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矢量發動機技術實用化 殲20等3款戰機都會應用

2021-02-13 國科環宇

近日,有網友在網際網路媒體發布消息稱,八一勳章獲得者,英雄試飛員李中華在講座中提到,中國航空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已進入實用階段,同時該網友還附上了李中華在講座時演示文稿的照片。

網際網路上曝光的李中華試飛員在講座時的演示文稿(圖:PhoenixZ- )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的設計、材料與製造技術對於航空工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先進的航空動力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水平、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面對不斷提高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要求,中國先後研製了殲-20和殲-31等先進戰鬥機。

然而,由於長期以來航空工業技術薄弱,中國始終沒能成功研發一款可以匹配這些先進戰機的矢量推力渦扇發動機。

「心臟病」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最主要瓶頸問題之一,而矢量技術又是中國研發新一代軍用渦扇發動機的主要瓶頸之一。

此次曝光的航空發動機矢量推力技術實用化這一消息,對彌補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F-22的配套發動機F110的試車畫面

對於第五代戰鬥機,是否裝備矢量發動機是其主要性能指標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當前除了中國殲-20外,世界上所有正在研發和裝備的五代機都裝備了大推力的矢量發動機。

而這些發動機中的佼佼者——第四代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主要技術指標,除了推重比達到10外,另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為飛機提供矢量機動的能力,這則依賴於矢量推進技術。

可以說如果不解決推力矢量技術的關鍵性問題,那麼中國的第四代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就無從談起。

事實上,除了應用於新一代先進軍用渦扇發動機,矢量推進技術也可以用於第三代發動機,這裡面的典型代表就是蘇-35裝備的117S發動機。

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戰鬥機可以擁有很高的機動性,可以保證飛機在低速、大迎角飛行時仍能有效機動。

中國進口的俄制蘇-35的117S發動機

此前公開的相關資料顯示,國內相關部門圍繞航空發動機矢量推進技術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與試驗工作,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在矢量噴管控制等技術領域,部分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試驗驗證,與美國、俄羅斯等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而此次英雄試飛員李中華透露的消息則表明,中國已經解決了矢量推進技術的技術障礙,為研發具備矢量機動能力的第三、四代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鋪平了道路,造出發動機已經不成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李中華試飛員透露的是「矢量技術實用化」,而並非是矢量發動機的實用化。

