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技術有多難?一塊玻璃20年造不出,中國攻克只用2年

2021-02-08 騰訊網

殲20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鬥機,那麼這款戰機的技術難度有多大?

有人號稱一塊玻璃中國20年也研發不出,稱全球只有美國能造,結果卻被中國用實力打臉,這塊玻璃就是殲20的一體式座艙蓋,當時中國攻克這項技術只用了2年時間,從而打破了全球只有美軍能造的神話。

▲圖為殲20戰機座艙蓋

這種座艙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最大程度發揮飛行員的視野優勢,但造價卻非常昂貴,一塊F22的座艙蓋40萬美元,出於成本控制考慮,如今中國也對殲20的座艙蓋做出了進一步優化。

▲圖為戰機座艙蓋

那麼一體化座艙蓋究竟有何技術難度呢?

首先是製造工藝上的困難,五代機座艙蓋已經採用了更加先進的複合材料,也就是聚碳酸酯作為主要材料。

▲圖為戰機座艙蓋

同時五代機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那就是隱身能力,座艙蓋作為五代機機身表面的組成部分,也直接關係到了戰機隱身性能,雖然塑料材料不會反射雷達波,但雷達波打到機艙內部還是容易暴露戰機位置,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給一體化座艙鍍膜,從而屏蔽大部分雷達波,提升戰機的整體隱身能力。

▲圖為殲20原型機

殲-20從首飛到現在正常的入列,可以說這款戰機的問世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與意外,同時這款戰機的出現也使得中國空軍整體的戰鬥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要知道,相比於之前我們的新型戰機問世,殲-20是完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裝備。殲-20的出現使得我們的空軍真正有實力有能力躋身世界超一流的作戰行列之中,而這單一裝備種進步在以往幾乎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而當時對於很多對於裝備比較有興趣的朋友們來說,殲20的問世有著很多的意外與興奮。而其中有一項部件的出現,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高度關注,而且也非常的吃驚。因為在這種部件出現在殲20身上之前的時候,世界上普遍認為我國如果要生產出這樣的裝備,可能需要20年以後,萬萬沒有想到,僅僅幾年之後,這款裝備就在我們最新型的戰鬥機身上出現了。而這個裝備就是殲20的座艙蓋,也就是我們最直觀看上去覆蓋在駕駛艙上的那一塊玻璃。

為什麼說這個東西的出現令世界比較吃驚,這是有原因的。要知道除了殲20之外,世界上配備一體化艙蓋的戰鬥機寥寥無幾,但是在現役的四代機中,除了蘇57,全都採用的是一體化艙蓋。要生產和加工製造出來,這樣的座艙蓋其生產難度和技術瓶頸是相當的高的。

這主要是因為雖然座艙蓋看起來是全透明的,像玻璃一樣的東西,但它其實並不是玻璃。這種東西在生產出來之後要保證透明度,隔熱度,甚至還要保證在超音速巡航狀態下,如果被飛鳥或者是什麼東西撞到,能夠保持飛行姿態和座艙的完整。

我們知道,美國的F-22曾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負責設計製造F-22的洛馬公司曾稱:F-22的整體座艙是其整個項目裡最複雜和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部件對於這款戰鬥機來說是非常的意義不凡的。

要生產出這樣的整體座艙蓋,材料也皆為化學合成,並非玻璃的元素。因為玻璃雖然透光性好,但是它的重量,抗擊打能力,變形能力等很多方面都無法滿足這樣的要求。所以對於這樣先進的戰鬥機,所要選用的座艙蓋的材料,既要保證透光性,韌性和抗擊打性,又要全面的兼顧各種各樣的戰時需求,這種研發的難度是極其高的,也正是因為如此,目前世界範圍之內,能夠真正意義上研究出這種座艙蓋的只有我國和美國,就連俄羅斯目前也是半瓶子醋。

所以當時我們的殲20一經問世,無論它的外形有多麼的科幻,無論它採用什麼樣先進的武器,但光是憑著座艙蓋一項,就已經讓世界同行刮目相看了。而對於我們很多的軍迷來說,當時也只是感覺這種一體型的座艙蓋非常的科幻,而且非常的帥氣,但其中的生產難度和技術精度並不是我們平常只能可以想像得到的。

從中國成功研製殲20戰機的一體化座艙蓋來看,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得益於長期以來中國在工業領域的技術積累,因此能夠做到厚積薄發,一體化座艙蓋也成為了中國現代工業產品的傑出代表,隨著戰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座艙蓋技術也會不斷進步,未來應該還能夠看見座艙蓋的再次升級。

