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裝備俄制AL-31發動機的殲-10A戰機,下圖為裝備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0B戰機
長期以來,中國空軍一直飽受缺乏先進國產航空發動機的困擾,「心臟病」令中國不得不斥巨資購買大批俄羅斯發動機,可以說,正是中國源源不斷的真金白銀養活了俄羅斯的發動機工廠。可是花了那麼多銀子,卻帶來的是殲-10屢次發生事故。為了中國戰機再也不被發動機這個短板拖累,我們得自強,研製自己的發動機,幾十年來,中國對發動機持之以恆的投入即將結出碩果。 近日,某軍事雜誌刊登了一篇空軍工程大學李應紅院士的訪談錄,李應紅院士在談到中國發動機的現狀時表示,最新型號的殲-10戰機已改用國產發動機,也就是說殲-10戰機將不再使用俄制的AL-31FN渦扇發動機,而是換裝國產的太行(WS-10)發動機。
中航工業今年7月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指出,「太行」發動機批量裝備部隊,中航工業已具備自主研發第三代大推力發動機的能力,渦扇10的可靠性問題,中航工業和軍方已經用實際行動作了表述。
國產太行發動機
太行發動機的外涵盒子,用上了複合材料,既大減了重量,又提高了強度,也提高了耐高溫能力。老董先生帶記者到太行發動機的側面,指著發動機外表那片黑色說:「這是我們所獨有的特色,以前這裡是用鋼材,也有用鈦合金,現在用複合材料就輕多了,還耐高溫,高強度。」太行渦扇10發動機的推重比在8左右(發動機的推重比是指發動機的推力和發動機重量(重力)的比值),一般的三代機的發動機,都在8左右。他還透露,現在幾個研究所正在聯合研製的四代戰鬥機的發動機,在網上稱為渦扇15,那款發動機具備隱身性能。殲10B作為一個輕型戰鬥機能夠載重近8噸的武器,機動性能非常優秀,這得益於它已經有了一顆強大的中國「心臟」。
殲10為何屢發事故?原來都是俄羅斯發動機惹的禍
使用俄制AL-31FN發動機的殲-10C
殲10服役至今,數次墜毀事故中除一次是由飛行員形成雲間錯覺,喪失對空間位置分辨能力引起的以外,都是由AL-31FN發動機喪失動力導致的。目前中國使用的俄制發動機主要是70、80年代研發的三代發動機,性能還是不錯,能夠與歐美同類發動機比擬,但是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壽命有較大差距,另外還有水土不服的現象。AL-31F發動機最大的缺陷就是軸承的潤滑系統可靠性差,經常造成發動機降轉,隨之而來的就是空中停車事故,處理不當就會機毀人亡,自殲-10服役以來的墜機事故幾乎都是因為發動機故障導致。
2001年試飛院一架殲-11戰機將右發換為太行發動機,隨後完成了太行發動機的首次裝機試飛試驗。2002年第一批第13架殲-11戰機使用兩臺太行發動機裝機試飛,目前這架編號522的殲-11戰機還在負責太行系列發動機的科研試飛試驗。然而當時殲-10戰機已經接近服役狀態,太行試驗進度跟不上,性能也不穩定,殲-10隻能使用俄制AL-31FN發動機進入空軍服役,當然也曾有一架編號為1004號殲-10原型機換裝過太行發動機進行飛行試驗。
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殲-11B
國產殲-11B戰機服役時最早也是用俄制AL-31發動機,後來太行發動機的性能逐漸穩定,後續生產的殲-11B逐漸使用太行發動機,然而在2009年時,殲-11B碰上了廣為流傳的「菊花殘」事件,大批殲-11B戰機停在沈飛工廠內沒有發動機可用,因為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殲-11B交付部隊後出現發動機噴零件以及空中停車等事故,可靠性還是存在問題,直到2011年才得到解決。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表示:「說『太行』發動機與俄羅斯AL-35F發動機的距離就像地球和月亮一樣遙遠,就有點不客觀了。」筆者認為,中俄間航空發動機的差距已經越來越短,中國航空發動機已經取得重大進展是不爭的事實,至於國產發動機的發展如何,我們還是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