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是美國前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隱身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正式作戰的隱身戰鬥機,1981年6月15日預生產型飛機試飛成功,第一架於1982年8月23日交付,一共給美國空軍交付了五十多架。F-117服役後一直處於保密之中,直到1988年11月10日,空軍才首次公布了該機的照片。1989年4月,F-117在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公開面世。2008年,美國空軍宣布F-117退役。
F-117最主要的隱形技術有三個方面:外形隱形、材料隱形、光電隱形,還採用了其它為減弱熱、聲、光、煙等信號的隱形技術,不僅能防雷達探測,還能對付紅外線、可見光和聲響探測。此外,它幾乎不裝任何有源的傳感器。
採用多面體結構,整機呈楔狀,由多個小平面拼合而成,像是平板組成的多面體,乍看上去像是一隻展翅騰飛的蝙蝠,又像是一架小型太空梭。翼身融為一體,採用後掠機翼和V型尾翼,機身為多角多面錐體和飛翼式布局,全機下部沒有什麼突出部和外掛物,飛彈、炸彈等武器全在機身或機翼內。
整機採用小內艙,沒有外掛武器。發動機噪聲低,紅外輻射特徵小,從而降低聲、光探測器的發現概率。對發動機進行專門處理,對進氣口、排氣口和座艙蓋進行特別設計,進氣口和排氣口都備有吸波擋板且都在機身上部,並安裝了降低雷達截面和紅外特徵的裝置。
整機材料主要是以鋁合金結構為主,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全機純金屬材料不超過結構重量的5%,機體表面廣泛使用了雷達吸波塗料和紅外隱形塗層,甚至連座艙和透明窗口的玻璃都塗有防護塗層。據報導,使用了6種不同的雷達吸波塗層材料,例如機身上採用了高效磁性-耗能型「鐵球」吸波塗層,在駕駛艙的風擋玻璃上採用了介電-耗能型吸波塗層。
由於F-117採取了多種措施來達到隱形藏身的目的,它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僅為0.01-0.1平方米,較一般飛機的雷達散射截面積縮小2-3個數量級,其紅外特徵和噪聲也顯著減小,使雷達幾乎難以發現,因而其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都特強。
【 五次實戰】
NO1:1989年12月21日首次參加入侵巴拿馬的實戰,美軍共出動了6架F-117,其中2架轟炸了巴拿馬的一個軍營,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NO2: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共參戰45架,執行1271架次作戰任務,轟炸了戰略H標清單中40%的目標,這是F-117參與的最重要的戰鬥。
NO3:1999年參與對南聯盟的空襲,而在空襲的第4天,就有一架F-117首次被擊落,此後又有一架F-117被擊傷,這不僅為南聯盟贏得了打破神話的美譽,也使整個西方世界為之一震,引起很大轟動。
NO4:2001年10月開始的阿富汗戰爭,在美軍頻頻調兵遣將準備對賓·拉登藏匿的阿富汗進行攻擊之際,8架美軍F-117隱形戰機迅速飛抵印度進入最高戰備狀態並在戰爭中發揮作用。
NO5:參與2003年開始的伊拉克戰爭,兩架F-117隱形轟炸機在巴格達上空分別投下了兩枚重型炸彈後宣告伊拉克戰爭正式打響。
F-117縱橫沙場25載,既創造了戰爭神話,也被別人創造了戰爭神話,「夜鷹」已老,現在已經為更強大的「猛禽」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