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鷹」折翼南聯盟——揭開F-117A隱身戰機被擊落之謎

2021-02-19 精典悅讀周刊

本期編輯:武芸萱

1999年3月27日深夜,波士尼亞西側海域,一架美國空軍EC-130空中預警飛機正在夜空中飛行。突然預警機的無線電監聽一陣嘈雜,「這裡是織女星31……擊落,重複一遍,我被擊落……」。對南聯盟的空襲剛剛進入第四天,就有北約戰機被擊落?是塞爾維亞人幹的嗎?很快,附近飛行的空中加油機確認了這個消息:一架預定來加油的F-117A戰機失聯!整個南歐空中的北約戰機頓時緊張起來。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擊落隱形戰鬥機。 


  這架「夜鷹」是如何被擊落的?一直以來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被捷克ERA 公司研製的「維拉」無源探測雷達系統發現,被蘇制薩姆-3防空飛彈擊落;還有一種說法是一枚攻擊F-16C戰鬥機的防空飛彈在未擊中預定目標後失去動力下落,湊巧在一架倒黴的F-117A上方爆炸……日前,當年擊落F-117A的南聯盟第250防空旅指揮官佐爾坦·丹尼面對攝像機講述了那段歷史,為這一經典戰例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被擊落的F117A隱身戰鬥機殘骸


  在F-22猛禽和F-35閃電II戰鬥機入役之前,F-117A「夜鷹」是全球唯一的一型隱身戰鬥轟炸機,並長期被美國軍方列為機密。 


  美軍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中吃夠了蘇式防空網的苦頭,持續十年的戰爭期間美國空軍被擊落1700多架戰機,平均每出動1000架次就損失0.4架。假如北約和華約集團在歐洲爆發「熱戰」,被飛彈擊落的戰機比例只會更高,開戰要不了兩個星期北約的空中優勢就會折損殆盡。 


  現實的威脅迫使美軍尋求突破防空網的新技術手段,這就是洛克希德「臭鼬工廠」秘密研製的F-117A「夜鷹」隱身戰鬥機。它是一款由電磁輻射工程師主持設計,由飛機設計師實現的另類飛機,「隱身」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實際是指它在同樣遠的距離上更難被雷達發現。

其實,飛機隱身技術最早是由前蘇聯科學家提出來的。1964年,蘇聯科學家彼得·烏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頗有創意的論文「物理衍射理論中的邊緣波行為」。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物體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強度和物體的尺寸大小無關,而和邊緣布局有比例關係。烏菲莫切夫說明了如何計算飛機表面和邊緣的雷達反射面。從他的理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使一個很大的飛機,仍然可以被設計成能夠「隱身」的。

然而,這樣設計的飛機在空氣動力特性上是不穩定的,而且,在1960年代,計算機科學還不夠發達,還不能夠幫助科學家計算並設計出既隱身又能實際飛行的戰機。到了1970年代,當洛克希德的分析師們回顧其他國家的科學文獻時,發現了烏菲莫切夫的論文,這個時候,計算機和軟體獲得很大發展,研究隱形飛機的條件都已成熟。

 

1981年6月,F-117A預生產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

 

F-117A立項於1973年,最終洛克希德公司獲得了合同。項目的負責人是本·裡奇。F-117首飛於1977年,從計劃開始到首飛只花了31個月。第一架F-117A於1982年交貨,在1988年之前,美國空軍從未承認過該型號飛機的存在。

F-117共生產了54架,其中36架在戰備狀態,其餘則作為訓練用機等。由於採用了獨特的鑽石外形和特種塗層,F-117A戰機在某些波段的雷達反射面積大約只有軸承鋼珠大小,遠遠小於普通戰機,這樣即令敵方的防空搜索雷達作用距離大大縮短,可以輕易從重重雷達網之間穿過而不被覺察。按照洛克希德總設計師本.裡奇的評價,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保持需要極大的細緻保養,即便有一顆螺絲鬆動,或者鳥糞掉落在機身上都會導致雷達反射信號發生變化。 


