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477期】開創隱身戰機序幕的F-117A夜鷹攻擊機,詳解美國第一款隱身戰機

2021-02-19 武器大講堂

 文|老白

477 開創隱身戰機序幕的F-117A夜鷹攻擊機

在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上的主要兩大陣營都開始了隱形技術的研發,尤其是蘇聯在擊落了美國的U2隱形偵察機之後,對於隱形技術用在戰鬥機領域做了比較大的研究並且提出了不少的想法,當時的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的一些專家專門撰寫了一篇關於製造隱形飛機的學術文章,這篇文章沒有得到蘇聯的重視,卻被美國的相關人士深入研究,並認為未來這些技術將會是新一代戰機的革命。於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美國的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式批准了關於設計建造隱形戰機的方案,這個方案的成果就是今天武器老白將要和大家分享的美國F-117夜鷹隱身攻擊機。

▲講堂477期視頻

解美國第一款隱身戰機

當時這個項目交給了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畢竟這家公司研究出了SR-71偵察機,具有很好的經驗,當時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程部門採用大量現役飛機的零部件,例如發動機採用了T-2教練機的J85-GE-4A 無加力型渦噴發動機,YF-16A的彈射座椅和電傳操縱系統,B-52的慣性導航系統等等。

通過這些方法,臭鼬工程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拿出了樣機,這個樣機被命名為海弗蘭,也被稱為擁藍。

這款試驗機於1977年12月1日進行首次試飛,並且表現出非常優異的低雷達可探測性,這款實驗樣機就是未來美國第一款隱身戰機的技術基礎。

在1978年,美國開始秘密進行可以進入軍方服役的新一代隱身戰機的研製生產,這個計劃採用了美國軍方自研製原子彈以來最為嚴格的保密措施,樣機被命名為YF-117A,YF-117A基本上就是F-117夜鷹隱身攻擊機的樣機了。

首架樣機於1981年6月18日在格魯姆湖秘密測試中心首飛成功,機身噴塗成三色迷彩,編號為780號。在進行一系列測試和試飛之後,於1982年2月27日進行第一架生產型的F-117A的測試和試飛,在這一年,美國軍方陸續接收臭鼬工廠交付的F-117A戰機,開始正式的服役生涯。

在第二年的1983年,F-117A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當年美軍為了保持住籠罩在F-117A周圍的神秘面紗,基本上在服役的前5年,一直都是只在夜間使用,也因此F-117A得名代號:夜鷹。

作為世界上第一款隱形戰機,F-117A攻擊機能憑藉強大的隱形性能突破敵人火力網、壓制敵方防空系統、摧毀對手嚴密防守的指揮所、戰略要地、工業基地等高價值目標,並且憑藉隱形性能還可以秘密執行偵察任務,在當時可以說是遙遙領先世界。

F-117A攻擊機機身長度為20.09米、翼展13.20米、高3.78米、空重13.38噸,機身外形線條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隱身性能而設計的,在空氣動力學和隱身性能上找到統一,機身的外形像是一個底部的三角形和上部分的多個不規則的三角面錐組成。

機翼採用很高后掠角的後掠翼飛翼結構,主翼的展弦比極高,這樣設計主要是讓機翼向兩側折射雷達波,達到降低雷達偵測到的機率,不過這種大後掠翼的設計會犧牲掉很多的引擎效率。

機翼邊緣設計有開縫襟翼,通過機內配備的四重線傳飛控系統控制襟翼的動作,用以調整飛機的飛行姿態。

機翼與機身融合機翼的前沿基本上就是機身的前緣,機頭有4個多功能環境數據探頭,也就是飛機上常用的四個全方位空速管,用來給戰機的電傳操縱系統提供數據,機翼為菱形翼剖面形狀,這些設計均是為了將雷達波的散射達到最低,並且機身的各個邊和稜角等強反射部位都大量使用雷達吸波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僅只是一種,能分別吸收不同頻率的雷達波。