相關焦點

  • 旋翼除冰技術有多難?— 西方封鎖下,直-20團隊耗時20年終於攻克
    雖然有點意外但並不誇張,在殲-20都開始超前世界先進水平時,我們在直升機領域才首次獲得重大成果。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相對精美的造型之外更附加了很多核心技術突破,比如被西方封鎖了二十年才得以突破的旋翼防除冰技術。
  • 殲20渾身都是高科技,玻璃蓋讓俄羅斯羨慕不已,仿製10年未能成功
    ,可以說整架飛機都充滿了高科技,除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數位化飛控系統、隱身塗料外,殲20的一體化玻璃座艙蓋同樣值得稱道,與過去戰機使用的分離式座艙蓋不同,殲20的一體化座艙蓋的前風擋玻璃與艙蓋是一個整體,雖然乍一看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這種座艙蓋的加工難度極高,目前只有殲20、F35、F22三款戰機使用了這種座艙蓋,連俄羅斯都對這種玻璃座艙蓋羨慕不已,但是卻一直沒有掌握這項技術。
  • 中國造1艘核航母有多難?關鍵技術僅2國掌握,俄早就不抱希望
    圖為國產核動力航母模型隨著國產新航母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已經有人開始暢享中國核動力航母了,那麼中國造1艘核航母有多難?中國需克服哪些技術才能造出?對此專家表示核航母建造難度遠超核潛艇,門檻高得難以想像,比如核反應堆這一關鍵技術目前全球僅美法2國掌握,俄羅斯早就不抱希望,不過如今的中國已經擁有了充足的技術實力,建造出自己的核航母並不是難事了。
  • WS-15發動機攻克關鍵技術,殲-20將一飛沖天,再無羈絆!
    然而,中國依然沒有攻克頂尖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是中國人不夠努力嗎?還是中國人不夠聰明?顯然都不是。而是航空發動機技術之精細,之複雜,工程之浩大,都比航天工程更加艱巨。戰鬥機在超音速飛行下,並不是簡單按照設定好的方向飛行,而要做大量的機動變向,並且保持飛行穩定。這些,都是一般太空飛行器所不需具備的功能。
  • 中國最神秘材料產能支持年造20架殲20戰機
    因此美日都把碳纖維技術看作是奇貨可居,而且由於其在軍事航空領域的重要作用,美日對其出口都相當保守,並對中國採取禁運手段。  那麼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軍事航空領域到底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呢?美國防部在「面向21世紀國防需求的材料研究」報告中強調,「到2020年,只有複合材料才有潛力使裝備獲得20-25%的性能提升」。  對於新型複合材料的發展趨勢和其對軍用航空的重要意義,中國都相當重視,但是礙於西方壟斷技術和產品,中國只有埋頭自主研發。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終於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而不用再受技術大國卡脖子了。
  • 殲-20,目標臺灣?背後這位彪悍的「大佬」,撐起中國底氣!
    臺灣是中國的臺灣,我們戰機不巡航,誰巡航?我們要統一,就要有骨氣,更要有底氣,殲-20就是我們的底牌!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大佬,正是殲-20總設計師楊偉!他彪悍的人生,他「氣人」的話語,簡直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 中國殲20隱身數據對俄震動有多大:或動搖俄投產蘇57
    同時籤約的還有2架單座的米格-35S和4架雙座的米格-35UB。俄羅斯軍方強調,這些蘇-57將不用於進一步試飛,而是交付給空軍作戰單位,首批將為利佩茨克試訓中心,這是俄羅斯空軍戰術研究和新型號換型訓練的地方,而不是科研試飛中心。至此,多難的蘇-57算是進入量產階段了。  儘管已經籤約的批量只是象徵性的2架,有說法第一批最終有可能達到12架甚至15架,首批的其他飛機將在未來幾年裡籤約。
  • 有「沙雕」說日本要想造航母,分分鐘造出來!那麼造一艘航母有多難?
    當年,噴氣式飛機上航母,是海軍的一項「革命」,現在的成功,都是用事故和人命換來的,1954年,美國海軍航空兵創造了一個至今沒人超越的世界紀錄,在這一年裡因為各種飛行事故總共損失了776架飛機和535名機組人員。如今,全球現在擁有完整6萬噸級航母製造技術的國家只有兩個,中國和美國,俄羅斯造不出來了,英國的技術不完整。
  • 【厲害】這項技術曾被德國壟斷,中國只用2年就攻破!從此咱的軍艦有了「中國心」!