  「夜鷹」作為美軍歷次戰事的先鋒,先後奇襲巴拿馬、入侵伊拉克,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進退自如,累計投下1600多枚炸彈而毫髮無傷。在「夜鷹」問世之前,美軍在打掉一個重要的地面目標後,經常要回答消耗了多少架戰機這樣的問題,而「夜鷹」入役之後,問題變成了一架飛機可以摧毀多少目標。 


  美軍對「夜鷹」的性能高度保密,為此不惜編造了一個低調的番號,對外宣稱是老式的A-7攻擊機試訓部隊。「夜鷹」所有的飛行訓練均在夜間秘密進行,並關閉了附近兩個機場的民航航線以防旅客洩露風聲。在加州地區的飛行訓練中,一架「夜鷹」意外墜毀,軍方立刻封鎖現場將全部殘骸都清理乾淨,不讓一塊碎片落入他人之手。從1982年服役之後的七年間,坊間只能憑藉捕風捉影來猜測這種戰機的存在。

 

「沙漠風暴」行動中,F-117A「夜鷹」隱形戰機率先發動了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

 
        1998年南聯盟爆發科索沃危機,逐步由口誅筆伐升級演變為一場熱戰。北約投入一千餘架戰機對南聯盟進行空中打擊,以迫使貝爾格勒的米洛舍維奇政權放棄對科索沃阿族的強硬立場。 


  在戰事的最初幾天,美國空軍12架F-117A「夜鷹」進駐義大利北部阿維雅諾機場,每晚幾乎傾巢出動投入空襲。它們最慣用的一種武器是所謂的「石墨炸彈」,這種非殺傷性炸彈釋放出大量細小的碳纖維,沾附在供電線路和設備上造成短路,使貝爾格勒等城市大面積電力中斷,從而癱瘓南軍的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在四天的轟炸中,南聯盟空軍事實上已經丟掉了制空權,僅有的幾架冒險勇敢起飛反擊的米格戰機也被像獵殺火雞一般紛紛擊落。 


  北約聯軍在開始階段的重點,並不是轟炸南聯盟軍隊駐紮在科索沃地區的坦克大炮,而是壓制和摧毀防空網絡,這些防空系統對低飛的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威脅很大,要等將其破壞失效之後,才能放心投入對地攻擊的戰機。 


  按照現代技術標準,南聯盟的防空系統已經相當落後,比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遠遠不如。例如,南聯盟常年擔任貝爾格勒空防主力的第250防空旅,曾經長期裝備老式的薩姆-2「德維納河」防空飛彈,這是中國防空部隊20世紀60年代用來攔截U-2偵察機的老古董,使用危險的液體燃料推進,每次發射前要先加注燃料才能作戰。

在南斯拉夫解體後,第250旅才開始撤裝薩姆-2,換裝性能略好、使用固體燃料的薩姆-3「涅瓦河」防空飛彈。這種7米長900公斤重的俄式飛彈只能在固定陣地上發射,同樣是20世紀60年代的產品,在中東戰爭中就已經過時。由於南斯拉夫和蘇聯的種種不睦,南聯盟並未能獲得俄國性能更好的薩姆10、薩姆11等飛彈,僅有的老式防空飛彈也是數量少、射程近,無法形成完整的防空網來抵禦北約打擊。薩姆飛彈的搜索雷達一開機,就會遭到北約聯軍戰機的電子幹擾,並且隨之而來一連串的飛彈和靈巧炸彈的彈雨洗禮。北約的前幾輪空襲還打掉了南聯盟軍隊的一個飛彈庫,六百多枚薩姆飛彈化為灰燼,使得情勢雪上加霜。 


  但是,再狡猾的兔子也逃不過好獵人的眼睛。那麼,誰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獵殺隱形戰機的獵人呢?