早期機身表面塗成沙漠三色迷彩主要是為了測試使用,後來服役之後全部塗成黑色,是因為吸波塗層就是顯示的這個顏色,具體的材料目前沒有公開,但是有猜測是含鐵氧化物的顆粒,因為這種成分是著名的隱身材料,具有重量輕吸波效果好的特點。

尾翼為一對大型的V字形雙重尾,並向後傾斜,用以幫助戰機保持平衡和協助完成轉向等動作,在機身中線前部,是駕駛員的位置,F-117A戰機是單座亞音速噴氣式多功能隱身攻擊機,只需要一名飛行員即可操作。

駕駛艙採用鉸接式座艙蓋,可以向後上方打開然後進出戰機,座艙蓋被分成五塊,每一塊都是整塊的風擋,採用多層複合玻璃覆蓋,上面敷有金屬膜用以降低雷達反射率,駕駛艙內部相當寬敞,配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顯示器和控制裝置,不過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後方的視野很差,盲點很廣。

駕駛艙採用的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彈射座椅,這個座椅結構堅固、重量輕、易於維護,是美國空軍最成功的飛行員逃逸系統,在彈射期間還有一個陀螺控制系統用來穩定座椅,曾經解救過500多條生命。

動力系統設計上,前面說過這款戰機大後掠角設計會損失很多引擎的動力,並且多面體的機身設計會增加飛行阻力,使飛機的速度下降。為此設計師給這款戰機安裝了兩具發動機,用以保證飛機以高亞音速飛行時所需的推力。


發動機採用的是兩具GE通用電氣公司的GE F404-F1D2非加力渦扇發動機,通過埋入式的方法安裝,能使發動機噪音大為降低,達到聲波隱身能力。

這款引擎單臺推力48kN,能讓F-117A攻擊機實現1111千米/小時的最大平飛速度,這個速度基本上達到了0.9馬赫的速度了,在後續更換了原本給A-12隱身攻擊機使用推力更大的F412渦扇發動機之後,F-117A的最大速度基本上接近音速了。這倆具引擎能讓F-117A擁有13716米的實用升限、續航裡程為1720千米、在攜帶2.268噸武器的時候,作戰半徑為1056千米。

因為機身為了達到完美的隱身能力,機身外部沒有設計外掛點,所以如果攜帶武器的話,是無法攜帶副油箱的,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攜帶武器,選擇在彈倉內攜帶副油箱增大航程用來執行偵查任務。

同時在機身背部還設計有可收放式空中加油受油口,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進行增大航程,作為夜間戰機,同樣也可以在夜間進行空中加油,通過座艙頂部的夜間加油照明燈進行對準加油即可。

動力系統也做了比較大的隱身處理,首先是進氣口,進氣口採用的是矩形進氣道的設計,在進氣口處採用了1.9釐米X3.8釐米,間距1.5釐米的吸波複合材料格柵屏蔽起來,這樣的話可以大大的散射雷達波同時還能在大迎角和側滑飛行的情況下,給發動機提供均勻的氣流。

進氣口內安裝有加熱防冰裝置和輔助進氣口,高0.6米,寬1.5米,容納下一個人都沒有問題,除了能夠為發動機提供大量的空氣之外,部分冷空氣還能夠通過輔助進氣口繞過發動機與熱排氣混合,達到冷卻排氣降低紅外特徵的作用。

通過這個方法,F117A的排氣溫度能降低到66攝氏度,而說到排氣就不得不說下排氣口,F117A夜鷹隱身攻擊機的排氣口為鴨嘴獸形窄縫噴口。

這個噴口長1.65米、寬0.10米,裡面貼有太空梭所採用的防熱瓦,內部設計了 11片垂直導流片,導流片第一個作用是可以加速排氣冷卻,第二個是能疏導排焰,下緣向後上方翹起,這是為了降低機尾的雷達反射,同時也可以對朝下方的紅外輻射起到遮擋作用,能起到很好的雷達和紅外隱身的雙重效果。