中國戰鬥機離裝備具備矢量推進的發動機恐怕還要一段距離。

隨著新一代戰鬥機開始在部隊中批量服役,中國對於具備矢量推進能力的發動機需求將愈發迫切。

太行發動機的某改進型可能也將裝備矢量噴管

從公開信息來看,中國矢量推進技術將主要應用與渦扇10「太行」的改進型、渦扇13「泰山」的改進型以及渦扇15「峨嵋」上。

一旦矢量推進發動機成熟,殲-31、殲-20和號稱「國產版蘇-35」的殲-11D可能都會列裝,從而在相對耗資小的情況下,提升中國戰鬥機的戰鬥力。

F-35戰鬥機配套的F135發動機

相關焦點

  • 殲10突破發動機矢量技術,沒有俄方幫忙,中國依舊能解決殲20動力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矢量推進發動機技術,從「理論工程樣機」進入到「實際工程樣機」測試進程中,此舉也代表了中國在發動機領域進一步的深入。如果說中國自行研發的「太行」發動機證明了,不依靠俄羅斯的幫忙中國也可以研發三代機的發動機,那麼矢量噴管的測試就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始擺脫俄方的幫助,自行解決四代機的動力核心的問題,畢竟實現了矢量噴管技術的殲-20,才能算的上一款真正的四代機。
  • 中國戰機為何還不裝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是關鍵
    採用軸對稱矢量的殲10B戰鬥機然而很多人比較疑惑,中國戰機為何不裝備矢量發動機,特別是殲20,至少目前公開的量產型號上並沒有看到矢量發動機的痕跡。實際上,中國矢量發動機在起步方面並不算晚,早在80年代的殲-8戰鬥機上就有矢量噴管的驗證,但透露的相關資料較少。而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搭載的矢量發動機驗證機做出了各種複雜的過失機動動作也顯示了中國在矢量發動機上的技術並不比國外差。
  • 殲20,中國戰機崛起之路
    殲-20的設計也並不例外。由於有F-22這個假想敵,殲-20的設計起點必須很高,否則意義不大。由於中美雙方的技術差距,尤其是發動機方面差距很大,在戰機的氣動布局上,611所只能另闢蹊徑,走上適合自己的設計之路。
  • 還記得豔驚四座的殲-10B嗎?其實「推力矢量技術」一直在進化
    作為我國首款單發推力矢量驗證機,殲-10B在「吸粉」無數的同時,也在客觀上成為「應用推力矢量技術的武器家族」中的一員。縱觀武器裝備發展史不難發現,推力矢量技術從理論到應用的每次突破與進步,都與一些武器裝備的誕生與發展有所關聯。正因為有了在這些武器裝備上的一再驗證,人類對推力矢量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才一步步走向成熟。
  • 中國殲-20戰機世界排名曝光,眾望所歸,他是第五代戰機攪局者
    有國外媒體也在第一時間報導指出,中國殲-20戰機的首次正面官方飛行畫面公布後,世界隱身戰機排名又將被刷新,但是中國殲-20戰機仍然排在美國F-22和俄羅斯T-50戰機之後,美國「偵察兵」網站11月4日報導稱,中國生產的殲-20戰機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 殲10-B、殲20等重磅機型華麗亮相,中國戰機為何這麼牛?
    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掌握推力矢量技術的國家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10戰機機群,編隊飛行時陣型嚴整,單機飛行時靈活機動。在本屆航展上,諸多航空航天科技悉數登場,但最讓人期待、讓軍迷大飽眼福的,應該屬於首次裝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了,在現場表演中,殲10-B進行了三組主要動作,包括「眼鏡蛇機動」、「榔頭機動」和「無半徑機動」。十多噸重的戰機懸空停滯數秒,引得現場觀眾的一片叫好。
  • 曝光殲18戰機的四大真相 戰鬥力遠超過F22
    繼連翻炒做殲-20之後,西方媒體近日又把焦點對準中國一款並不存在的神秘新型戰機——「殲-18」垂直起降戰鬥機,似乎想把「中國新型戰鬥機熱」推向另一個高潮,足以燒死各路軍事媒體的神經。最先爆料的是日本《朝日新聞》,該報在去年初聲稱中國首架垂直起降戰機「殲-18」已經研製成功,並於3月份在內蒙古某秘密軍事基地順利試飛。
  • 美國矢量噴管比我們強?中國這一技術,全球獨有
    2018年的珠海航展,殲-10B TVC(Thrust Vector Control - 矢量控制噴管)表演機,之所以能超越殲-20掛彈開艙成為人氣之王,就是因為安裝了國產矢量噴管,▲國產矢量噴管特寫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未來的矢量噴管技術就要照搬俄羅斯,畢竟我們的獨創技術已經在殲-10B TVC
  • 殲-20的發動機技術,不比美國F-135和俄羅斯「產品30」發動機差!
    從此前俄羅斯媒體報導中展示的一張很可能是「產品30」發動機的矢量尾噴管的特寫圖來看,其尾噴管邊緣也採用了鋸齒形結構,即在F-35和殲-20發動機上得以應用的鋸齒形裙邊設計,俄羅斯人也從善如流予以採用,其尾噴管的鋸齒形裙邊結構與F-35的F-135發動機尾噴管結構極為相似。
  • 都是矢量發動機技術卻有大不同,玩格鬥殲10可吊打蘇35