前南聯盟軍隊擊落的F-117殘骸

 

  第250防空旅的指揮官佐爾坦·丹尼中校,是一位富有想像力和領導才能,兼具山地民族堅韌和狡黠的職業軍人。作為資深的防空部隊軍官,他多年前就仔細查閱過有關電磁隱身技術以及反制的方法,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完全「看不見」的戰機,只有比較難發現的目標。簡單說來,常用的防空雷達工作在釐米波段,隱身戰鬥機的不規則鑽石形外表和機翼能夠有效地向兩側反射雷達波。但對于波長接近機翼尺寸的米波雷達,隱身戰鬥機的機翼反射作用會嚴重降低,在雷達的眼中目標就變成了一個「球形」。 


  在北約空襲開始後,他的觀點得到了證實,技術人員發現一種老式的俄國預警雷達在稍作改進——替換四個主要的電容,使雷達工作在更長的波段後,本來應該進博物館的老古董,用它的真空管和八木天線竟然能在25公裡距離上多次探測到F-117戰鬥機。尤其是F-117A打開彈艙投彈的這段時間,艙門對米波雷達的反射作用非常顯著,艙門在雷達上的信號甚至比一整架F-15戰鬥機還要大。

佐爾坦中校很熟悉北約聯軍的打擊手段,其一是用反輻射飛彈摧毀防空雷達天線,使防空旅變成瞎子;其二為電子偵察和幹擾措施;其三是向防空陣地投放制導炸彈,很多南軍的防空雷達常常幾次開機後就被炸毀。躲過了這三板斧,才有可能伺機反擊。

F-117殘骸上的美軍標示


  佐爾坦中校的生存法則第一個措施是「躲」,他找來老式的有線電話,把陣地上的手機和無線電臺全部收起來,甚至用通信員往返各個陣地傳達指令,確保不發出任何電磁信號,避免被頭頂的北約電子偵察機定位和發現。 


  第二個措施是「快」,縮短開機時間,嚴令每臺雷達開機超過20秒必須關機,讓來襲的反雷達飛彈丟失目標。南聯盟還把老式米格飛機的機載雷達改裝,找來一批報廢的薩姆雷達天線,用它們做誘餌來消耗聯軍的彈藥。用這種辦法他們成功躲過了23枚來襲的反輻射飛彈。 


  第三個措施則是「跑」,每個陣地開機兩次之後必須立即轉移。250旅採用了極其罕見的遊獵戰術,其策略令人聯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狄托遊擊隊的戰法。這個防空旅在78天的空襲中轉移陣地上百次,先後在80處不同的地點構築發射陣地,累計調動10萬公裡。狡兔百窟,晝伏夜行,雖然疲於奔命,但成功躲過了北約戰機數百次的空襲。 


  佐爾坦中校指揮的這支防空部隊有200多人,他對每個官兵都很熟悉,密切掌握每個人的技術水平、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這是取勝的先決條件。此外,塞爾維亞人在義大利的北約基地外面安插了眼線,當每天下午戰機成批起飛時,雲層下面的「夜鷹」清晰可見,機型批次數量等情報會很快出現在貝爾格勒的防空指揮所裡。 


  南聯盟防空軍發現了F-117A「夜鷹」的致命弱點,剩下的就是該怎樣找到機會,以及如何能生存到射出致命一擊的那一刻了。

擊落F-117的薩姆3型近程空地飛彈

 
         3月27日黃昏後,空襲再次開始。在「夜鷹」機群起飛時,因為天氣條件不好,負責電子戰支援的「徘徊者」戰機沒有起飛,消息傳到了貝爾格勒。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今晚若錯過,恐怕很難再找到機會了」,佐爾坦中校說。 


  北約戰術指揮官過於自負,在空襲的前四天中,每天的空襲路線規劃總是沿著固定的航路進入和脫離南聯盟領空。隱身飛機要發揮其雷達「隱身」特性,需要從防空雷達之間的漏洞中穿過,如果行動固守陳規,遲早會被對手掌握規律,針對性地調整防空陣地,其後果顯然是災難性的。 


  佐爾坦中校沒有選擇敵機來襲的航路上進行攔截,而是把陣地藏在了敵機投下彈藥向西北方向返航的航線上。此時飛行員往往急於撤出,警惕性很低,並且這個方向也缺乏掩護的電子幹擾飛機。但是能否有機會鎖定和發射,則取決於是否離得足夠近、能否看得清目標,換言之也就是「運氣」。 