噴氣口這麼設計,主要是為了避免跟排氣羽流那樣產生過多的紅外線特徵,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排氣橫截面積達到降低紅外特徵的作用,而這樣設計,也帶來了代價,那就是就沒有推力矢量控制技術的餘地了,因此F117A的動力系統不具備矢量推進技術。 

通過這一系列的多面體機身構造、雷達吸收材料、鴨嘴獸排氣裝置相結合,造就了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001平方米的F117A夜鷹隱身攻擊機的超強隱身能力。

武器方面,除了長4.7米、寬1.57米的武器艙之外,沒有別的可攜帶點了,這兩個武器艙能提供2.3噸的載荷,能攜帶AGM-65「小牛」空對地飛彈、GBU-10炸彈、GBU-27雷射制導炸彈、B61自由落體核炸彈等等,基本上美軍空軍軍械庫內的武器都可以攜帶。

配合上隱身性能和較高的飛行高度,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基本上可以不藉助伴飛僚機的幫助,只需要配合上機身的電子系統就可以實現精準的打擊,據悉F-117A在演習中對紅外目標的攻擊精度為1米左右,雖然這款戰機能夠攜帶空對空飛彈,但是其機動能力目測並不是很出色,因此F-117A或許並不是很善於空中纏鬥。

航空電子配備上,機上的很多設備都是從當時現有的戰機上拿過來的,唯一的不同是F-117A上沒有安裝火控雷達和其他的各種雷達設備,主要是為了降低被發現的可能性,其導航系統主要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高精確性的慣性導航裝置組成,自動任務規劃系統可以協調所有的攻擊任務,計劃出攻擊路線,並且自動執行,包含武器的釋放。

火控系統通過風擋玻璃下面的雙視場前視紅外傳感器和雷射瞄準器進行探測和火控瞄準。這個傳感器的窗口玻璃上也都採用內表面金屬化處理或覆蓋有細小格柵,從而使得窗口與機體表面形成一個相對於電磁波而言平整的整體,用來降低紅外線和雷達反射截面積。

F-117A戰機單機造價在當年為4260萬美元,於1983年10月服役,首次參加戰爭是在1989年巴拿馬戰爭執行的投彈任務,後續參加了波斯灣戰爭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期間,F-117A戰機出擊近1300次,在防空炮火中襲擊了伊拉克1600個有價值的目標,竟無一架受損,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戰績,不過其主要任務均是執行轟炸投彈任務,基本上充當輕型轟炸機的角色,

唯一一次戰鬥損失是在1999年3月27日的科索沃戰爭期間,當時地面部隊採用老式蘇制S-125飛彈擊落了一架F-117A戰機,具體的情況這裡就不多說了。

‍在後來隨著更加先進的F-22戰鬥機和F-35戰鬥機的服役,F-117A這款採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技術的戰機也顯得越來越落後,因此於2008年4月22日陸續退役,不過最近這些年,美國經常出現F-117A復飛的視頻,或許它只是躲到幕後也說不定呢?

而對於它的定位,作為一款隱身戰機,美國將其定位為攻擊機,為何使用F開頭的命名規則呢?這是因為它在1962年美國三軍服務飛機指定系統之前就獲得了官方命名。

並且當時的研發團隊認為,早期的隱形飛機的設計重點是最小雷達橫截面,而不是空氣動力學性能,因此設計出來的樣貌非常奇特,所以一些資深的飛行員並不是很樂意去駕駛,如果選擇攻擊機的A或者是轟炸機的B去命名的話,並沒有戰鬥機的F來的有吸引力,所以就用F來命名,達到容易吸引頂尖一流的美國空軍飛行員駕駛的目的。

-關注武器大講堂獲取節目索引-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合作聯繫QQ:3257147515

