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渦扇15發動機,為何遲遲出不來,看美國就知道差距多大!

2021-02-15 大水來

最近中國殲-20戰鬥機成功更換國產太行發動機,這個團隊受到了表彰,這也是中國軍事裝備提高國產化率,自主可控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反過來,這也體現了中國航空發動機的一個窘境,作為殲-20戰鬥機的原配發動機渦扇15,從技術來說,直接對標美國F-22戰鬥機的發動機F-119,項目啟動時間比殲-20項目相比啟動更早,但是在殲-20戰鬥機試飛9年後,仍然沒有達到裝機要求。

大家都知道,航空發動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裝備,項目上馬之前需要10年左右的技術預研,對國產渦扇15發動機來說,1996年中國渦輪院開始對渦扇15進行基礎部件預研,主要集中在高壓壓氣機,燃燒室,高壓渦輪這三大件上,經過10年的努力,2006年2月,渦扇15發動機正式立項,時間和中國空軍四代隱身重型殲擊機競標節點相近,迄今為止時間過去14年,仍然沒有取得成功!

殲-20首飛9年後的今天,原配渦扇15發動機還沒有完成,進度嚴重落後



中國渦扇15發動機,從技術預研開始,幾乎過去了25年,為何還沒有成功,很多人都難於理解,為了便於了解這個問題,我們看看美國F-22戰鬥機的研發過程,僅僅在YF-22技術驗證機階段,美國人就花費了110000(11萬)小時試驗時間,專門用於地面部件實驗,主要是以核心機三代機:高壓壓氣機,燃燒室,高壓渦輪開始,先搞定核心機,然後一點點增加外圍部件,包括低壓渦輪,低壓壓氣機,尾噴管等等。

發動機整機工程樣機試驗花費了3000小時,這還僅僅是一個開頭,隨後YF-22戰鬥機轉成正式型號,拿到美國空軍編制後變成F-22,隨著而來的就是上萬小時的飛行測試時間!雖然測試時間差距是一個巨大問題,但是中國空軍對於型號的認識是比較落後的,美國空軍在1981年5月和6月,分別發布了先進戰術戰鬥機和先進戰術戰鬥機發動機的需求,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而中國空軍對於四代戰鬥機需求則在2004年後才正常確定,目標就是直接針對F-22,發動機指標也是如此!

美國空軍最大的優勢是,新型戰鬥機研發計劃做的比較早而且預見性比較強



渦扇-15發動機卡殼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於自主研發不太重視,長期以來仿製外國型號成風,設計師在經驗缺乏的情況下,依靠簡單的拼湊,放大縮小就可以完成一臺新發動機,這是一種非常聰明但是極其外行的做法,對於戰鬥機飛機來說,某些部件設計是可以抄襲借鑑國外設計方案,這並非沒有先例,比如殲8戰鬥機大幅度抄襲俄制米格-23,還基本可以用,但是在航空發動機界,除非原廠自己設計,否則抄襲基本是死路一條。

中國渦扇-15發動機的技術預研起步,是從仿製俄羅斯垂直起降雅克-141戰鬥機的R-79-300發動機開始的,這是一款15.5噸推力的發動機,和渦扇-15發動機推力基本在一個級別,這也是中國航空發動機界第一次接觸如此推力量級的發動機,但是雅克-141是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殲-20則是一款常規起降戰鬥機,所使用的發動機,不需要90度彎曲發動機噴口!

中國引進雅克141戰鬥機發動機,作為預研的基礎



但是雅克-141發動機非常落後,雖然推力很大,達到了15.5噸,但是發動機非常笨重,帶了複雜的推力矢量噴口,推重比只有5.64,距離四代戰鬥機發動機推比10,幾乎差距一倍,所以中國航空發動機設計師,也基於自己的研究進行改進,同時參照R-79發動機的部件,最終搞出來中國自己的核心機架構,這也犯了和太行發動機一樣的毛病,部件並不是自己設計的,而且R-79這個發動機並不成熟,僅僅製造了26臺,發動機運行總時間3500小時,飛行時間只有500小時,距離成熟幾乎差距10倍以上的時間,而且從測試結果來看,R-79發動機振動非常大,一直沒有解決,作為一個半拉子,賣到中國。

從全世界航空發動機強國發展歷程來說,除了早期航空發動機起步階段可以借鑑外國發動機現成設計或者部件之外,正常發展階段,任何一款外國發動機成品,都不可能作為本國發動機研發的起步基礎,原因是,缺乏原創國全套設計實驗計算數據和工藝技術,隨便抄襲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航空發動機麻煩在於,任何一個部件稍微改動一點點,假如不清楚來龍去脈,完全抄襲的話,航空發動機部件之間高度耦合的兼容性問題,很快就會讓整個改進帶來的好處,淹沒在層出不窮的各種技術問題中,太行發動機就是一個例子。