         7點多一點時,南軍的警戒雷達出現故障,此時4架F-117剛剛從義大利起飛前往貝爾格勒進行轟炸。40分鐘後,警戒雷達終於修好,重新開始悄悄掃描。             

當晚8點40分,米波雷達截獲了一個模模糊糊的目標,距離大約50公裡。這是一架正在投彈的隱身戰鬥機。米波雷達的精度比較差,只能標識大致的方位和距離,此時發射飛彈攔截相當於向一團烏雲射擊,徒耗彈藥。

 

在空中,代號為「織女星31」的「夜鷹」戰機已經投完了所攜帶的兩枚重型制導炸彈,正在返航途中。飛行員將控制移交給機上的自動駕駛儀,按照預定的航線向貝爾格勒西北方向撤出,這正是第250旅陣地方向。 


  距離愈來愈近,只有十幾公裡了。防空陣地的制導雷達試圖開機鎖定目標,但是這種雷達的頻率正是隱身技術的頻段,第一次開機沒能發現任何目標。南軍不敢大意,在17秒後匆匆關閉雷達。第二次開機20秒同樣一無所獲。 


  中校開始焦急起來,命令第三次雷達開機,打破了只允許開機兩次的禁令:因為北約的電子戰飛機沒有來,無須擔心雷達被擊毀。這次開機終於抓住了一個目標,距離發射陣地13公裡,鎖定!第三營的兩枚薩姆3飛彈雙發連射,第一枚飛彈脫靶,第二枚飛彈則在「夜鷹」旁邊爆炸,破壞了它的機體結構,命中!由於距離極短,前後整個過程僅僅21秒。 


  被擊中的「夜鷹」失控翻滾著墜落。緊緊捆在飛行座椅上的飛行員,瞬間承受了超過負荷六個重力加速度的過載,被甩向座艙頂部。飛行員拼力伸手去夠夾在兩腿之間的彈射座椅手柄,勉強彈射跳傘,降落在墜機地點以西數公裡的一個鐵路道口附近。此地是貝爾格勒西北50多公裡處的一個村莊,距離南聯盟空軍的一個基地只有15公裡。但美軍飛行員的逃生過程相當幸運,雖然身處敵陣深處,卻沒有受傷,並躲過了軍犬和搜索隊,在墜機五個小時後被及時趕到的特種部隊救走。

 

國外媒體公布了美軍F-117A「夜鷹」戰機被拆毀的照片。


  實際上,南聯盟軍方也對擊落的是一架F-117「夜鷹」感到非常意外和震驚。沒人會想到在戰爭爆發第三天就用老式的飛彈和過時的防空系統,擊落了價值四千多萬美金、最尖端的隱身戰機。附近村民看到夜空中有明亮的飛行物劃著圈墜地,才前往墜機地點圍觀,許多人不顧殘骸燃燒可能產生的有毒氣體,在機翼上跳舞、刻字,撬下蒙皮留做紀念。人們歡呼:老美的驕傲掉進了塞爾維亞的泥地! 


  對於美方而言,損失的則不僅僅是一架戰機。包括材料、結構等相關的隱身技術機密從此也被其潛在的對手所研究。但隱身技術的價值並沒因此而被低估,「夜鷹」在數千個飛行小時中只損失一架,並且主要還要歸咎為任務規劃的責任。2008年,在F-22A「猛禽」隱身戰鬥機進入美國空軍之後,F-117隨之退役。 


  佐爾坦中校退役後開了一家麵包房,每年3月27日,這群塞爾維亞老兵仍然聚會,在聚會上分享繪有F-117隱身戰鬥機圖案的蛋糕。而被他擊落的美軍飛行員,幾年後竟然也當面造訪,二人把酒言歡不亦樂乎。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史海鉤沉】