    10B使用換裝矢量發動機的高清圖片首度披露後引發了外界關注。此前,我們已經說了殲-10B使用矢量發動機帶來的影響。不過很多人也注意到,如果不說,即便從這樣的高清圖片中我們也無法看出這是矢發。這與蘇-35上明顯的轉動機構有所不同,那麼蘇-35與殲-10B的矢量噴嘴在技術上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再具體說說這事。
  • 我國戰鬥機首次裝上國產矢量發動機,好使不?
    根據種種蛛絲馬跡,不少人達成共識,紛紛認定這是一臺矢量發動機。那麼,如果真如網友推測,這就是國產戰機首度裝上此類發動機,表明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又有新發展,是一件大事啊!有的人可能就要問了,什麼是矢量發動機呢?在介紹它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矢量噴口吧。
  • 中國戰機發動機質量如何?落後美國30年,但已掌握6項領先技術
    戰機發動機中國太行發動機渦扇10B的問世,打破了美俄兩家獨大的局面,使得我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發動機。這就是粉末雷射成型技術、3D雷射列印成型技術、鈦合金加工技術、新型耐高溫合金材料、新型陶瓷材料、隱身塗料這些都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這些先進的技術和材料,中國都已經掌握,所以,也不能僅僅通過定型時間,來簡單的說明我國發動機的現狀。
  • 中國「戰機之王」殲-20是不是美軍F-22的對手
    相信很多網友表示現在中國殲-20的隱身技術再次突破,整體實力會提升到什麼程度?相信大家都很期待殲20與F-22的交手,那麼作為中國「戰機之王」殲-20能否全面碾壓美軍F-22?美國空軍F-22戰鬥機殲-20的橫空出世,狠狠的扇了美國一臉,從最初的不屑一顧到外媒專家聯手大肆貶低殲20還不配與F22和F35一戰,口水大戰不知淹沒了鄰近多少小國。
  • 中國殲-14戰機初露鋒芒
    【迷彩先生 迷彩軍事快評第2016265期】隨著殲-20、殲-31的接連亮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時研製五代戰機的國家,雖然解放軍還沒有正式裝備一架五代戰機
  • 逆襲的中國隱身戰機:殲20和殲31誰將成為我國航母下一代保護神?
    自從殲三一守下原型機問世的那一刻起,將其發展為中國未來航母艦載機的呼聲就不絕於耳,不過要想從旱鴨子變成鹹水雞,殲31必須面對一個強勁對手的挑戰,他就是註定要在未來中國空軍挑大梁的殲20。在這項選擇,中國軍民總體上更傾向於殲20,其理由是殲20集中了我國最先進的技術與智慧,是不惜血本打造的國家級重點工程。
  • 殲-20戰機全解析!
    殲-20此次機動性展示說明,中國空軍對四代機的空戰機動性要求不僅不遜於三代機,甚至還有過之。那麼,這種要求背後的深層原因又是什麼呢?儘管這次殲-20亮相的時間非常短暫,但在珠海溼熱的天氣中,三道穩定清晰而又涇渭分明的機頭渦、鴨翼渦和邊條渦的出現,仍然體現了殲-20對這一系列氣動增升技術的成功應用,良好的全包線升阻比使殲-20機動性的「下限」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當然,對這款「靜不安定」飛機來說,要實現高機動性,還得靠先進飛控系統控制下各翼面的高效配合才行。
  • 除殲-20外,中國又一款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高調亮相!
    當前典型的隱身戰機機身塗有雷達波吸收材料(Radar-Absorbing Material,RAM),能吸收雷達信號,且通過特殊的外型設計來降低雷達反射;此外,設計時也考慮到抑制飛機本身所發出電子信號、熱能和噪音。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有能力研製生產隱身戰鬥機,而中國除了眾所周知的殲-20戰機外,還有一款隱身戰機,那就是殲-31戰機。
  • 擔心F-35戰力不足,日本壓寶F-3隱身戰機,目標是超越中國殲-20
    據環球網報導,據《歐亞時報》12月20日報導稱,隨著中國軍力不斷成長,特別是以殲-20為代表的新一批多款戰機的列裝入役,迫使日本在研發隱身戰機事項上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如今中國的「殲」字頭戰鬥機的聲譽已不亞於美國的「F」字頭戰鬥機,從殲-7在世界範圍內大賣開始,後續跟進的殲-10/11/15/16,以及世界上第二款入役的五代機殲-20,每一款戰機的問世都代表著我國軍用航空領域的進步,
  • 強行吹捧:俄羅斯人評論F-22、殲-20與Su-57的異同
    由於開發時間滯後,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參考美國設定的某些指標,並根據這些指標調整其研製計劃。此外,這三款戰鬥機的研製項目最初是基於不同的需求,這與其用戶的不同需求有著密切關係。最終,反映到最終產品上就是三款五代戰機在外觀與內部技術上都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們可以分析其在外觀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在技術和理念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