即使航空發動機實力更強勁的俄羅斯,在研製蘇-27戰鬥機發動機AL-31的時候,雖然無意中得到了美國F-100發動機部件,但是經過認真研究後,徹底放棄,原因是,技術體系完全不兼容,工藝要求高,而且缺乏全套設計試驗數據,還是走自己的路子。

相關焦點

  • 渦扇20航發正式上線,和西方差距還有多大?
    有網友發布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可見我軍一架運20大型運輸機正在起飛,而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這架運20運輸機的發動機部分看起來明顯要比之前的運20要粗大的多,因此答案就顯而易見了,我軍運20終於換裝了原配渦扇20發動機,也有不少老鐵迫不及待的就將換發版的運20稱之為運20B。
  • 別總盯著渦扇15,渦扇19它不「香」嗎?
    看到眾人離去,王員外一直在想自己的錢財為何會被別人盯上,而且自己的錢財只有自己知道在哪裡,其他人也不知道,難道是內部人幹的?可這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剛剛來不久的王大拿,難道他知道內幕?想到這裡,王員外急速趕回了房間。房間中王大拿也是在焦急的等待對方的歸來,畢竟今晚的事情十分重大,如果對方家中真的丟了東西,那自己這條信息很可能讓自己在本地更加如魚得水,心想事成。
  • 中國戰機發動機水平到底如何?和美國差距到底多大?
    渦扇-10相比於以往的國產發動機以及同時期國際上其他同類型發動機具有較高的技術起點,該機的核心機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發的CFM56民用渦扇發動機的核心機基礎上發展而來,而CFM56又由B-1戰略轟炸機所採用的F101渦扇發動機發展而來,後者又衍生出供F-15和F-16所採用的F110渦扇發動機,因此從技術上來說渦扇-10與F110屬於同代發動機,理論上來說具備接近的發展潛力。
  • 先看看美國女兵的寢室,再看看中國女兵的,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先看看美國女兵的寢室,再看看中國女兵的,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 沒毛病,換裝渦扇15的殲20和美國F22戰機差距還很大!
    F119-PW-100已經誕生超20年了,推力高達16噸,不開加力就能實現超音速巡航功能,還能使戰機實現超強機動。後來對手奮起直追,終於在不久前搞出推力為18噸的渦扇發動機。一舉扭轉了發動機的推力劣勢!
  • 渦扇-15發動機有多牛?
    2019年到2020年,中國將生產更加強大的渦扇-15發動機,用於裝備該型戰機。發動機被喻為飛機的「心臟」。殲-20採用何種發動機一直是媒體和軍事愛好者所關心的熱點話題。那麼,傳聞中的渦扇-15發動機如果裝備殲-20,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技術指標呢?
  • 渦扇15發動機終於要來了,殲-20將迎來合適的心臟,成為完全體
    程榮輝能夠成為軍工榜候選人,說明渦扇15發動機的進展非常順利,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量產,殲20裝上渦扇15發動機後,將成為真正的「完全體」,多方面性能都會得到加強。在白楊看來,這一款國產發動機的性能指標,相當於美國F-22戰機的F-119發動機,將大大領先於美國F-15戰機的F100發動機。該系統將成為 我軍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戰鬥力的重要保證。
  • 渦扇15發動機終於要來了,殲20將迎來合適的心臟,成為完全體
    據公開資料顯示「峨眉」發動機的推力能超過18噸,推重比為9。可以讓殲-20隱身戰鬥機像F-22一樣,以超音速巡航半小時。渦扇-15發動機 將取代俄制AL-31,成為中國空軍未來戰鬥機的標準動力。同時 渦扇-15具備和美國F-22戰機 搭載的F-119發動機相當的推力,最大推力有望達到90多kN(千牛),最大 加力推力 能達到150kN。
  • F-135推力20.4噸,殲20的渦扇15還未問世就被看衰:達不到18噸
    日媒:造艦高潮遠沒有到來 說到航空發動機,誰都知道這一直都是我們最大的短板之一,放眼整個空軍,不管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還是運輸機,很大程度上還是在用他國的發動機!很多人也表達出了不解,我們的發展速度這麼快,按道理來說我們在發動機領域應該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為何還總是依賴他國的發動機呢?
  • 渦扇20航空發動機終於研製成功了!運20即將換發
    運20即將換發2012年以來,網上陸續有關於渦扇20的官方、非官方消息,近年來還有疑似安裝渦扇20大涵道比發動機的運20被衛星拍到,但至今卻沒有運20換裝渦扇20的官方正式消息。渦扇20真身遲遲不露面引來國人各種猜測。不少人懷疑渦扇20研製失敗了,直到最近的一則新聞報導才徹底打消人民的疑慮。