熱文推薦點擊即閱


相關焦點

  • F-117「夜鷹」回顧
    F-117「夜鷹」隱身戰鬥機早在十年前便已退役了。作為《作戰飛機月刊》紀念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廠」成立75周年的標誌性機型,我們在此回顧了「夜鷹」的歷史,並對為什麼還有一些F-117繼續在秘密地飛行進行了評價。一支F-117A四機編隊與F-22A雙機編隊,從照片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夜鷹」的輪廓。
  • 【講堂477期】開創隱身戰機序幕的F-117A夜鷹攻擊機,詳解美國第一款隱身戰機
    文|老白477 開創隱身戰機序幕的F-117A夜鷹攻擊機在二戰結束之後
  • 已經退役的F-117隱身戰機,為何依然在飛?
    那麼,十多年前就被宣布正式退役的F-117為何依然在飛呢? F-117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隱身技術設計的戰機,是專門用於夜間攻擊的飛機,因此飛行員給它的綽號是「夜鷹」。該機首次投入實戰,是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並在之後的波斯灣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大約1300次任務中,成功摧毀了1600個高價值目標。
  • 美國重啟F-117戰機是何目的?
    美軍空中作戰司令部司令卡萊爾上將近日在國際戰鬥機大會上表示,美國可能將某些已退役的F-117「夜鷹」隱身攻擊機重新投入使用,用來與F-22和F-
  • 人類歷史上第一款隱形戰機——F-117「夜鷹」
    117是美國前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隱身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正式作戰的隱身戰鬥機,1981年6月15日預生產型飛機試飛成功,第一架於1982年8月23日交付,一共給美國空軍交付了五十多架。它是單座雙引擎戰機,由2具通用電氣公司F404無後燃器型渦輪扇發動機提供動力,並配備四重線傳飛控系統,犧牲了30%的引擎效率,採用了一對高展弦比的機翼和很高的後掠角雙翼。飛機的機翼前緣後掠角很大,後緣呈W形,尾翼呈V形,座艙位置較高,擁有良好的前視、側視和下視視野,但是由於機身和發動機艙較大,後視視野幾乎為0。
  • 再見, 「夜鷹」!
    陡然間,數枚炸彈從天而降,伊軍防空陣地騰起簇簇火光,市區通信大樓被炸得濃煙滾滾,通信指揮聯絡隨之中斷……這是海灣戰爭的首日,F-117A憑藉優異的隱身性能,成功躲過伊軍雷達的探測,順利完成任務,為後續機群掃清了突襲道路。        作為專門用於夜間攻擊的戰鬥機,F-117A有著「夜鷹」的美譽。
  • 巴格達上空的土匪——沙漠風暴行動中的F-117「夜鷹」
    年4月號作者:Warren E Thompson  揭開神秘的面紗才沒過多久,美國空軍小規模的F-117A隱身戰鬥機就成為了「沙漠風暴」行動期間新武器的標誌之一,海灣戰爭結束25年後,本文來回顧一下這種「黑色戰鬥機」在伊拉克上空作戰期間起到的關鍵作用。
  • F-117飛行員證實:1999年南聯盟防空部隊曾擊傷另一架隱形戰機
    1999年3月27日,在北約空襲南聯盟過程中,美國空軍F-117「夜鷹」隱形戰鬥機被塞爾維亞擊落的事件已經非常著名。
  • 我與F-117「夜鷹」不得不說的故事
    原創不易 認可價值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 以及來自空軍之翼驚喜  美國空軍在本周四宣布了一種作戰型隱身戰鬥機的存在
  • F-117A「夜鷹」有多厲害?能夠單機突防,長驅直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隱形戰鬥機,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夜鷹」。「夜鷹」是一種候鳥,它像貓頭鷹那樣,喜歡利用漆黑的夜晚在空中翱翔,而且能唱出美妙動聽的小夜曲。F-117A飛機也確實不負眾望,在D日H時的巴格達上空就用它的雷射制導炸彈和伊軍的地面防空炮火聯合演奏了一首戰爭小夜曲。
  • 還有第二架被擊毀的美軍隱身戰機?時隔20年,飛行員說出真相
