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機為何還不裝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是關鍵

2021-02-20 鳳凰網軍事頻道

蘇30MKI採用的軸對稱矢量

眾所周知,矢量發動機已經成為了軍迷眼中衡量一架戰鬥機機動性能的重要指標。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對的。至少一向以機動性能著稱的蘇系戰鬥機是最早批量裝備矢量發動機的,而五代戰鬥機中以敏捷著稱的F22戰機也裝備了二元矢量噴口。

採用軸對稱矢量的殲10B戰鬥機

然而很多人比較疑惑,中國戰機為何不裝備矢量發動機,特別是殲20,至少目前公開的量產型號上並沒有看到矢量發動機的痕跡。實際上,中國矢量發動機在起步方面並不算晚,早在80年代的殲-8戰鬥機上就有矢量噴管的驗證,但透露的相關資料較少。而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搭載的矢量發動機驗證機做出了各種複雜的過失機動動作也顯示了中國在矢量發動機上的技術並不比國外差。

心神採用的折流片矢量

當前矢量發動機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全向矢量(軸對稱矢量)、二元矢量以及折流片矢量。這三種矢量對應的經典機型分別是蘇30MKI,F22以及日本的心神驗證機,其中折流片矢量是矢量發動機中最低級的技術表現,主要依靠發動機尾部外置耐高溫折流片來改變發動機燃氣方向。全向矢量技術性能最好,二元矢量兼顧隱身性能,兩者各有千秋。

矢量發動機細節

中國發動機矢量技術採用的是軸對稱矢量,這可不是蘇30MKI上使用的整體偏轉式軸對稱矢量,而是最先進的收斂/擴散葉片折流矢量。前者是通過複雜笨重的機構,使整個收斂/擴散噴口改變方向,具有結構死重大,結構壽命短等缺點。而後者是改變部分折流片的方向達成矢量目的,無論是響應速度還是結構重量都遠遠超過前者,目前採用相同矢量方式的僅僅只有俄羅斯最新的「產品-30」發動機。毫不誇張的說,中國矢量發動機的技術已經極為成熟。

渦扇10發動機

當前殲20沒有採用矢量發動機主要有兩點,首先就是沒有合適的發動機。眾所周知,當前中國性能比較成熟的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只有一款,那就是渦扇10系列。據公開資料顯示,渦扇10系列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4.5噸,基本和世界主流大推力發動機持平,但是和世界先進發動機相比較還有一定的差距。矢量發動機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推力損失,以F22的二元矢量噴管為例,其推力損失高達10%左右,雖然軸對稱矢量的推力損失相對二元矢量較小,但也嚴重影響到了渦扇10發動機的性能。

航展上展示的某新型矢量發動機

一個是軍用裝備換代的「惰性」。和普通民用技術不一樣,軍用技術是可靠性第一,其次才是先進性能。同樣以發動機為例,一款發動機從研發到服役,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期間需要反覆測試長時間運轉才能夠裝機,為的就是可靠的性能。雖然中國在矢量發動機技術方面已經極為成熟,但是在發動機方面中國起步較晚,渦扇10系列發動機也僅僅才裝備部隊數年的時間,而更適合變成矢量推力的渦扇15目前還在做最後的測試,目前還沒有裝備部隊。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未來的矢量推力還是以渦扇15發動機為主。

