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D為何還賣不動?和美國的F-15EX相比,殲-11D的發展困境是什麼?

2021-02-20 書劍雜談

最近正好在復盤中國空軍,所以順道再聊一下中國空軍一款老大難機型,也就是從2015年就開始亮相的殲-11D重型戰鬥機。雖然在2020年接近年末的時候,殲-11D重型戰鬥機又曝出了試飛照,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殲-11D重型戰鬥機的發展前景還是會比較坎坷的。

2020年殲-11D的試飛照

之前就已經說過了,殲-11D戰鬥機的設計目的,就是一款空優型雙發重戰,也就是中國版的蘇-35戰鬥機。但是經過數年的發展,還處於了無盡頭的試飛之中,證明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殲-11D發展坎坷,應該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還有什麼原因,阻礙了殲-11D重型戰鬥機的最終採購。

殲-11D也發展很久了

我們拿美國空軍的F-15EX重型戰鬥機來比較,很多人都認為,F-15EX重型戰鬥機,是用來取代美國空軍的F-15C/D型戰鬥機的。這種觀點不能夠說是錯的,只能夠說是不全面的。

實際上,個人認為,F-15EX重型戰鬥機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取代美國空軍中已經逐漸老化的F-15C/D戰鬥機,還包括為F-35A戰鬥機提供空戰輔助,彌補因F-22隱身戰鬥機數量不足,所帶來的空優戰力缺失。

美國空軍的F-15C戰鬥機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確實認為F-15EX重型戰鬥機的另一個職責,就是彌補F-35A戰鬥機的空優作戰短板。雖然,F-35A戰鬥機是專供美國空軍使用的機種,但是不要忘記了,JSF計劃的全稱是「聯合打擊戰鬥機」,重點在「打擊」,F-35整體上還是偏向於攻擊機設計。

F-35偏向攻擊機設計

考慮到F-22的生產線已經停止了,如果遭遇手上同樣握有大量五代機的對手,美國空軍在奪取制空權方面可能會遇到問題。所以,美國空軍需要一款能夠與五代機進行空戰,並且還不能是純五代機的空優機,畢竟,如果要造另一款第五代隱身空優機,還不如直接恢復F-22的生產線。

畢竟F-22已經停產了

這也就能夠解釋,截止到目前為止,在公眾面前展示的F-15EX戰鬥機,都是以純空優,並且是超視距空優的作戰模式出現的。因為F-15EX的目的就是和F-22配合,彌補F-35的空優戰力不足,保證美國空軍的空優作戰優勢。

基本都是以空優機形象出現的

如果和中國空軍一比較,很多反應快的讀者朋友們應該已經反應過來了。中國空軍目前的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不僅是一款隱身空優型戰鬥機,而且還是一款在不斷優化、不斷生產的五代機。

如果中國空軍覺得自己在空優作戰方面面臨較大的挑戰,就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如果是面對質量型空優挑戰,那就是對殲-20隱身戰鬥機繼續進行改進。第二種選擇,如果是面對數量型空優挑戰,也可以通過增產殲-20隱身戰鬥機來解決,兩種情況都沒殲-11D戰鬥機什麼事。

要麼升級,要麼增產

中美兩國空軍在這件事的核心差異,是美國空軍目前的五代機主要是隱身攻擊機,而中國是隱身空優機。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的殲-11D戰鬥機,就相當於美國打算搞一款不隱身的A-XX攻擊機,在F-35的對比下,自然沒什麼出路。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都是同樣基於蘇-27系列的機體發展而來,整體上偏向於對地攻擊的殲-16重型戰鬥機,不僅很快得到了軍方的質量肯定,並且生產速度不斷提升。因為殲-16重型戰鬥機的作用,是彌補中國空軍急缺的對地攻擊短板,發展前景自然比殲-11D好。

殲-16正好彌補了對地攻擊短板

在需求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殲-11D戰鬥機自然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不然殲-11D完全可以先服役一部分,然後在生產中再慢慢進行改進。而中國空軍從2020年開始,卻先選擇將原來的殲-11B,升級到殲-11BG的水平。

