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俄羅斯蘇霍伊系列戰鬥機的傳統採購大戶,最近俄羅斯方面又開始打中國的主意了。俄羅斯認為中國方面採購的蘇-35戰鬥機數量實在是太少,只採購了區區24架蘇-35戰鬥機,中國可以視情況從俄羅斯再採購一部分蘇-35戰鬥機,實在不行的話,俄羅斯方面也可以將蘇-35戰鬥機的生產技術授權給中國,由中國自己生產蘇-35戰鬥機。
這個世界往往就是這麼不可捉摸
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中國總共從俄羅斯進口了200架純俄羅斯原產蘇霍伊系列戰鬥機,分別為36架蘇-27SK戰鬥機、40架蘇-27UBK戰鬥機、76架蘇-30MKK戰鬥機、24架蘇-30MK2戰鬥機和24架蘇-35戰鬥機。
中國各種蘇霍伊系列戰鬥機
在中國從俄羅斯原裝進口的200架俄羅斯原廠蘇霍伊系列戰鬥機中,蘇-27SK、蘇-27UBK和蘇-35戰鬥機可以被歸屬到空優戰鬥機的行列,蘇-30MKK和蘇-30MK2則可以被歸入對地攻擊機種的行列,空優機型和對地攻擊機型的數量對比,正好是1:1。
這說明中國空軍進口俄制原廠蘇霍伊戰機,可能在短期內只會採購某種單一機種,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會顧忌中國整體上空優戰機和對地攻擊機的比例問題。
這輛都是對地攻擊機型
所以,中國目前對蘇-35戰鬥機興趣不大,與國產殲-16戰鬥機是否優秀關係並不大。不存在因為國產殲-16戰鬥機性能先進,所以中國就看不上蘇-35戰鬥機技術的說法。自然,俄羅斯忌憚殲-16出口會和蘇-35搶奪市場份額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了。
和殲-16真的沒什麼關係
其次,整體的效費比較低,也是中國對購買蘇-35戰鬥機相關生產技術不感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產的殲-11B/BS/BH/BSH/BG/D系列戰鬥機,其在中國境內技術成熟的代價,不是進口了區區36架蘇-27SK戰鬥機和40架蘇-27UBK戰鬥機能夠得到的,而是中國在已經購買了一部分蘇-27戰鬥機生產技術的情況下,還自行組裝了105架殲-11A(國產蘇-27SK)戰鬥機才得到的。
裝配了105架殲-11A才攢出來經驗
如果中國真的打算購買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生產技術,並將之國產化。考慮到蘇-35戰鬥機與蘇-27、蘇-30系列戰鬥機的生產技術有較大的差異,中國不生產一定數量的蘇-35,恐怕不能熟練掌握其相關核心技術。
數量不上來,很難掌握生產技術
但從中國空軍那24架蘇-35戰鬥機與國產殲-10C戰鬥機等空優機的空戰結果來看,蘇-35戰鬥機雖然是一款重型空優戰鬥機,但是還無法對中國現有的國產空優機形成絕對的空優壓制。既然買來了也沒啥大作用,那買這玩意兒幹什麼?
也沒和國產空優機拉出差距來
俄羅斯方面自然也有人看出了這些問題,所以,在積極向中國兜售蘇-35戰鬥機生產技術的同時,也有俄羅斯專家建議,可以向印度出口蘇-35戰鬥機。因為印度的蘇-30MKI整體質量上還不是蘇-35戰鬥機的對手,印度自己也無法生產高性能空優重戰,引進蘇-35戰鬥機的生產技術正好合適。
然後就想賣給印度了
但是,個人認為這也是俄羅斯方面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印度目前的蘇-30MKI生產技術難度可比蘇-35戰鬥機低多了,印度自己組裝了那麼多年的蘇-30MKI戰鬥機,都還沒能做到完全獨立生產,造蘇-35戰鬥機,是打算等造出來後直接進博物館嗎?
蘇-35的生產難度,可比蘇-30MKI高多了
蘇-35戰鬥機的生產技術,表面上來看確實很吸引人,但實際會買的國家沒幾個。因為想買的買不起,買得起的那幾個國家,要麼買不到,要麼就是覺得不值當。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