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殲10刺激了?歐洲颱風戰鬥機要升級:上推力矢量發動機

2021-02-25 槍林彈雨看國防

(有消息稱歐洲計劃改進升級 颱風戰鬥機 ) 

有消息稱,歐洲颱風戰鬥機項目主體將在今年年底前提出一份颱風戰鬥機能力升級清單,供該機的採購使用國選擇,清單中包括為颱風戰鬥機換裝 推力矢量發動機 ,以及更換升級航電和系統架構。 

颱風戰鬥機是歐洲多個國家聯合研發的三代半技術標準 多用途戰鬥機 ,該機的整體性能非常不錯,銷售情況也還可以。但是,颱風戰鬥機卻是一款全球最好也最差的三代半戰鬥機。颱風的價格接近美國F22隱身戰鬥機,性能卻還不如F35系列隱身戰鬥機。 

(颱風的改進升級項目之一就是EJ200發動機,新的颱風將會配備推力矢量發動機) 

世界現役最好的三代半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項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初期,在當時歐洲主要強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相繼提出新型戰鬥機研發計劃,最終幾個國家決定聯合研發一款"歐洲戰鬥機"。 

但是和幾乎所有的歐洲聯合軍事項目一樣,歐洲戰鬥機項目參與方一開始就分歧不斷,且很多分歧都很難調和。最終法國選擇退出,獨自研發了陣風戰鬥機,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四國合作推出了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和法國陣風、瑞典鷹獅並稱歐洲"三雄",三款戰鬥機也都採用鴨式布局設計。 

(EJ200發動機是世界現役綜合性能最高的發動機之一,但是這款發動機不具備推力矢量能力) 

颱風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94年首飛,到本世紀初期,颱風戰鬥機開始交付。藉助歐洲的航空產業優勢,颱風戰鬥機的綜合性能也非常不錯。該機採用全權四餘度主動控制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這套系統配合每秒自動控制40次的飛行控制計算機,以及鴨式布局設計,可以為颱風提供優異的飛行控制特性,以及超強的機動性能。即便沒有推力矢量發動機的配合,颱風戰鬥機的空戰機動性能也極為突出。 

這一點也足見歐洲國家的電子信息技術優勢。 

(颱風戰鬥機是歐洲多國聯合研發的三代半技術標準多用途戰鬥機,該機的綜合性能很不錯) 

颱風戰鬥機並未進行全面的隱身化設計,但藉助歐洲先進的材料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颱風戰鬥機也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颱風戰鬥機大範圍使用碳素纖維複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鋁鋰合金、鈦合金和鋁合金等材料,該機的複合材料使用佔全機比例高達40%。 

颱風戰鬥機也採用了部分隱身技術,包括低雷達橫截面和被動傳感器。但是在主雷達系統方面,最初的颱風並不是很突出,早期的颱風戰鬥機使用多功能脈衝都卜勒雷達,雖然技術先進,但已經落後。 

(即便沒有推力矢量發動機,颱風的空戰能力、機動能力也很突出) 

直到2007年,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的颱風改進型才得以首飛,前文提到的颱風最新的改進計劃,預計將會繼續升級雷達系統,當然也包括航電和信息化系統。 

颱風戰鬥機使用兩臺EJ200型渦扇發動機,EJ200發動機是世界現役同類發動機之中性能最高的一款,這款發動機的推重比,可靠性,耗油率等很多指標性能都可圈可點。EJ200目前還沒有安裝推力矢量噴口,颱風戰鬥機最新的技術升級清單,已經曝光的部分就包括推力矢量發動機。 

(颱風是最好的三代半戰鬥機之一,也是最差的三代半戰鬥機,該機的價格據稱直追 F22 隱身戰鬥機) 

突出的設計,再加上可以使用全部西方制式空中作戰彈藥的條件,颱風戰鬥機的整體性能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該機算是世界現役最好的三代半戰鬥機之一。 

但是,颱風戰鬥機同時也是一款最差的三代半戰鬥機。 

世界現役最差的三代半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性能,而是成本。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一架颱風戰鬥機的採購成本,加上必要的附屬系統成本之後,直追美軍最先進的F22隱身戰鬥機。可是和美軍F22戰鬥機相比,颱風的綜合性能又有所不及。 

實際上即便和 F35 系列隱身戰鬥機相比,颱風戰鬥機性能也沒有優勢。 

(對比性能,颱風綜合性能還不如F35系列隱身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雖然也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但是和全面隱身設計的F22、F35系列相比,颱風沒有任何優勢。而且,和同代的俄羅斯蘇35S戰鬥機相比,颱風也沒有技術優勢。蘇35S戰鬥機標配就包括高性能的相控陣雷達系統,新一代航電系統和推力矢量發動機。 

在性價比方面,颱風戰鬥機甚至不如後期改進的瑞典鷹獅 中型戰鬥機 。鷹獅後期型的航電系統性能,雷達性能也都達到很高的水平,不輸給颱風戰鬥機。 

而如此的颱風戰鬥機,地位就很尷尬了,高不成低不就。 

(談性價比,颱風也落後於瑞典鷹獅後期型戰鬥機) 