殲-11D面對的競爭壓力也較大

很顯然,中國空軍目前認為,即使是經過有限升級的殲-11BG,也能夠暫時滿足自己的使用需要。當然,殲-11D項目也不至於完全停止,可以繼續觀察。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殲11B恢復生產成真,為何空軍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殲-11B發展道路比較坎坷,先是FWS-10渦扇發動機可靠性不足,早期生產的飛機不得不裝上AL-31F應急,然後FWS-10與飛機進氣道匹配又出現問題,不得不對進氣道進行改進,殲-11BS列裝部隊之後,也出現飛控系統故障造成飛行事故,經過部隊和沈飛努力,才算解決問題,但是這個時候,殲-20已經試飛,殲-10B/C戰鬥機已經列裝部隊,殲-11B與這些飛機相比,已經落後,所以飛行員說殲-11B
  • 重出江湖的殲-11D戰鬥機為何如此引人關注?
    殲-11D於2015年4月29日成功首飛,機身編號為「D1101」,當時外媒對這款飛機的性能進行了分析,認為它是採用了中國殲-16戰機的諸多技術,包括新一代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和先進綜合航電技術的一種戰鬥機。殲-11D同以前的型號相比,使用了更多複合材料,可攜帶更多空空飛彈,如霹靂-10和霹靂-15。它還有與殲-15類似的空中加油設計。
  • 中國為何還在生產殲11B戰機 而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殲-11B發展道路比較坎坷,先是FWS-10渦扇發動機可靠性不足,早期生產的飛機不得不裝上AL-31F應急,然後FWS-10與飛機進氣道匹配又出現問題,不得不對進氣道進行改進,殲-11BS列裝部隊之後,也出現飛控系統故障造成飛行事故,經過部隊和沈飛努力,才算解決問題,但是這個時候,殲-20已經試飛,殲-10B/C戰鬥機已經列裝部隊,殲-11B與這些飛機相比,已經落後,所以飛行員說殲
  • 許達: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這種堪稱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雖然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質疑,即美國空軍的建軍思路是否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但卻在無形中減少了多次試錯的成本。不過,對於後來者而言,從「亦步亦趨」到「比學趕超」再到最後的「彎道超車」還是要按照基本法來的。在現階段,我軍各種機型的發展思路學美軍,也沒啥大毛病。
  • 【乾貨】論殲-11B的復產和殲-11D的命運
    這種堪稱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雖然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質疑,即美國空軍的建軍思路是否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但卻在無形中減少了多次試錯的成本。不過,對於後來者而言,從「亦步亦趨」到「比學趕超」再到最後的「彎道超車」還是要按照基本法來的。在現階段,我軍各種機型的發展思路學美軍,也沒啥大毛病。
  • 殲-11D「受蘇-35刺激復活」?yes……and no!
    11D的新原型機,然後一頓說什麼蘇-35啊,殲-11D啊,14所啊,607啊的一頓想像……對於此,列車長首先要同情一下這幾位以20元一篇的稿費為某網站寫文章,還要求「圖文並茂」的寫手。今天主要想說說殲-11D,以及殲-11系列的後續發展問題。一如既往, 我要強調,主要還是跑火車(這樣的聲明比較安全),如有錯漏,還望指正。當然那些張嘴「毛髮黨」的……我已經放棄跟你們再說啥了,你們就繼續聽信甭管是什麼「大神」的屁話去吧。
  • 停產的殲11B恢復生產 殲-11D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
    這種堪稱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雖然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質疑,即美國空軍的建軍思路是否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但卻在無形中減少了多次試錯的成本。不過,對於後來者而言,從「亦步亦趨」到「比學趕超」再到最後的「彎道超車」還是要按照基本法來的。在現階段,我軍各種機型的發展思路學美軍,也沒啥大毛病。
  • 從殲-11B的復產看殲-11D的命運和中國未來主力戰鬥機
    最早進入我國空軍的那一批蘇-27SK/UBK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步退出一線部隊甚至退出現役但面對著美國空軍,中國空軍雖然不再是「小學生」,可也沒跨過「高中生」的門檻——以目前中國的總產能和平均生產效率,加上一半的戰術空軍還沒實現三代化的基本現狀
  • 最強「側衛」蘇-35入華,國產殲-11D戰鬥機悲劇了
    尤其是,中國的殲-20隱身戰鬥機尚未服役之前。蘇-35戰鬥機作為俄羅斯現役最為先進的主力戰鬥機,對俄羅斯來說,也是一度處於非賣品地位。中國再三地求購下,俄羅斯也是多次以各種理由拒絕。當然,這也因為中國採購的數量偏少,最初中國只想採購4架蘇-35戰鬥機。中國的逆向研發能力絕對是世界頂尖,4架蘇-35,中國敢買,俄羅斯不敢賣啊!而且,俄羅斯提出,中國最低購買48架蘇-35!
  • 沈飛殲11D流出新照片,單座國產三代半制空戰鬥機,遲到的王者
    理論上,殲-11D戰機由於少一個飛行員,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重要比殲-16略高,機動性也會更好。在使用同樣的PL-10近距空空飛彈和PL-15遠距空空飛彈的前提下,理論上殲-11D戰機的制空性能也要更好。可以說殲-11D戰機是國產三代半單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的王者。