相關焦點

  • 中國矢量發動機技術實用化 殲20等3款戰機都會應用
    近日,有網友在網際網路媒體發布消息稱,八一勳章獲得者,英雄試飛員李中華在講座中提到,中國航空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已進入實用階段,同時該網友還附上了李中華在講座時演示文稿的照片。然而,由於長期以來航空工業技術薄弱,中國始終沒能成功研發一款可以匹配這些先進戰機的矢量推力渦扇發動機。「心臟病」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最主要瓶頸問題之一,而矢量技術又是中國研發新一代軍用渦扇發動機的主要瓶頸之一。此次曝光的航空發動機矢量推力技術實用化這一消息,對彌補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 我國戰鬥機首次裝上國產矢量發動機,好使不?
    根據種種蛛絲馬跡,不少人達成共識,紛紛認定這是一臺矢量發動機。那麼,如果真如網友推測,這就是國產戰機首度裝上此類發動機,表明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又有新發展,是一件大事啊!有的人可能就要問了,什麼是矢量發動機呢?在介紹它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矢量噴口吧。
  • 到底什麼是矢量發動機?
    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推力矢量技術是提高戰鬥機敏捷性最直接的手段。然而,擾流板推力矢量存在巨大缺點就是「推力損失巨大」且因為材料問題難以用於大推力發動機(噴氣機尾焰不僅溫度高,而且有腐蝕性,雖然我並不理解尾焰腐蝕性是什麼個意思)。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心神」出場後遭到眾軍迷嘲笑的原因——小推力發動機配擾流板推力矢量,這TM能飛?!
  • 鷹振翅飛,清波自在垂—從中國研發垂直起降戰機淺談STOVL發動機(二)
    問題是外涵道氣流多了,涵道比高,發動機迎風阻力太大。而且,4個噴管之間的距離小,且都圍繞戰機重心很近的距離。這樣控制力矩比較短,飛控比較麻煩。鷂式的安全性問題嚴重,或許和這個有關。(美國海軍陸戰隊1971年從英國引進鷂式,它在非作戰情況下共發生了300多起事故和900多起險情,導致45名飛行員死亡,事故率之高是美國噴氣機空前的)
  • 美國矢量噴管比我們強?中國這一技術,全球獨有
    ▲矢量發動機這個詞並不準確,因為實現推力矢量靠的是噴管實現這項技術的重中之重,就是矢量噴管。三元矢量的操控遠比二元更複雜,還面臨著嚴峻的高溫和密封考驗。在三元矢量技術的起步階段,工程師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葉片的密封性不足,氣流逸散會造成推力損失和控制不穩定。而僅這一個難題,就消耗了俄羅斯近三十年左右的時間。
  • 殲10突破發動機矢量技術,沒有俄方幫忙,中國依舊能解決殲20動力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矢量推進發動機技術,從「理論工程樣機」進入到「實際工程樣機」測試進程中,此舉也代表了中國在發動機領域進一步的深入。如果說中國自行研發的「太行」發動機證明了,不依靠俄羅斯的幫忙中國也可以研發三代機的發動機,那麼矢量噴管的測試就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始擺脫俄方的幫助,自行解決四代機的動力核心的問題,畢竟實現了矢量噴管技術的殲-20,才能算的上一款真正的四代機。
  • 中國主要戰機發動機九成國產
    中國可望在重點型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5到10年內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不過,中國軍網前天也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發動機研製還存在自主研發水平較低、對外依賴嚴重、科研體制落後等問題。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雖然很美,但要摘取這顆「明珠」卻並不容易。由於中國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領域相對落後,中國航空產業一直被認為患有「心臟病」。
  • 沖天威龍:中國殲20戰機的最客觀不完全分析
    關於J20的話題,可以說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從來沒有中斷過,也一度成為中國繼DF21D後軍迷最熱議的話題之一,而今次由空軍飛行員駕駛並驚豔亮相航展,也至少從一個側面再度印證了中國空軍已經逐步接裝該款飛機,未來J20也必將成為中國空軍的絕對主力之一,因此今天筆者將結合現有資料及此次珠海航展現場得到的各方信息綜合分析下J20在對空對地上的能力。
  • 矢量噴口?今天就來講講這倆事兒!
    沒錯,這次殲-10 的飛行是中國自研飛機第一次公開做出眼鏡蛇動作,有它特殊的歷史紀念價值與意義。但說有多大難度,就有點誇張了。我們知道眼鏡蛇動作最早是由1989年巴黎航展上蘇聯試飛員普加喬夫飛出的,所以也叫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普加喬夫用在當時只裝備傳統發動機噴口與原始電傳飛控的Su-27飛出這個動作是非常厲害的,在當時那種技術條件下,能做這個動作的飛機只有Su-27與幾名頂級試飛員。