整體而言,颱風戰鬥機還是有優勢的,該機的很多設計和性能也都比較突出,尤其是航電系統性能。但是該機的問題也不少,改進速度也遠遠落後,以中國殲10系列戰鬥機為例,殲10系列也是在本世紀初列裝,但現今已經發展到綜合性能全面提升的C型,而且已經驗證了推力矢量發動機。 

成本問題更是颱風戰鬥機的大麻煩,早期的颱風戰鬥機就已經苦於成本問題,升級改進之後的颱風成本問題只會更嚴重。再加上隱身戰鬥機的擠壓,颱風戰鬥機的未來,其實一片黯淡。 

相關焦點

  • 新型殲20服役了!發動機推力增加30千牛,產量不再受限制
    不過隨著太行發動機的不斷改進,殲-11B、殲-16戰機開始全部使用渦扇-10「太行」發動機,殲-20裝備太行發動機已經完全不存在問題。渦扇-10發動機使用的就是引射式噴管技術,而AL-31發動機使用的是單層收斂-擴張式噴管,這說明新型殲-20裝備了太行發動機。
  • 我國戰鬥機首次裝上國產矢量發動機,好使不?
    ,他們認為,與2013號、2015號原型機相比,2016號殲-10的氣動外形基本相同,但相比之下,2016號機的發動機外形似乎有所變化——DSI進氣道鼓包也進行了改動修形。不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發動機的噴流都是與飛機的軸線重合的,產生的推力也沿軸線向前,這種情況下發動機的推力只是用於克服飛機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飛機加速的動力。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則是通過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獲得多餘的控制力矩,實現飛機的姿態控制。其突出特點是控制力矩與發動機緊密相關,而不受飛機本身姿態的影響。
  • 殲10突破發動機矢量技術,沒有俄方幫忙,中國依舊能解決殲20動力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矢量推進發動機技術,從「理論工程樣機」進入到「實際工程樣機」測試進程中,此舉也代表了中國在發動機領域進一步的深入。如果說中國自行研發的「太行」發動機證明了,不依靠俄羅斯的幫忙中國也可以研發三代機的發動機,那麼矢量噴管的測試就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始擺脫俄方的幫助,自行解決四代機的動力核心的問題,畢竟實現了矢量噴管技術的殲-20,才能算的上一款真正的四代機。
  • 殲20強力「心臟」!中國渦扇15發動機終於現身,最大推力18噸
    發動機作為戰鬥機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長一段時間,殲20因未裝配四代發動機而被外媒嘲笑,所以作為殲20 官方配置的渦扇15換裝量產已經是迫在眉睫。  不久前,傳來消息,來自航發集團的渦扇15總設計師程榮輝登上中國軍工企業評獎榜首,這可見中國軍迷、主流媒體和國防領域對渦扇15的高度評價和認可。據傳,未來殲20換裝之後機動性將超越美國的F22戰鬥機。
  • 小火箭 | 人類火箭與飛機的矢量推力技術
    公元2018年的中國珠海航展上,一架殲-10B戰鬥機的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那一刻,人類首款以在役戰鬥機為載體的單發矢量推力飛機向公眾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技術探討;第五,軸對稱推力矢量技術探討;第六,小火箭對殲-10推力矢量技術驗證機的氣動計算。
  • 【長知識】矢量發動機是什麼意思呢?是推力有方向的航空發動機嗎?
    「矢量」這個詞是數學上的名詞,而在學校裡面學過「矢量」這個概念的就會知道,矢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方向。下圖就是數學中的「矢量」。所以說,矢量發動機就是推力有方向的航空發動機。當然了,也不是說以前的發動機推力就沒有方向,而是說以前的發動機方向是固定的,相比之下現在的矢量發動機則要考慮發動機推力的方向才行。如下圖所示,就是矢量發動機在調整尾噴口的方向。
  • 眼鏡蛇機動只是小兒科:有了推力矢量,殲20戰翻F-22不是夢
    10戰鬥機的推力矢量高清大圖,這會給殲10戰鬥機提升多大能力?而而推力矢量是提高機動性最佳黑科技,沒有之一,我們不禁要問,假如殲20也換裝推力矢量技術的話,飛機能有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能不能一手搞定F22,F35戰鬥機?殲10B戰鬥機終於裝上了全向推力矢量發動機
  • 還記得豔驚四座的殲-10B嗎?其實「推力矢量技術」一直在進化
    作為我國首款單發推力矢量驗證機,殲-10B在「吸粉」無數的同時,也在客觀上成為「應用推力矢量技術的武器家族」中的一員。縱觀武器裝備發展史不難發現,推力矢量技術從理論到應用的每次突破與進步,都與一些武器裝備的誕生與發展有所關聯。正因為有了在這些武器裝備上的一再驗證,人類對推力矢量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才一步步走向成熟。
  • 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地球上只有三國能造: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都是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受此影響,我國可以研發出先進飛機,但卻造不出來與之匹配的頂尖航空發動機。這種情況到了國產渦扇-10和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時有了改善,渦扇-10發動機技術、壽命、推力和性能已經成熟很多,正在裝配於殲-16等國產戰機上。
  • 中國矢量發動機技術實用化 殲20等3款戰機都會應用
