試驗機從瀋陽轉場到西安試飛院的時候,趕上天氣突變,著陸時沒看清跑道前有條剛挖出的電纜溝,出了二等事故,飛機報廢了,所幸飛行員活下來了。
  • 那些年中國下馬的傳奇戰機:夭折的東風和殲9都是其中之一
    故東風-106戰鬥機項目最後還是下馬了,但此型號延續和誕生後的新項目型號「雄鷹-302」,也就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強-5強擊機,最後裝備中國空軍。該型飛機未投入生產,僅在製造了全尺寸模型之後項目即遭下馬。殲-12飛機在國內也曾是一個另人迷惑的角色。聲譽不低,但終未被列入裝備,於1977年項目下馬。距離殲-12首次試飛30年之後的今天,也許能對它進行更為客觀的剖析和評價。南昌飛機製造廠從1968年7月開始方案設計,1968年8月總體方案獲上級部門批准。隨後,以1年零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詳細設計、主要風洞試驗、強度試驗和系統模擬試驗。
  • 八三工程,性能優於殲-10 — 不爭氣的爭氣機殲-8III
    任誰都想不到空中美男子殲-8居然還有一款三代改型,而且初始設計性能要求優於殲-10戰鬥機,只不過試飛過程兩次重大事故,直接導致了這款爭氣機的落幕。601所和112廠提出殲-8II大改方案,換裝渦噴-14發動機,採用新型航電系統、電傳操縱、雷達火控系統(脈衝多譜勒雷達)等高新技術,準備用7年左右時間、7億元人民幣(不含發動機)完成升級。性能上要求和在研殲-10類似並儘快交付使用,預計2000年空軍裝備殲-10之後,可以在對抗演練中優於殲-10。
  • 殲-9
    -9戰鬥機,題詞是1983年6月14日,時任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視察殲-7III航電系統題詞「創新」,兩個獎章分別是1998 年3月23日,殲-10飛機01架原型機成功首飛集體立功獎牌,以及2003年「梟龍/FC-1」飛機01架成功首飛,國防科工委授予的「國防科技工業武器裝備型號研製(重大階段)銀獎」,一個胸牌是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慶,成都所參與人員獲得的新中國成立70
  • 成飛復仇記:38年前殲9慘敗下馬,今天殲20極速2.6馬赫贏回
    為了這一刻,成都所等了38年,38年前2.6馬赫高速殲9下馬全所上下都哭了,10年辛苦化烏有大家就要問了,都隱身飛機了,飛這麼快有啥用?對於成都飛機研究所來說,這殲20戰鬥機卻具備了不同尋常的意味,可以說這是一款38年的復仇機,38年前正好是1980年,新成立10年的成都飛機研究所唯一研究項目-高空高速殲9戰鬥機,接到國家通知,項目取消,徹底下馬!
  • 高顏值的殲-10C堪稱中國版「陣風」,30年前差點下馬
    電影《空天獵》劇照,殲-10C掛載鷹擊91,都是真傢伙哦!作為我軍第一種國產三代機,殲-10在設計之初就吸取了西方三代戰鬥機設計理念,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中國空軍已經在多個部隊接收了殲-10C和殲-10B這兩型三代半戰鬥機,作為殲-10家族重大改進型,它將和殲-20形成高低搭配,DSI進氣道和優化隱形設計等,也讓它比老版殲-10具有更低的RCS特徵,更有利參與未來空戰。
  • 【經驗】從Bitly構建分布式系統中吸取的教訓
    在五月的Bacon會議中,bitly應用開發主管Sean O'Connor 講解了bitly開發人員從構建一個月處理點擊量60億的分布式系統中吸取到的相關教訓
  • 新殲11B亮相,正式宣判殲11D下馬,蘇35演習慘敗成導火索
    新殲11B亮相,正式宣判殲11D下馬,這是為什麼呢?雖然此前殲-11D的原型可以說是殲-11B,因為它是基礎,只不過外形變化了一些,使用了比較多的五代機。可是殲-16戰機出現,他的空優戰機裝備壓縮的比較好,使得這一發光點讓其遮蓋了殲-11D。
  • 焦點 | 為何說殲20將是世界第一?當然不只是因為夠自信!
    為啥太先進還輸了,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理解客戶,不知道客戶的最大恐懼和擔憂,忘記從客戶角度考慮問題,忘記了客戶的最慘痛經歷。在商業界這叫,不要向客戶推銷指標最好的產品,而是要向客戶推銷他最想要的產品,滿足客戶最大的需求才是最大的勝利。
  • 殲-10戰機,它改變了中國
    今天是殲10成功首飛20周年的日子,在這20年裡,殲10 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曲折,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本期出鞘帶您關注。此前在殲9的研製過程中,宋文驄等人就已經對顛覆傳統的鴨翼布局進行了深入研究,當時為了改善飛機的升力特性,研究人員大膽提出取消產生負升力的平尾,而採用了產生正升力的鴨翼。雖然殲9最終下馬,但它在結構強度、材料、系統、設備等方面留下的成果,為後來緊急攢出殲-10方案打下了基礎。
  • 兩年來聯軍擊斃5萬ISIS 摩蘇爾冒進伊軍教訓慘痛
    對手似乎大勢已去,但攻入摩蘇爾的伊拉克軍人仍在付出慘痛代價。一名美軍高級官員12月8日表示,過去兩年中,由美國領導的聯軍已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地區殺死了5萬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武裝人員。這位不能在報導中具名的官員表示,該數字雖然比過去透露的數字更高,但仍屬保守估計。
  • 看美國熱鬧的同時,有必要深思它為何淪落至此,中國應吸取哪些教訓?
    七律·攻佔國會美國大選決戰忙,勤王大軍終登場。紅脖白皮打砸搶,國會淪陷議員慌。扯破民主假衣裳,武裝鬥爭護懂王。槍桿裡面出政權,狙擊幕後猶太狼。我們如何吸取美國的教訓? 今天文章的主要內容,節選自之前一篇深度長文「當前形勢的要害:接下來美國國運究竟會觸底反彈,還是繼續沉淪」,這篇文章裡,斐君對美國國運及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做了深入分析,現在看來仍不過時。已經讀過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請忽略。
  • 40年前的這款「老殲11」為何下馬?不顧基礎 技術太過超前
    這次會議的背景,是總結越南戰爭、中東戰爭中的經驗,高機動性戰鬥機成為了這次會議確定中國國產殲擊機的主要發展趨勢,一口氣確定了三個型號,一個是明確上馬的「小殲」計劃,也就是後來的殲-12輕型殲擊機,南昌飛機製造廠研製,另一個是「4號工程」垂直起降戰機。
  • 5天連續摔掉3架軍機,俄羅斯整個航空工業,或將經受嚴峻考驗
    在5天時間內,俄羅斯竟然連續從空中摔下來3架軍機,令外界感到非常震驚,俄羅斯的航空工業甚至是其空天軍,或將經受非常嚴峻的考驗。
  • 慘痛的教訓不能忘
    然而,除了諾曼第空降時期的腿袋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拉鏈的存在讓美軍再一次吃盡苦頭,經歷了慘痛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和德軍之間大規模的戰鬥已經不多了,與德軍在柏林戰役戰場上周旋的,主要是蘇聯人。當時的美軍和英軍,在法國和德國交界處的巴斯通地區作戰。巴斯通戰役發生在冬天,不是大規模交戰,戰鬥中充滿了小股部隊作戰,正是這種小規模作戰中,拉鏈讓美軍吃盡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