  • 都是矢量發動機技術卻有大不同,玩格鬥殲10可吊打蘇35
    殲-10B換裝的若是矢量發動機,從外形無法看出蘇-35和殲-10B都是圓形截面噴嘴,從俄羅斯的角度看,蘇-35的117S發動機屬於「土星式」噴嘴,殲-10B的則屬於「克裡莫夫式」(即美國PYBBN式,蘇-57的「30型」同樣是用該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後者的從外形看不出來。
  • 【長知識】矢量發動機是什麼意思呢?是推力有方向的航空發動機嗎?
    「矢量」這個詞是數學上的名詞,而在學校裡面學過「矢量」這個概念的就會知道,矢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方向。下圖就是數學中的「矢量」。所以說,矢量發動機就是推力有方向的航空發動機。當然了,也不是說以前的發動機推力就沒有方向,而是說以前的發動機方向是固定的,相比之下現在的矢量發動機則要考慮發動機推力的方向才行。如下圖所示,就是矢量發動機在調整尾噴口的方向。
  • 中國渦扇15發動機,為何遲遲出不來,看美國就知道差距多大!
    最近中國殲-20戰鬥機成功更換國產太行發動機,這個團隊受到了表彰,這也是中國軍事裝備提高國產化率,自主可控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反過來,這也體現了中國航空發動機的一個窘境
  • 俄五代機蘇-57升級矢量發動機,只為針對美國
    而這次公開的紀錄片可以看到部分蘇-57已經從原先的一階段的AL-41F1發動機升級成「產品30」矢量發動機,而這次發動機升級被媒體認為蘇-57才有點五代機名副其實的樣子了。此前大家對蘇-57一直是褒貶不一,那這到底是為什麼?這就要從蘇-57的坎坷身世說起。
  • 中國戰機發動機質量如何?落後美國30年,但已掌握6項領先技術
    「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能製造飛機,但是高效能的發動機卻只有美俄等少數國家才能研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動機,俄羅斯靠著蘇聯的技術,緊隨美國其後,而中國由於受到工業發展水平的限制,航空發動機在60年的時間裡,經歷了從引進仿製到改進再到自主研發的曲折複雜過程。
  • 日本第4代發動機曝光領先渦扇-15?恐怕這回「精日」又想錯了
    而中國目前國產發動機的最頂尖陣容,包括傳說中的第四代發動機渦扇-15和部分殲-20、殲-10C戰機使用的推力矢量鋸齒尾噴口「太行改」發動機。相比之下,日本第四代發動機XF9-1已經曝光,但渦扇-15卻沒有像「太行」一樣公諸於世。日本為心神戰機研製的XF5發動機,也有推力矢量系統,但發動機總推力只有5噸,比「太行改」發動機小得多。XF9-1發動機是否擁有推力矢量裝置,還不得而知。
  • 還記得豔驚四座的殲-10B嗎?其實「推力矢量技術」一直在進化
    可以說,這是推力矢量技術的萌芽。「一戰」期間,英國製造了兼具偵察和轟炸功能的新式武器——九號飛艇。作為英國的首款硬式飛艇,它能夠以69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這艘飛艇由4臺180馬力的活塞式發動機提供推力。硬式控制室通過轉軸操控發動機,發動機則連接著碩大的螺旋槳。通過旋轉轉軸,控制室就能夠操控螺旋槳的法線方向,最終實現推力矢量操控。
  • 逆襲的中國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誰將成為我國航母下一代保護神?
    就在大家為殲31和殲20誰更適合上艦,這個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2013年5月,據外媒報導,中國第四代艦載戰鬥機的選型工作已經結束,中國海軍從眾多的競爭者中選擇了最適合自己未來需求的艦載四代機方案,出人意料的是這個最終中標的艦載四代機方案既不是殲31,也不是殲20。
  • 歐洲颱風戰鬥機要升級:上推力矢量發動機
    颱風戰鬥機是歐洲多個國家聯合研發的三代半技術標準 多用途戰鬥機 ,該機的整體性能非常不錯,銷售情況也還可以。但是,颱風戰鬥機卻是一款全球最好也最差的三代半戰鬥機。颱風的價格接近美國F22隱身戰鬥機,性能卻還不如F35系列隱身戰鬥機。
  • 殲10B墜毀原因疑似曝光:低空遇發動機停車老毛病
    以美國普·惠公司仍在生產的F100系列渦扇發動機為 例,它於1970年3月開始全面研製,1974年11月交付空軍使用,主要裝備F-15和F-16飛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推重比達8的軍用發動機。珠海航展當日俄羅斯在華展示F117S矢量發動機等。F117S矢量發動機是中國急需的發動機,因為沒有它殲20戰機就無矢量發動機使用。
  • 中國有多少戰機用俄制發動機?型號超過12種,均已有國產替代品
    首先是WS-10「太行」發動機熬過漫漫長夜,終於迎來光明——先後裝備到殲-16、殲-10C等戰機上,其矢量控制噴管(TVC)版本裝備到殲-10B原型機上在珠海航展驚豔四方,連殲-20也時常被發現換裝了尾噴口帶有鋸齒結構的「太行」某改型發動機,WS-10「太行」發動機各型號四處開花,「太行」終於全面行了,中國戰鬥機的國產發動機短板問題,終於得到階段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