  • 中國航發雄起:渦扇-15已經出來了
    (印度曾在光輝戰機上就吃過發動機的虧)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最先進最超前的發動機技術,號不誇張的說,即使美國人現在停止發動機研發工作,目前的技術水平也是需要中國至少二三十年時間來追趕的。航空發動機被稱作是戰機的心臟,心臟有問題那麼戰機的性能也就可想而知了。大家可能也聽說過,美國人總是喜歡說中國殲-20戰機的發動機不好,事實就是如此。
  • 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地球上只有三國能造: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都是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受此影響,我國可以研發出先進飛機,但卻造不出來與之匹配的頂尖航空發動機。這種情況到了國產渦扇-10和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時有了改善,渦扇-10發動機技術、壽命、推力和性能已經成熟很多,正在裝配於殲-16等國產戰機上。
  • 中國戰機為何還不裝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是關鍵
    採用軸對稱矢量的殲10B戰鬥機然而很多人比較疑惑,中國戰機為何不裝備矢量發動機,特別是殲20,至少目前公開的量產型號上並沒有看到矢量發動機的痕跡。這三種矢量對應的經典機型分別是蘇30MKI,F22以及日本的心神驗證機,其中折流片矢量是矢量發動機中最低級的技術表現,主要依靠發動機尾部外置耐高溫折流片來改變發動機燃氣方向。全向矢量技術性能最好,二元矢量兼顧隱身性能,兩者各有千秋。
  • 中國渦扇20發動機試驗畫面
    ,相比其他三臺D30型發動機,新型發動機顯得更加「豐滿」,可以肯定,這是國產新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從當前媒體猜測的情況來看,這應該就是中國正在試驗的渦扇20大推力發動機。關於國產渦扇20發動機的消息其實早有報導,2013年末,網上就曝光了一張疑似渦扇20發動機的試車照,當時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從該發動機的外形和結構可以看出,中國渦扇20在設計上和美國CFM56系列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基本一致,後者現在被作為波音
  • 渦扇15曝推力損失大問題,殲20還是要買蘇57的發動機?
    在文章末尾俄媒說:「中國軍事專家指出,進口蘇-57的這種特殊方案是可以接受的。中國的發動機技術就是這樣被鍛造出來的。」那麼渦扇15發動機研製真的出問題了嗎?殲20又要用回俄制發動機嗎?中國就一定會買蘇57的發動機嗎?
  • 國產渦扇-15航發03批次悄然交付,性能遠勝美國注水F-135發動機
    不過渦扇系列的出現,讓我們有了這塊板子,在不斷改善的同時,這塊板子也逐漸加長。據悉,渦扇-15是中國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該發動機對標日俄的五代渦扇航發。對於渦扇發動機的消息也一直不斷,也是所有軍迷們期待的。
  • 安124運輸機到底有多大?和伊爾76同框才知道,什麼叫量級差距
    安225「夢幻」運輸機不過安225「夢幻」運輸機的尺寸、運載能力和最大起飛重量都要比安124「禿鷹」運輸機大得多,那麼它們兩者之間又為何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呢?從發展史上來看,安-225運輸機是蘇聯在1985年春季因應當時暴風雪號太空梭與其他火箭設備之運輸需求而設計的一款運輸機。
  • 中國花51億元買400臺發動機,供國產「獵鷹」/「教練-10」用,為何不用國產航發?
    AI-322渦扇發動機這份合同的關鍵點在於,目前中國國內使用AI-322渦扇發動機的機型,只有一款,那就是L-15「獵鷹」高級教練機。當然,該機目前也已經被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大量採購,獲得了「教練-10」的裝備編號。
  • 渦扇-15「又」上殲-20了?呵呵
    管你抽不抽臉,施佬先把圖給看了。可惜這幾張號稱「第一個接受這幾張有關渦扇15真實信息的照片」,其實至少在一個月之前,這幾張圖片的完整版施佬就看過了——倒不是施佬有沒有體制內,而是當時就有網友發到網上了。畢竟都是正常進展的中國航發項目,施佬也就看圖收圖沒太當回事,結果一不留神這圖就變成抽臉了……既然如此,不妨給胡謅一下。
  • 日本第4代發動機曝光領先渦扇-15?恐怕這回「精日」又想錯了
    目前看XF9-1勉強可以歸為第四代發動機,也就是和美國的F119和歐洲的EJ200發動機類似,即最大推力達到15噸,推重比達到10。相比之下,中國目前從俄羅斯進口的AL-31F和國產的「太行」發動機都屬於第三代發動機,推重比在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