    ,全部依賴進口,但在2013年,中船重工在河南的一家企業的技術人員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研發生產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速大功率柴油機,不僅給咱國家自己的軍艦安上了「中國心」,還出口到了海外。在創業之初,河柴重工引進前蘇聯技術,1961年生產出新中國首臺高速船用柴油機,這臺柴油機被用在了我軍的飛彈快艇上,而且創造了以小艇勝大艦的奇蹟。然而,由於由於無法生產高速大功率柴油機,中船重工集團河柴重工一度也在20年前陷入了發展窘境。河柴重工的董事長劉丕人當時剛剛進廠不久,對那個時候的困難日子印象深刻。
  • 這款戰機才是中國空軍主力,殲-20還排不上號,一口氣造了400架!
    這款戰機才是中國空軍主力,殲-20還排不上號,一口氣造了400架!
  • 20年中國軍力變化有多大?中國2001年和2021年軍事實力對比
    儘管在大多數領域,解放軍的技術與技能水平與美軍相比仍有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己經在縮小。回顧近二十年的強軍之路,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經歷了極不平凡的歷程。人民軍隊重振政治綱紀,重塑組織形態,重整鬥爭格局,重構建設布局,重樹形象作風,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時代。例如,素有政府與軍隊「外腦」之稱的美國防務智庫,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對中國軍事問題的研究力度。
  • 印度光輝戰機碾壓殲20,如今大鬧退貨,看印度網友犀利評價很刺眼
    隨著殲-20在珠海航展高度亮相,其先進的性能引發各方關注,有印度網友在網上分析認為,他們的LCA光輝戰機才是神一般的存在,可以打爆殲-20。
  • 殲20戰鬥機有鴨翼真的不隱身嗎?
    大家都知道,隱身技術,學名叫低可探測性技術,簡單點就是說,讓敵人很難發現的技術。敵人用啥手段來發現目標?大家都知道,現在發現飛機有這麼幾手,一個是雷達,號稱千裡眼,可以發現目標從幾十到幾百都可以,風雨無阻,白天黑夜,颳風大霧,沙塵都可以暢通無阻,這是飛機的主要敵人,也是隱身設計的重中之重。
  • 殲20噴出橘紅色火焰,最後一塊短板被克服,成為真正五代機!
    不過在最近殲20將這最後一塊短板克服了,試飛中的殲20首次噴出了橘紅色火焰!而殲20因為發動機推力較小無法進行超音速巡航,想要超音速飛行只能打開加力燃燒室,超音速飛行時間有限,因此許多人不承認殲20是第五代戰機。
  • 尷尬…臺灣「防長」分不清解放軍殲20和殲31
    據臺媒報導,臺灣民進黨「立委」蔡適應2日質詢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時,展示解放軍空軍殲-20與殲-31型戰機圖片,要馮辨別,結果馮世寬卻搞不清楚這兩型戰機,而臺軍空軍參謀長範大維卻把殲31說成殲20。被問到臺灣空軍升級後的F-16V能否匹敵殲-20時,兩人均表示「有信心」。
  • 殲-20又有好消息,換一身新衣服,可免疫一切雷達的捕捉
    如果能夠將這一新材料技術,運用在殲-20戰鬥機的機身塗層上,不僅可以讓殲-20更加輕盈,而且躲避雷達偵測的能力也將有巨大突破。而且,這種新型吸波材料的成本,甚至比原有隱形材料更低,因此其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殲-20戰鬥機新隱形技術究竟是什麼?
  • 中國新航母即將下水,造20年的印度航母如何了?印高官給出答案
    雖然印度使用航母的經驗很豐富,長達60年的航行也不是白幹的,但是建造航母卻一波三折,屢屢碰壁,20多年都沒辦法完成。反觀中國,從2001年「瓦良格」到大連造船廠,再到服役的遼寧艦,僅僅用時11年,第二艘山東艦從建造到服役只用了4年。而且中國接觸航母的時間比印度可短多了。
  • 中國首款垂直起降機殲18?技術瓶頸已被攻克,服役時間就等它了
    出品|國器美國在借鑑英國垂直起降方式上加以革新打造出F-35B歷史上最先研製出垂直起降飛機的是英國,但目前世界上垂直起降飛機發展的最好的還屬美國,美國通過借鑑英國垂直起降方式,在技術上不斷革新,其垂直起降技術在全世界遙遙領先。
  • 臺高官說F16槍挑殲20?原來他壓根就不識殲20
    整個計劃總共將耗資1100億元新臺幣,將改良臺空軍現有的145架F-16A/B型戰機,預訂2023年完成。同時,臺媒還報導稱,臺防務部門最高負責人,也就是所謂的「國防部長」馮世寬,對F-16戰機升級後的性能非常有信心,稱可與大陸下一代主力戰機殲-20匹敵。而空軍參謀長範大維也說過,屆時F-16V戰機可與大陸主力戰機相匹敵。
  • 殲20、運20、直20,已全都服役,三個20分別有多少呢?
    20系列就是中國戰機的最高水平,除了吵得沸沸揚揚的轟-20還沒現身外,殲20、運20、直20,已全都先後服役,可能不少人就會好奇了,那麼三個20分別有多少架了呢?首先咱們來看五代機殲-20,目前中國空軍至少有四支部隊已裝備殲-20。滄州實訓大隊是最開始擁有殲-20的部隊,只不過現在也就8架左右,而剩下的其餘三支部隊,實際上也一碗水端平,都給他們分配的8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