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蘭知名航空雜誌Scramble Magazine爆料稱,援引的可靠消息,2008年就公開退役的美國F-117A"夜鷹"隱形攻擊機再度出現在戰場上。2017年這款戰機曾活躍在中東上空並執行作戰任務,至少4架F-117A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上空使用SDB(小直徑炸彈)轟炸地面目標。其實,早在2月底,美方記者就在加利福尼亞"死亡谷"拍攝到了低空飛行的F-117A攻擊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款已經退役的攻擊機再度投入使用呢?
低空飛行的美國F-117A隱形攻擊機
在商討F-117A為何重出江湖之前,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這款經典的隱形戰機。由於F-117A的各項參數早已經被上傳到各種百科之中,筆者就不在多言了。然而,很多媒體或分析避而不談的一件事是:F-117A真的已經落後於時代了麼?未必!至少筆者是這樣認為的。也許有人會反駁,在科索沃戰爭期間,F-117A就被S-125防空飛彈系統擊落過,各種秘密早被大國研究的一清二楚。的確,F-117A雖然被擊落過,但這並不能就確定其落後的地位。從隱形戰機投入使用至今,被各國承認的、具備服役資格的隱形戰機僅有F-117A、B-2、F-22、F-35、蘇-57、殲-20和殲-31(姑且算是)這7種型號。單就隱身性能而言,F-117A排進世界前七毫無爭議,恐怕僅此一點,就不知比許多戰機高到那裡去。如果這樣的F-117A都算落後,那其它戰機還有沒有存在價值?
都是上個世紀70年代立項,只有F-117A落伍了?
第二點,F-117A與F-22、B-2一樣,都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立項的。從分工就能看清,F-22負責制空,屬於典型的空優戰機。F-117A是攻擊機,負責對地精確打擊,起斬首作用。而B-2隱身戰略轟炸機則是去敵國腹地"種蘑菇",當然也可客串一下常規轟炸任務。可見,F-22、F-117A、B-2構成了冷戰後期美國空軍制空、對地打擊、戰略轟炸的高端戰力,再輔以F-15、F-16、A-10、B-52等中低端戰力,美國空軍的體系還是很科學的。畢竟全上高端,國會山的老爺們也不批預算啊!寫到這裡大家不難看出,同屬一個時代的產物,憑什麼F-117A就是落後象徵,F-22、B-2則大紅大紫佔據高端領導地位?於情於理這都說不通。可見,F-117A的退役遠沒有表象那麼簡單。
封存狀態下的F-117A
書歸正題,F-117A為什麼會重出江湖呢?其實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重出江湖,不如說是閉關結束。雖然F-117A於2008年4月全部退出美軍現役,但美國國會要求從2006年9月30日起把所有封存的F-117A都維持在"能隨時重新服役"的狀態。這就很耐人尋味了,要知道,這種封存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為了能夠達到"能隨時重新服役"的狀態,這些F-117A時不時的都要拉出來飛幾圈,以便飛機保持狀態。這也是為什麼蹲守在內華達州51區附近美國"爬牆黨"們經常能看到被封存在託諾帕測試場的F-117A在格魯姆湖上空飛行的原因。在這種"退役"環境下,讓F-117A重新投入使用簡直再正常不過了,人家本來就要"能隨時重新服役"是不是?
海灣戰爭時期的F-117A
其次,咱們就要說說"吃苦耐勞"這個美軍不太勝任的問題了。像B-2、F-22和F-35之流屬於典型的"機庫皇后",雖然性能先進,但卻需要精心呵護,"皮"破了要補,機庫還得是恆溫恆溼的。這在美國國內或許不算什麼,但到了中東地區恐怕待遇就要打個很大的折扣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強行使用F-22和F-35,效費比怕是要突破天際,而且會不會三天兩頭"罷機"誰也不敢保證。反觀F-117A,這款隱形戰機先後參加了1989年巴拿馬戰爭、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等諸多戰爭,可謂是作戰經驗豐富。而且在各場戰爭中完全不畏艱苦,奮勇作戰。舉個例子,海灣戰爭期間,F-117A執行了近1300架次任務,任務出動率超過85%,包辦了40%的高價值目標,沒有任何一架F-117A 被擊中、擊落、或因機械故障損失。就連筆者都想高呼:"勞模!有木有!"本著皮實可靠(相較F-22、F-35之流)、效費比高、熟悉中東地區氣候等諸多因素,讓F-117A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執行任務再正常不過,擺明了欺負"老實機"嘛!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或許說的就是F-117A
最後一點,筆者想要說,F-117A之所以會被重新投入使用,其在科索沃戰爭期間被擊落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當年的南斯拉夫聯盟軍隊,憑藉老舊的S-125防空飛彈系統擊落了F-117A隱形戰鬥機,令全世界為之驚嘆,同時也讓美國空軍大為蒙羞。如今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場,戰爭烈度遠低於科索沃戰爭,但大國的博弈卻絲毫不弱。去年10月,網絡上就曝出俄羅斯蘇-35使用紅外傳感器鎖定美國F-22的新聞。更何況敘利亞方面還有S-300、"鎧甲"S-1等先進防空武器,某大國反隱身雷達的身影也忽隱忽現。在這種情況下,美軍的F-22、F-35等先進隱形戰機是冒著被發現、被擊落的風險在執行任務。如若最糟糕的情況發生,美國空軍還要不要面子?F-35的生意還怎麼做?至於F-117A,反正已經被擊落過了,不在乎再被擊落一次,反正對手有了先進武器,被擊落也屬正常。有道是:自古"夜鷹"空餘恨,唯有套路得人心!
(本文為中華網軍事原創,作者幽州司馬。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