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近日曝光的殲11D戰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22期】近日,網上曝光了一張殲11D戰機的最新照片,從中可以看到,該機已經裝備了國產渦扇10發動機,因此,有俄羅斯媒體表示,這樣一來,中國戰機的生產將不再依靠俄羅斯的發動機,這是俄羅斯最擔心的事情。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之所以加速對華出口蘇35戰機,極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研製的殲11D戰機即將服役。
眾所周知,中國在1990年代初成功從蘇聯引進前兩批共48架蘇-27的同時,也引進了其生產線,開始以中航工業沈飛公司為基地,計劃製造200架代號為蘇-27SK的國產化戰鬥機,也被稱為殲-11或殲-11A。約在21世紀初,有報導稱,中國已經在蘇-27基礎上開發出了自己的國產三代機殲-11B。殲-11B對原蘇聯制式的蘇-27進行大幅國產標準改進,包括最重要的火控雷達、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
圖為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戰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22期】此前,蘇-27隻能使用蘇制武器彈藥,無法使用國產武器彈藥。可是中國是一個大國,就算一款武器平臺靠引進,但其所用彈藥若還靠進口,那到戰爭時,戰備能力將會變得非常被動和尷尬。為此,殲-11B特別轉變為可使用國產武器彈藥,從而使得殲-11B可使用型號多樣的反艦飛彈和空空飛彈。事實上,殲-11B並未實現對蘇-27的大幅技術升級,火控雷達、航電系統、動力系統雖然都以國產設備進行替換,這些只能算是微調。
殲-11B出世之後,沈飛公司花費多年時間,對其火控雷達、航電系統、武器系統和動力系統等主要飛機子系統進行改裝測試工作。外界相信,改進殲-11,中方遇到的最大技術障礙是發動機。有報導稱,在這段時間裡,沈飛在渦扇-10A(「太行」)和俄制AL-31-117S(印度蘇-30MKI上發動機的改進型)、AL-31F-M1等三種型號的發動機中進行了大量測試,曾有一張殲-11測試機的照片顯示,該機同時安裝了1臺渦扇-10A和1臺AL-31F發動機。
圖為蘇35戰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22期】其間,渦扇-10A暴露出一些技術問題,如其檢修間隔只有30小時,而俄制發動機則是400小時。最後,大約在2009年,渦扇-10A的這些技術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因此,外界猜測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最主要的還是為了得到其117S發動機作為參照是有一定依據的。殲-11D恰恰是作為中國將以蘇-27、殲-11B為代表的三代機升級為三代半戰鬥機的標誌。
據稱,該機使用了全新的電掃描相控陣雷達、高度信息化的航電系統、優化的隱身措施、渦扇-10B發動機以及霹靂-9、霹靂-12空空飛彈等。總體上來看,殲-11D與歐洲「颱風」和「陣風」技術水平相當,但與蘇-35還存在一定技術差距.總之,殲-11D的意義首先在於其讓中航人看到了自身三代半戰機與蘇-35的差距所在,另外,殲-11D還讓沈飛擁有了與成飛公司分庭抗禮的資本。畢竟,後者開發的殲-10和殲-20也受到空軍青睞。
更多精彩,請關注「諸葛小徹」微信公眾號:zhugexiaoche,諸葛小徹已加入「維權騎士」,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媒體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聯繫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