    117「夜鷹」隱身攻擊機落入了「天羅地網」之中,南斯拉夫防空部隊上校佐爾坦•丹尼,指揮著第250防空飛彈旅第3營的多臺蘇制S-125「果阿」防空系統。這架F-117攻擊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在實戰中被敵方防空系統擊落的隱身戰機,打破了當時廣泛流傳的「隱身戰機不可戰勝」的傳說,當然也間接引發了某起著名的國際事件。很長時間以來,它被廣泛認為是唯一一架在戰鬥中被擊中的隱身戰機。
  • 美國戰機F-117隱身功能「強悍」 為何早早退役?
    美國的F-117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代隱身飛機,上世紀80年代後期裝備美國空軍,在1989年12月美國入侵巴拿馬的軍事行動中,F-117飛機首次投入實戰使用,投射雷射制導炸彈對巴拿馬軍隊的營區進行震懾性打擊,但整個入侵巴拿馬行動中F-117飛機的出動量很少。
  • 2008年就退役的F-117A戰機重出江湖:美軍一石三鳥全是套路!
    也許有人會反駁,在科索沃戰爭期間,F-117A就被S-125防空飛彈系統擊落過,各種秘密早被大國研究的一清二楚。的確,F-117A雖然被擊落過,但這並不能就確定其落後的地位。從隱形戰機投入使用至今,被各國承認的、具備服役資格的隱形戰機僅有F-117A、B-2、F-22、F-35、蘇-57、殲-20和殲-31(姑且算是)這7種型號。
  • 深度思考:中國飛機設計師眼中的F-117A,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隱身飛機
    F-117A「夜鷹」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款飛機,它首開了隱身戰機的實戰先河,尤其是在海灣戰爭中的實戰表現,曾引起世界航空界的驚嘆,也給中國飛機設計師上了一堂
  • 為了忘卻的記念:F-117A是怎麼被擊落的?
    F-117A「夜鷹」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型投入實戰的隱身飛機。
  • 美軍F-117飛行員回憶塞爾維亞上空驚魂一刻
    在科威特一個空軍基地裡停放的F-117隱形攻擊機迄今為止,有關美國空軍F-117「夜鷹」隱形攻擊機是如何在1999年3月27日的盟軍行動中被塞爾維亞擊落的故事已經人所皆知。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同一次戰役中,另一架F-117也被塞爾維亞的防空系統擊中,但是該事件的細節直到最近才公布。
  • 美國為啥要挖F-117 的「墳」?「復出」背後事兒不簡單
    2021年的大家對隱身戰機已經很熟悉了,要讓你舉例說出幾個型號,什麼F-22,殲-20,F-35估計也能隨口就來。不過,有個型號估計你很可能一時想不起來,那就是F-117」夜鷹」。也確實,對於這款早在2008年就退役的隱身戰機來說,它在今天的確算是一臺「老古董」。
  • F-117飛行員:1999年南聯盟還曾擊傷一架F-117
    美國空軍F-117「夜鷹」戰機,曾是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實戰的隱形戰機。1999年,一架美軍F-117戰機曾在對南聯盟的空襲行動中被防空飛彈擊落,打破了這種隱形戰機的不敗神話。此前,南聯盟軍隊曾於1999年的3月27日,在丹尼·佐爾頓(Dani Zoltan)上校的指揮下,用老式蘇制S-125(北約稱為SA-3「薩姆3」)擊落了一架編號82-806的F-117戰機。這也是F-117戰機首次被擊落。
  • 美國經典隱形戰機F-117那麼早退役與中國有關?南聯盟立功了
    要知道美國人在1974年服役的F-15戰機,到今天的升級的型號也依然在美國空軍中進行服伇。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款隱形戰機這麼快就退出了美空軍作戰序列呢?高昂的造價和低性價比和美國的大多數高精尖武器一樣。F-117雖然技術先進,性能優越但造價異常高昂。在90年代這款戰機的造價就高達1.3億美元,這使它只製造了59架。
  • F-117戰機解體事件:在上萬名觀眾注視下,戰機直接空中解體
    就這樣F-117A戰鬥機完成了自己的首秀,而這也是隱身戰機的第一次實戰打擊。▲正在投彈的F-117戰鬥機,該機基本沒有空戰能力,很多情況下都是兩個彈艙掛載兩枚制導炸彈作為美軍最早裝備的隱身戰機,F-117從設計之處就將全部的技能點點在了隱身上,為了防止照射到進氣口的雷達波直接被發射回去,設計師在進氣口安裝了一層格柵,這樣一來隱身性能雖然提升了,但是格柵導致的進氣量不足讓F-117戰機的動力嚴重下降,然後是為了提高隱身性能採用的機體布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