    網際網路上曝光的李中華試飛員在講座時的演示文稿(圖:PhoenixZ-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的設計、材料與製造技術對於航空工業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先進的航空動力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水平、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面對不斷提高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要求,中國先後研製了殲-20和殲-31等先進戰鬥機。
  • 都是矢量發動機技術卻有大不同,玩格鬥殲10可吊打蘇35
    10B使用換裝矢量發動機的高清圖片首度披露後引發了外界關注。此前,我們已經說了殲-10B使用矢量發動機帶來的影響。不過很多人也注意到,如果不說,即便從這樣的高清圖片中我們也無法看出這是矢發。這與蘇-35上明顯的轉動機構有所不同,那麼蘇-35與殲-10B的矢量噴嘴在技術上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再具體說說這事。
  • 中國戰鬥機矢量推力視頻曝光,場面震撼!軍迷們在珠海航展嗨翻了
    在剛剛曝光的中國自主研製的矢量推力發動機測試視頻中,一種軸對稱矢量推力噴氣發動機,展現了偏離軸線最大角度約為15-22度的矢量推力控制能力!殲10戰鬥機配備這一軸對稱矢量推力發動機,在2018珠海航展首次曝光亮相,已在網際網路上引發極大的關注。而中國矢量推力發動機展品與視頻的曝光,則給軍迷帶來極大驚喜!
  • 殲-20B已開始量產?配推力矢量控制,渦扇-15兩年內問世
    而隨著殲-20的出現,中國空軍躋身世界頂尖行列。毫無疑問我們對殲-20今後的發展期盼很高,而目前大家最關心問題莫過於量產與發動機了,而就有俄羅斯媒體據稱拿到了一些「內部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3日報導稱,全球第三種可運行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目前已經進入到了量產模式,並且因為在發動機上取得突破,中國空軍也下了大量訂單。
  • 推力14噸、推重比8、全壽命超3000小時,渦扇-10發動機已堪大用!
    放眼全球,目前能獨立研製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5個(美俄英法中),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卻至少有9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航空發動機是比核武器更重要的戰略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工業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
  • 俄五代機蘇-57升級矢量發動機,只為針對美國
    珠海航展上殲-10B秀了一把矢量發動機,雙十一當天殲-20開彈倉給了我們驚喜,而同樣是雙十一當天,俄羅斯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 戰鬥機推力矢量技術淺談
    戰鬥機推力矢量技術是根據飛行與作戰需要,由飛控系統綜合生成指令控制發動機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推力形成需要的操縱力矩,實現過失速機動飛行,並挖掘飛機的極限飛行能力,從而顯著提高飛機大迎角下的機動性和敏捷性,實現真正意義的無憂慮操縱。同時,由於直接產生操縱力,並且推力大小和方向易變,還可以減小飛機舵面的設計負擔,實現減阻減重、提高隱身性能的效果。
  • 中國戰機為何還不裝矢量發動機?這個問題是關鍵
    採用軸對稱矢量的殲10B戰鬥機然而很多人比較疑惑,中國戰機為何不裝備矢量發動機,特別是殲20,至少目前公開的量產型號上並沒有看到矢量發動機的痕跡。實際上,中國矢量發動機在起步方面並不算晚,早在80年代的殲-8戰鬥機上就有矢量噴管的驗證,但透露的相關資料較少。而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搭載的矢量發動機驗證機做出了各種複雜的過失機動動作也顯示了中國在矢量發動機上的技術並不比國外差。
  • 經典戰機系列:東方猛龍——殲-10
    殲-10氣泡座艙殲-10服役之初,限與國產渦扇發動機研製進度緩慢,使用的是一臺俄制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其為Su-27「側衛」戰鬥機AL-31F渦扇發動機的改型,推力為127千牛或137千牛(後續改進型)。
  • 2019十大先進戰鬥機排行:老面孔換了新發動機,排在倒數第二
    或許F-35的各項參數都比F-22差上一截,但低成本隱身戰機就是其最大的優勢所在。3. 殲-20殲-20是世界上服役的第一款非美制五代隱身戰機,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存在就代表了中國航空航天業的飛速發展。蘇-35S採用先進且成熟的117S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內油容量達11.5噸,這令其最大航程達到了3600公裡,最大飛行速度為2.25馬赫。蘇-35S擁有出色的掛彈能力,其外掛架數量增加至12個,可掛載高達8噸的彈藥。6.
  • 殲20開始裝備國產發動機,推力超130千牛,大於俄制發動機
    發動機號稱是"工業王冠上的明珠",而戰鬥機所使用的大推力小涵道比發動機,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如今全球真正能夠生產大推力戰鬥機發動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英法兩國只能生產中等推力的戰機發動機,其他國家基本上不具備研製生產戰鬥機發動機的能力。