  • 殲-20和殲-10B為何這麼牛?!
    好了我們稍微壓抑一下激動的心情,讓文哥為你揭秘——為何殲-20和殲-10B這麼牛!昨天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有記者提問:何時在殲-20戰機上裝備殲-10B的矢量發動機,楊偉當場反問:「你怎麼知道沒用上呢?」在此背景下,楊偉的機智反問就更加意味深長。「這兩年殲-20組裝以後,我們一方面支持作戰部隊能將其儘快地形成作戰能力,對抗、訓練和實習的過程中也提出了很多建議,實際上殲-20是在不斷地成熟、發展,也是不斷提升的過程。」
  • 新殲11B亮相,正式宣判殲11D下馬,蘇35演習慘敗成導火索
    新殲11B亮相給人一種震驚的感覺,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替換了原來的都卜勒雷達。雖然說雷達探測的距離還尚未可知。但從飛彈的角度上來分析,比如霹靂15空飛彈的最大動力就能夠達到150km甚至200km的射程,這個威力還是非常大的。
  • 中國殲-15的性能,當真不如美國F/A-18E/F和法國「陣風」?丨大伊萬問答
    在文中大伊萬對「遼寧」、「山東」艦配套的殲-15型艦載機的性能進行了這樣的描述:「以殲-15型艦載機的性能來說,在各主要軍事強國列裝的航母艦載機上處於中下遊水平,只比俄羅斯海軍的蘇-33、米格-29KR以及印度海軍的米格-29K要稍微好一些,相比美國海軍的F/A-18E/F、法國海軍的「陣風」F3M都處於落後地位,遑論英國海軍已經列裝的F-35B了」,認為「以上諸多型號的艦載機,都是殲-15完全無力抗衡的
  • F-135推力20.4噸,殲20的渦扇15還未問世就被看衰:達不到18噸
    很多人也表達出了不解,我們的發展速度這麼快,按道理來說我們在發動機領域應該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為何還總是依賴他國的發動機呢?要知道發動機這種精密軍工業不是說你想強大就能強大的,而且需要強大的技術基礎,我們也是一路摸索著前進,這種精密軍工業顯然會受到西方關鍵技術的封鎖,我們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自己不斷前進!
  • 美軍F-15EX首飛,性能直逼四代機,或唯有殲-20才能壓制!
    根據美國媒體「The WarZone」的報導,當地時間2月2日,美國波音公司的F-15戰鬥機最新改進型F-15EX「先進鷹」在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成功首飛
  • 美國首次公開承認F-35C打不過殲20:根本追不上
    這應該是美國人第一次公開承認F-35C無法對抗中國殲-20戰鬥機,顯現美國人對新世紀各國戰機發展趨勢預測失識,造成了今天的戰略困境。CSBA報告認為美國海軍新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應該是一種低可探測性、空中優勢戰鬥機,能夠迅速抵達攔擊線,在對方轟炸機發射反艦飛彈之前進行攔截,看到這些描述可能許多人感覺熟悉,簡直就是把上世紀80年代NATF戰術技術指標重新拿了出來。
  •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過殲-11D?這款戰機也有著赫赫戰功
    ,也不能夠抹滅殲-11D對我國空軍發展的傑出貢獻。在我眼裡,殲-11D就像是技術驗證機一般,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檢驗各種先進戰機技術的可靠性和易用性,比如說有源相控陣雷達、WS-10B發動機、新型的複合材料技術等。
  • 殲-10戰機為何難現當年殲-7大賣的場景?俄羅斯專家道出真相
    殲-7戰機在蘇-27SK和殲-10A戰機服役之前,與殲-8戰機一起守候中國的領空。殲-7戰機是中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從蘇聯援助的米格-21戰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從1965年第一架真正國產殲-7首飛到2006年關閉生產線,在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生產了4000餘架,除了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外以外,還向多達30多個國家出口了500多架,就連美軍也購買了一批殲-7改進型戰機裝備美國空軍部隊,所以殲-7戰機目前仍然還是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最知名的一款戰機,即使在殲-10和殲-31隱形戰機的知名度也沒有它高
  • 殲-20的空重為何比F-22輕?
    的空機重量被成功的控制在15噸級,與之相比,美國F-22的空重在19噸左右  根據公開信息表明,我國殲-20的空機重量被成功的控制在15噸級,與之相比,美國F-22的空重則達19噸級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F-22研製年代較早,研製期間(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很多製造新技術、新工藝還遠未成熟,受技術水平限制,重量較大。殲-20則由於採用了諸多新技術,空重相對較小。 F-22的機身和機翼承力結構,在其研製時期能做的技術選擇較少,主要依賴鍛造和鑄造加工等手段。
  • 美國新戰鬥機到底如何,越南人稱不弱於F-22,劍指蘇-34和殲-16?
    如果提到四代機,很多人第一印象應該是俄羅斯的蘇系戰鬥機系列,和中國的殲系戰鬥機系列,但近日,美國一架新型戰鬥機首飛引起了各界關注,有專家稱它不弱於F-22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