相關焦點

  • 「夜鷹」折翼南聯盟——揭開F-117A隱身戰機被擊落之謎
    現實的威脅迫使美軍尋求突破防空網的新技術手段,這就是洛克希德「臭鼬工廠」秘密研製的F-117A「夜鷹」隱身戰鬥機。它是一款由電磁輻射工程師主持設計,由飛機設計師實現的另類飛機,「隱身」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實際是指它在同樣遠的距離上更難被雷達發現。其實,飛機隱身技術最早是由前蘇聯科學家提出來的。
  • 世界上的隱身戰機:中國有三款!
    F-117a作為世界上第一種隱身飛機,f-117a表現可謂是令人十分滿意。後來參加過入侵巴拿馬、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軍事行動。雖然F-117a在歷次空中攻擊任務中表現出其極為重要的價值,但由於軍費削減之原因,美國國防部於2006年決定在數年內將所有的F-117退出現役。2008年4月,F-117正式退出作戰序列,並於2008年8月進行了它的最後一次飛行。
  • 已經退役的F-117隱身戰機,為何依然在飛?
    F-117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隱身技術設計的戰機,是專門用於夜間攻擊的飛機,因此飛行員給它的綽號是「夜鷹」。該機首次投入實戰,是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並在之後的波斯灣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大約1300次任務中,成功摧毀了1600個高價值目標。在科索沃戰爭中,F-117再次發揮其隱身突防、精確打擊特點,用石墨炸彈導致南聯盟大範圍供電中斷,指揮控制中心停止運行。
  • 美國重啟F-117戰機是何目的?
    美軍空中作戰司令部司令卡萊爾上將近日在國際戰鬥機大會上表示,美國可能將某些已退役的F-117「夜鷹」隱身攻擊機重新投入使用,用來與F-22和F-
  • 還有第二架被擊毀的美軍隱身戰機?時隔20年,飛行員說出真相
    夜鷹」隱身攻擊機落入了「天羅地網」之中,南斯拉夫防空部隊上校佐爾坦•丹尼,指揮著第250防空飛彈旅第3營的多臺蘇制S-125「果阿」防空系統。當時,這架倒黴的F-117攻擊機在8000米高空遭到多枚防空飛彈的連環打擊,飛行員戴爾•澤爾科中校被迫彈射逃生,並在落入敵佔區6小時後被美國空軍空降救援隊救了回來。
  • 美國B1B退役:世界第一款變後超音速轟炸機,第一款半隱身戰機
    未來數年內,B-1B將完全退役,從而成為歷史紀錄有關B-1B轟炸機,這是一個特別具有爭議的品種,首先說它的偉大意義,從航空技術來說,這是世界第一款超音速變後掠翼轟炸機,俄羅斯圖-26和圖-160都是他的小輩,從技術上來說,B-1B轟炸機也成了變後掠翼技術的代表作,可以同時兼容良好的起降性能和高速飛行能力。
  • 2008年就退役的F-117A戰機重出江湖:美軍一石三鳥全是套路!
    近日,荷蘭知名航空雜誌Scramble Magazine爆料稱,援引的可靠消息,2008年就公開退役的美國F-117A"夜鷹"隱形攻擊機再度出現在戰場上
  • 人類歷史上第一款隱形戰機——F-117「夜鷹」
    F-117是美國前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隱身攻擊機
  • 美國飛機墳場驚現隱身飛機,是傳說中玩弄過蘇聯的F-19?
    ,除了B-52、F-14等退役老機外,還有兩架不明型號的黑色戰機出現在照片中。而當時又有種種跡象表明美軍在研究一種極為機密的隱身戰鬥機,所以一時間,F-19就成為了美國隱身戰鬥機的代號。作為一種無法忽視的威脅,蘇聯情報部門開始了對所謂的「F-19隱身戰鬥機」的情報偵察工作,卻由於美國人保密工作做得相當好而最終一無所獲。
  • 深度思考:中國飛機設計師眼中的F-117A,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隱身飛機
    F-117A「夜鷹」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款飛機,它首開了隱身戰機的實戰先河,尤其是在海灣戰爭中的實戰表現,曾引起世界航空界的驚嘆,也給中國飛機設計師上了一堂
  • F-117「夜鷹」回顧
    1982年8月23日,美國空軍接收了第一架作戰型「夜鷹」,這是架序列號為80-0787的F-117飛機;11天後,序列號為80-0786的第二架「夜鷹」也加入了美國空軍。當年9月,第4450戰術大隊下屬的第1分隊番號被改為第4452測試中隊,當時該中隊只有2架飛機。
  • 【戰機系列】F/A-18戰鬥攻擊機
    下面是新一篇【戰機系列】——F/A-18本期的主角——F/A-18說起F/A-18,還要追溯到七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初,美國空軍提出了名為ACF的項目,旨在招標新一代先進空優戰鬥機。諾斯羅普設計的原型機YF17(此兄即F/A-18原型)成功殺入最終計劃,但不幸於1975年落敗於YF16(日後的F-16)。
  • 為了忘卻的記念:F-117A是怎麼被擊落的?
    F-117A「夜鷹」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型投入實戰的隱身飛機。
  • 450公裡外,F-22被我國雷達鎖定!或是隱身性能失效?
    之後,西方提出了研製以降低雷達截面為主要目標的真正的隱身飛機,在經過一番探究嘗試之後,世界上第一代隱身飛機F-117A「夜鷹」正式問世。6年之後,美空軍開始發展第二代隱身飛機,也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B-2隱身轟炸機。
  • 中國神秘武器高調亮相, 戰機不再隱身, 美軍被迫賤賣隱身技術!
    【新奇軍事文化團隊第957期】美國正是掌握了戰機的隱身技術,使得五代戰機F22亮相開始,就成為世界第一戰機,任何國家都拿可以隱身的F22毫無辦法,一不小心的話,就會遭到該戰機沉重打擊,產生巨大的損失,各國苦不堪言!
  • 重大改進型或能壓制隱身戰機
    不少軍迷認為,在世界範圍內航母艦載戰鬥機已全面進入隱身時代,殲-15作為一款典型三代艦載戰機,完全無法與隱身艦載戰機抗衡,應該儘快棄用,並推出我國自己的隱身艦載戰機。這一觀點的結論當然是正確的,贊同者的急迫心理也完全可以理解。不過,最新消息顯示,我國軍工在很可能已啟動國產隱身艦載機研製工程之餘,仍在對殲-15進行繼續改進,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推出一款重大改進型。
  • 不是蘇57,俄羅斯曝光第二款隱身戰機,對標F35!
    它將成為繼蘇-57型重型隱身戰鬥機、俄羅斯第二架具有直接與美國F35相對應性能的隱身戰鬥機。看起來俄羅斯也對美國F35在國際軍火市場的風頭很好奇,想要分一杯羹。假如當年新型隱身戰機能夠研發成功,那將會證明俄羅斯在飛機製造方面的實力不止此,此前西方國家都曾受騙。蘇-57戰鬥機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研製的最先進的飛機,此前所有的設計都是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改進的。
  • 美國版殲31:比F-22隱身能力更強的YF23戰機,為何最終落馬?
    在隱身戰機研發的歷史上,美國的F-22和我們的殲20一樣,一開始都有兩款戰機參與角逐,跟殲20競技的是殲31戰機,最終殲20勝出,當年跟F-22競技的,則是神秘的YF23戰機。坊間傳言,YF23戰機比F-22的隱身性能還要強大,那為什麼YF23最終落馬了呢?
  • 美國版殲31:比F - 22隱身能力更強的YF23戰機,為何最終落馬?
    在隱身戰機研發的歷史上,美國的F-22和我們的殲20一樣,一開始都有兩款戰機參與角逐,跟殲20競技的是殲31戰機,最終殲20勝出,當年跟F-22
  • 再見, 「夜鷹」!
    它是世界上第一架完全以隱形技術設計的飛機,也是一種高亞音速的戰術飛機,它的機長20米,機高3.8米,翼展13.2米,單機造價4500萬美元,1982年服役,前後共生產59架。        在美軍入侵巴拿馬的行動中,「夜鷹」完成了它的戰場首秀。「夜鷹」利用先進的隱身技術,輕鬆突破了巴拿馬軍的防空系統,對奧哈託軍兵營實施了精確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